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A.1976年 B.1978年 C.1977年 D.1979年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的区域是( )
A.国有企业 B.农村地区
C.沿海城市 D.经济特区
3.在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农村改革的省份是(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4.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个体企业 D.外资企业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 B.国有企业私有化
C.外资独资企业的改革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党的八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7.我国积极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探索并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1950-1952年 (1)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1953-1956年(2)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1956年(3)________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成果。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4)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小明在历史课上写了一副对联: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层浪。这副对联的横批是( )
A.翻身解放 B.联产承包 C.改革开放 D.公私合营
2.从20世纪50年代农村集体吹哨上工“一遍哨子不动身,二遍哨子头一伸,三遍哨子才出门”到80年代“一人包产全家干、村头不见闲人站”。导致这种现象变化的原因是( )
A.经营和分配方式的变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3.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根本的不同之处是( )
A.产品分配方式不同 B.土地所有制不同 C.生产管理方式不同 D.生产者地位不同
4.如图是《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变化柱状图》(单位:万个)。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市场经济建立
C.“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5.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把省属企业下放的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1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实行按劳分配 B.增强企业活力 C.鼓励个体经营 D.建立股份公司
6.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要》中说道:“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他的这段论述( )
A.全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7.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的生产呀自己享……”
材料二
材料三 宣传画《肥猪赛大象》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1980-1982年农业生产统计表
时间 1980 1981 1982
粮食总产量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 7.15亿千克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图2出现由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宣传画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述凤阳县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
(5)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电视剧《最美的乡村》已于2020年6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就“如何建设最美的乡村”提两点建议。
8.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奋斗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美奋斗者”——王进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1959年国庆,他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便下决心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次年,他参加东北石油大会战,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仅5天就打完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最快纪录。有一次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井喷,而两腿已血内模糊。他的英雄行为感动了附近乡亲,称他为“铁人”。
(1)据材料概括,“铁人”有哪些优秀品质?
“最美奋斗者”—一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十八枚红手印,映红农民新生活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你怎样看待他们的做法?
“我们都是奋斗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学生是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接续奋斗,继往开来。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怎样践行“最美奋斗者”精神?
【核心素养】
1.综合下表中的信息可知,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1987年(部分年份)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吨)
时间 农产品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1987年
粮食 304.77 320.56 407.31 420.41
油料作物 5.21 7.69 11.91 15.25
A.《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2. 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有2263.7亿斤。1978年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2014年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但由于土地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耕地撂荒、种子问题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等原因,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粮食已能够满足全国人民需要 B.粮食增产得益于党的农村政策
C.当前农村应发展经济作物生产 D.粮食增产但仍存粮食安全问题
3.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提高粮食产量 B.解决温饱问题 C.缩小城乡差别 D.维护人民利益
4.对如图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图1:抄写《中国土地法大纲》 图2:宣传《土地改革法》 图3:“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A.图1反映的事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B.图2反映的事件激励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C.图3反映的事件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D.三个事件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5. 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这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C.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华民族圆的一个又一个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你认为这些梦想成真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签署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C.改革开放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 D.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7.西方曾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总结,有力而响亮打破了这个谶言。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8.建国伊始,百业待兴,面临诸多的难题,中国共产党人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史中部分历史时期或节点
(1)请写出年代尺中B时期的主要任务,并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 建国初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
(2)据图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几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实质。
材料四 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据材料四评价农业生产承包制。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A.1976年 B.1978年 C.1977年 D.1979年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安徽小岗村实行大包干,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揭开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的区域是( )
A.国有企业 B.农村地区
C.沿海城市 D.经济特区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率先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即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敢消人民公社化建立乡镇的政治改革,农村改革的实现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B项正确;ACD三项改革晚于B项,排除ACD选项。故选B项。
3.在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农村改革的省份是(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改革开放中,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的省份”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是第一个进行农村改革的省份,A项正确;首先进行农村改革的省份不是江苏省、江西省、湖南省,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
4.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个体企业 D.外资企业
【答案】A
【解析】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重点是国企改革,A项正确;集体企业、个体企业、外资企业均不是城市改革的重点,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 B.国有企业私有化
C.外资独资企业的改革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A项正确;“国有企业私有化”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外资独资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排除CD项。故选A项。
6.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党的八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次会议使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向前发展,因此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党的十四大,C项正确;党的八大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排除A项;1978 年 12 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 长 期“ 左 ” 的 错 误 的 严 重 束 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B项;1997 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排除D项。故选C项。
7.我国积极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探索并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1950-1952年 (1)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1953-1956年(2)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1956年(3)________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成果。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4)____________。
【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 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1)1950-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3)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成果。
(4)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能力提升】
1.小明在历史课上写了一副对联: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层浪。这副对联的横批是( )
A.翻身解放 B.联产承包 C.改革开放 D.公私合营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层浪”体现的是联产承包制度,B项正确;翻身解放指的是新中国成立,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对外开放的信息,排除C项;公私合营指的是三大改造,排除D项。故B项正确。
2.从20世纪50年代农村集体吹哨上工“一遍哨子不动身,二遍哨子头一伸,三遍哨子才出门”到80年代“一人包产全家干、村头不见闲人站”。导致这种现象变化的原因是( )
A.经营和分配方式的变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这一改把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B项;生产力水平提高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此时人民公社化已经不再开展,排除D项。故选 A 项。
3.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根本的不同之处是( )
A.产品分配方式不同 B.土地所有制不同 C.生产管理方式不同 D.生产者地位不同
【答案】B
【解析】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由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的,土地所有制的不同是两者的根本区别,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如图是《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变化柱状图》(单位:万个)。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市场经济建立
C.“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82年、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变化柱状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1982年相比,1988年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馆、服装业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一变化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于21世纪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与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5.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把省属企业下放的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1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实行按劳分配 B.增强企业活力 C.鼓励个体经营 D.建立股份公司
【答案】B
【解析】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分配方式,排除A项;材料反映省属企业权力下放,不是个体经营,排除C项;材料未提到股份公司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6.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要》中说道:“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他的这段论述( )
A.全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可以得出这段论述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全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C项。故选D项。
7.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的生产呀自己享……”
材料二
材料三 宣传画《肥猪赛大象》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1980-1982年农业生产统计表
时间 1980 1981 1982
粮食总产量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 7.15亿千克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图2出现由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宣传画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述凤阳县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
(5)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电视剧《最美的乡村》已于2020年6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就“如何建设最美的乡村”提两点建议。
【答案】
(1)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原因:国家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事件:“大跃进”;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变化:粮食产量逐年增长;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生态旅游等。(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
(1)文件、内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方式: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原因:根据材料,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事件:1958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此即大跃进运动。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大跃进”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变化: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凤阳县粮食产量逐年增长;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 6 倍多。此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来逐步在全国推开。
(5)建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建设最美的乡村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生态旅游等。(言之有理皆可)
8.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奋斗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美奋斗者”——王进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1959年国庆,他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便下决心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次年,他参加东北石油大会战,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仅5天就打完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最快纪录。有一次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井喷,而两腿已血内模糊。他的英雄行为感动了附近乡亲,称他为“铁人”。
(1)据材料概括,“铁人”有哪些优秀品质?
“最美奋斗者”—一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十八枚红手印,映红农民新生活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你怎样看待他们的做法?
“我们都是奋斗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学生是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接续奋斗,继往开来。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怎样践行“最美奋斗者”精神?
【答案】
(1)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敢为人先,拼搏奉献等。
(2)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等。看待:小岗村农民的勇于创新,敢为天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接续奋斗,继往开来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一次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井喷,而两腿已血内模糊。他的英雄行为感动了附近乡亲,称他为‘铁人’”并结合所学可知,“铁人”的优秀品质有: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敢为人先,拼搏奉献等。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 6 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 1983 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因此影响有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最美奋斗者”、“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小岗村农民的勇于创新,敢为天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接续奋斗,继往开来。”并结合所学可知,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接续奋斗,继往开来等。(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素养】
1.综合下表中的信息可知,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1987年(部分年份)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吨)
时间 农产品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1987年
粮食 304.77 320.56 407.31 420.41
油料作物 5.21 7.69 11.91 15.25
A.《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以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D项正确;《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在1950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在1958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在1984年,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2. 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有2263.7亿斤。1978年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2014年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但由于土地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耕地撂荒、种子问题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等原因,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粮食已能够满足全国人民需要 B.粮食增产得益于党的农村政策
C.当前农村应发展经济作物生产 D.粮食增产但仍存粮食安全问题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虽然今年粮食产量在增加,但是由于地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耕地撂荒、种子问题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等原因,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说明虽然粮食增产了,但是仍然受外界影响较大 ,一旦出现灾害或国际风云变幻,就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项。
3.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提高粮食产量 B.解决温饱问题 C.缩小城乡差别 D.维护人民利益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利益,D项正确;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温饱问题、 缩小城乡差别都是调整农业政策的意义,不是根本出发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
4.对如图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图1:抄写《中国土地法大纲》 图2:宣传《土地改革法》 图3:“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A.图1反映的事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B.图2反映的事件激励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C.图3反映的事件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D.三个事件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图片中左图是解放战争时期颁布土地法,中间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右图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三个事件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D项正确;图1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不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排除A项;图1事件激励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排除B项;图2反映的事件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C项。故选D项。
5. 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这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C.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再结合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农村城市经济体制,在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表明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改革开放的对内改革,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从农村改革促进城乡商贸不是城市改革,排除A项;对外开放首先从广东省开始,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十四大,排除D项。故选C项。
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华民族圆的一个又一个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你认为这些梦想成真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签署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C.改革开放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 D.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题干这些梦想成真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得以发展前提,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签署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7.西方曾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总结,有力而响亮打破了这个谶言。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B项正确;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8.建国伊始,百业待兴,面临诸多的难题,中国共产党人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史中部分历史时期或节点
(1)请写出年代尺中B时期的主要任务,并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 建国初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
(2)据图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几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实质。
材料四 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据材料四评价农业生产承包制。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答案】
(1)B:巩固新生政权。举例: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抗美援朝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如果只答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得1分。)
(2)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3)措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答三大改造);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4)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评价: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可知年代尺中B时期是1949~1952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关的事例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950-1953年抗美援朝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霸权政策,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依据材料二建国初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图,可知与1952年相比,1957年时我国的轻工业比重下降,而重工业比重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化的原因是195 3—1957年新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依据材料三“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几大回合,……”,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该措施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4)结合所学知识知识可知,材料四中农业生产责任承包制的主要形式是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依据材料四“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可知农业生产承包制的积极作用有: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