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7.3 力的平衡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7.3 力的平衡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23 13:50:54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7.3 力的平衡 同步练习
一、基础达标
1.起重机以0.5m/s的速度匀速吊起集装箱时,钢丝绳施加的拉力为8000N,如果起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吊起该集装箱时,钢丝绳所施加的拉力为(  )
A.等于16000N B.等于8000N C.小于8000N D.大于8000N
2.当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  )
A.一定静止 B.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均有可能 D.无法判断
3.(2017八下·永福期中)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
A. B.
C. D.
4.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在受到平衡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也可能是平衡力
D.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5.如图所示,阿宝站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阿宝受到的重力与阿宝对桌面的压力
B.阿宝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阿宝的支持力
C.阿宝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阿宝的支持力
D.阿宝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
6.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实心球在D位置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心球从A到B的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实心球从B到C的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实心球从C到D的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实心球在D位置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7.吊车以2m/s的速度将重物1×104N匀速向上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   N;若钢索改为以3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此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   N,方向   。
8.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能匀速下降。是因为运动员和降落伞作为整体受到的   力和   力是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9.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   、   ,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10.如图是一浮式起重机。滑轮和挂钩共重200N,现吊着重为5000N的物体静止在空中时,钢丝绳的拉力是   ;若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钢丝绳的拉力是   。若加速上升时,钢丝绳的拉力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1.装满沙的箱子总重为200N,在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滑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N,箱子在竖直方向   平衡力作用(选填“不受”或“受到”)。
12.如图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6m/s、vB=4m/s、vC=0.如果小球在经过B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做   运动,速度大小为   m/s;若小球在C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   (不考虑空气阻力)。
二、能力提升
13.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端钩住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并保持A静止,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可测本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木块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
C.长木板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木块A对长木板的压力与木块A所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4.(2018八下·龙岗期末)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橡皮在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  )
A.橡皮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B.橡皮受到的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平衡
C.细线对橡皮的拉力使橡皮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橡皮在运动过程中外力全部消失,它将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15.如图所示,小明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如果绳子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绳拉狗的力与地面对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狗由于静止不动,所以不受力
C.僵持不动是因为小明拉绳的力小于狗拉绳的力
D.小明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6.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  )
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7.空中匀速下降的两只降落伞,其总质量相等。甲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2m/s,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
A.3:2 B.2:5 C.5:3 D.1:1
18.如图是杂技表演独轮车在某一时刻停止在地面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受到的重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独轮车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独轮车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人对独轮车的压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9.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则从1s至3s内,木箱运动的距离为   m,第2秒木箱受到的合力为   N。
20.某次演练中,直升飞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在0~t1内,伞兵受到的重力   阻力(填“<”、“=”或“>”);在   (填“t1~t2”或“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此时受到的重力   阻力(填“<”、“=”或“>”)
21.冬天的北方,人们常用狗拉雪橇,一条狗用15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1000N的雪橇在雪面上匀速地向东前进,速度为2m/s,雪橇受到的重力和   是一对平衡力,雪橇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是   N,方向向   ;若雪橇加速前进,则它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是   N。
22.如图所示,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撤去拉力F时,物体将做   运动,此时,假设重力突然消失,请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不计空气阻力)
23.如图所示,当马拉着载有1000kg货物的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南行驶时,此时马对车的水平拉力是500N,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400N,则车做   运动。若将车上的货物卸下100kg,马拉着车匀速行驶,则马对车的水平拉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00N。
三、综合应用
24.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2s,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s,物体做匀速运动
C.4~6s,推力等于摩擦力 D.0~6s,推力的大小始终不变
25.如图所示,用水平作用力F将物体P压在竖直的墙上,物体P沿墙匀速下滑,物体的重力为G,墙对物体的弹力为FN、摩擦力为f,物体对墙的压力为FN'、摩擦力为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N和F是一对平衡力
B.FN'和F是一对平衡力
C.G和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G和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6.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决定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多个,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B.实验选小卡片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卡片较轻,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C.采用悬挂法进行实验,可以减小摩擦,提高可见度
D.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时,可将卡片翻转一定的角度
27.重力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在图象描述的运动过程中(  )
A.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a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b货物所受重力大于钢索对它的牵引力
D.前6秒内,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
28.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0~2秒,物体静止,推力等于摩擦力
C.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D.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29.一人用 1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着一个重 150N的木箱在地板上匀速前进,如图所示。若另一人再加给木箱50N竖直向下的力,那么(  )
A.木箱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B.木箱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木箱重变为200 N
D.木箱共受到五个力作用
30.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如图是研究二力平衡的实验装置,此时小车保持静止。若在右侧再加挂一个较小的钩码,小车理应向右运动,但实际操作时小车往往仍保持静止。这时,小车受到的合力为   N.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1.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的物体在力F1、F2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线运动,力F1、F2及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a)、(b)、(c)所示,物体在t1~t2时间内所受合力大小为   N,物体在t2~t3时间内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向   。(选填“左”或“右”)
3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物体应在   的作用下,且分别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状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   替代平面镜,由此可以确认   的位置。
33.图甲是小华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的情景,图乙是小张同学探究该实验时的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大小,从而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大小是否相等。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想继续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他将小卡片   ,松手后然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如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同学们认为小华同学实验方案优于小张同学实验方案,其主要原因是   ,小张同学为了完成实验,可以进行改进,你提出的改进措施为   。
34.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 与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甲乙图象可知,钩码所受的重力为   N..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   N。
35.在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中,应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进行研究。在图中,符合实验目的是   图[选填“(a)”或“(b)”].
3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通过调整   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
(2)实验中保持F1与F2的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到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物体才能平衡。
(3)部分同学还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方案图1和图3两种方案中你认为   (选填“图1”或“图3”)方案更科学合理,其原因是   。
37.如图AOB是光滑轨道,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沿轨道AOB到达B点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哪条?为什么?
38.“蹦床”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蹦床”的弹性很大,运动员可在上面反复弹跳。从高空落下的运动员刚好与水平床面接触的点为A点,能到达的最低点为B点,如图所示。运动员从A点到B点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请分析并说明其原因。
39.如图所示,一架质量为2千克的无人机悬停在空中。
(1)求:该无人机所受重力大小G。
(2)求:无人机螺旋桨产生的升力F的大小和方向。
(3)若无人机出现故障(螺旋桨停止转动),在坠落过程中,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0.5牛,求:无人机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40.“三月三”又叫歌圩节,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也是民族之间进行经济交流的庆典。今年“三月三”放假期间,小张一家人驾驶汽车外出游玩。已知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的总重力为8×104N,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48km,用时0.6h。若该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总重力的0.05倍。求:
(1)该汽车行驶的速度;
(2)该汽车的总质量;
(3)该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当物体以0.5m的速度匀速上外时,受到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童力是二对平衡力,F=G=8000N;当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受到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童力是一对平衡力;F=G=8000N。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合力为0.
2.【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答.
3.【答案】A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解:A、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A选项正确;
B、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选项不正确;
C、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选项不正确;
D、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选项不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4.【答案】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因素无关,A不符合题意;
BD、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原来运动的物体仍然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静止,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既然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的方向必定是改变的,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不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因素无关.
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速度的方向必定是改变的).
5.【答案】B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A、阿宝受到的重力与阿宝对桌面的压力,两个力的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A不符合题意;
B、阿宝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阿宝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B符合题意;
C、阿宝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阿宝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不符合题意;
D、阿宝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6.【答案】D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A、实心球从A到B过程中,其运动的方向和运动的速度都发生了变化,故没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实心球从B到C的过程中,速度增大,故没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实心球从C到D的过程中,速度变小,故没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实心球在D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7.【答案】1×104;1×104;竖直向上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吊车以2m/s的速度将重物1×104N匀速向上提起,重物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重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拉力大小是1×105N。
若钢索改为以3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重物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重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拉力大小是1×104N。
故答案为:1×104;1×104;竖直向上。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合力为0.
8.【答案】重;空气阻;相等;相反;一条直线上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因为运动员和降落伞作为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故答案为:重;空气阻;相等;相反;一条直线上。
【分析】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9.【答案】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故答案为: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分析】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解答.
10.【答案】2600;2600;变大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起重机动滑轮上有2段钢丝绳承担重物,
物体在空中静止时,受到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 (G物+G动)= (5000N+200N)=2600N;
当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受到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F′=2600N;
当加速上升时,受到合力的方向向上,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所以钢丝绳的拉力变大。
故答案为:2600;2600;变大。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再利用F= (G物+G动)求得拉力大小.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11.【答案】50;受到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在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所以此时箱子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50N;箱子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50;受到。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12.【答案】匀速直线;4;保持静止状态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抛出去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当小球在B点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4m/s,而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所以小球将以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小球在C处的速度为0,当重力突然消失后,小球还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4;保持静止状态。
【分析】结合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答即可.
13.【答案】D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种类
【解析】【解答】A、因为木块和木板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因此这时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不是静摩擦,A不符合题意;
B、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A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木块A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则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不符合题意;
C、长木板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等,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木块A对长木板的压力与木块A所受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可将摩擦力分为三种:①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②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③当两个物体未发生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物体间位置保持不变时,物体相对静止,物体间位置不断变化时,物体间相对运动,据此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4.【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橡皮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橡皮运动状态发生改变,A不符合题意;
B、橡皮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细线对它的拉力是水平的,B不符合题意;
C、细线对橡皮的拉力与它运动方向不同,使橡皮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符合题意;
D、橡皮在运动过程中外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B、平衡力的方向是相反的;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5.【答案】A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僵持不动”,即小明、绳子、狗这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AB、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绳子的拉力和地面对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僵持不动是因为小明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对绳子来说,受到的小明向右的拉力和狗向左的拉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受力物体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6.【答案】B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二者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
B、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B符合题意;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且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7.【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甲和乙的质量相等,根据G=mg可知,它们的重力相等。
甲以3m/s匀速下降时,阻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阻力等于重力,F甲=G。
乙以2m/s匀速下降时,阻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阻力等于重力,F乙=G。
则甲乙受到的阻力之比: = = 。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据此求得阻力之比.
18.【答案】A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A、人受到的重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A符合题意;
BC、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独轮车的压力,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方向相同,既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C不符合题意;
C、人对独轮车的压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9.【答案】1;100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由图丙知,木箱在3﹣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1m/s,而木箱在1~3s做匀加速运动,则木箱在1~3s内运动的路程:
s= t= ×1m/s×2s=1m;(2)由图丙知,木箱在3﹣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推力F=200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200N;
由图乙可知,木箱在1﹣3s内做加速运动,推力F′=300N,因为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受到滑动摩擦力不变,还是200N,则1﹣3s内(含第2秒)木箱受到的合力:F合=F′﹣f=300N﹣200N=100N。
故答案为:1;100。
【分析】由图丙知,木箱在1~3s做匀加速运动;求出平均速度,利用s=vt求木箱在1~3s内匀加速运动的路程;木箱在3-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推力,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受到滑动摩擦力不变,根据同一直线上反方向二力的合成求这段时间内木箱受到的合力.
20.【答案】>;t2~t3;=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1)从图象可知,在0~t1内,速度在增大,即伞兵向下做加速运动,则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2)在t 1~t2内,速度减小,即伞兵向下做减速运动,其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在t2~t3内,速度不变,即伞兵向下做匀速运动,重力等于阻力,重力不变,则阻力不变。
故答案为:>;t2~t3;=。
【分析】结合速度-时间图象,明确飞机的运动状态,利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答即可.
21.【答案】支持力;150;西;150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因为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在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力,大小相等,都是1000N,方向相反,支持力竖直向上;
在水平反向,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为150N,方与拉力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向西;
若雪橇加速前进,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它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50N。
故答案为:支持力;150;西;150。
【分析】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由此分析解答,注意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
22.【答案】减速;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所受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当撤去拉力F时,物体只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将做减速运动;
由题知,撤去拉力F时,再假设重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以及支持力都会同时消失,即此时物体不再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其运动状态不变,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减速;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再结合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23.【答案】加速直线;小于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解答】当马拉着载有1000kg货物的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南行驶时,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阻力的作用,因为拉力大于摩擦阻力,合力不为零,车做加速运动。
若将车上的货物卸下100kg,马拉着车匀速行驶,因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而载货量减少,因此车对地面的压力减小,故车受到的摩擦力减小,由于车仍然匀速行驶,因此马对车的水平拉力减小,小于400N。
故答案为:加速直线;小于。
【分析】合力不为零,且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4.【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由v﹣t图象可知,0~2秒,物体没有推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推力、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推力等于摩擦力,A不符合题意;
B、由v﹣t图象可知,2~4秒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B不符合题意;
C、由v﹣t图象可知,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推力等于摩擦力,C符合题意;
D、0~2s,物体静止,推力等于静摩擦力;物体在2~4秒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物体受到的推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0~6s,推力的大小是变化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v﹣t图象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再利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25.【答案】A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A、对物体的压力F和墙对物体的弹力FN,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同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A符合题意;
B、物体对墙的压力FN'和对物体的压力F二力方向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不是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重力G和物体对墙的摩擦力f',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物体受到重力G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物体对墙摩擦力f'的施力物体是物体P,因此这两个力也不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重力G和摩擦力f,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重力和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6.【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解答】A、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决定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多个,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A不符合题意;
B、减小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实验中选择比较轻的卡片,B不符合题意;
C、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提高可见度,实验中采用悬挂法,C不符合题意;
D、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将卡片旋转一个角度,拉着卡片的两根细线必须平行,并保持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刚释放时观察小卡片能否平衡,不能是翻转,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需要注意问题(探究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牢固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用好控制变量法是关键.
27.【答案】C,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甲图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变小说明不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a货物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受到的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
C、据图可知,b货物是做减速运动的,所以此时向下的力大,即此时所受的重力大于牵引力,C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前6秒内,sa=0.4m,sb=0.6m;根据v= 可知,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在s-t图象中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
根据图象读出前6秒内甲乙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比较两者的平均速度关系.
28.【答案】B,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由v﹣t图象可知,2~4秒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0~2秒,物体没有推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推力等于摩擦力,B符合题意;
C、由v﹣t图象可知,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F﹣t图象可知在4s~6s可知拉力F=2N,由平衡条件可得滑动摩擦力f=F=2N,由v﹣t图象可知,物体在2~4秒做匀加速运动,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无关,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是2N,C符合题意;
D、由v﹣t图象可知,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第4秒到第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由v﹣t图象可知物体在各时间段内的运动状态,结合F﹣t图象及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29.【答案】A,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1)开始木箱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等于推力,f=F=100N,
木箱与地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另一个人给木箱一个50N竖直向下的压力后,
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变大,大于推力,木箱受力不平衡,不再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木箱在水平方向受:推力、摩擦力作用;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压力、地面的支持力作用,
因此,木箱共受5个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AD。
【分析】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0.【答案】0;小车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解答】如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此时小车保持静止(两边各挂2个钩码);若在右侧再加挂一个较小的钩码,小车往往仍保持静止(即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这是因为在右侧再加挂一个较小的钩码,小车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且摩擦力等于小钩码的重力。
故答案为:0;小车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
【分析】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需要注意问题(探究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结合小车的运动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31.【答案】0;4;左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图c可知,在 t1~t2时间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力为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由图a、b可知,物体在 t1~t2时间内,F1=8N,F2=12N,这两个力的合力F=F2﹣F1=12N﹣8N=4N,方向水平向右,因物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摩擦力大小f=F=4N,方向水平向左。
由图c可知,在 t2~t3时间内,物体处于减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不变,仍等于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为4N,方向仍然水平向左。
故答案为:0;4;左。
【分析】由v﹣t图象可知物体在各时间段内的运动状态,结合F﹣t图象及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解答即可.注意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大小不变.
32.【答案】两个力;静止;玻璃板;像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物体应在两个力的作用下,首先要使在这两个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同时观察蜡烛A的像,同时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能确定像的位置。当蜡烛B好像被点燃似的,这样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两个力;静止;玻璃板;像。
【分析】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需要注意问题(探究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牢固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用好控制变量法是关键.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33.【答案】(1)相反;钩码数量
(2)旋转
(3)用剪刀将小卡片剪开
(4)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用小车来代替木块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解答】(1)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探究两个力的方向对小卡片的作用情况;通过调整钩码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可以探究力的大小对小卡片的作用情况。(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应控制拉力大小相等,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在卡片两端挂同样多的钩码,旋转小卡片松手并观察小卡片的运动情况。(3)把小卡片一剪为二变为两个卡片,观察两个小卡片是否处于静止状态。(4)结合图甲和图乙的装置可以看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小华实验中卡片的重力很小,可以忽略,而小明实验中木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大,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小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力,可以将木块改为小车,这样将滑动摩擦力转化成了滚动摩擦力,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故答案为:(1)相反;钩码数量;(2)旋转;(3)用剪刀将小卡片剪开;(4)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用小车来代替木块。
【分析】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需要注意问题(探究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牢固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用好控制变量法是关键.
34.【答案】4.5;3;1.5
【知识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解析】【解答】(1)钩码离开桌面后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此时示数即为钩码所受重力大小,故钩码所受的重力为4.5N;(2)由图象知:当h=6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
因弹簧的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
所以,由 =0.75N/cm可知,每伸长1cm所需的拉力为0.75N,
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75N/cm×4cm=3N,
此时钩码受重力、拉力、支持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则支持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即4.5N﹣3.0N=1.5N。
故答案为:4.5;3;1.5。
【分析】根据弹簧的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得出每伸长1cm所需的拉力,然后求出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钩码受重力、拉力、支持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
35.【答案】匀速直线运动;(b)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解答】要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首先要使在这两个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两个力,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a图所示的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图符合上述条件。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运动;(b)。
【分析】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6.【答案】(1)钩码个数
(2)同一直线
(3)图1;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解答】(1)为验证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所以实验中需要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F1、F2的大小。(2)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二力不平衡,故松手后,小车将转动,不能保持平衡,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物体才能平衡。(3)在研究二力平衡时,尽可能排除其它力的干扰,图1中是可以滚动的小车,图3中是可以滑动的木块,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有效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故图1更合理。
故答案为:(1)钩码个数;(2)同一直线;(3)图1;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分析】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需要注意问题(探究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牢固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用好控制变量法是关键.
37.【答案】根据题意,小球从A点由静止滑下,所以小球的机械能等于A点时的重力势能,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a的最高点超过了A点的高度,A不可能;
b点的最高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而在最高点时,小球仍具有向右运动的速度,所以b图线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B不可能;
c图线的最高点低于A点,由于在最高点时小球仍运动,其总机械能可能与开始时的机械能相等,C符合实际;
小球离开轨道时,由于惯性,应具有沿轨道方向向上运动的速度,D不可能。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小球从A点由静止滑下,所以小球的机械能等于A点时的重力势能,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a的最高点超过了A点的高度,A不可能;
b点的最高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而在最高点时,小球仍具有向右运动的速度,所以b图线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B不可能;
c图线的最高点低于A点,由于在最高点时小球仍运动,其总机械能可能与开始时的机械能相等,C符合实际;
小球离开轨道时,由于惯性,应具有沿轨道方向向上运动的速度,D不可能。
【分析】首先根据现象判断不同情况下机械能的大小关系,注意小球在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结合惯性的知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38.【答案】答:运动员从A点到B点过程中,重力不变,受到向上的弹力越来越大,当弹力小于重力时,运动员所受合力方向向下,且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大;当弹力大于重力时,运动员所受合力方向向上,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小,所以运动员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解答】答:运动员从A点到B点过程中,重力不变,受到向上的弹力越来越大,当弹力小于重力时,运动员所受合力方向向下,且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大;当弹力大于重力时,运动员所受合力方向向上,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小,所以运动员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分析】首先分析从A点到B点过程中重力和弹力合力的变化,再结合力与运动关系分析解答.
39.【答案】(1)解:此无人机受到的重力为:
G=mg=2kg×10N/kg=20N
(2)解:无人机悬停在空中,无人机处于平衡运动状态,螺旋桨产生的举力等于重力F=G=20N;
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升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解:无人机出现故障(螺旋桨停止转动),在坠落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阻力f作用;故合力大小为F合=G﹣f=20N﹣0.5N=19.5N,方向为竖直向下。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 G=mg求得 无人机受到的重力.
(2) 无人机处于平衡运动状态,螺旋桨产生的举力等于重力.
(3)首先对无人机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合成方法求解即可.
40.【答案】(1)解:该汽车行驶的速度:
v= = =80km/h
(2)解:该汽车的总质量:
m= = =8×103kg
(3)解:该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所以受到的牵引力:F=f=0.05G=0.05×8×104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 v= 求得 该汽车行驶的速度.
(2)利用 m= 求得 该汽车的总质量.
(3) 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受到的牵引力等于摩擦力.
1 / 1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7.3 力的平衡 同步练习
一、基础达标
1.起重机以0.5m/s的速度匀速吊起集装箱时,钢丝绳施加的拉力为8000N,如果起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吊起该集装箱时,钢丝绳所施加的拉力为(  )
A.等于16000N B.等于8000N C.小于8000N D.大于8000N
【答案】B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当物体以0.5m的速度匀速上外时,受到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童力是二对平衡力,F=G=8000N;当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受到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童力是一对平衡力;F=G=8000N。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合力为0.
2.当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  )
A.一定静止 B.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均有可能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答.
3.(2017八下·永福期中)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解:A、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A选项正确;
B、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选项不正确;
C、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选项不正确;
D、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选项不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4.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在受到平衡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也可能是平衡力
D.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答案】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因素无关,A不符合题意;
BD、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原来运动的物体仍然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静止,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既然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的方向必定是改变的,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不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因素无关.
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速度的方向必定是改变的).
5.如图所示,阿宝站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阿宝受到的重力与阿宝对桌面的压力
B.阿宝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阿宝的支持力
C.阿宝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阿宝的支持力
D.阿宝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
【答案】B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A、阿宝受到的重力与阿宝对桌面的压力,两个力的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A不符合题意;
B、阿宝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阿宝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B符合题意;
C、阿宝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阿宝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不符合题意;
D、阿宝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6.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实心球在D位置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心球从A到B的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实心球从B到C的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实心球从C到D的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实心球在D位置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A、实心球从A到B过程中,其运动的方向和运动的速度都发生了变化,故没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实心球从B到C的过程中,速度增大,故没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实心球从C到D的过程中,速度变小,故没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实心球在D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7.吊车以2m/s的速度将重物1×104N匀速向上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   N;若钢索改为以3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此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   N,方向   。
【答案】1×104;1×104;竖直向上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吊车以2m/s的速度将重物1×104N匀速向上提起,重物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重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拉力大小是1×105N。
若钢索改为以3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重物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重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拉力大小是1×104N。
故答案为:1×104;1×104;竖直向上。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合力为0.
8.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能匀速下降。是因为运动员和降落伞作为整体受到的   力和   力是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答案】重;空气阻;相等;相反;一条直线上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因为运动员和降落伞作为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故答案为:重;空气阻;相等;相反;一条直线上。
【分析】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9.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   、   ,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答案】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故答案为: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分析】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解答.
10.如图是一浮式起重机。滑轮和挂钩共重200N,现吊着重为5000N的物体静止在空中时,钢丝绳的拉力是   ;若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钢丝绳的拉力是   。若加速上升时,钢丝绳的拉力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2600;2600;变大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起重机动滑轮上有2段钢丝绳承担重物,
物体在空中静止时,受到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 (G物+G动)= (5000N+200N)=2600N;
当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受到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F′=2600N;
当加速上升时,受到合力的方向向上,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所以钢丝绳的拉力变大。
故答案为:2600;2600;变大。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再利用F= (G物+G动)求得拉力大小.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11.装满沙的箱子总重为200N,在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滑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N,箱子在竖直方向   平衡力作用(选填“不受”或“受到”)。
【答案】50;受到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在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所以此时箱子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50N;箱子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50;受到。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12.如图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6m/s、vB=4m/s、vC=0.如果小球在经过B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做   运动,速度大小为   m/s;若小球在C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   (不考虑空气阻力)。
【答案】匀速直线;4;保持静止状态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抛出去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当小球在B点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4m/s,而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所以小球将以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小球在C处的速度为0,当重力突然消失后,小球还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4;保持静止状态。
【分析】结合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答即可.
二、能力提升
13.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端钩住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并保持A静止,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可测本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木块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
C.长木板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木块A对长木板的压力与木块A所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种类
【解析】【解答】A、因为木块和木板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因此这时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不是静摩擦,A不符合题意;
B、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A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木块A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则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不符合题意;
C、长木板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等,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木块A对长木板的压力与木块A所受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可将摩擦力分为三种:①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②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③当两个物体未发生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物体间位置保持不变时,物体相对静止,物体间位置不断变化时,物体间相对运动,据此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4.(2018八下·龙岗期末)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橡皮在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  )
A.橡皮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B.橡皮受到的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平衡
C.细线对橡皮的拉力使橡皮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橡皮在运动过程中外力全部消失,它将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答案】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橡皮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橡皮运动状态发生改变,A不符合题意;
B、橡皮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细线对它的拉力是水平的,B不符合题意;
C、细线对橡皮的拉力与它运动方向不同,使橡皮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符合题意;
D、橡皮在运动过程中外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B、平衡力的方向是相反的;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5.如图所示,小明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如果绳子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绳拉狗的力与地面对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狗由于静止不动,所以不受力
C.僵持不动是因为小明拉绳的力小于狗拉绳的力
D.小明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A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僵持不动”,即小明、绳子、狗这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AB、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绳子的拉力和地面对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僵持不动是因为小明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对绳子来说,受到的小明向右的拉力和狗向左的拉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受力物体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6.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  )
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二者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
B、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B符合题意;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且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7.空中匀速下降的两只降落伞,其总质量相等。甲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2m/s,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
A.3:2 B.2:5 C.5:3 D.1:1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甲和乙的质量相等,根据G=mg可知,它们的重力相等。
甲以3m/s匀速下降时,阻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阻力等于重力,F甲=G。
乙以2m/s匀速下降时,阻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阻力等于重力,F乙=G。
则甲乙受到的阻力之比: = = 。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据此求得阻力之比.
18.如图是杂技表演独轮车在某一时刻停止在地面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受到的重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独轮车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独轮车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人对独轮车的压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A、人受到的重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A符合题意;
BC、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独轮车的压力,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方向相同,既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C不符合题意;
C、人对独轮车的压力与独轮车对人的支持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9.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则从1s至3s内,木箱运动的距离为   m,第2秒木箱受到的合力为   N。
【答案】1;100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由图丙知,木箱在3﹣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1m/s,而木箱在1~3s做匀加速运动,则木箱在1~3s内运动的路程:
s= t= ×1m/s×2s=1m;(2)由图丙知,木箱在3﹣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推力F=200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200N;
由图乙可知,木箱在1﹣3s内做加速运动,推力F′=300N,因为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受到滑动摩擦力不变,还是200N,则1﹣3s内(含第2秒)木箱受到的合力:F合=F′﹣f=300N﹣200N=100N。
故答案为:1;100。
【分析】由图丙知,木箱在1~3s做匀加速运动;求出平均速度,利用s=vt求木箱在1~3s内匀加速运动的路程;木箱在3-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推力,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受到滑动摩擦力不变,根据同一直线上反方向二力的合成求这段时间内木箱受到的合力.
20.某次演练中,直升飞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在0~t1内,伞兵受到的重力   阻力(填“<”、“=”或“>”);在   (填“t1~t2”或“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此时受到的重力   阻力(填“<”、“=”或“>”)
【答案】>;t2~t3;=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1)从图象可知,在0~t1内,速度在增大,即伞兵向下做加速运动,则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2)在t 1~t2内,速度减小,即伞兵向下做减速运动,其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在t2~t3内,速度不变,即伞兵向下做匀速运动,重力等于阻力,重力不变,则阻力不变。
故答案为:>;t2~t3;=。
【分析】结合速度-时间图象,明确飞机的运动状态,利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答即可.
21.冬天的北方,人们常用狗拉雪橇,一条狗用15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1000N的雪橇在雪面上匀速地向东前进,速度为2m/s,雪橇受到的重力和   是一对平衡力,雪橇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是   N,方向向   ;若雪橇加速前进,则它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是   N。
【答案】支持力;150;西;150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因为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在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力,大小相等,都是1000N,方向相反,支持力竖直向上;
在水平反向,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为150N,方与拉力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向西;
若雪橇加速前进,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它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50N。
故答案为:支持力;150;西;150。
【分析】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由此分析解答,注意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
22.如图所示,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撤去拉力F时,物体将做   运动,此时,假设重力突然消失,请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减速;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所受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当撤去拉力F时,物体只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将做减速运动;
由题知,撤去拉力F时,再假设重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以及支持力都会同时消失,即此时物体不再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其运动状态不变,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减速;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再结合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23.如图所示,当马拉着载有1000kg货物的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南行驶时,此时马对车的水平拉力是500N,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400N,则车做   运动。若将车上的货物卸下100kg,马拉着车匀速行驶,则马对车的水平拉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00N。
【答案】加速直线;小于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解答】当马拉着载有1000kg货物的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南行驶时,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阻力的作用,因为拉力大于摩擦阻力,合力不为零,车做加速运动。
若将车上的货物卸下100kg,马拉着车匀速行驶,因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而载货量减少,因此车对地面的压力减小,故车受到的摩擦力减小,由于车仍然匀速行驶,因此马对车的水平拉力减小,小于400N。
故答案为:加速直线;小于。
【分析】合力不为零,且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三、综合应用
24.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2s,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s,物体做匀速运动
C.4~6s,推力等于摩擦力 D.0~6s,推力的大小始终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由v﹣t图象可知,0~2秒,物体没有推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推力、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推力等于摩擦力,A不符合题意;
B、由v﹣t图象可知,2~4秒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B不符合题意;
C、由v﹣t图象可知,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推力等于摩擦力,C符合题意;
D、0~2s,物体静止,推力等于静摩擦力;物体在2~4秒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物体受到的推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0~6s,推力的大小是变化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v﹣t图象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再利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25.如图所示,用水平作用力F将物体P压在竖直的墙上,物体P沿墙匀速下滑,物体的重力为G,墙对物体的弹力为FN、摩擦力为f,物体对墙的压力为FN'、摩擦力为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N和F是一对平衡力
B.FN'和F是一对平衡力
C.G和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G和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答案】A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A、对物体的压力F和墙对物体的弹力FN,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同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A符合题意;
B、物体对墙的压力FN'和对物体的压力F二力方向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不是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重力G和物体对墙的摩擦力f',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物体受到重力G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物体对墙摩擦力f'的施力物体是物体P,因此这两个力也不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重力G和摩擦力f,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重力和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6.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决定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多个,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B.实验选小卡片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卡片较轻,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C.采用悬挂法进行实验,可以减小摩擦,提高可见度
D.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时,可将卡片翻转一定的角度
【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解答】A、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决定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多个,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A不符合题意;
B、减小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实验中选择比较轻的卡片,B不符合题意;
C、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提高可见度,实验中采用悬挂法,C不符合题意;
D、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将卡片旋转一个角度,拉着卡片的两根细线必须平行,并保持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刚释放时观察小卡片能否平衡,不能是翻转,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需要注意问题(探究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牢固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用好控制变量法是关键.
27.重力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在图象描述的运动过程中(  )
A.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a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b货物所受重力大于钢索对它的牵引力
D.前6秒内,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
【答案】C,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甲图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变小说明不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a货物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受到的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
C、据图可知,b货物是做减速运动的,所以此时向下的力大,即此时所受的重力大于牵引力,C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前6秒内,sa=0.4m,sb=0.6m;根据v= 可知,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在s-t图象中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
根据图象读出前6秒内甲乙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比较两者的平均速度关系.
28.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0~2秒,物体静止,推力等于摩擦力
C.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D.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由v﹣t图象可知,2~4秒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0~2秒,物体没有推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推力等于摩擦力,B符合题意;
C、由v﹣t图象可知,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F﹣t图象可知在4s~6s可知拉力F=2N,由平衡条件可得滑动摩擦力f=F=2N,由v﹣t图象可知,物体在2~4秒做匀加速运动,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无关,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是2N,C符合题意;
D、由v﹣t图象可知,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第4秒到第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由v﹣t图象可知物体在各时间段内的运动状态,结合F﹣t图象及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29.一人用 1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着一个重 150N的木箱在地板上匀速前进,如图所示。若另一人再加给木箱50N竖直向下的力,那么(  )
A.木箱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B.木箱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木箱重变为200 N
D.木箱共受到五个力作用
【答案】A,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1)开始木箱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等于推力,f=F=100N,
木箱与地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另一个人给木箱一个50N竖直向下的压力后,
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变大,大于推力,木箱受力不平衡,不再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木箱在水平方向受:推力、摩擦力作用;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压力、地面的支持力作用,
因此,木箱共受5个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AD。
【分析】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0.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如图是研究二力平衡的实验装置,此时小车保持静止。若在右侧再加挂一个较小的钩码,小车理应向右运动,但实际操作时小车往往仍保持静止。这时,小车受到的合力为   N.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0;小车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解答】如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此时小车保持静止(两边各挂2个钩码);若在右侧再加挂一个较小的钩码,小车往往仍保持静止(即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这是因为在右侧再加挂一个较小的钩码,小车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且摩擦力等于小钩码的重力。
故答案为:0;小车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
【分析】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需要注意问题(探究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结合小车的运动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31.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的物体在力F1、F2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线运动,力F1、F2及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a)、(b)、(c)所示,物体在t1~t2时间内所受合力大小为   N,物体在t2~t3时间内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向   。(选填“左”或“右”)
【答案】0;4;左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图c可知,在 t1~t2时间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力为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由图a、b可知,物体在 t1~t2时间内,F1=8N,F2=12N,这两个力的合力F=F2﹣F1=12N﹣8N=4N,方向水平向右,因物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摩擦力大小f=F=4N,方向水平向左。
由图c可知,在 t2~t3时间内,物体处于减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不变,仍等于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为4N,方向仍然水平向左。
故答案为:0;4;左。
【分析】由v﹣t图象可知物体在各时间段内的运动状态,结合F﹣t图象及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解答即可.注意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大小不变.
3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物体应在   的作用下,且分别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状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   替代平面镜,由此可以确认   的位置。
【答案】两个力;静止;玻璃板;像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物体应在两个力的作用下,首先要使在这两个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同时观察蜡烛A的像,同时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能确定像的位置。当蜡烛B好像被点燃似的,这样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两个力;静止;玻璃板;像。
【分析】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需要注意问题(探究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牢固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用好控制变量法是关键.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33.图甲是小华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的情景,图乙是小张同学探究该实验时的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大小,从而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大小是否相等。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想继续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他将小卡片   ,松手后然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如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同学们认为小华同学实验方案优于小张同学实验方案,其主要原因是   ,小张同学为了完成实验,可以进行改进,你提出的改进措施为   。
【答案】(1)相反;钩码数量
(2)旋转
(3)用剪刀将小卡片剪开
(4)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用小车来代替木块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解答】(1)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探究两个力的方向对小卡片的作用情况;通过调整钩码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可以探究力的大小对小卡片的作用情况。(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应控制拉力大小相等,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在卡片两端挂同样多的钩码,旋转小卡片松手并观察小卡片的运动情况。(3)把小卡片一剪为二变为两个卡片,观察两个小卡片是否处于静止状态。(4)结合图甲和图乙的装置可以看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小华实验中卡片的重力很小,可以忽略,而小明实验中木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大,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小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力,可以将木块改为小车,这样将滑动摩擦力转化成了滚动摩擦力,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故答案为:(1)相反;钩码数量;(2)旋转;(3)用剪刀将小卡片剪开;(4)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用小车来代替木块。
【分析】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需要注意问题(探究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牢固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用好控制变量法是关键.
34.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 与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甲乙图象可知,钩码所受的重力为   N..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   N。
【答案】4.5;3;1.5
【知识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解析】【解答】(1)钩码离开桌面后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此时示数即为钩码所受重力大小,故钩码所受的重力为4.5N;(2)由图象知:当h=6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
因弹簧的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
所以,由 =0.75N/cm可知,每伸长1cm所需的拉力为0.75N,
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75N/cm×4cm=3N,
此时钩码受重力、拉力、支持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则支持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即4.5N﹣3.0N=1.5N。
故答案为:4.5;3;1.5。
【分析】根据弹簧的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得出每伸长1cm所需的拉力,然后求出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钩码受重力、拉力、支持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
35.在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中,应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进行研究。在图中,符合实验目的是   图[选填“(a)”或“(b)”].
【答案】匀速直线运动;(b)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解答】要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首先要使在这两个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两个力,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a图所示的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图符合上述条件。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运动;(b)。
【分析】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通过调整   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
(2)实验中保持F1与F2的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到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物体才能平衡。
(3)部分同学还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方案图1和图3两种方案中你认为   (选填“图1”或“图3”)方案更科学合理,其原因是   。
【答案】(1)钩码个数
(2)同一直线
(3)图1;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解答】(1)为验证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所以实验中需要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F1、F2的大小。(2)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二力不平衡,故松手后,小车将转动,不能保持平衡,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物体才能平衡。(3)在研究二力平衡时,尽可能排除其它力的干扰,图1中是可以滚动的小车,图3中是可以滑动的木块,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有效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故图1更合理。
故答案为:(1)钩码个数;(2)同一直线;(3)图1;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分析】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需要注意问题(探究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牢固掌握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用好控制变量法是关键.
37.如图AOB是光滑轨道,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沿轨道AOB到达B点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哪条?为什么?
【答案】根据题意,小球从A点由静止滑下,所以小球的机械能等于A点时的重力势能,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a的最高点超过了A点的高度,A不可能;
b点的最高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而在最高点时,小球仍具有向右运动的速度,所以b图线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B不可能;
c图线的最高点低于A点,由于在最高点时小球仍运动,其总机械能可能与开始时的机械能相等,C符合实际;
小球离开轨道时,由于惯性,应具有沿轨道方向向上运动的速度,D不可能。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小球从A点由静止滑下,所以小球的机械能等于A点时的重力势能,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a的最高点超过了A点的高度,A不可能;
b点的最高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而在最高点时,小球仍具有向右运动的速度,所以b图线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B不可能;
c图线的最高点低于A点,由于在最高点时小球仍运动,其总机械能可能与开始时的机械能相等,C符合实际;
小球离开轨道时,由于惯性,应具有沿轨道方向向上运动的速度,D不可能。
【分析】首先根据现象判断不同情况下机械能的大小关系,注意小球在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结合惯性的知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38.“蹦床”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蹦床”的弹性很大,运动员可在上面反复弹跳。从高空落下的运动员刚好与水平床面接触的点为A点,能到达的最低点为B点,如图所示。运动员从A点到B点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请分析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答:运动员从A点到B点过程中,重力不变,受到向上的弹力越来越大,当弹力小于重力时,运动员所受合力方向向下,且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大;当弹力大于重力时,运动员所受合力方向向上,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小,所以运动员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解答】答:运动员从A点到B点过程中,重力不变,受到向上的弹力越来越大,当弹力小于重力时,运动员所受合力方向向下,且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大;当弹力大于重力时,运动员所受合力方向向上,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小,所以运动员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分析】首先分析从A点到B点过程中重力和弹力合力的变化,再结合力与运动关系分析解答.
39.如图所示,一架质量为2千克的无人机悬停在空中。
(1)求:该无人机所受重力大小G。
(2)求:无人机螺旋桨产生的升力F的大小和方向。
(3)若无人机出现故障(螺旋桨停止转动),在坠落过程中,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0.5牛,求:无人机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解:此无人机受到的重力为:
G=mg=2kg×10N/kg=20N
(2)解:无人机悬停在空中,无人机处于平衡运动状态,螺旋桨产生的举力等于重力F=G=20N;
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升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解:无人机出现故障(螺旋桨停止转动),在坠落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阻力f作用;故合力大小为F合=G﹣f=20N﹣0.5N=19.5N,方向为竖直向下。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 G=mg求得 无人机受到的重力.
(2) 无人机处于平衡运动状态,螺旋桨产生的举力等于重力.
(3)首先对无人机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合成方法求解即可.
40.“三月三”又叫歌圩节,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也是民族之间进行经济交流的庆典。今年“三月三”放假期间,小张一家人驾驶汽车外出游玩。已知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的总重力为8×104N,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48km,用时0.6h。若该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总重力的0.05倍。求:
(1)该汽车行驶的速度;
(2)该汽车的总质量;
(3)该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
【答案】(1)解:该汽车行驶的速度:
v= = =80km/h
(2)解:该汽车的总质量:
m= = =8×103kg
(3)解:该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所以受到的牵引力:F=f=0.05G=0.05×8×104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 v= 求得 该汽车行驶的速度.
(2)利用 m= 求得 该汽车的总质量.
(3) 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受到的牵引力等于摩擦力.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