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件(含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件(含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7-14 21:48:16

文档简介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 初中八年级
课时: 1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学生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及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讨三角形全等。本节内容对于后面内容例如四边形等有极大的铺垫作用。理解几何的逻辑推理及分析问题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本节的学习对后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教学中要注意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别要注意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要让学生规范书写过程。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发言,相互交流,获得不同答案。应用角边角公里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过程书写,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从复杂图形中分解简单图形的思想方法的学习,建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模式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前面平行线、三角形的学习中,能够基本掌握基础例题的说理,部分同学能够书写较为规范的证明过程,相对说,学生们表述讲解的能力高于书写能力。本节课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书写有很大的要求,这是一个教学难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对学生多进行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归纳,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要讲练结合,学生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利用班级内学生已经习惯的“小白板”展示形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发言,使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小组合作活动中。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课堂上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试图能力,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全等三角形知识的理解掌握,难点在于学生要能够独立完成说理。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动手操作
作图:已知两角和这两角的夹边求作三角形。
四人一个小组,研究绘制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并且用投影仪展示。
教师提问学生理解:为什么你们绘制出的三角形形状大小都相同。
得到结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体会得到经验。
思考: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任意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能够全等吗?
学生一分钟安静观察,部分能力较差学生可以在画好的全等三角形图形中反复标注研究,最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课件中的图形的辨别,发现利用三角形内角和180,都可以将角转换成“角边角”形式。从而确认: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1-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说明自己的推理。
2-理解三角形中边角的对应位置关系的重要性。
例题示范,巩固新知
例1 如图,点D 在AB上,点E 在AC上,BA =AC,∠B =∠C.
求证:AD =AE.
学生分析题意,辨识图形。
1-求证的AD=AE分别在那两个三角形中?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从视觉上要能够全等。
2-要求证的△ABE ≌△ACD 必须寻找三个条件,分析图形,寻找图形条件、已知中的直接条件、间接条件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小组讨论,积极研究图形,最后加以展示标志好的图形。
3-归纳最合理的三个条件,分析证明全等所用的方法(ASA),根据幻灯片演示的彩色图形,再次深入理解题意。
4-学生在小白板上书写正确的推理证明,再次展示分辨最合理规范的格式,记笔记。
1-学生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研究得到结论的胜利感,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2-明白事物说理要循序渐进,从无到有,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落实数学的推理论证方法,学生基本掌握用角边角证明全等的规范书写。
课堂练习,回馈小结
学生分小组,先发言再展示。
如图,AE⊥BE,AD⊥DC,CD =BE,∠DAB =∠EAC.
求证:AB =AC.
如图,E,F 在线段AC上,AD∥CB,AE =CF.若∠B =∠D,
求证:DF =BE.

学生小结可以在那些方面寻找全等的三个条件?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反复识图反复理解,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七、作业
CD =BE,∠ B =∠C,∠DAB =∠EAC.
求证:AB=AC
如图,AD//BC, DF//BE,若AE=CF. 求证:DF=BE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
作出△DEF,
使EF =5cm,∠E =50度,∠F =70度.
小结可以在那些方面寻找全等的三个条件?
图形条件,已知,间接条件
课件8张PPT。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边角-角角边课前准备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正确理解“ASA”和“AAS”判定方法.
2.会用“ASA”和“AAS”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 形全等.
学习重点:
理解两种判定方法,并掌握用这两种方法证明两个
三角形全等.  
画△DEF,使EF =8cm,∠E =50゜,∠F =70゜.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为“角边角”或“ASA”).动手画图,探究“ASA”判定方法问题一 画出的三角形都是能够重合的全等三角形吗?适时引申,探究“AAS”判定方法   问题2 解答下面问题,你能获得什么结论?如图,
在△ABC 和△DEF 中,∠A =∠D,∠B =∠E,BC =EF,
△ABC 与△DEF 全等吗?你能利用“ASA”证明你的
结论吗?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角角边”或“AAS”).例题示范,巩固新知证明:在△ABE 和△ACD 中,∴ △ABE ≌△ACD(ASA).
∴ AE =AD.  例 如图,点D 在AB上,点E 在AC上,BA =AC,
∠B =∠C.求证:AD =AE. 课堂练习,回馈小结证明:∵ ∠DAB =∠EAC,
∴ ∠DAC =∠EAB.
∵ AE⊥BE,AD⊥DC,
∴ ∠D =∠E =90°.
在△ADC 和△AEB 中, 练习一 如图,AE⊥BE,AD⊥DC,CD =BE,∠DAB=∠EAC.
求证:AB =AC. ∴ △ADC ≌△AEB(AAS).
∴ AC =AB.  练习二 如图,E,F 在线段AC上,AD∥CB,AE =CF.若∠B =∠D,求证:DF =BE.证明:∵ AD∥CB ,
∴ ∠A =∠C.
∵ AE =CF ,
∴ AF =CE.
在△ADF 和△CBE 中,课堂练习,回馈小结∴ △ADF ≌△CBE(AAS).
∴ DF =BE.
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
小结作业1- CD =BE,∠ B =∠C,∠DAB =∠EAC.
求证:AB=AC
2-如图,AD//BC, DF//BE,若AE=CF.
求证:DF=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