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背诵: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形式、最先开始、意义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作用
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会议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农村:推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逐步扩大国有企业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国家: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营自主权
政企分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一:寻开放之因
二:追开放之路
三:享开放之果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
对外开放
目录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和意义。
史料实证
通过研读材料和图片,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家国情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培养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意识。
时空观念
通过观察图片和绘制时间轴,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课程标准: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一.寻开放之因
背景
邓小平参观日本生产线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主要靠自己,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谷牧参观西德煤场
1978年——走出国门看世界
结合材料,说说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改变封闭落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需要资金、先进技术、生产经验)
二.追开放之路
过程
活动:完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大事年表,并在地图上简要演示这一过程。
1980
1984
2001
1985
1988
1990
1992
4个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开放内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海南经济特区
上海浦东开发区
二.追开放之路
过程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等多种形式,从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开放;是对国际市场的主动开放,并把对外开放拓展到金融、保险、科技文化事业等各个领域。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多层次
全方位
宽领域
二.追开放之路
过程
经济特区作为试点,是为了吸引利用外资,进先进技术,拓展对外贸易,加速经济发展……
——《谷牧与1978-1988年的中国对外开放》
材料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走向世界的中国》
材料二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变化?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从试点开放到融入世界
二.追开放之路
聚焦1:80年代深圳
1978年前后的香港
1978年前后的深圳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
结合地图和材料,说说首批经济特区的优势?
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二.追开放之路
聚焦1:80年代深圳
材料一:扩大特区自主权,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
——《六十年国事纪要》
材料二: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免征进口税;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特”: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投资、提供优惠)
目的:引进资金技术,进行现代化建设
二.追开放之路
聚焦1:80年代深圳
特区成立前,从梧桐山俯瞰深圳
特区成立四十年,从梧桐山俯瞰深圳
材料一:1983年,深圳工业产值达到7.2亿,比办特区前的1978年增长了10倍多。
——武国友:《邓小平的改革岁月》
材料二:“特区是个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1984年邓小平视察特区讲话
深圳的迅速崛起为它赢得了什么称号
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对外开放的窗口
①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②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
③扩大对外经济交流④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二.追开放之路
聚焦2:90年代浦东
在邓小平眼里,上海是“王牌”,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出,什么时候出……开发开放浦东不止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它面对的是太平洋,是全世界。
——清辉、郁玫:《浦东曾是邓小平手中的“王牌”》
①建立:1990年,党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的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并逐渐向内地推进。
②结果: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二.追开放之路
聚焦3:00年代入世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 TradeOrganization,英文缩写为WTO。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它是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一个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主要作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目前拥有164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二.追开放之路
聚焦3:00年代入世
思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
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赢。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产品要到国外去,就必须同经济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竞争;而外国的商品涌入中国,必然会冲击我国的民族产业。
思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那么,我国是否还要坚持对外开放
2001年中国出口总额为0.51万亿美元,2020年这一数字约为4.66万亿美元,是入世前的9倍左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经济规模扩大了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贸易大国,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追开放之路
新时代中国开放再发力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三.享开放之果
改革开放巨变
本课小结
1.1982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被称为“深圳速度”。同时被称为“深圳速度”的,还有深圳人创造的办事效率高、条条框框少、工作和生活节奏快。下列选项与“深圳速度”的出现相关的是(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城市的开放 D.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当堂测评
A
2.1984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等地后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同年5月,国家决定( )
A.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B.把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C.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当堂测评
C
3.图为小明同学收集的中国加入某国际组织20年成果统计资料。中国加入的这个国际组织是( )
A.不结盟运动 B.世界贸易组织
C.二十国集团 D.联合国
当堂测评
B
4.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当堂测评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