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语文版七年级语文
多媒体课件《论语》六则学习目标简介孔子图片欣赏关于《论语》字词解释,内容理解1课堂练习思考讨论23456制作:艾锋 学习目标1、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从字词入手,初步体会古今汉语的不同。
4、通过朗读、背诵,从语速、语感上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5、了解课文内容,会翻译课文大意。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孔府孔庙孔林----万古长春坊孔林----至圣林坊孔林----于氏坊孔林----享殿孔林----孔子墓孔林----孔尚任墓孔林----孔令贻墓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时通“悦”
愉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志同道合的人了解而 不 愠,不亦君子乎?”但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理解返回第一句启发人们爱好学习,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只有按时温习所学知识,才能掌握所学知识。第二句倡导学友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激励,以便增长知识,这是学习的扩展。第三句讲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不是为了夸耀,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修养,自己的才德不被人了解,不因此懊恼沮丧,这才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应有的态度。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矣。”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这一点)做了强调“温故”不仅要巩固旧知识,还要“知新”,能有新的理解或发现。“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对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表现了孔子对学习中的“温故”的一种极为深刻的见解。理解: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不解孔子否定了这两种学习求知的方法,前一种会食而不化,不辩正误,更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后一种则流行于空想浅见寡识,不学无术,使我们领悟“学”是“思”的基础,“思”在“学”中进行,二者不可偏废。理解: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以何,为什么叫做‘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聪明以……为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以是,因此理解孔子从两方面解释了孔圉谥号为“文”的原因:一是孔圉天资好而勤奋,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圉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何有于我哉!”记厌倦,满足疲倦=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理解诱导,教导孔子从严格要求自己出发,提出一个学者或老师应有的学习态度。孔子一生都在“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三个方面努力实践,但他却如此自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数,几个人走=于之
在其中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他们的优点
好的方面顺从理解反映了孔子“不耻下问”,善于向一切人学习,不仅学习他人的优点,同时把他人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以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虚心学习又善于学习,所以他知识渊博,成为闻名古今的教育家。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不亦乐乎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1你喜欢哪一则?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思考讨论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