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日全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一天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这一天之后( )
A.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将扩大 B.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增大
C.赤道地区的白昼将变长 D.热带的范围将缩小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所示大部分地区( )
①受高气压控制 ②受低气压控制 ③为晴天 ④为阴雨天气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据图判断,三个锋面中( )
A.甲锋面附近天气变化最剧烈 B.乙锋面附近风力最强
C.丙锋面移动速度最快 D.乙锋面附近降水强度最大
5.该地可能位于( )
A.欧洲西部 B.中国东部 C.北美北部 D.澳大利亚南部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该区域发展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地附近建设河港 B.山区大力发展亚热带水果
C.西南沿海建设盐化工基地 D.沿海地区大力发展煤炭工业
7.甲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是( )
A.气候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水能丰富 D.干支流交汇处
8.下列关于该区域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 B.乙的城市等级最高
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 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丙
近些年,在青藏铁路沿线地面坡度小于3°的地方,先后发现100多处规模不大的塘湖,它们成群分布,从远处或高空望去,就像满天繁星一样,形成美丽的“星宿海”(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形成“星宿海”的重要地理背景是( )
A.岩层断裂下陷 B.大气降水增多 C.工程施工不当 D.全球气候变暖
10.与“星宿海”成因相同的地貌最可能出现在( )
A.鄂毕河流域 B.刚果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珠江流域
11.伴随着“星宿海”的形成,今后一段时期,当地可能( )
A.油气资源储量增加 B.铁路维护成本降低 C.居民健康受到威胁 D.生态环境问题减少
“哭泣曲线”是指企业的制造能力强,而品牌和市场能力弱,嘴角下弯,形似哭泣,下图示意制造业优势条件丧失的过程。近年来,跨国企业将业务撤离中国,搬回本国或者移至东南亚、非洲已经渐成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跨国企业将业务撤离中国,移至东南亚、非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税收政策 B.土地成本 C.生产成本 D.劳动力素质
13.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
A.纺织业与高级服装设计 B.可口可乐饮料与服装加工业
C.陶瓷杯制造与汽车制造业 D.纺织业与服装加工业
14.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摆脱此类困境最好应该( )
①依靠政府资金和技术支持 ②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③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④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山区河流平时流量较小,汛期易受暴雨影响,导致河道淤积严重,无明显河道。叠砌大块石可以有效保护河床坡脚,利于河道生态体系的保护,治理效果显著。下图是我国粤北山区某河流叠砌大块石断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叠砌大块石护岸时,保留了岸坡缝隙、孔洞,其目的主要是( )
①保证水、气渗透顺畅 ②为生物提供栖息环境
③提供更多的观赏景观 ④保持河道土壤水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推测治理后,该河流( )
A.含沙量增大 B.年径流量增大 C.结冰期缩短 D.泄洪能力提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013年8月,四川省发改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及《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两个规划贯彻落实了国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要求,体现了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和南部城市群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2010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右图)。2011年9月,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2011年11月,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启动。
(1)由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围绕京津的河北省石家庄、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秦皇岛、沧州8市组成的京津冀都市圈,是中国沿海地区的核心经济区域之一。与京津冀都市圈相比,指出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在资源、能源和交通方面的优势或不足。(4分)
(2)简析沈阳经济区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工业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6分)
(3)长江三角洲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航船”。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可以给成渝经济区提供的借鉴经验。(4分)
18.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化数据,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年份 1990 1994 1998 2002 2003 2004
第一产业 Ⅰ 27.0 20.2 18.6 15.3 14.5 15.2
第二产业 Ⅱ 41.6 47.8 49.3 50.4 52.3 53.0
城市Ⅱ 30.3 27.1 27.6 28.1 29.0 29.4
乡村Ⅱ 11.3 20.7 21.7 22.3 23.3 23.6
第三产业 Ⅲ 31.4 31.8 32.1 34.3 33.2 31.8
城市Ⅲ 21.7 21.4 20.7 23.2 22.8 21.8
乡村Ⅲ 9.7 10.4 11.4 11.1 10.4 10.0
(以全国GDP为100,单位:%)
(1)请叙述第一、二、三产业1990-2004年的总体结构变化。(4分)
(2)试比较第二产业中城市及乡村所占比率变化的差异,并指出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之间存在一定梯度。产业梯度≥1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下图为2018年北京和河北部分工业的产业梯度优势比较图。
(1)简析图中部分行业需转出北京的原因。(4分)
(2)分析上述转移产业可能给河北地区产生的影响。(4分)
(3)“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经营模式已成为京冀合作发展的总体思路,试述这种模式的区位优势。(6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947年9月,日本东部受到该年度第9次台风“凯瑟琳”的袭击,9月16日午夜,利根川上游的一座堤坝被洪水破坏,洪水持续了3天。9月19日,洪水到达东京,并且淹没了东京的中心地区。台风共造成1077人死亡,淹没了303160座房屋、冲走或彻底破坏的房屋达23736座,并造成超过了7645座房屋被损坏。因此,日本政府在1949年制订了“利根川河治理规划”,规划在利根川及其支流上修建8座大坝。
(1)结合图文资料,推测日本东西两侧沿海地区洪水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
(2)分析日本在利根川支流上建设8座大坝的主要原因。(4分)
(3)指出日本发展水利工程的不利条件。(4分)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D 【解析】读图可知,这一天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髙度为90°,即太阳直射23°26'S,所以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故选D。
2.B 【解析】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内是极昼,之后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将缩小;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距离赤道越来越近,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增大;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热带的范围由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并不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改变。故选B。
3.A 【解析】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由于图中大部分地区受到锋面气旋系统控制,锋面气旋系统属于低压;由于该区域形成了多个锋面,且锋面附近和低压系统控制区都易产生阴雨天气,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故选A。
4.A 【解析】据图可知,甲为冷锋,正在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地区移动,甲锋面附近等压线最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冷暖空气交汇猛烈,会带来大风、降温和暴雨等天气,故该锋面附近天气变化最剧烈,A正确;乙锋面处等压线不是最密集的,故其风力不是最强,B错误;丙为暖锋,与冷锋相比,暖锋锋面移动速度较慢,C错误;乙锋面移动的方向偏西,移动方向上纬度差异小,冷暖空气交汇不如甲锋面猛烈,故其降水强度不是最大,D错误。故选A。
5.D 【解析】根据图中冷锋由南向北移动,暖锋由北向南移动可知,该锋面气旋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故该地区位于南半球,D正确;欧洲西部、中国东部、北美北部都位于北半球,与题意不符,ABC错误。故选D。
6.C 【解析】读图,丙地附近海岸为沙质海岸,泥沙淤积较重,水深较浅,不适合建设港口,A错误;该图表示我国北方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我国北方地区不属于亚热带,B错误;西南沿海地区靠近盐田,适合建设盐化工基地,C正确;该图并未显示该区域煤炭资源分布情况,且沿海地区大力发展煤炭工业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错误。故选C。
7.D 【解析】读图,甲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之处,交通便利,D正确;该区域气候相差不大,A错误;图中并未显示甲地矿产资源丰富,B错误;甲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水能不丰富,C错误。故选D。
8.C 【解析】读图,甲为中心城市,乙丙为县城,丁为乡镇。所以甲的服务功能大于丁,甲城市的城市等级最高,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小于丙,A、B、D错误;丙城市的城市等级虽然小于甲,但是丙位于沿海,可能某种服务功能(如滨海旅游业)超过甲。故选C。
9.D 【解析】“星宿海”实际是热融湖,由于冻土融化后地面塌陷积水形成的湖泊,多分布于冻土分布的低平地带。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D正确;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是降落湖,A错误;降水增多通过下渗,难以形成湖泊,B错误;工程施工只对沿线有影响,C错误。故选D。
10.A 【解析】“星宿海”形成一般出现在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平坦地形,鄂毕河流域纬度高,冻土广布,容易形成,A正确;刚果河、尼罗河、珠江流域纬度低,没有冻土发育,不能形成“星宿海”,BCD错误,故选A.
11.C 【解析】“星宿海”形成,使冻土融化增多,在永冻土里面存在着非常多的亿万年前的病毒,这些病毒随着冻土融化被释放出来,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C正确;与油气储量无关,A错误;冻土融化,铁路维护成本上升,B错误;全球变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增多、D错误。故选C。
12.C 【解析】与中国相比,东南亚、非洲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使其生产成本低于中国,导致跨国企业将业务撤离中国,移至东南亚、非洲。故选C。
13.D 【解析】根据“哭泣曲线”原理可知,劳动密集型产业总是寻找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最低的地区,因此,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选项中纺织业与服装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故选D。
14.D 【解析】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摆脱此类困境,应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来提高产品利润。单纯依靠政府支持是不可行的;工资和土地成本不可能下降,只会随着经济发展上升。故选D。
15.A 【解析】叠砌大石块保留岸坡缝隙、孔洞,可以使水、气向岸坡渗透顺畅,保护河道生态环境,①正确;缝隙和孔洞本身可以为生物提供栖息地,②正确;该工程所具有的观赏价值很低,与提供观赏景观关系不大,③错误;保留岸坡上的缝隙、孔洞与保持河道土壤水分关系很小,④错误。故选A。
16.D 【解析】砌大石块可有效保护河床坡脚泥土淤积,所以治理后河道含沙量应减少,A错误;治理河床与河流年径流量关系不大,河流年径流量与该流域的降水量有关,B错误;砌大石块后,不能使河流结冰期变化,而且我国粤北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没有结冰期.C错误;治理后河床泥沙淤积少,容水量增大,泄洪能力明显提高。故选D。
17.【答案】
(1)优势:水资源丰富;能源相对充足。不足之处:交通条件还需进一步完善。(每点2分,共4分)
(2)问题:开矿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钢铁工业等导致大气污染。(2分)
解决措施:禁止乱堆乱弃尾矿,恢复地表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生产设备更新,尾气回收;改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3)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城镇化,调整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解析】(1)成渝经济区与京津冀都市圈相比,水资源丰富程度差异较大,华北地区缺水严重,制约了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成渝经济区的水能、天然气等能源相对较充足,交通则明显落后于京津冀都市圈。
(2)当地金属矿产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防止酸雨的发生,附近的丘陵山区还要防治水土流失。
(3)结合长江三角洲的发展,进行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城镇化发展。
18.【答案】
(1)第一产业占比总体下降,从27%到15.2%(14.5%),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上升,从41.6%到53.0%,第三产业占比是呈波动变化但变幅不大。(4分)
(2)城市Ⅱ产业占比略有下降;乡村Ⅱ产业占比持续增加,这主要是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所致。(6分)
【解析】(1)据表可知:第一产业比重从1990年的27%一直下降到2003年的14.5%,2003年到2004年略有回升,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从1990年的41.6%一直上升到2004年的53.0%;第三产业比重从1990年的31.4%到2002年的34.3%,再到2004年的31.8%,呈现波动变化但总体变幅不大。
(2)据表可知:城市Ⅱ产业比重从1990年的30.3%变成2004年的29.4%,占比略有下降;乡村Ⅱ产业比重从1990年的11.3%一直增加到2004年的23.6%,增加比重多。这主要是乡村经济得到发展,相比城市企业,乡镇企业规模小,发展速度快,迅速发展所致。
19.【答案】
(1)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高;科技含量低;资源密集。(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利: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更新。(每点2分,答出1点得2分)弊:带来环境污染。(2分)
(3)北京科技先进;(2分)河北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土地地价低。(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解析】(1)根据材料,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根据图中产业梯度≤0.5的产业类型分析,转移的产业或污染严重,或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高,科技含量低;或资源密集,能源消耗量大。
(2)上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河北,给河北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更新。同时会带来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3)北京科技先进,适合作为研发中心。河北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土地地价低,适合作为生产基地。具有“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经营模式优势。
20.【答案】
(1)时空分布特征:日本西部春季洪水多发,日本东部夏季洪水多发。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多山地,河流短小急促,易形成洪峰;西部冬季降雪多,春季积雪融化,河流水位暴涨,易受洪水威胁;东部濒临太平洋,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多地形雨,东部沿海降水多,易受洪水威胁;夏秋季多台风,产生强降水。(6分)
(2)日本人口多,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对电能的需求量大;河流短小,地表水相对不足,建设水利工程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矛盾;位于季风气候区,且夏秋季沿海多台风天气,易受洪水威胁,梯级大坝储水多,调蓄径流能力强,防洪效果好。(4分)
(3)山地高差大,河流短小,工程建设难度大;台风灾害多,溃坝风险大;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水利工程寿命受影响大;人多地狭,移民搬迁困难大。(4分)
【解析】(1)结合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其洪水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是西部春季洪水多发,东部夏季洪水多发。读图,结合图示信息,其原因是日本地形多山,山地两侧平原狭小,河流短小落差大,流速快,容易形成洪峰;西部冬季降雪多,春季积雪融化,河流水位上涨快。由图例可以判断,日本中部山体高大,东部濒临太平洋,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多地形雨,东部沿海降水多;夏秋季多台风,产生强降水,易受洪水威胁。
(2)日本在利根川支流上建设8座大坝的主要原因是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决定的,人文条件是日本为亚洲发达国家,人口多,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对电能需求量大。自然条件是日本河流短小,地表水相对不足,建设水利工程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本位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沿海多台风天气,春季积雪融化,河流水位上涨快,容易受洪水威胁,梯级大坝储水多,调蓄径流能力强,防洪效果好。
(3)结合图文信息,日本发展水利工程的不利条件是山地高差大,流速快,河流短小,工程建设难度大;夏秋季节沿海多台风天气,溃坝风险大;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影响水利工程寿命,日本人口多,土地面积小,水利工程移民搬迁困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