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⑴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⑵理解物体的惯性,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基本属性。
过程
方法
⑴小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课件配合演
示斜面实验,关注学生实验、分析、推理。
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实验分析、活动体验,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⑴通过了解科学家对“运动和力关系”不懈的探究过程,
感悟科学道路的曲折,经历探究过程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⑵通过惯性事例分析,发现惯性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唯物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形成过程。
难点
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的内容及形成过程。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发现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用具
1、学生实验器材(每三人一套):小车、木块、斜面、
木板、棉布、毛巾、装有水的烧杯等。
2、演示实验器材:惯性小球、棋子、直尺等
3、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问题与情境
教学主体互动情况
设计意图
学生
教师
[活动一]
知识点回顾:
1问题: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利用手中器材探究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点拨,(结合幻灯片二)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活动二]进行新课:问题: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阻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幻灯片三)
明确:1实验目的2实验方法
3实验中怎样保证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4怎样使物体所受阻力不同?
同桌互助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实验前认真观察实验器材,实验中关注观察的物理量
明确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观看幻灯片四、五);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课件模拟演示实验过程,(播放幻灯片六)
使学生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经历探究过程,感受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三]
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在此基础上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交流、讨论、推理、归纳
根据实验引导学生推理;精讲“理想实验”;认真分析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幻灯片七、八);简介科学家探究经历(幻灯片九、十、十一)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四]
例题、课堂练习
积极思考,结合所学知识,主动回答问题
结合本课主要知识点,精讲多练,及时给予答对同学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巩固新知,加强理解
第
二
课
时
:
惯
性
课题引入:
联系生活,乘车时人为什么刹车身体前倾,突然启动时身体后倾;配合实验
1手拿装满水的杯子突然向前
2手拿装满水的杯子运动突然停止
3例举实例
教师演示:惯性小球实验,棋子下落;用小车、木块模拟刹车和启动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
学
过
程
进行新课:
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惯性
2怎样利用惯性,怎样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
3解释惯性现象
4归纳解释惯性的方法
思考后回答
借助牛顿第一定律,引入惯性概念,在列举实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惯性的理解。
面向全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
小结
谈收获
主动参与
引导、点拨
目标达成
自
评
互
评
讲授评论
学生自我小结,自评、互评谈感受。
教师归纳、总结、补充,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学生通过经历探究过程,学会学习、学会探究;通过独立思考、自我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课
后
作
业
必作题:质量监测A组题
选作题:质量监测B组题
板书设计:五 牛顿第一定律
一 牛顿第一定律 二 惯性:
1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 1 定义: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
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态不变的特性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惯性现象:
2 意义:①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3 解释惯性现象的方法:
②证实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惯性也是物体的特性
课件15张PPT。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1:用手推动小车运动⑴ 小车为什么会运动?
⑵ 为什么会停下来?问题: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将做什么运动?研究:如果不受到力的作用:
1. 静止的物体会怎样?
2. 运动的物体会怎样?实验方案实验设计目的:
实验设计思路: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以小车为例,尽量减小力对小 车运动的影响,看小车运动的情况。 (怎样使小车运动更远?) 相同的小车、小车开始运动速度相同表面不同即阻力不同木板、小车、棉布、毛巾、斜面 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开始下滑)实验注意事项:
1.控制实验条件: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例如均由斜面顶端处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开始运动时有相同的速度。
2.将小车摆放好,以免小车运动中偏离轨道,影响实验效果。最大最快较大较长较快较小长较慢无阻力无限长不变最短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或静止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表达的是物体不
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2)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物体
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3)时候
4)总
5)保持
6)或
是指宇宙中所有物体,不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可见牛顿第一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 是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 强调了"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瞬时对应的关系。物体在什么时候不受外力,这个物体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一瞬时的运动状态不变。 是指"一直"的意思。 是指"不变"。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历史回顾: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伽利略: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如果运动
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这不会向左、也
不会向右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运动
下去。
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
漫长的时间的。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
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
千年的思想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
才最终由牛顿总结出来的。【例1】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分析】原来小球受绳拉力作用在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在光滑水平方向上就没有再受到力了,因此小球将保持绳断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而运动. 【解答】B. 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例题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
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可以有两种表现状态,同时也说明物体不受力时也能运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答】D. 试一试(1)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永远保持静止 B. 运动的物体是不会停下来的 C.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 D.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则它将( ) A. 立即停止 B. 速度减小,最后停止 C. 运动方向变为与原来相反 D. 做匀速直线运动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