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5 13:51:23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
1.C 【解析】C项,“……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完整的春夏秋冬……”,即一项调查研究需要经过一个完
整的周期,而不是指需要一年时间。
2.B 【解析】A项,逻辑关系错误。原文“将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高调查研究的
效率,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还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有关部门和地方作决策提
供有力支撑。”C项,曲解文意,原文“(调研)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相互理解和认知提升”,但并不能消
除偏见。D项,遗漏关键信息,原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各类数据的开放、共享……”
3.D 【解析】D 项,在学生中发放《我市农民工回流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不对,收集到的数据是
无效的,不能据此制定发展方案。
4.①信息技术与调研融合的意义
②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两者需紧密结合
③需用好各类数据平台
④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深度调研在新时代的意义
(每空 1 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5.①在调查目的上,本着服务家乡文化、促进家乡文化发展的目的开展调查活动;
②在调查手段上,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协助调查,也可以以实地走访的形式展开;
③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要尽可能多样化,调研者保持客观中立,同时关注调研现场细节;
④数据收集后,筛选有效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从中总结家乡文化的共性特征。
(每点 2 分,任答其中三条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6.D 【解析】A项,“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错,二人在教育孩子上的理
念不同不算“前嫌”。B 项,任蕴清对儿子由“锁”到“不锁”的变化,表明其由反对儿子参加抗日、只图
自保变为支持儿子投身救国。C 项,“是因为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错,更多的是对父亲只图自保的
不满,因此决心离开。
7.A【解析】明少爷自荐去上海采购物资主要想从军报国,与朱友航的话并无关联。
8.(4分)①细节准确要表现的对象:第一处动作细节,写他不满儿子关注、参与时事,表现他明哲保
身的处事态度;第二处动作、神态细节,表现他对儿子参加革命的担心、理解与支持。两处细节通过细腻
而克制的笔墨,准确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细节与整个作品有机统一并服务于主题:两处细节前后的变化展现了任蕴清在儿子的影响下,从明
哲保身到支持儿子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转变过程,描写精微,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题。
(4 分,每点 2分,每点都必须包含文本二中的理论和文本一的分析两部分。)
9.①衬托人物形象。朱友航对明少爷的支持、敬佩衬托明少爷爱国报国的形象,朱友航支持儿子归国
报国和任蕴清支持儿子从军报国相互映衬;
②推动情节发展。朱友航拜访任家归还扳指,引出任蕴清交代明少爷的结局,使小说情节更完整。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语文答案(共 4 页)第 1 页
{#{QQABDQAAgggAQgAAAAhCAwHYCgEQkBGAAIoOxBAEIAIAyANABAA=}#}
③深化文章主题。朱友航的加入,使小说主题由表现知识青年从军报国扩展到商人、科研工作者各阶
层都以不同的方式报国,使爱国的主题更丰厚。(每点 2 分,共 6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
分)
10.BDF【解析】文段大意:有符合纳税标准却遭到刁难退回的人,可以拿着自己交纳的税物站在表下,
(陈居仁)亲自察看,人没有滞留的。
11.A 【解析】A 项,“因家焉”中的“焉”是 兼词,相当于“于此”意为在这里(明州),“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的“焉”是句末语气词,两者意义和用法不同。
12.C 【解析】C项,“被贬徽州时”错,由原文“居仁力请外,乃知徽州”可知,陈居仁自己极力请
求外任,朝廷才让他担任徽州知州。
13.(1)(陈居仁)请求朝廷对他们加大优抚,来表明国家始终有感念他们功劳的意思,使后来的战
士坚定报国之心。(优恤,优抚;以,来;坚,使动用法,使……坚定。每处 1分,句意 1 分,共 4 分)
(2)观察推官柳某去世,家贫不能归葬,他的两个儿子在路上乞讨,陈居仁听说后很同情他们。(归,
归葬;行丐于道,状语后置,在路上乞讨;闻而怜之,省略句,省略主语陈居仁。每处 1分,句意 1 分,
共 4 分)
14.①外交上,举棋不定;②用人上,重武轻文;③军事上,对待士兵刻薄寡恩。(每点 1 分,共 3 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陈居仁,字安行,兴化军人。他的父亲太府少卿陈膏,娶明州汪氏的女儿为妻,于是家住在明州。陈
居仁十四岁丧父,因恩荫被授予铅山县尉。绍兴二十一年(1151)他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秦桧与陈膏有
故交,有人劝陈居仁去拜见秦桧就能获得美官,陈居仁说:“这是命中注定的事。”始终没走秦桧的门路。
淮甸交战,魏杞以宗正少卿的身份出使金国,征召陈居仁为幕僚。当时和战不定,金兵驻扎在淮北,
人心恐惧,突然金国骑兵到来,拉开弓箭站在道两旁,陈居仁上马,还从容举杯交给魏杞说:“天气寒冷,
先喝了这杯酒。”观看的人很佩服他,于是他让金人开道入境,最终达成和议,减少岁币回到京城。魏杞
掌握国家大权,陈居仁忍受贫穷候补边远地区的官职,不曾谋求进升。
陈居仁转为军器监主簿、宗正修玉牒。百官转对时,他说:“立国必须定下规制,陛下不是没有立国
的资质,只是规制没定下。”孝宗开始很不高兴,说:“朕什么时候没定下规制。”陈居仁奏道:“陛下
锐意恢复失地,接着和金国讲和,和、战、守三方面至今不定,哪个是规制呢?”虞允文说“:这正是他
先前有关能力的论述,我今天更知道这些话的恰当了。”
乾道九年(1173)升为秘书丞。入朝奏对,谈论文武并用长久的方法:“陛下奖励进用武臣,非常符
合持平救偏的道理,但未必得到有智谋勇略的人,或者多是些邪佞轻浮的人,将又有偏重的祸患。”皇上
高兴地采纳。陈居仁暂代礼部郎官。他曾说台阁应该多用精通熟悉旧的典章制度的人,皇上问谁能胜任,
他回答说李焘、莫济可以。刚过了几天,李焘就被征召。
陈居仁极力请求到地方任职,于是他被任命为徽州知州。他到徽州后,宣布说天子节约经费对百姓施
以仁爱,不能推广恩德,官吏就有罪。于是召集三衙军,在庭中竖起两个标志,有符合纳税标准却遭到刁
难退回的人,可以拿着自己交纳的税物站在表下,(陈居仁)亲自察看,人没有滞留的。官吏不能处理,
纳税的人常常是带着多余的税物而回。邻州有诉讼,多到台省请求让陈居仁决断。陈居仁任官期满后,当
地人挽留他,他走小路才得以离开。
陈居仁入朝奏对,皇上用新安的政绩奖励他。他请求把隆兴以来发布的宽恤诏令编辑分类,其中说道:
“法令时间长了就容易忽视,事情时间长了就容易懈怠,只有严加戒饬,使人们在思想上有所警惕,那就
会千万年如一日。”皇上说:“很有道理。”他又说:“朝廷对归正的人和忠顺的人,过于优待,而对战
士反而不重视。战士们出生入死建立功勋,如今老了,添差已被罢去,廪食也只给一半,甚至在市上乞讨,
军士人心离散。(陈居仁)请求朝廷对他们加大优抚,来表明国家始终有感念他们功劳的意思,使后来的
战士坚定报国之心。”皇上看后很高兴。恰好皇上在白石阅兵,就命令给战士再添差两任,衣粮全给,三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语文答案(共 4 页)第 2 页
{#{QQABDQAAgggAQgAAAAhCAwHYCgEQkBGAAIoOxBAEIAIAyANABAA=}#}
军因此而欢欣鼓舞。
陈居仁升为焕章阁待制,转任建宁知府。有因告发买粮而杀人的,正赶上赦免罪犯,陈居仁说:“这
是乱民,放了他将会再出来为恶。”就杀了罪犯。观察推官柳某去世,家贫不能归葬,他的两个儿子在路
上乞讨,陈居仁听说后很同情他们。陈居仁给他们衣服、粮食,买田来养活他们,选老师教育他们。他去
世后,被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陈居仁风度稳健宏远,对人对己,一律待以诚信。遇事坚强果断有操守,
所到之处号称是奉职守法的官吏,人们都建祠祭祀他。
15.B 【解析】“都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错,杜诗无比喻。
16.①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景物在不同的诗人那里寄寓的情感不同,诗歌中的景物既是触发诗人情
思的契机和媒介,又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②杨诗写眼前绵延不绝的小雨似在妒忌“我”,有意化成珠帘遮挡“我”看千峰。清新活泼的景致饱
含着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③杜诗写夜雨忽至,月隐星藏,山色迷蒙,江流含悲;诗人独对孤灯,无尽往事都随雨涌上心头。黯
淡、沉重的雨夜之景,既是诗人孤独悲苦心境的触发点,也是诗人愁苦心境的写照,情景交融,互藏其宅。
(每点 2 分,共 6 分。)
17.(6 分)(1)车柔以为轮 车柔使之然也
(2)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3)示例一: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示例二: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示例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示例四: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亦可。)
18.①词义怎样发展;②汉语词义的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
【解析】每空 2分,共 4分。第一处,句式对应前文“汉字怎样形成”,从后文“这是对词义演变路
径的追溯,也涉及词义发展过程中新字形的产生”,以及下文举例都可知阐述的是词义发展;第二处,要
填写的是举例论证后得出的结论,由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可推断出答案。
19.“字”有“生育”义,之前的婚嫁、孕育,之后的抚养也都与之衔接。
【解析】本题有两处语病,①语序不当,“抚养”和“婚嫁、孕育”互换位置。②语义重复,“皆”
“都”任意去掉一个即可。(每改对一处 2分,共 4分。)
20.(4 分)“牢”字本义指关牲畜的栏圈。(2 分)“牢”字的甲骨文字形多种多样,但都含有一个相
同的像围栏之形的构件,(1 分)围栏之内可以是牛(如第四个字形)、羊(如第三个字形)、马(如第二
个字形)等各种家畜,也可以是空的(如第一个字形),其构字理据就是牛圈、羊圈、马圈等相关牲畜的
围栏。(1分)
【解析】“牢”字本义,答出“围栏”或“栏圈”即可得 1 分。推断理由答出字形的相同点给 1 分,
答出“围栏”里有动物或“牛”也给 1分。
21.全诗紧扣“回忆”一词展开。(1 分) 一 二行点明了“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三四五
行运用三组结构相同的短语,(1分) 营造出具体的情境,将回忆的场景具象化(1分),表达了诗人对
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依恋。(2 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语文答案(共 4 页)第 3 页
{#{QQABDQAAgggAQgAAAAhCAwHYCgEQkBGAAIoOxBAEIAIAyANABAA=}#}
22.示例:温暖的小屋,明亮的灯光,妈妈的怀抱。
要求:写三个与例句结构相同的短语,内容上有关联,能紧扣主题构成一个场景。(每个短语 1 分,
但是不能连缀成一个场景的总分扣 1 分,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23.【解析】
本题借鉴 2023 年全国乙卷作文命题特点,强化二元思辨写作训练。第一句话强调青年应善假于物,向
外借力。第二句借俗语提醒青年要锤炼自身,向内审视。二者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无论是锤炼自身还
是善用外物,这都是青年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
立意:
1.内修本领,乘势而起。
2.接他木之枝,开自我之花。
综合二者,能体现思辨性的 45 分切入,单写一面的,从 42 分切入。
字数要求:完篇,字数满 600 不足 800 的,按正常阅卷,每少 50 字扣 1 分,总分不得超过 48 分;字
数 400 至 600 的,不超过 36 分;字数 200 至 400 的,20 分左右;字数 200 以下,10 分以下;无标题扣 2
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语文答案(共 4 页)第 4 页
{#{QQABDQAAgggAQgAAAAhCAwHYCgEQkBGAAIoOxBAEIAIAyANABAA=}#}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1月25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已的姓名、淮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进出答策后,用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宇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
题卡上的非答题区战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充
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借助信息技
术推进深度调研,有利于全面挖掘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信息和数据说话。今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
新技术新应用纷纷涌现,特别是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进展,
拓展了信息技术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场景。在此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
不仅能够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还能提升分析问
题的能力,为有关部门和地方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调研质量,需要有效筛选数据、善于运用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规
模正快速增长,不仅包括各类平台数据、传感器数据,还包括了大规模文本、图像、影视资
料等数字化档案,形成了庞大的“数字足迹”。对数据进行科学、精准、专业的分析处理,
才能更好为调研服务。海量数据是宝贵的财富。用好这笔财富,下,番娇花功夫,有助于更
有效地整合资源、聚合力量。
数据分析不能代替实地调研,两者结合,才能让调研更扎实、更全面。借助信息技术开
展调研已成为一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关工作可以脱离传统的实地调研方式。调研不仅
是为了得到数据,还必须对被调研对象和内容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理解。数字能够体现规律、
趋势等,却无法反映个体的真情实感。由于样本选取、调查分析方法的不同,数据本身还可
能存在误差。采取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既通过数据掌握大量信息,
又捕捉数据之外更真实、更全面的情况,调研的质量也就有了保障。用好这两种方式,将有
效推动调查研究提质增放。
以信息化技术助力调查研究,还需用好各类数据平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近年来,各
地区各部门以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抓手,积极推进公共数据开放,逐步完善公共数据开
发利用体系。高效开展调查研究,应当善用这些数据平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各类数
据的开放、共享,必将为调查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数据来源。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把调查
研究做深做实,有利于更加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
展。
(摘编自唐晓彬《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深度调研》)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语文试卷(共8页)第1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指AP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