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25 22:02:45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高二期末考试(生物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B B B C C B A A C C D C B B
1.【答案】D
【解析】人体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等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一般不受意识控制,其调节中枢位于脑干,故
C正确,D错误。
2.【答案】A
【解析】缩手反射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故 A正。手被针刺会快速缩
回,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采血时不缩手,属于条件反射,低级中枢脊髓和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参与,
故 B错误。兴奋传至④处时,Na+内流,该处膜外为应正负电位,故 C错误。④为传出神经,其对⑤效应器中
细胞的作用需要经过信号的转变,故 D错误。
3.【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突触间隙中的 5-HT通过 5-HT转运体回收到突触小体,故 B错误。
4.【答案】B
【解析】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加法原理”,在本实验中,人为的注射生长抑素、灌服半胱
胺,属于“加法原理”,故 A正确。甲组是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①处的操作是注射
适量生理盐水,故 B错误。乙组注射生长抑素,生长抑素能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与甲组相比,一段时间后测
得乙组大鼠的体重比 A组轻,丙组注射生长抑素后灌服半胱胺,半胱胺可以降低动物体内生长抑素水平,导致
生长激素水平提高,一段时间后测得比乙组大鼠体重介于 C丙组和甲组之间,故能验证生长抑素对机体生长发
育的有促进作用,故 C、D正确。
5.【答案】B
【解析】由题可知,阿卡波糖通过抑制食物中多糖的分解以及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控制血糖水平,而胰岛素通
过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转化,以降低血糖,两者降血糖的机理不相同,故 B错误。
6.【答案】C
【解析】运动状态时,机体主要通过骨骼肌产热,故 A错误。冷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
故 B错误。寒冷时,骨骼肌战栗(打“寒颤”)增加产热,此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故 C正确。寒冷环境下,通
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机体代谢,增加产热,故 D错误。
7.【答案】C
【解析】呼吸道黏膜及其分泌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故 A错误。识别和清除支原体的免
疫细胞包括 B淋巴细胞和 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故 B错误。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与神经
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故 C正确。人体对甲流病毒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故 D错误。
8.【答案】B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①错误,过敏原与吸附肥大细胞表面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③错误。利用免疫学原理检测肿瘤标志物属于免疫检测,⑥错误,故 B正确。
9.【答案】A
【解析】沃泰默将稀盐酸注入剔除相关神经的小肠并没有发现激素调节,故 A错误。
10.【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外源赤霉素施加后,生长素氧化酶的活性被抑制,生长素的分解减少,但是生长
{#{QQABRQAEogAAQgBAAQhCAwEaCAMQkAEACAoOABAAIAAAyRFABAA=}#}
素的合成是否增加,根据题意无法推断,故 A正确。
11.【答案】C
【解析】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故 A错误。据图可知光敏色素没有进入细胞核,故 B错误。光信
号可能影响植物激素的分布,进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故 C正确。
光会影响植物的开花,但不是所有的植物开花都与日照时长有关,故 D错误。
12.【答案】C
【解析】本实验是研究不同酶解时间和不同酶处理后产物肽的含量以及抗凝血活性变化,故自变量是酶解时间
和蛋白酶的种类,故 A正确。从图中可看出,随酶解时间增加,肽含量的曲线在不断上升,肽含量在不断增加,
故 B正确。根据两图对比可知,酶甲和酶乙处理后,肽含量的变化与抗凝血活性的曲线变化并不一致,这说明
酶解后抗凝血活性与肽含量无关,应该与肽的种类有关,故 C错误。结合题意与图像分析,肽含量与抗凝血活
性属于因变量,酶的含量、水蛭蛋白的含量都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需要保证两者的量相同,故 D正确。
13.【答案】D
【解析】中停地的候鸟有很多种类,不能构成一个种群,故 A错误。候鸟在中停地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迁
入率和迁出率,故 B错误。迁徙中停地丧失导致迁徙路线上的环境容纳量下降,故 C错误。准确预测候鸟种群
的动态变化,需要对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开展研究,故 D正确。
14.【答案】C
【解析】1915-1917年,驼鹿数量增长缓慢,可能还没完全适应孤岛环境,故 A正确。1917-1930年,驼鹿数
量增长较快,孤岛上可能没有驼鹿的天敌、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等,故 B正确。1930年,驼鹿种群数量虽然最
多,但因为其过度增长造成食物匮乏,食物是密度制约因素,故 C错误。1930年以后,驼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可能因为食物匮乏、自然灾害等原因,故 D正确。
15.【答案】B
【解析】人工生物群落和自然生物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 A正确。桑基鱼塘的形成是因为人类
按照自身的利益需求创造的人工生物群落,这种立体农业使得环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不是自然协同进化导致
的,故 B错误。桑基鱼塘中的蚕、鱼的生态位重叠度不高,种间竞争弱,混合养殖可以使环境资源得到充分利
用,故 C正确。季节的更替使得温度、光照、水分发生变化,群落会表现出相应的季节性,故 D正确。
16.【答案】B
【解析】该地区因为战争导致原有生物几乎不存在,但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因此属于次生演替,故 A错
误。该地区最终形成了森林,所以所以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故 B正确。该地区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虽然没
有经历苔藓阶段,但在演替过程中会出现地衣、苔藓之类的植物,故 C错误。以上实例只能说明在该地区没有
人类活动,最终演替出森林,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会形成森林,还与气候条件有关,故 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 5小题,共 52分)
17.【答案】(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1分)
(1)无机盐;渗透压
(2)上升;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与乳酸反应(2分)
(3)血浆;组织液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分)
【解析】
(1)患者出现严重腹泻,会丢失水和无机盐,因此除了及时补充水分还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稳定,进
而维持内环境稳态。
(2)出现高原反应时,由于缺氧导致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乳酸含量上升。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 HCO3-、HPO42-
等可与乳酸反应,维持 pH相对稳定。
{#{QQABRQAEogAAQgBAAQhCAwEaCAMQkAEACAoOABAAIAAAyRFABAA=}#}
(3)肌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了内环境中的组织液,而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了内环境中的血浆,此后血液随
着血液循环可运输到全身各处,因而输液治疗效果更快。
(4)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
协调统一而实现。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细胞不能进
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答案】(11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2分)
(1)甲状腺激素(1分); 分级调节、(负)反馈; 分泌肾上腺素增加产热、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2)胰岛 A(1分);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糖糖 ; 交感神经(1分)
(3)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A、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下丘脑还可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增加产热;传出神经作用于血管,使血
管平滑肌收缩,减少散热,进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血糖浓度下降直接刺激胰岛 A细胞,使其分泌以高血糖素。以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
非糖物质的转化,进而升高血糖。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 A细胞,调节以高血糖素的分泌。
(3)下丘脑中还存在水盐平衡的中枢,其可调控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分别调节水平衡和盐平衡。
19.【答案】(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2分)
(1)抗原(1 分);B(1分);抗原直接与 B 细胞接触、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细胞结

(2)新的细胞毒性 T细胞(1分);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
(3)使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如图所示(1分):
【解析】
(1)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是抗原,活化 B细胞的两个信号是:抗原直接与 B细胞接触、辅助性 T细胞表面
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细胞结合
(2)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可刺激细胞毒性 T细胞分裂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 T细胞和记忆细胞,新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3)多次少量注射疫苗的目的是使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浓度变化如上图所示。
20.【答案】(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1分)
(1)色氨酸(1分);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2)上升(1分);发育中的种子可产生生长素
(3)无关;NAA能促进花托(果实)的发育
【解析】
(1)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2)据图 2分析可知,相对于开花期,果实发育初期花托与瘦果中 IAA含量都明显上升,瘦果中 IAA含量明显
高于花托中的含量,原因是发育中的种子可产生生长素。
{#{QQABRQAEogAAQgBAAQhCAwEaCAMQkAEACAoOABAAIAAAyRFABAA=}#}
(3)据图 3分析可知,开花期未授粉组与授粉组的花托横向与纵向直径相差不大,所以开花期花托的发育与是
否授粉无关。果实发育初期,NAA处理组与授粉组对比,两组的花托直径几乎无差别,这说明 NAA能促进花托
(果实)的发育。
21.【答案】(11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1分)
(1)森林生物群落(1分);树栖、善于攀缘、善于隐藏
(2)标记重捕法(1分);小口缕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3)赤腹鹰、雀鹰;物种组成(或答“结构”)(1分)
(4)茂兰保护区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高、种间关系复杂、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解析】
(1)茂兰自然保护区生物群落类型是森林生物群落,长期生活在森林的动物,其适应性特征有树栖、善于攀缘、
善于隐藏等。
(2)因为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3)据图分析,赤腹鹰和雀鹰只在 7-10月份、10-12月份出现,所以两者属于候鸟。随着季节的改变,群落的
结构或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
(4)茂兰保护区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高、种间关系复杂、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因此抵抗外界干扰的能量较
草原生物群落强。
{#{QQABRQAEogAAQgBAAQhCAwEaCAMQkAEACAoOABAAIAAAyRFABAA=}#}遵义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生物学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考试开始前,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在相应位置
粘贴条形码。
2客观题答题时,请用2B铅笔答题,若需改动,请用橡皮轻轻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
主观题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题,在规定区域以外的答题不给
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在自主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往往会表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B,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C.心跳加快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一般不受意识控制
D.人体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等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2.
手被针刺会快速缩回,但在采血时不缩手,下图是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A,缩手时,兴奋在②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调控上述两个过程的神经中枢只位于③
C.兴奋传至④处时,该处膜外为正电位
D.④通过电信号直接作用于⑤中的肌细胞
3.
5羟色胺(5-HT)是一种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研究表
明,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有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5-HT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进而导致Na+内流
B.突触间隙中的5-T通过胞吞的方式回收到突触小体
Na+通道
C.
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制了突触前膜上5T转运
体的活性
L5-HT受变体
D,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近度般炼、洲节压力等片诚可以减少
抑郁症的产:生
5-HT
高二生物学·(北6页)
转运体
4.
生长抑素(SS)能抑制生长激素(GH)的分泌,半胱胺可以降低动物体内SS水平,导致
GH水平提高。某研究小组将若干健康且生理状态相同的大鼠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
对各组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在适宜条件下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测定三组大鼠的体重
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分组
处理
预期结果


+++

注射生长抑素(SS)
X
++

注射生长抑素(S$)后灌服半胱胺
注:“+”的多少代表体重增加的量
A.
本实验在控制变量中采用了“加法原理”
B.甲组是对照组,①处的操作是不做任何处理
C.
乙组的预期结果X可能为“+”
D.本实验能验证生长抑素对大鼠生长发育的作用
5,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病因是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临
床实践中,阿卡波糖治疗T2DM效果显著,阿卡波糖通过抑制食物中多糖的分解以及机体
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控制血糖水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糖含量升高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阿卡波糖与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作用机理相同
C.测量血糖前需禁食8小时,禁食期间血糖主要来源于肝糖原的分解
D.T2DM患者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下降
6.2021年甘肃白银山地越野赛中,因遭遇极端天气,导致21名运动员失温而失去了宝贵生
命。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运动时,机体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活动产热
B.
低温环境中,位于下丘脑的冷觉感受器兴奋
C.寒冷时打“寒颤”,此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
D.寒冷环境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7.
2023年冬季,甲流、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频发,患者常出现高烧、咳嗽等症状。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道黏膜及其分泌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识别和清除支原体的免疫细胞均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
C.发烧症状的出现是人体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D.人体对甲流病毒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8.
下列关于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有
①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免疫缺陷病
②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使用免疫抑制疗法
③肥大细胞可直接识别过敏原并释放组胺引起过敏反应
④免疫缺陷病可能是山于基因突变或缺陷导致
⑤白细胞识别异体器官细胞表而的HLA可能导致移植失收
⑥利用免疫学原理检测肿瘤标志物属于免疫治疗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高二生物学2·(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