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期期终七年级阶段性调研
历 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 闭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
3. 本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 20小题, 4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所学历史内容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A. 秦朝的统一大业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2. 某博物馆收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石器约有3000 件,陶器1.4万件,其他质地器物3700多件,人骨标本200多具,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标本约 200多件,陶器上的人面鱼纹图案最具代表性。该博物馆是
A. 半坡遗址博物馆 B. 大汶口遗址博物馆
C.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D. 陶寺遗址博物馆
3. 神话传说虽蕴含某些历史信息,但不等于史实。史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 大禹治水 B. 武王伐纣
C. 后羿射日 D. 嫦娥奔月
4. 右图周王朝为稳固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而实行的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5.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 以上信息表明春秋时期
A. 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B.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C. 农业上流行深耕细作 D. 铁制农具得到全国推广
七年级历史 第1页(共6页)
6. 记听课笔记是学习历史的好习惯,张同学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李太守、天府之国、防洪、 灌溉、水运。 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 翻车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灵渠
7. 公元前350年,一个叫张三的秦国人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
A. 授予爵位 B. 免除赋税 C. 授予田宅 D. 免除徭役
8.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B. 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
C. 直接推翻了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D. 最后被项羽领导的军队所镇压
9.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采取的治国政策是
A. 增加赋税 B. 削弱侯国 C. 休养生息 D. 以德化民
10. 西汉初年,经过几位皇帝的努力,社会逐渐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随之强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
A. “光武中兴” B. “文景之治” C. “贞观之治” D. “开皇之治”
11.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
A. 印刷术 B. 造纸术 C. 《伤寒杂病论》 D. 《大明历》
12. 东汉末年,创编出“五禽戏”并发明“麻沸散”的名医是
A. 张仲景 B. 贾思勰 C. 华佗 D. 祖冲之
13. 下图反映的是汉代西域与中原的物产交流情况,促进当时西域与中原物产交流的历史事件是
A. 实施“推恩令” B.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C. 张骞出使西域 D. 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七年级历史 第2页(共6页)
14.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言,出自于哪部史学巨著
A. 《春秋》 B. 《诗经》 C. 《汉书》 D. 《史记》
15.右图是 1956年出土于广州东郊麻鹰岗的东汉豪强大族的住宅——陶院落(模型) 。院落平面呈方形,院内有供临窗眺望的谯楼,有手持兵器的武士,住宅与防御设施紧密结合。对模型中透露的历史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 豪强大族把持了朝政 B. 地方割据,社会动乱
C. 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D. 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16.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以上史实
A. 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B. 表明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C. 说明魏国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D. 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17. 这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产生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典故。这场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8. 东晋的王羲之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当时人们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将他誉为“书圣”。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A. 《宣示表》 B. 《兰亭集序》 C. 《多宝塔碑》 D. 《玄秘塔碑》
19. 对下列图片反映信息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 我国石窟艺术不断发展 B. 我国古代善于吸收外来艺术
C. 我国雕塑艺术的多样性 D. 我国木结构建筑艺术的发展
20.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其中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两个封建王朝是
A. 秦朝、西晋 B. 西汉、 西晋 C. 秦朝、东汉 D. 东汉、 东晋
七年级历史 第3页(共 6页)
二、非选择题(共5 小题, 60分)
21.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图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 请写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片的名称。 (4分)
(2) 材料二 中的人物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 诸子百家中哪些思想主张对于我们现代生活和文明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4分)
22.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的郡县制是从秦王朝开始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由中央直接管辖,并建立了比较严密的以郡统县的行政区划体系,使普天之下真正成为皇帝一人的直属领土。所谓郡县制就是由中央把国土分成郡和县,任命郡守和县令去治理,而且有任期、不世袭。
——摘编自宋玉《论郡县制沿革及其对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启示》
材料二 秦统一中原后, 制定了统一的货币,并将其作为全国统一的法定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钱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这一货币的造型是秦代“天命皇权”的象征。 《吕氏春秋》载: “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
——摘编自张功臣《钱眼里的中国》
材料三 秦朝的快速灭亡有着多层次、多方面的原因。秦朝在建立之后,大兴土木, 劳民伤财,加之严酷的法律制度不可避免的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使秦朝缺乏统治基础,这是导致秦朝快速灭亡的主要原因。秦朝的建立处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之中,来自于旧统治体系的阻扰和破坏是导致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在秦朝建立以后,秦朝对军事形势的误判,无疑加快了秦朝灭亡的速度。
——摘编自聂毅《秦朝速亡原因分析》
七年级历史 第4页(共6页)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推行郡县制产生的历史影响。 (4分)
(2) 材料二中“统一的法定货币”名称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 (4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灭亡的原因。(4分)
23. (12分)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请认真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仿照示例从上述历史人物中任选两位,为其制作名片。 (12分)
人物: 张骞 人物:______
朝代: 西汉 朝代:_______
主要事迹: 于公元前 138年和公元前 119年两次出使西域: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主要事迹:_____________
24.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图
七年级历史 第5页(共6页)
材料二 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材料三 中国古代某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1) 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年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什么建议来解决这一问题 (4分)
(2) 从材料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一现象导致东汉中期以后的朝政出现了什么局面 (4分)
(3) 材料三示意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政权更替情况 该示意图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哪一突出特征 (4分)
25.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文学家。
—《历史中的曹操》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 到梁代, 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哇畎相望,连宇高薨,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他即位后, 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节选自七年级上册教材
(1) 你同意材料一的观点吗 请以史实说明。 (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4分)
(3) 材料三中的“他”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4分)
七年级历史 第6页(共6页)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20小题,40分)
1-5 DABCA 6-10 BDACB
11-15 BCCDB 16-20 ADBCA
二非选择题(5小题,60分)
21(12分)
(1)甲骨文:司母戊鼎。(4分)
(2)道家:“无为而治”(4分)
(3)百家争鸣;略(4分)
22(12分)
(1)特点:中央直接管辖:以郡统县;官员由中央(皇帝)任免,有任期
、不世袭。
历史影响:皇帝和朝廷牢牢的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
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分)
(2)名称:圆形方孔半两钱。
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钱币形制的杂乱状态(或改变了以前币制混乱的状况)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交流。(4分)
(3)原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法律严苛激化阶级矛盾;旧统治体系的阻挠和破坏;
对军事形势的误判。(写出两点即可,4分)
23(12分)
人物:孔子(2分)
朝代:春秋后期(1分)】
主要事迹: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
国;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3分)
人物:张仲景(2分)
朝代:东汉(1分)
主要事迹: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一书。他还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3分)
人物:祖冲之(2分)
朝代:南北朝(1分)
主要事迹: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
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创制《大明历》;《缀术》。(3分)
24(12分)
(1)问题:在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
西汉王朝:推恩令。(4分)
(2)结论: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小,寿命短。局面:外贼宦官交替专权。(4分)
(3)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4分)
25(12分)
【答案】(1)同意;玫治上: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军事上:以少
胜多取得官渡之战胜利。文学作品:《蒿里行》等。(符合题意即可,4分)
(2)原因: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
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4分)
(3)北魏孝文帝;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