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2声音的特》ppt+视频+word说课课件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2声音的特》ppt+视频+word说课课件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7-13 17:28:58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天津市东堤头中学陈兰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天津市东堤头中学的物理教师陈兰。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研说。首先我先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1)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的进一步探索,而且也为声的利用、噪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有助于对声现象进行整体把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2)纵向整合学段: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在小学科学学习了声音的基础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入高中之后,又会接触到机械波的相关知识,是对于初中学习的提升,可见声音的特性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3)横向整合八九年级:音调作为声音的特性之一,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即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进入九年级后在第二十章交变电流、第二十一章电磁波中又要继续应用频率的相关知识,可见本节内容也为电磁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节以声音的三个特性为主线,介绍了三者的特点和区别,并通过实验探究了三者的影响因素。体现了物理学科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推理能力。
3、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重、难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知识与技能
·知道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建议,所以在进行教材分析时应渗透课标的要求。我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渗透:
4、课标渗透
(1)培养动手实验能力。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分组实验,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落实三维目标要求。教师以往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往往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其实后两方面对物理思维的培养更为重要。本节课我对三个方面都制定了目标,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3)注重与生产生活联系。物理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在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后都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认真分析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到学生的情况,才能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在第二章第一节中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知识,理解了常见乐器的发声原理,掌握了简单的声学知识,但是对于声音特性的认识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的理解。
2、已有能力基础
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 、分析能力,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因此,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不可视为可视。
3、已有生活经验
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对认识声音的特性有很大的帮助。
实际教学中除了要对教材、学情准确把握,还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模式
我校采用了“六环十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六环”即课堂准备、明确任务等六个环节,“十步”包括了如下的十个步骤。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目标换成一个个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将学好每个学习任务作为自己的责任,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进行课堂学习。
“任务驱动”的基本理念在于“一个核心”、“三个维度”、“四个实效”。“一个核心”即任务。教师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落实知识目标;学生任务是掌握知识目标,养成习惯,形成能力。“三个维度”即知识、能力、习惯。三者在要求上是逐渐递进的:可以没有知识传授,但不能没有能力锻炼,可以没有能力锻炼,但不能没有习惯培养。“四个实效”首先要做到任务书设计有实效。我校的任务书包括了任务清单、任务系列、任务演练、任务检阅几个环节,结构清晰,界面明快。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设计了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校也大力推进小组合作这种形式,用各种奖励、加分机制促进合作,并让这种合作学习延续到课下,用课下的兵教兵提高教学效果。在知识方面,每完成一个任务环节后都要进行即使练习,在讲授完一节课的内容后也会进行当堂检测,使得知识点落实有实效。
在分析了教材、学情、教学模式之后,下面我就来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本节课,我设计了九个教学环节,在其中的五个环节来讲授重要知识点。
四、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 激趣引题
在本节课开始播放一段音乐家马友友演奏的乐曲,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声音的美妙,尝试说出声音的一些特点,从而引入本节内容。创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2、任务颁布 明确目标
不仅明确全班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且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声明个别任务。
3、快乐体验 获得认识
音调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我播放了一段父女对唱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声音是有高低之分的,总结音调的概念。利用了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换为感性认识。
4、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音调的影响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本上的设计是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进行分析。但是实际中如果仅由教师去演示,学生并不容易听清声音。我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梳子、钢尺去分组探究、总结,引出频率概念,介绍单位。这是初步探究。紧接着进一步探究了“什么样的物体振动得快?”对于乐器进行了研究。现实中的问题是学生不可能用真实的乐器实验,为了突破难点,我自制了一些教具,把橡皮筋绑在纸板上模拟弦乐器,学生很容易猜想出音调与琴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这是第一次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会有一些小组不会操作,所以我发挥小组间的交流互助,由成功小组向问题小组进行困难支援,共同完成实验。管乐器的探究是一难点,学生不易理解空气柱的长短,在准备过程中我试验了多次,最后突破常规选择了注射器,切去针头来代替管乐器,这样学生的热情高涨了,很容易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在解决中考试题时也能迎刃而解。
5、自学领悟 学习交流
在进行人的听觉范围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再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通过自学的形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提炼重要信息,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6、演示实验 交流互助
在讲授响度及其影响因素这一知识点时,我先演示了实验,学生进行观察,通过交流分析进行总结。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加强了交流合作意识。
7、辨别声音 联系生活
在音色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学生进行小游戏辨别声音,从而引入音色。到这一环节已经介绍完声音的三个特性,学生头脑中容易混淆。所以我会联系常见现象对音调、响度、音色进行辨析。这一环节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能学得轻松、高效,同时也不忘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8、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
通过练习,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
9、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总结本节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体现重要知识点,力图做到设计合理,科学美观。
在教学时我们除了应精心设计各环节,还应适当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下面我来分析本节课的课堂评价。
六、课堂评价
现代社会迅猛发展,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进行更新,开发各种资源来跟上时代的步伐。下面我就对本节课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分析。
七、资源开发
依据课标的要求我对课本资源、实验资源、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结合自己的实际我还注重挖掘生活中的物理资源。
1、课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自学领悟 学习交流”这一环节中利用了课本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重视实验资源的开发
在进行“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演示实验 交流互助”这两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多个分组和演示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
为了引出抽象的物理概念,我在“创设情景 激趣引题”、“快乐体验 获得认识”这两个环节中播放了视频资源,使学生建立起好奇和疑问,提高教学效率。
4、注重挖掘生活中的物理资源
在“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这个环节中,我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自制了教具,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也更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这也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以上是我对说课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课件41张PPT。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天津市
东堤头中学
陈兰声音的特性 流程 板书设计 课堂评价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资源开发教材分析声音的特性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本章分析第二章 声现象声音的特性 高中机械波 学段整合 声音的特性 小学科学 基础提升承上启下纵向整合音调响度音色频率声音的特性
九年级横向整合为学习电磁学奠定基础声音的特性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教学目标
教材处理时应渗透课程标准的要求声音的特性 课标渗透 课标渗透
培养动手
实验能力
落实三维
目标要求
注重与生产
生活联系
学情分析声音的特性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
已有能力基础 学情分析
已有生活经验
教学模式“六环十步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课堂准备四个实效基本理念任务驱动
一个核心三个维度教师任务学生任务自主学习
有实效小组合作
有实效任务书设
计有实效知识点落
实有实效基本理念教学设计声音的特性 教学环节 快乐体验
获得认识任务颁布
明确目标
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创设情景
激趣引题
自学领悟
学习交流
演示实验
交流互助
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
辨别声音
联系生活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音调概念音调的影响因素人耳的听觉范围 超、次声波响度及其影响因素音色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 快乐体验
获得认识任务颁布
明确目标
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创设情景
激趣引题
自学领悟
学习交流
演示实验
交流互助
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
辨别声音
联系生活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感受到声音的一些特点,从而引入本节内容。(2分钟)快乐体验
获得认识任务颁布
明确目标
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创设情景
激趣引题
自学领悟
学习交流
演示实验
交流互助
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
辨别声音
联系生活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1分钟)快乐体验
获得认识任务颁布
明确目标
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创设情景
激趣引题
自学领悟
学习交流
演示实验
交流互助
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
辨别声音
联系生活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大人和小孩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音调是声音的____,即日常生活中声音____。——音调(2分钟)快乐体验
获得认识任务颁布
明确目标
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创设情景
激趣引题
自学领悟
学习交流
演示实验
交流互助
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
辨别声音
联系生活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引出频率概念,介绍单位初步探究(15分钟)——音调的影响因素
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音调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究(15分钟)控制变量法小组间困难支援快乐体验
获得认识任务颁布
明确目标
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创设情景
激趣引题
自学领悟
学习交流
演示实验
交流互助
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
辨别声音
联系生活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人的听觉范围(5分钟)快乐体验
获得认识任务颁布
明确目标
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创设情景
激趣引题
自学领悟
学习交流
演示实验
交流互助
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
辨别声音
联系生活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响度及其影响因素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通过交流分析进行总结。
响度是声音的____,影响因素是____ 和____________ (5分钟)快乐体验
获得认识任务颁布
明确目标
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创设情景
激趣引题
自学领悟
学习交流
演示实验
交流互助
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
辨别声音
联系生活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音色(5分钟)快乐体验
获得认识任务颁布
明确目标
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创设情景
激趣引题
自学领悟
学习交流
演示实验
交流互助
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
辨别声音
联系生活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8分钟)快乐体验
获得认识任务颁布
明确目标
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创设情景
激趣引题
自学领悟
学习交流
演示实验
交流互助
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
辨别声音
联系生活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2分钟)板书设计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影响因素:频率
2、频率:
①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②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③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
超声波:频率高于于20000 Hz的声音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影响因素:振幅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三、音色:声音的特色
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 资源开发声音的特性多媒体网络
教学资源实验资源
生活中的
物理资源
课本课程资源
资源开发课本课程资源
自学领悟
学习交流
利用课本资源有利于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声音的特性多媒体网络
教学资源实验资源
生活中的
物理资源
课本课程资源
资源开发实验资源
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演示实验
交流互助
培养学生动手动
脑的良好习惯
声音的特性多媒体网络
教学资源实验资源
生活中的
物理资源
课本课程资源
资源开发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建立好奇和疑问
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情景
激趣引题
快乐体验
获得认识声音的特性多媒体网络
教学资源实验资源
生活中的
物理资源
课本课程资源
资源开发生活中的物理资源生








理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分组探究
归纳总结
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