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0 17:52: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1964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_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发射成功。
2.“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_____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增强了我国的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4.2021年5月22日,农业科学家 ______ 的逝世令举国悲痛。因为在50年前,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5.中国药学家_____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6.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____”“百家争鸣”的方针,该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能力提升】
1.历史会铭记,1964年10月,它的研制成功,人们都沉浸在喜悦当中,热泪盈眶。曾预言我们20年都研究不出来的外国人,见我们只用5年就完成了这么艰巨的任务,意外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包括中途毁约的苏联,当然后悔没能参加和见证这神圣的时刻。这一“神圣的时刻”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发射成功 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2.下图为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中选定的官方任务标识。此次活动共征集了1500多件作品,体现了广大民众参与中国航天事业的热情,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史,杨利伟做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其乘坐的载人飞船是( )
A.神舟一号飞船 B.神舟三号飞船
C.神舟五号飞船 D.神舟六号飞船
3.星际航行委员会于1963年成立……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如何起步,飞船方案论证人员和航天飞机方案论证人员展开了长达3年的学术争论……到2003年10月,宇航员杨利伟搭乘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顺利完成任务,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材料反映了航天人( )
A.艰苦奋斗的精神 B.勇于探索的精神
C.吃苦耐劳的精神 D.精益求精的精神
4.我国下列科技成就中,按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④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④②
5.1978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对“桂东因地制宜推广杂交水稻”作了报道,并附上一首诗“大水山峰高又高,梯田挂在半山腰:种子撒在云雾里,银河两岸种杂交”。如今该县正在建设全国的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所有桂东人都感谢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和世界。文中的“他”是指(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杨利伟
6.2016年央视“感动中国”栏目为人物撰写颁奖词:“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悬宾,德音孔昭。”与这篇颁奖词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焦裕禄
7.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此背景下涌现的优秀文学作品有( )
①《红岩》 ②《青春之歌》 ③《茶馆》 ④《平凡的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海水稻”、国产航母、“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人造太阳、“天眼”射电望远镜、“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飞船……都展示了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突破。中国能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D.科技兴国的理念
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典礼。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摘编自《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中“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是哪次会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材料三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摘编自《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3)“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的史实是什么?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双方均坚持什么原则?
材料四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摘编自《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4)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七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什么?
材料五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两弹一星”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核心素养】
1. 2022年6月3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上下求索家国情”为主题报道了邓稼先,肯定了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作用。邓稼先的优秀事迹体现了(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改革先锋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2. 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以下内容与“两弹一星”史实不符合的是( )
A.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实验成功
C.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3.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 B.
C. D.
4.2022 年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 给同学们展示科技 发展的魅力。这堂课主要得益于( )
A.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 B.核能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生物技术与航天技术 D.基因技术与核能技术
5.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国家之大,粮安天下。下列科学家中,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B.
C. D.
6.疫情当头,钟南山院士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国人努力撑起一把保护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下列人物中与钟南山属于同一领域有作为的人物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7.下表中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开国大典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土地私有制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 两弹一星的成功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A B.B C.C D.D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弹一星”指什么?为此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的科学家有哪些?(举两例)
(2)请指出图三、图四人物分别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材料二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惊天动地的巨响过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从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飞赴苍穹。
——《国际在线》
(3)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任务的无人飞船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的有力证明与哪位航天员的航天史实有关?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的我国航天员是?
材料三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 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讲话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 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1964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_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发射成功。
【答案】 原子弹 东方红一号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_____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增强了我国的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 邓稼先 核垄断 国防实力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答案】 杨利伟 翟志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4.2021年5月22日,农业科学家 ______ 的逝世令举国悲痛。因为在50年前,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袁隆平
【解析】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故答案为:袁隆平。
5.中国药学家_____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答案】屠呦呦
【解析】结合所学,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6.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____”“百家争鸣”的方针,该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 百花齐放 莫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该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能力提升】
1.历史会铭记,1964年10月,它的研制成功,人们都沉浸在喜悦当中,热泪盈眶。曾预言我们20年都研究不出来的外国人,见我们只用5年就完成了这么艰巨的任务,意外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包括中途毁约的苏联,当然后悔没能参加和见证这神圣的时刻。这一“神圣的时刻”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发射成功 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64年10月,它的研制成功,人们都沉浸在喜悦当中,热泪盈眶”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研成果史实可知,1964年,中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全面建设时期的重要成就,A项正确;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1967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发射成功是在20世纪7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也是在20世纪7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
2.下图为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中选定的官方任务标识。此次活动共征集了1500多件作品,体现了广大民众参与中国航天事业的热情,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史,杨利伟做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其乘坐的载人飞船是( )
A.神舟一号飞船 B.神舟三号飞船
C.神舟五号飞船 D.神舟六号飞船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杨利伟做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结合所学可知,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并成功返回地面,C项正确;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A项;神舟三号飞船也是无人飞船,排除B项;神舟六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六艘飞船,是中国的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人类世界上第243次太空飞行,也是中国“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的第二阶段,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星际航行委员会于1963年成立……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如何起步,飞船方案论证人员和航天飞机方案论证人员展开了长达3年的学术争论……到2003年10月,宇航员杨利伟搭乘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顺利完成任务,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材料反映了航天人( )
A.艰苦奋斗的精神 B.勇于探索的精神
C.吃苦耐劳的精神 D.精益求精的精神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星际航行委员会于1963年成立……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如何起步,飞船方案论证人员和航天飞机方案论证人员展开了长达3年的学术争论……到2003年10月,宇航员杨利伟搭乘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顺利完成任务,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可知,题干图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航天方面的成就,体现了航天人勇于探索的精神,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艰苦奋斗的精神,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吃苦耐劳的精神,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阐释精益求精的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
4.我国下列科技成就中,按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④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④②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成就成果累累,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七十年代初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2014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①③②④是正确顺序,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5.1978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对“桂东因地制宜推广杂交水稻”作了报道,并附上一首诗“大水山峰高又高,梯田挂在半山腰:种子撒在云雾里,银河两岸种杂交”。如今该县正在建设全国的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所有桂东人都感谢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和世界。文中的“他”是指(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杨利伟
【答案】A
【解析】根据“杂交水稻”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项正确;邓稼先是“两弹一星之父”,与农业无关,排除B项;屠哟哟的贡献在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且获得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农业无关,排除C项;杨利伟是神舟五号飞行员,我国登上太空的第一人,与农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2016年央视“感动中国”栏目为人物撰写颁奖词:“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悬宾,德音孔昭。”与这篇颁奖词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焦裕禄
【答案】B
【解析】根据“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这篇颁奖词吻合的历史人物是屠呦呦,屠呦呦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B项正确;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焦裕禄被称为“党的好干部”,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B项。
7.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此背景下涌现的优秀文学作品有( )
①《红岩》 ②《青春之歌》 ③《茶馆》 ④《平凡的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茶馆》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平凡的世界》是1978年以来,涌现出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排除BCD项。故选A项。
8.“海水稻”、国产航母、“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人造太阳、“天眼”射电望远镜、“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飞船……都展示了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突破。中国能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D.科技兴国的理念
【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我国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了重大突破。“海水稻”、国产航母、“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人造太阳、“天眼”射电望远镜、“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飞船等科技成就突出。所以中国能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增强,给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取得这些成就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是取得成就的一个方面,但是不是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科技兴国的理念有助于科技创新,但不是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典礼。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摘编自《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中“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是哪次会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材料三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摘编自《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3)“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的史实是什么?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双方均坚持什么原则?
材料四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摘编自《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4)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七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什么?
材料五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两弹一星”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3)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一个中国原则
(4)“求同存异”方针;1971 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典礼。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3)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兲系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在1955年4月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基本方针。得到了与会绝大多数国家代表的支持和拥护。“求同存异”从此也成为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一直倡导的方针。
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5)依据材料五信息“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核心素养】
1. 2022年6月3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上下求索家国情”为主题报道了邓稼先,肯定了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作用。邓稼先的优秀事迹体现了(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改革先锋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是名副其实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优秀事迹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D项正确;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改革先锋精神与题干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2. 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以下内容与“两弹一星”史实不符合的是( )
A.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实验成功
C.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两弹”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与“两弹一星”无关,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3.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 B.
C. D.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答案】C
【解析】图A是是2003年服役的歼10战斗机,图C是我国1970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图D是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排除AD,C项正确;图B是1964年成功爆炸的的原子弹,属于国防科技成就,排除B项。故选C项。
4. 2022 年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 给同学们展示科技 发展的魅力。这堂课主要得益于( )
A.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 B.核能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生物技术与航天技术 D.基因技术与核能技术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s根据所学可知,随着我国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大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了大发展,神舟十三号顺利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A项正确;核电站体现了核能技术的和平利用,克隆技术体现了 生物技术、 基因技术的成果,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5.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国家之大,粮安天下。下列科学家中,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B.
C. D.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A项正确;“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排除B项;钱学森为中国航天和导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排除C项;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排除D项。故选A项。
6.疫情当头,钟南山院士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国人努力撑起一把保护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下列人物中与钟南山属于同一领域有作为的人物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钟南山院士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英雄。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A项正确;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排除B项;邓稼先是两弹一星元勋,排除C项;杨利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排除D项。故选A项。
7.下表中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开国大典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土地私有制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 两弹一星的成功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A B.B C.C D.D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蒋介石败退台湾,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排除A项;1950--1952年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弹一星”指什么?为此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的科学家有哪些?(举两例)
(2)请指出图三、图四人物分别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材料二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惊天动地的巨响过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从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飞赴苍穹。
——《国际在线》
(3)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任务的无人飞船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的有力证明与哪位航天员的航天史实有关?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的我国航天员是?
材料三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 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讲话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 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答案】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
(2)图三: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图四: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3)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任务的无人飞船:神舟一号;与航天员杨利伟的航天史实有关;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翟志刚
(4)如何培养:作为中学生应该热爱科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一和图片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依据所学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因此可列举科学家有钱学森、邓稼先等。
(2)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三和图片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的人物是袁隆平,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图4人物是屠呦呦,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因此答案为: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任务的无人飞船是神舟一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的有力证明与杨利伟的航天史实有关;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翟志刚。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中学生应该热爱科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