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党和政府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情况实行了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制度
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
A.1949 B.1947 C.1984 D.1997
3.1947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西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4.2006年通车的,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铁路是( )
A.京广铁路 B.川藏铁路 C.新藏铁路 D.青藏铁路
5.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
A.脱贫攻坚战 B.区域自治 C.西部大开发 D.民主改革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8.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9.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能力提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为此我国制定了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3.人民币右上角用五种不同文字注明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图)。五种文字为:汉语拼音、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这一设计( )
A.体现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差异 B.突出五个民族悠久文化传统
C.彰显中国境内各民族大团结 D.中国政府重视保护民族文化
4.20世纪末,中央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后来,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 B.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5.2019年起,“粤省事”服务平台少数民族服务专区正式上线,这标志着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覆盖到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这体现了政府致力于促进( )
A.经济特区发展 B.国际文化交流 C.地区人口流动 D.民族共同繁荣
6.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这一举措意在( )
A.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B.加快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 D.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7.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中央推行改革惠及民族地区,派遣干部、专家帮扶民族地区,持续投入扶贫资金注人民族地区……我们从中认识到( )
①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②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④各民族同步发展、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为主,是我国重大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总面积约687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47%以上,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国防边境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1999年至2020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2020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该省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经过20多年的建设,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超过19.3%。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大数据、健康养生、旅游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已接近6万公里,占全国比重40%左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地区走向了开放的“前沿”,为新时代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2020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95万亿元,是1999年的26倍。
——材料二、三摘编自《开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经济日报》2021年10月25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建设与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的地理分布特点。如何评价“一五计划”期间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一五计划实施期间(1953—1957),中国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2)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针对少数民族所实行的政策。西部开发战略实施20多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简要加以概述(不得照抄原文)。西部大开发所取得的系列成就,体现了新时期怎样的发展理念?
(3)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部大开发有何政治意义?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哪一方面的工作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新机遇?
9.制度建立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时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名各方面代表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聚会,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摘编自历史课本
(1)材料一中的“聚会”指的是哪次会议?根据所学回答,该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哪个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大会通过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1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摘自新华社北京2022年3月11日电
(2)材料二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处于何种地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哪个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图片事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四:A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过的一个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从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自360百科
(4)材料四中的A指的是哪一经济体制?
材料五: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5)材料五中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制度是什么?
(6)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制度建设和社会发展存在怎样的联系?
【核心素养】
1.如下表。这表明,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 )
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总产值 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29.5亿元,1965年为66.8亿元,增长133.2%。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1963年同1958年相比,发电量增长2.5倍,钢产量增长3.5倍,棉纱产量增长2倍,化肥产量增长20多倍。
A.工业取得较大成就 B.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彻底摆脱贫困落后 D.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2.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3.自1981年始,中共中央下发多个文件要求开展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并着手培养了众多专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抢救、整理的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达百万种。此举有利于( )
A.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B.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
C.创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条件 D.保障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4.1950年,周恩来在欢迎各民族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对于各民族的内部改革,则按照各民族大多数人民的觉悟和志愿,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进行三大改造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70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我们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
——摘自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政策的?
(2)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国家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材料和你所知道的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提出“中国梦”、邓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对历代中国人的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自共产党员网
(1)“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思想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哪位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什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二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千兴邦。我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摘自习近平在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请写出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和最初开辟时的重要史实。
材料三 见下图(来源:中国文明网)
(3)图中的“中国道路”是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为了“凝聚中国力量”,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政策或措施?
(4)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对图进行怎样的解释?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党和政府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情况实行了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制度
【答案】C
【解析】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C项正确;A项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B项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基本方针,排除B项;D项是政党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
A.1949 B.1947 C.1984 D.1997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C项正确;1949年、1947年、1997年均与题干不符,故排除ABD。故选C项。
3.1947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西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C项正确;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排除A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排除B项;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4.2006年通车的,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铁路是( )
A.京广铁路 B.川藏铁路 C.新藏铁路 D.青藏铁路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D项正确;京广铁路、川藏铁路、新藏铁路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5.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
A.脱贫攻坚战 B.区域自治 C.西部大开发 D.民主改革
【答案】C
【解析】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C正确;脱贫攻坚战并不只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而是帮助全国贫困人口脱贫,A排除;1947年我国已经设立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新中国建国后把民族区域自治作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B排除;1959年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过民主改革,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D排除。故选C。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答案】 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民主改革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题干空格处应填写民主改革。
8.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答案】民族文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题干空格处应填写民族文化。
9.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答案】西部大开发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题干空格处应填写西部大开发。
【能力提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为此我国制定了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因此,我国在少数民战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项正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重要组成,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必须服从中央政府领导,并非完全自治,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的表述错误,但是符合题意,选择B项;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即AC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3.人民币右上角用五种不同文字注明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图)。五种文字为:汉语拼音、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这一设计( )
A.体现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差异 B.突出五个民族悠久文化传统
C.彰显中国境内各民族大团结 D.中国政府重视保护民族文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人民币上标注五种不同文字,代表不同的民族,表明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且各民族间的关系平等和睦,彰显中国境内各民族大团结,C项正确;文字体现不出各民族发展的差异,排除A项;注明五种文字并无突出五个民族悠久文化传统之意,其从文字也体现不出五个民族的悠久文化传统,排除B项;重视保护民族文化的举措包括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文字,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整理少数民族文献古籍和出版等,不包括在人民币上注明不同民族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C项。
4.20世纪末,中央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后来,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 B.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末,中央实施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排除A项;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内容之一,排除B项;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5.2019年起,“粤省事”服务平台少数民族服务专区正式上线,这标志着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覆盖到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这体现了政府致力于促进( )
A.经济特区发展 B.国际文化交流 C.地区人口流动 D.民族共同繁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粤省事’服务平台少数民族服务专区正式上线,这标志着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覆盖到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可知,材料体现了广东人民政府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D项正确;经济特区发展与题干“少数民族”不符,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我国内部发展,与国际无关,排除B项;地区人口流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这一举措意在( )
A.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B.加快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 D.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是在保护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这样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A项正确;这一举措是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并不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科技发展,更不是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CD项。故选A项。
7.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中央推行改革惠及民族地区,派遣干部、专家帮扶民族地区,持续投入扶贫资金注人民族地区……我们从中认识到( )
①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②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④各民族同步发展、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批批干部、专家帮扶民族地区,一笔笔扶贫资金注入民族地区……体现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一致,①②正确,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一项项改革惠及民族地区,体现了各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③正确,①②③都符合题意,A项正确;国家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④表述有误,排除B项;④表述有误,排除C项;④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
8.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为主,是我国重大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总面积约687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47%以上,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国防边境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1999年至2020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2020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该省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经过20多年的建设,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超过19.3%。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大数据、健康养生、旅游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已接近6万公里,占全国比重40%左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地区走向了开放的“前沿”,为新时代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2020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95万亿元,是1999年的26倍。
——材料二、三摘编自《开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经济日报》2021年10月25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建设与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的地理分布特点。如何评价“一五计划”期间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一五计划实施期间(1953—1957),中国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2)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针对少数民族所实行的政策。西部开发战略实施20多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简要加以概述(不得照抄原文)。西部大开发所取得的系列成就,体现了新时期怎样的发展理念?
(3)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部大开发有何政治意义?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哪一方面的工作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新机遇?
【答案】
(1)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迅速增长,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等;共享的发展理念。
(3)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一带一路。
【解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建设与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一五计划”期间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一五计划实施期间(1953-1957),中国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综合材料二“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总面积约687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47%以上,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国防边境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材料三“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针对少数民族所实行的政策是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就:根据材料三“1999年至2020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2020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该省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归纳出西部地区生产总值迅速增长,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根据“经过20多年的建设,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超过19.3%。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大数据、健康养生、旅游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可归纳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等;西部大开发所取得的系列成就,体现了新时期共享的发展理念。
(3)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一带一路方面的工作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新机遇。
9.制度建立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时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名各方面代表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聚会,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摘编自历史课本
(1)材料一中的“聚会”指的是哪次会议?根据所学回答,该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哪个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大会通过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1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摘自新华社北京2022年3月11日电
(2)材料二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处于何种地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哪个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图片事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四:A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过的一个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从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自360百科
(4)材料四中的A指的是哪一经济体制?
材料五: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5)材料五中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制度是什么?
(6)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制度建设和社会发展存在怎样的联系?
【答案】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推动、促进(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名各方面代表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聚会,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聚会”指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3)根据材料三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的是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4)根据材料嘶“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根据材料无“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制度是族区域自治制度。
(6)本题是开放型题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度建设能够推动和促进社会发展。
【核心素养】
1.如下表。这表明,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 )
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总产值 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29.5亿元,1965年为66.8亿元,增长133.2%。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1963年同1958年相比,发电量增长2.5倍,钢产量增长3.5倍,棉纱产量增长2倍,化肥产量增长20多倍。
A.工业取得较大成就 B.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彻底摆脱贫困落后 D.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工业总产值“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29.5亿元,1965年为66.8亿元,增长133.2%”和工业主要产品产量“1963年同1958年相比,发电量增长2.5倍,钢产量增长3.5倍,棉纱产量增长2倍,化肥产量增长20多倍”可知,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取得较大成就,A项正确;社会主义公有制在1956年就建立了,排除B项;表格数据不能看出彻底摆脱贫困落后,排除C项;表格数据比较的是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发展情况,与文化教育事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表明少数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进行文化传承,B项正确;材料商没有提到经济开发、科技和其他民族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
3.自1981年始,中共中央下发多个文件要求开展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并着手培养了众多专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抢救、整理的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达百万种。此举有利于( )
A.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B.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
C.创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条件 D.保障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少数民族古籍”等信息,可得出题干涉及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方面的保护,是在创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条件,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内容不是教育、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4.1950年,周恩来在欢迎各民族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对于各民族的内部改革,则按照各民族大多数人民的觉悟和志愿,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进行三大改造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D项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三大改造是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方面实行的改造,排除B项;实行赎买政策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采取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70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我们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
——摘自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政策的?
(2)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国家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材料和你所知道的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答案】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国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作用;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2)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建设大批项目,如青藏铁路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兴边富民行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3)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把中华各民族更好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更加团结一致地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解析】
(1)根据材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得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作用;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2)根据材料“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我们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措施是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建设大批项目,如青藏铁路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兴边富民行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可得出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把中华各民族更好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更加团结一致地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提出“中国梦”、邓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对历代中国人的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自共产党员网
(1)“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思想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哪位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什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二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千兴邦。我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摘自习近平在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请写出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和最初开辟时的重要史实。
材料三 见下图(来源:中国文明网)
(3)图中的“中国道路”是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为了“凝聚中国力量”,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政策或措施?
(4)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对图进行怎样的解释?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答案】
(1)孔子。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工农武装割据。(答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或农村包围城市或井冈山道路亦可)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会师。
(3)中共十二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优惠政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西部大开发政策;兴边富民行动。
(4)解释:
层次一:仅从中国梦的内涵或仅从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进行正确解释。
层次二:能够从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但解释不够准确。
层次三:能够从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作出如下正确解释: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习近平提出‘中国梦’、邓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学说。”可知“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思想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是工农武装割据。最初开辟时的重要史实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会师。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中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凝聚中国力量”,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兴边富民行动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4)依据材料三图片信息“中国梦、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能够从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作出如下正确解释: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