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反对殖民侵略 B.反对帝国主义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积极谋求对外扩张
2.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54年 B.1953年 C.1955年 D.1971年
3.下列不属于现在表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
A.平等互利 B.互不侵犯 C.共同繁荣 D.互不干涉内政
4.万隆会议的举办国是( )
A.新加坡 B.印度尼西亚 C.马来西亚 D.泰国
5.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 C.互不侵犯 D.求同存异
6.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所表达的经典名句是
A.“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B.“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C.“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7.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和________。
【能力提升】
1.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学他们”突出表现在( )
A.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B.建立联合反霸统一战线
C.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1964年,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时强调:“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 )
A.实行“求同存异”的方针 B.构建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
C.奉行着“不结盟”的原则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中国外交的基础,也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是世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准则。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体现了西方孤立中国的失败 B.成为中美建交的关键
C.消除了各国间的矛盾 D.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4.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地区获得独立的国家已达30多个,它们都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随着美苏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的形成,亚非国家感到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很难在两强之间获得发展的。这表明亚非新独立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是( )
A.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政治平等 B.加强团结合作,实现和平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打破两极格局 D.加入苏联阵营,共同对抗美国
5.1955年,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因此,他希望会议开不起来。材料所说的“会议”( )
A.最终解决了朝鲜半岛的和平 B.打破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万隆精神
6.中国方案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新途径。以下图片中,中国方案的共同目标是( )
A.国家统一 B.民族独立 C.世界和平 D.区域稳定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向世界传递出一个负责任国家的气度和胸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6月28日和29日,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认这五项原则将在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国家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予以适用。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
——习近平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这两类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
——摘编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4.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印度、缅甸所确认的原则。概括这一原则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所提出的方针。概括指出亚非国家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核心素养】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当时第三世界普遍的呼声与愿望,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应时代潮流提出(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3.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会议 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4.体育外交也是一个国家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1963年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5年参加了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等,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这些活动( )
A.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B.有利于改善中美外交关系
C.有利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5.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作了精彩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次会议
A.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B.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C.引发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6.下表是1962一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自费来华游客统计表(部分)。该表反映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人数(单位:人) 约50 约400 1 289 3 915
所占外国来华游客总数比例 5% 39.8% 53.3% 87%
A.中国的外交战略发生调整 B.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C.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D.万隆会议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7.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土,年轻的共和国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破坏、中国共产党采取一系列积极稳健的政策、措施,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党在发扬农民个体经济积极性的同时,逐步推动个体农民之间的劳动互助。国家还集中力量治理了淮河和修建了荆江分洪、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骨干项目,初步改变了旧中国江河堤岸年久失修、水患频繁的状况,各地还大力整修水渠塘堰,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0年党和国家采取什么重大措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材料一中的一系列举措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给国内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党和国家做出了哪些努力 (请列举两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两个领域
(4)我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了起来。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反对殖民侵略 B.反对帝国主义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积极谋求对外扩张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始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对外关系方面坚决捍卫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C项正确;反对殖民侵略、反对帝国主义是不同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之一,排除AB项;我国坚持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并不谋求对外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
2.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54年 B.1953年 C.1955年 D.1971年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中国在处理中印关系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下列不属于现在表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
A.平等互利 B.互不侵犯 C.共同繁荣 D.互不干涉内政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共同繁荣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互不侵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互不干涉内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万隆会议的举办国是( )
A.新加坡 B.印度尼西亚 C.马来西亚 D.泰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的举办国是印度尼西亚,B项正确;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新加坡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马来西亚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泰国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 C.互不侵犯 D.求同存异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印尼召开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D项正确;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互不侵犯与题干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6.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所表达的经典名句是
A.“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B.“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C.“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中国参加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拉国际会议,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即提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的经典名句,C项正确;“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强调的是真理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与万隆会议无关,A项错误;万隆会议是中国参加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拉国际会议,没有涉及主权问题的讨论,与题干不符,B项错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强调的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与万隆会议无关,万隆会议上上的经典名句是“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D项错误。故选C。
7.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苏联 外交孤立 封锁 禁运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能力提升】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反对殖民侵略 B.反对帝国主义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积极谋求对外扩张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始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对外关系方面坚决捍卫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C项正确;反对殖民侵略、反对帝国主义是不同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之一,排除AB项;我国坚持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并不谋求对外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
2.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54年 B.1953年 C.1955年 D.1971年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中国在处理中印关系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下列不属于现在表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
A.平等互利 B.互不侵犯 C.共同繁荣 D.互不干涉内政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共同繁荣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互不侵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互不干涉内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万隆会议的举办国是( )
A.新加坡 B.印度尼西亚 C.马来西亚 D.泰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的举办国是印度尼西亚,B项正确;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新加坡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马来西亚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泰国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 C.互不侵犯 D.求同存异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印尼召开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D项正确;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互不侵犯与题干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6.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所表达的经典名句是
A.“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B.“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C.“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中国参加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拉国际会议,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即提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的经典名句,C项正确;“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强调的是真理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与万隆会议无关,A项错误;万隆会议是中国参加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拉国际会议,没有涉及主权问题的讨论,与题干不符,B项错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强调的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与万隆会议无关,万隆会议上上的经典名句是“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D项错误。故选C。
7.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苏联 外交孤立 封锁 禁运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核心素养】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当时第三世界普遍的呼声与愿望,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应时代潮流提出(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为了解决中国内部的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与国际外交联系不大,排除B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新时代提出的外交构想,与材料背景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被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符合题干中“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的描述,D正确;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仅靠中国的外交原则是无法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B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普适性,不光适用于周边国家,C排除。故选D。
3.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会议 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语,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C项正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属于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排除A项;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会,与“求同存异”无关,排除B项;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不属于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4.体育外交也是一个国家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1963年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5年参加了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等,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这些活动( )
A.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B.有利于改善中美外交关系
C.有利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紧张,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积极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A项正确;中国积极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与改善中美外交关系无关,排除B项;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已经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C项;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5.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作了精彩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次会议
A.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B.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C.引发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周恩来的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国际会议”指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D项正确;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外交成就,排除A项;“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是一边倒外交政策,排除B项;引发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的是中美关系的缓和,排除C项;故选D项。
6.下表是1962一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自费来华游客统计表(部分)。该表反映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人数(单位:人) 约50 约400 1 289 3 915
所占外国来华游客总数比例 5% 39.8% 53.3% 87%
A.中国的外交战略发生调整 B.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C.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D.万隆会议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根据“1962-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自费来华游客统计表”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从1962年到1965年的资本主义国家来华人数比重急剧增加,这主要和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有关,A项正确;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排除B项;材料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无关,排除C项;万隆会议改善的是我国同亚非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土,年轻的共和国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破坏、中国共产党采取一系列积极稳健的政策、措施,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党在发扬农民个体经济积极性的同时,逐步推动个体农民之间的劳动互助。国家还集中力量治理了淮河和修建了荆江分洪、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骨干项目,初步改变了旧中国江河堤岸年久失修、水患频繁的状况,各地还大力整修水渠塘堰,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0年党和国家采取什么重大措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材料一中的一系列举措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给国内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党和国家做出了哪些努力 (请列举两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两个领域
(4)我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了起来。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答案】
(1)措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抗美援朝;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等。
(3)重工业;交通
(4)坚持党的领导;依据国情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等。(要求回答出其中一点。若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就其中一则材料进行提炼,例如,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党在发扬农民个体经济积极性的同时,逐步推动个体农民之间的劳动互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1950年党和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材料一中的一系列举措,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万隆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等。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给国内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抗美援朝;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等。
(3)根据材料三,可知与一五计划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其中交通运输业的成就,有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因此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两个领域。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其成功的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从实际出发,依据国情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