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2.2重要的酸(第2课时)
一、夯实基础
1.稀硝酸中混有少量的盐酸,为了除去盐酸,可以加入适量的( )
A.BaCl2 B.AgNO3 C.KOH D.Fe
2.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H+ D.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
3.(2017·金华)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小科同学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装置,并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现象:A试管溶液变红色,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A.盐酸 B.碳酸钠 C.硫酸钠 D.氯化钠
4.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钡离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5.(2016·衢州)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据此回答.
(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 .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鉴别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有 .
二、能力提升
6.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7.对如图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打开止水夹,试管Ⅰ中产生气泡,试管Ⅱ中无现象
B.打开止水夹,液体从试管Ⅱ流向试管Ⅰ
C.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Ⅱ中产生白色沉淀
D.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Ⅰ中反应立即停止
8.如图是小柯同学在复习科学时,构建酸通性的“手掌图”,其中五个手指表示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五类物质.
(1)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 .
(2)若利用铜来制取硫酸铜,常用的方法是:铜 氧化铜 硫酸铜,请你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科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 ;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填名称) 猜想三成立
10.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实验中取30g纯碱样品,平均分成五等份(每等份6g)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60g),每次充分反应后都进行称量,得到的实验数据见表(假设反应产生气体全部逸出,其他物质的挥发忽略不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 6 6 6 6 6
电子天平的示数/g 163.8 167.6 171.4 177.4 183.4
(1)请问第三次加入纯碱样品时,是否还能发生化学反应? 。
(2)列式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三、拓展创新
11.20℃时,在与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的密闭容器中,将4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硫酸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酸质量大于mg时,密闭容器内含有的溶质是硫酸和氢氧化钠
B.硫酸质量小于mg时,密闭容器内含有的溶质是硫酸和硫酸钠
C.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则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低于T℃
D.若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则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高于T℃
12.某同学用稀硫酸在白纸上写了几个字,请你提供两种不同的方案将这些字显示出来。
方法一: ,利用的原理是 。
方法二: ,利用的原理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除杂时所加试剂要只与杂质反应且不能引入新杂质分析。
【解答】A、加入氯化钡溶液,盐酸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加入硝酸银溶液,杂质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符合题意;
C、加入氢氧化钾,硝酸和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加入铁,硝酸和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分析。
【解答】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为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 加水稀释食醋,溶液酸性变弱,pH变大,符合题意;
C、 醋酸属于酸,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H+,不符合题意;
D、醋酸属于酸,能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盐的化学性质、不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氯化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题意,简易酸碱灭火器中碳酸钠溶液与一种常见的酸反应;结合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简易酸碱灭火器中碳酸钠溶液与一种常见的酸反应;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则说明残留液显酸性;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存在,说明此沉淀是氯化银或硫酸钡沉淀,由于反应物是一种酸,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酸有剩余,则原酸溶液为硫酸,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硫酸钠、硫酸。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钡和氯化银都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及pH>7的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呈无色分析。
【解答】A、 在某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可能含有钡离子 ,也可能含有银离子,不符合题意;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银离子,不符合题意;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符合题意;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能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酸过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1)氢离子
(2)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氢离子.(2)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钠和水,但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D、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故答案为:(1)氢离子;(2)D.
6.【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的变化趋势(先减小再增加)结合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A、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会随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而增加,至完全反应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溶液中溶剂质量会增加,开始因除加入溶液中溶剂外还有生成的,增加幅度大,反应结束后只增加氢氧化钡溶液中溶剂质量,幅度会变小,不符合题意;
C、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溶质质量会随氢氧化钡的加入不断减小,至恰好完全反应,减少到0,继续加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会随氢氧化钡溶液增加又增加,符合题意;
D、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pH会随氢氧化钡的加入变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气体导出时进入试管Ⅱ,气体不能导出时则试管Ⅰ中液体会进入试管Ⅱ分析。
【解答】A、 打开止水夹,试管Ⅰ中产生气泡,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进入试管Ⅱ中,试管Ⅱ也会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B、打开止水夹,气体沿导管时入试管Ⅱ中, 试管Ⅱ会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C、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气体不能导出,试管Ⅰ中压强增加,液体会流向试管Ⅱ,硫酸锌和氯化钡会在试管Ⅱ中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符合题意;
D、试管Ⅰ中固体在最下端,与硫酸不能分离,所以通过打开关闭止水夹不能使反应立即停止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1)碱
(2)H2SO4+CuO═CuSO4+H2O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酸的通性分析解答;(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书写
【解答】解:(1)根据酸的性质可以知道: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以及某些盐反应,故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碱;(2)氧化铜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
故答案为:(1)碱;(2)H2SO4+CuO═CuSO4+H2O.
9.【答案】(1)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Fe2O3+6HCl=2FeCl3+3H2O
(2)NaCl和Na2CO3(或氯化钠和碳酸钠);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及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2)根据反应后溶液成分除生成物外还可能有反应物剩余及酸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分析。
【解答】(1) A试管中加入盐酸,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试管中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2) 【作出猜想】 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D中溶质成分为盐酸和氯化钙,E中溶质成分为碳酸钠和氯化钠,二者混合时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反应结束后滤液成分一定有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可能剩余一种,则猜想三为NaCl和Na2CO3; 【设计实验】 猜想二不成分,则说明不含氯化钙,加入碳酸钠时不会产生沉淀;猜想三成立,只需验证碳酸钠存在即可,可向溶液中加入酸通过产生气体来验证;
故答案为:(1)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Fe2O3+6HCl=2FeCl3+3H2O ;(2) NaCl和Na2CO3(或氯化钠和碳酸钠) ; 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 ; 稀盐酸(或稀硫酸) ;产生气泡。
10.【答案】(1)能
(2)由表可知,第一次实验产生CO2质量100g+60g+6g-163.8g=2.2g。
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6g×x 2.2g
,
x≈88.3%。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反应后总质量减少质量即为产生气体质量,从而计算出6克碳酸钠样品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利用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出碳酸钠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第三次数据可知,加入6克纯碱样品若不反应则锥形瓶中总质量应为167.6+6=173.6,而实际质量为171.4,说明 第三次加入纯碱样品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1)能;(2)88.3%。
11.【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放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及图像中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硫酸质量为m分析。
【解答】A、 硫酸质量大于mg时,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密闭容器内含有的溶质是硫酸和硫酸钠 ,不符合题意;
B、 硫酸质量小于mg时,氢氧化钠过量,密闭容器内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钠 ,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溶解放热,且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会放热,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则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高于T℃ ,不符合题意;
D、因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所以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则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低于T℃ ,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用酒精灯加热;水分蒸发,稀硫酸变为浓硫酸,使纸炭化;喷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及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分析。
【解答】稀硫酸在白纸上写字 ,可用酒精灯加热,使稀硫酸水分蒸发,变成浓硫酸,利用浓硫酸使纸炭化的性质将字显示出来,也可利用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向纸上喷石蕊试液将字显示出来;
故答案为: 用酒精灯加热 ; 水分蒸发,稀硫酸变为浓硫酸,使纸炭化 ; 喷紫色石蕊试液 ;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
1 /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2.2重要的酸(第2课时)
一、夯实基础
1.稀硝酸中混有少量的盐酸,为了除去盐酸,可以加入适量的( )
A.BaCl2 B.AgNO3 C.KOH D.Fe
【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除杂时所加试剂要只与杂质反应且不能引入新杂质分析。
【解答】A、加入氯化钡溶液,盐酸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加入硝酸银溶液,杂质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符合题意;
C、加入氢氧化钾,硝酸和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加入铁,硝酸和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H+ D.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分析。
【解答】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为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 加水稀释食醋,溶液酸性变弱,pH变大,符合题意;
C、 醋酸属于酸,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H+,不符合题意;
D、醋酸属于酸,能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17·金华)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小科同学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装置,并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现象:A试管溶液变红色,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A.盐酸 B.碳酸钠 C.硫酸钠 D.氯化钠
【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盐的化学性质、不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氯化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题意,简易酸碱灭火器中碳酸钠溶液与一种常见的酸反应;结合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简易酸碱灭火器中碳酸钠溶液与一种常见的酸反应;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则说明残留液显酸性;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存在,说明此沉淀是氯化银或硫酸钡沉淀,由于反应物是一种酸,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酸有剩余,则原酸溶液为硫酸,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硫酸钠、硫酸。
故选:C
4.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钡离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钡和氯化银都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及pH>7的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呈无色分析。
【解答】A、 在某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可能含有钡离子 ,也可能含有银离子,不符合题意;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银离子,不符合题意;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符合题意;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能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酸过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16·衢州)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据此回答.
(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 .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鉴别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有 .
【答案】(1)氢离子
(2)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氢离子.(2)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钠和水,但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D、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故答案为:(1)氢离子;(2)D.
二、能力提升
6.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的变化趋势(先减小再增加)结合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A、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会随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而增加,至完全反应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溶液中溶剂质量会增加,开始因除加入溶液中溶剂外还有生成的,增加幅度大,反应结束后只增加氢氧化钡溶液中溶剂质量,幅度会变小,不符合题意;
C、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溶质质量会随氢氧化钡的加入不断减小,至恰好完全反应,减少到0,继续加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会随氢氧化钡溶液增加又增加,符合题意;
D、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pH会随氢氧化钡的加入变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对如图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打开止水夹,试管Ⅰ中产生气泡,试管Ⅱ中无现象
B.打开止水夹,液体从试管Ⅱ流向试管Ⅰ
C.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Ⅱ中产生白色沉淀
D.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Ⅰ中反应立即停止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气体导出时进入试管Ⅱ,气体不能导出时则试管Ⅰ中液体会进入试管Ⅱ分析。
【解答】A、 打开止水夹,试管Ⅰ中产生气泡,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进入试管Ⅱ中,试管Ⅱ也会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B、打开止水夹,气体沿导管时入试管Ⅱ中, 试管Ⅱ会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C、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气体不能导出,试管Ⅰ中压强增加,液体会流向试管Ⅱ,硫酸锌和氯化钡会在试管Ⅱ中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符合题意;
D、试管Ⅰ中固体在最下端,与硫酸不能分离,所以通过打开关闭止水夹不能使反应立即停止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如图是小柯同学在复习科学时,构建酸通性的“手掌图”,其中五个手指表示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五类物质.
(1)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 .
(2)若利用铜来制取硫酸铜,常用的方法是:铜 氧化铜 硫酸铜,请你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碱
(2)H2SO4+CuO═CuSO4+H2O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酸的通性分析解答;(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书写
【解答】解:(1)根据酸的性质可以知道: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以及某些盐反应,故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碱;(2)氧化铜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
故答案为:(1)碱;(2)H2SO4+CuO═CuSO4+H2O.
9.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科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 ;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填名称) 猜想三成立
【答案】(1)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Fe2O3+6HCl=2FeCl3+3H2O
(2)NaCl和Na2CO3(或氯化钠和碳酸钠);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及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2)根据反应后溶液成分除生成物外还可能有反应物剩余及酸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分析。
【解答】(1) A试管中加入盐酸,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试管中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2) 【作出猜想】 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D中溶质成分为盐酸和氯化钙,E中溶质成分为碳酸钠和氯化钠,二者混合时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反应结束后滤液成分一定有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可能剩余一种,则猜想三为NaCl和Na2CO3; 【设计实验】 猜想二不成分,则说明不含氯化钙,加入碳酸钠时不会产生沉淀;猜想三成立,只需验证碳酸钠存在即可,可向溶液中加入酸通过产生气体来验证;
故答案为:(1)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Fe2O3+6HCl=2FeCl3+3H2O ;(2) NaCl和Na2CO3(或氯化钠和碳酸钠) ; 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 ; 稀盐酸(或稀硫酸) ;产生气泡。
10.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实验中取30g纯碱样品,平均分成五等份(每等份6g)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60g),每次充分反应后都进行称量,得到的实验数据见表(假设反应产生气体全部逸出,其他物质的挥发忽略不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 6 6 6 6 6
电子天平的示数/g 163.8 167.6 171.4 177.4 183.4
(1)请问第三次加入纯碱样品时,是否还能发生化学反应? 。
(2)列式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能
(2)由表可知,第一次实验产生CO2质量100g+60g+6g-163.8g=2.2g。
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6g×x 2.2g
,
x≈88.3%。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反应后总质量减少质量即为产生气体质量,从而计算出6克碳酸钠样品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利用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出碳酸钠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第三次数据可知,加入6克纯碱样品若不反应则锥形瓶中总质量应为167.6+6=173.6,而实际质量为171.4,说明 第三次加入纯碱样品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1)能;(2)88.3%。
三、拓展创新
11.20℃时,在与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的密闭容器中,将4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硫酸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酸质量大于mg时,密闭容器内含有的溶质是硫酸和氢氧化钠
B.硫酸质量小于mg时,密闭容器内含有的溶质是硫酸和硫酸钠
C.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则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低于T℃
D.若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则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高于T℃
【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放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及图像中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硫酸质量为m分析。
【解答】A、 硫酸质量大于mg时,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密闭容器内含有的溶质是硫酸和硫酸钠 ,不符合题意;
B、 硫酸质量小于mg时,氢氧化钠过量,密闭容器内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钠 ,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溶解放热,且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会放热,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则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高于T℃ ,不符合题意;
D、因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所以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则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低于T℃ ,符合题意;
故选D。
12.某同学用稀硫酸在白纸上写了几个字,请你提供两种不同的方案将这些字显示出来。
方法一: ,利用的原理是 。
方法二: ,利用的原理是 。
【答案】用酒精灯加热;水分蒸发,稀硫酸变为浓硫酸,使纸炭化;喷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及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分析。
【解答】稀硫酸在白纸上写字 ,可用酒精灯加热,使稀硫酸水分蒸发,变成浓硫酸,利用浓硫酸使纸炭化的性质将字显示出来,也可利用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向纸上喷石蕊试液将字显示出来;
故答案为: 用酒精灯加热 ; 水分蒸发,稀硫酸变为浓硫酸,使纸炭化 ; 喷紫色石蕊试液 ;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