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课件》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1同课异构课:第4课唐山大地震(节选)(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参考课件》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1同课异构课:第4课唐山大地震(节选)(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3 18:05:37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3课
唐山大地震(节选)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部一、唐山大地震小资料发生日期:1976年7月28日
发生时间:凌晨3:42
地震级数:黎克特制7.8級
死伤数字: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 重伤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秒在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地震震中在唐山路南区的吉祥路一带,即 北纬39度38’,东经118度11’,震中烈度达12度,震源深度12公里。当天18点45分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同年11月15日宁河发生了6. 9级地震,主震后的余震更加加重了地震灾害。唐山地震无明显前震,余震持续时间长,衰减过程起伏大,余震活动历经二十余年未平息,至今仍有4级左右地震发生。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4秒80,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8.3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高达Ⅺ度。同日18时45分,又在距唐山40余km的滦县商家林发生 7.1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Ⅸ度。这次地震发生在工业城市,人口稠密,损失十分严重。唐山市区建筑物多数基本倒平或严重破坏,铁轨发生蛇形扭曲,地表发生大量裂缝,还有喷水冒沙、塌陷,震前伴有发光现象。242469人死亡,703600人受伤。邻近的天津也遭到Ⅷ~Ⅸ度的破坏。有感范围波及重庆等14个省、市、区,破坏范围半径约250千米。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该震的震源错动过程较复杂。强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断,通讯瘫痪,城市停水、停电,抢修通讯、供水、供电、恢复交通等生命。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个时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秒
唐山市地下的岩石突然崩溃了!断裂了!仿佛四百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十六公里处的地壳中猛然爆炸!
唐山上空电光闪闪,惊雷震荡;大地上狂风呼啸。在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顷刻间夷为平地。整个华北大地在剧烈震颤。
天津市发出房倒屋塌的巨响,正在该市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被惊醒;北京市在摇晃不止,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颤动,天安门城楼上粗大的梁柱发出断裂般“嘎嘎”的响声。
在华夏大地,北至哈尔滨,南至清江一线,西至吴忠一线,东至渤海湾岛屿和东北国境线,这一广大地区的人们都感到异乎寻常的摇撼。强大的地震波,以人们感觉不到的速度和方式传遍整个地球。唐山地震是世界上发生在城市内的强破坏性地震之一。那天日历的颜色无疑是沉重的黑色,酣睡的人们不知道他们中的许多再也看不到清晨的日出,唐山市转眼间变成一片废墟,据统计,此次地震极震区地面建筑几乎全部倒塌,直接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达100亿元。242419人丧生,重伤16.4万多人,15886户家庭解体,7000多家庭断门绝烟,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数十万和平居民转眼变成失去家园的难民。唐山地震发生在城市集中、工业发达的京、津、唐地区,震级大,灾害严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家级救灾。成立各级指挥部,以解放军为主体对口支援,有组织地进行自救、互救活 动。十余万解放军官兵紧急奔赴灾区救援;全国各地5万名医护人员和干部群众紧急集中,救死扶伤和运送救灾物资;10万名危重伤员由专机、专列紧急疏散转移到11个省市治疗。强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断,通讯瘫痪,城市停水、停电,抢修通讯、供水、供电、恢复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是唐山救灾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中央据此迅速布置了各专业系统对口包干支援的任务。邮电、铁道、交通、电力、市政建设等部门立即行动,保证了上述系统工程恢复和重建的顺利进行。地震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阴雨连绵,人畜尸体迅速腐烂,疫情非常严峻,防疫工作采取突击治疗、控制疫病传染源、改善环境、消除病菌传染媒介、预防接种、提高人员抵抗力的综合措施,实行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土洋并举的办法,把疫病消灭在发生之前,从而创造了灾后无大疫的奇迹。
震后,国家用于唐山恢复建设的总投资为43.57亿元。历经7年的建设,唐山建成一座功能分区明确、布局比较合理,市政建设比较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生产、生活方便,环境比较优美的新型城市。震后的建筑物均达到了八度设防,“唐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2005年,唐山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27.12亿元,人均GDP2.8万元,全部财政收入226.46亿元,均居河北省首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488元和4582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二、钱钢 (1953—— )原为解放军记者,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为救灾队员之一,目睹地震灾情及亲身与灾民接触。
1986年重访唐山,采访大地震后的死难者家属及幸存者,真实地报导大地震的面貌。197619862003中国大型报告文学的典范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作品《海葬》、《蓝军司令》等本文节录自《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属报告文学三、何谓「报告文学」?是叙事散文的一种,兼有新闻与文学的特色;
所记述的必须是真实的人和事;
作者经过深入的调查、访问,再通过艺术的 表现手法,渗入作者个人的所感,将事实报导 出来。报告文学四、本文主要叙写了灾难后几个 “点”中的人们的反应和状况?看守所
盲人居住区
“方舟”五 探究 地震后的看守所是怎样的?犯人为何没逃跑,反而去救人?
地震后资希圣和那些盲人在干什么?
“大户”是怎样形成的?“大户”的解体说明了什么?六 小结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可人们面对灾难的勇气却是值得钦佩的。 但,灾难之前的人们是否一无所知,怎样让灾难受损的程度降至最低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人们去思索。课件10张PPT。第3课
唐山大地震(节选)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多方位的描写。
3、思考地震带给了我们什么。 一、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人类显得脆弱与渺小;但是在灾难面对人类又显得坚强与伟大,这坚强是什么?这伟大的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近《唐山大地震》。二、研读品味 《看守所》一节“带伤的军人押着带伤的囚犯,带伤的囚犯又在废墟上奋力抢救奄奄一息的普通人的生命:首先是那些看守所的干部,干部家属;再往远处去就是小街小巷里的群众。囚犯们和所有在废墟上的救险者一样,手忙脚乱,焦灼万端。他们似乎都已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和所有的救援者一样,小心翼翼地抱出那些受伤的孩子,扶出那些吓呆了的老人。每当扒出遇难者的尸体,都忍不住发出轻轻的叹息。豁出去了!他们拼尽全身力气在撬,在搬,在扛。满手是血痕,满脸是汗水雨水和成的泥浆。当搬撬重物的时候,他们还喊起了高亢的号子。” 囚犯由最初的安守本份,安静地站在警戒线内。在三人请求下,看守员批准了他们一同救人。在灾场上,他们和其它普通人一样,努力地救人。在囚犯们抢险时,他们和其它普通人一样,手忙脚乱,焦灼万急。他们已忘记了自己囚犯的身份,只是一心一意的去救人。他们甚至比普通人还要焦急。这就是人性,人心底最为善良的东西。这是作者的发现。 直到黑夜降临,唐山市公安局准备把犯人押解到外地去时,看守人员才发现少了三名囚犯。这三名囚犯在抢救完周围的人之后,豁出命跑回家去抢救自己的父母姐妹了。其中两名,在处理完家事之后又主动地到公安局自首,返回了看守所。还有一个正在他家的废墟上忙碌,公安局的摩托车到了。 没有人逃走,在灾难面前,这是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盲人居住区》 “八月的骄阳下,盲人们的足迹布满一座废墟又一座废墟。肩上,是那些从废墟里扒出来的被砸断、砸裂了的乐器,缠着绳子,贴着胶布,就像他们头上、胳膊上还缠着的渗血的绷带。他们穿着短裤、背心,有人甚至赤着脚。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走在被晒得滚烫的路上。他们的脸上没有悲伤和忧郁的痕迹,在这动荡的大地上,他们显得那么安静,那么清醒……” 主要讲述盲人资希圣。他是民政局螺丝厂的副厂长。由于受到正常人的歧视,所以他们只可以自力更生。大部份盲人也跟着资希圣,一个跟一个地在废墟上忙碌着。其后,他们更在废墟上到处演奏,为一些受伤的人带来一点慰。在天降大灾,人可不能垮掉。他们把宣传队恢复起来,去演唱,去鼓舞唐山人民抗震救灾!在灾难面前就连盲人也可以成为救死扶伤的一员。 《“方舟”轶事》:当人们从废墟上扒回了自己家私有的财产,那私有财产在他们各自的“铺位”前越堆越高的时候,那种休戚与共的感情上的的维系开始解体了。充满生命活力的是顽强的 “私有”观念。 “大户”终于解体了。由于地震把大家所拥有的失去,大家也一无所有,大部人均无家可归,所以便成立了大户制度。在初期的大户里,大家均是没有私心的,好像一家人一样,人人平等。但是,地震并没有带走人心里最初的欲私。但当各人在自己的“家”里拾回自己的财物后,大户的制度便开始瓦解了。这里作者进一步挖掘了人性里的东西。三、总结 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可人们面对灾难的勇气却是值得钦佩的。但,灾难之前的人们是否一无所知,怎样让灾难受损的程度降至最低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人们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