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1专题1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图是果醋和果酒的发酵装置,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发酵前要用70%的酒精清洗
B.排气口能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C.发酵瓶出料口可以用来取样
D.为得到较多的产物,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
2.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转变成醋酸
3.用酵母菌酿制果酒时,先往塑料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18O2,然后密封进行发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只有水含有18O
B.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C.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含有18O
D.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4.酒厂在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加缓冲液 D.加新鲜培养基
5.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如果葡萄糖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 B.酵母菌细胞失水
C.改变了培养液的pH 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
6.(2016高二下·黑龙江期中)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8.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9.在一普通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下面左图,在右图的相关坐标曲线图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可用于检验果汁发酵产物的是( )
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②碱性重铬酸钾溶液 ③澄清石灰水 ④斐林试剂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我们平时饮用的葡萄酒呈红色,其原因是( )
A.酒精发酵前榨汁时榨出的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
B.是红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色素
C.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
D.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12.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 )
A.氧气、糖源充足 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
C.缺少氧气、糖源 充足 D.氧气、糖源都缺
13.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
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 C.pH控制 D.酶的控制
14.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生产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 )
A.玉米粉和有氧 B.大豆粉和有氧
C.玉米粉和无氧 D.大豆粉和无氧
15.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D.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16.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 )
A. B.
C. D.
17.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变酸的果酒液面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B.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过程均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C.在果酒制作过程中无需接种酵母菌,只需控制适宜的温度即可
D.果酒的酒精度越高,接种醋酸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
18.下列关于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果酒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醋,再制果酒
B.榨汁前,先将新鲜葡萄进行冲洗后再去枝梗
C.无氧条件下,醋酸菌能将酒精直接变为醋酸
D.整个制作过程中,应杜绝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9.(2017高二下·成都期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来制作果酒、果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用来制作果酒,乙用来制作果醋
B.乙装置需要的温度条件高于甲
C.该装置便于发酵中产生气体的排出
D.甲、乙装置排液管排出液体的pH都下降
20.将接种有醋酸菌的葡萄汁100mL(4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葡萄汁100mL(4份)分别装在100mL、200mL、300mL、400mL的烧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24小时后产生的醋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是( )
A.100mL 100mL B.400mL 400mL C.100mL 400mL D.400mL 100mL
二、非选择题
21.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图甲、乙)和果酒的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图丙)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提取 (填“橘皮精油”、“玫瑰精油”或“胡萝卜素”)。
(2)制作果酒时可选用图乙的装置。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 。
(3)图丙为樱桃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为了使酵母菌快速繁殖,应将装置先放置在 ℃条件中。樱桃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是在冲洗之 (填“前”或“后”)进行的。樱桃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 。
(4)樱桃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 溶液来鉴定。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 (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
22.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食物、饮品的历史悠久,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 (微生物名称),它是 (异化作用方式)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该生物进行 ,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该生物进行 ,产生 和二氧化碳。
(2)果醋制作中需要的微生物是 ,是一种 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 就是该生物在液面大量繁殖而成的。
(3)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发酵成腐乳的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这些微生物产生的 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可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3.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 。
(2)该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 ,产生的终产物是 。
(3)甲 乙 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 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 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 ,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 。丙同学的错误是 ,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 。
(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 。
24.下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请分析回答: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 。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 。
(3)甲装置中,A液体是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4)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的空间,这是因为 。
(5)制作果酒,需将温度控制在 ,写出酵母菌无氧呼吸反应方程式 ;制作果酒后制作果醋,应将温度控制在 ,写出与果醋制作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
(6)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杆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原因是 。
25.果醋有消除疲劳和减肥等功效,该饮料深受广大女士的喜爱。某果酒厂的果酒滞销,计划将生产的部分果酒“转变”为果醋。研究人员设置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 (填微生物名称)。果酒制作时温度应控制在 ,果醋制作时温度应控制在 。
(2)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 。
(3)乙瓶为发酵瓶,你认为甲、丙两个装置瓶中,盛有果酒和果醋的装置瓶分别是 。在装置瓶乙中,发酵菌先将乙醇变为 ,最后变为醋酸。
(4)可以用 来检验生产出的果醋中是否含有酒精。在 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使溶液呈 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发酵装置可以采用70%的酒精清洗进行消毒,故A正确;果酒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排气口排出,故B正确;发酵瓶的出料口可用来取样检测,故C正确;葡萄汁不能装满,要留有 的空间,不要超过排气管,酵母菌可以利用瓶中的氧气进行大量繁殖,造成无氧条件后产生酒精,故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果醋制作需要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属于需氧型微生物,实验中需要通入氧气,故A正确;醋酸菌对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在30℃-35℃之间,故B错误;醋酸菌能够利用果酒,转变成醋酸,故C正确;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以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故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果醋的制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 A、产物中含有18O的有二氧化碳和水,A不符合题意;
B、前期进行有氧呼吸,吸入氧气量和放出二氧化碳量相等,故气压变化不大,不需要松瓶盖,B不符合题意;
C、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来源于葡萄糖,故不含有18O,C不符合题意;
D、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且不消耗瓶内气体,故气压升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酵母菌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生产酒精,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进而大量繁殖,不能产生酒精,而隔绝空气,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萄糖浓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吸水能力降低,甚至失水而抑制酵母菌生长繁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解:果醋发酵初期,发酵罐是密闭的,不需要通气,但发酵装置中仍有部分氧气,此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pH下降,随着氧气的消耗,到发酵中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少的二氧化碳和酒精,pH稍下降,后期接种醋酸菌并通气,醋酸菌大量繁殖,生成醋酸,pH迅速下降.
故选:B.
【分析】在果醋的发酵过程中,首先瓶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产生CO2,会使pH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氧气消耗殆尽,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也可产生CO2,会使pH继续下降;最后进行醋酸发酵生成醋酸,会使pH迅速下降.
7.【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酵母菌的发酵不需要光照,A错误;果酒制作过程中产生CO2,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需拧松,放出CO2,以免造成瓶子爆裂,B正确;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能通入空气,C错误;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8~25℃,D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防止发酵液溢出,A错误;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拧松瓶盖一次,放出CO2,而不能打开瓶盖,否则容易引起杂菌污染,B错误;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35℃,C错误;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D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和果醋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随无氧呼吸的进行,酒精的浓度会逐渐升高,待葡萄糖消耗尽后不再增加,①正确;因葡萄糖的量一定,酵母菌的数量变化不会无限增加,②错误;葡萄糖的浓度随呼吸消耗逐渐降低直至变为零,③正确;由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碳酸,故溶液的酸碱度持续降低直至葡萄糖被消耗尽,④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果汁发酵的产物有酒精和二氧化碳,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因此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①正确,②错误;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③正确;斐林试剂可用于还原糖的检测,还原糖不是果汁发酵的产物,④错误。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的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在果酒制作的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使葡萄酒呈现红色,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的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答案】A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果醋制作的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溶氧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发酵产物的生成,都需要加以控制,酶由微生物细胞产生,对微生物细胞的代谢有催化作用,通常不需要加以控制,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答案】C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玉米粉的成本较低,其主要成分是淀粉,大豆粉成本较高,主要含蛋白质,酵母菌细胞中含有更多的直接把糖类转化为酒精的酶类,投放玉米粉,酵母菌发酵快,利于酒精的产生,利用蛋白质生产酒精复杂,而且产生的含氮副产物不利于酵母菌的生命活动;在有氧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的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过程1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发生,故A错误。过程1是在细胞质基质中,3应是在线粒体中,故B错误。过程1到3需要的温度基本相同,但4需要的温度较高,故C错误。过程3和4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故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识图能力。
16.【答案】C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从接种后到密封前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让酵母菌进行繁殖,故A、B错误。其数量因为受到氧气的影响会呈“S”型增长,故C正确,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7.【答案】A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在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故A正确。醋酸菌是好氧生物需要充足的氧气,故B错误。在果酒制作过程中需要对温度和氧气进行控制,即先通入空气再密闭,故C错误。果酒的酒精度越高,说明无氧呼吸强度越大,接种醋酸菌后果醋不容易获得,故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8.【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果醋是在果酒的基础上接种环醋酸杆菌进行发酵产生,A错。榨汁前,先将新鲜葡萄进行冲洗后再去枝梗,减少杂菌进入葡萄果肉内,B正确。醋酸菌是需氧菌,应在有氧的条件下发酵,C错误。整个发酵过程中必须要有酵母菌或者醋酸菌生长繁殖,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19.【答案】C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解:A、甲装置没有通气,进行的是酒精发酵,而乙装置通入氧气,进行的是醋酸发酵,A正确;
B、甲进行的果酒发酵,其适宜的温度是18﹣25℃,而乙进行的果醋发酵,其适宜的温度是30﹣35℃,因此乙装置需要的温度条件高于甲,B正确;
C、该装置没有排气口,因此不便于发酵中产生气体的排出,C错误;
D、甲进行的果酒发酵,该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pH下降;乙进行的果醋发酵,该过程中产生的果醋会使pH下降,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发酵装置可用来制作果酒、果醋,其中甲装置没有通气,进行的是酒精发酵,而乙装置通入氧气,进行的是醋酸发酵.
20.【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醋酸菌是需氧型细菌,在有氧气条件下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醋酸,瓶内容积越大,含的氧气量越多,越有利于产生醋酸,所以400mL的烧瓶中醋酸的产量最大;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氧气含量越高,越不利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以100mL的烧瓶中酒精产量最大,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1.【答案】(1)玫瑰精油
(2)先打开后关闭;既可以放气,又可防止污染
(3)20;后;红色樱桃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4)重铬酸钾;不能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图甲是蒸馏装置,可用于提取玫瑰精油,橘皮精油的提取用压榨法,胡萝卜素的提取用萃取法。(2)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先打开让酵母菌进行繁殖,然后关闭创造无氧环境使酵母菌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既可以放气,又可防止污染。(3)在果酒制作过程中,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果酒制作中除去樱桃果柄应在冲洗之后进行,以防止被微生物污染;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樱桃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使樱桃酒呈现红色。(4)樱桃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来鉴定,如果出现灰绿色说明有酒精的产生;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整个装置处于无氧状态,所以此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2.【答案】(1)酵母菌;兼性厌氧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酒精
(2)醋酸菌;好氧;菌膜
(3)毛霉;蛋白酶;脂肪酶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果酒的制作利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它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该生物进行有氧呼吸,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该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2)果醋制作中利用的菌种是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成的。(3)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发酵成腐乳的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这些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及腐乳的制作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3.【答案】(1)酵母菌
(2)葡萄糖;乙醇和二氧化碳
(3)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中流出
(4)未及时排气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2)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葡萄糖,产生乙醇(酒精)和二氧化碳。(3)分析题图可知,甲同学的错误是: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丙同学的错误是: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中流出。(4)发酵旺盛期二氧化碳的产生量非常大,若未及时排气,会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的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答案】(1)兼性厌氧型
(2)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葡萄汁;吸收CO2;“每隔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
(4)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5)18-25℃;;30—35℃;
(6)不能;醋酸杆菌为好氧菌,酒精发酵旺盛时为无氧环境,此时不能形成醋酸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2)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3)甲装置中,A液体是反应液葡萄汁,NaH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每隔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以及时排出二氧化碳气体。(4)发酵瓶中要留有大约 的空间,既能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5)制作果酒,需将温度控制在18-25℃,酵母菌无氧呼吸反应方程式为 ;制作果酒后制作果醋,应将温度控制在30—35℃,果醋制作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6)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由于醋酸杆菌为好氧菌,酒精发酵旺盛时为无氧环境,此时不能形成醋酸。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与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5.【答案】(1)酵母菌和醋酸菌;18-25℃;30—35℃
(2)温度和氧气
(3)甲、丙;乙醛
(4)重铬酸钾;酸性;灰绿色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能够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果醋的制作是利用醋酸菌将葡萄糖或乙醇变成醋酸的原理进行的。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 ℃。(2)果酒发酵与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及氧气不同,果酒发酵是利用无氧呼吸,果醋发酵是有氧环境,所以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和氧气,(3)甲瓶是密封的,是缺氧环境,应是果酒发酵。丙装置通入无菌空气,是果醋发酵。在装置瓶乙中,发酵菌先将乙醇变为乙醛,最后变为醋酸。(4)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反应使溶液呈灰绿色,可以用来检验生产出的果醋中是否含有酒精。
【分析】
1 / 1人教版生物选修1专题1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图是果醋和果酒的发酵装置,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发酵前要用70%的酒精清洗
B.排气口能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C.发酵瓶出料口可以用来取样
D.为得到较多的产物,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
【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发酵装置可以采用70%的酒精清洗进行消毒,故A正确;果酒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排气口排出,故B正确;发酵瓶的出料口可用来取样检测,故C正确;葡萄汁不能装满,要留有 的空间,不要超过排气管,酵母菌可以利用瓶中的氧气进行大量繁殖,造成无氧条件后产生酒精,故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转变成醋酸
【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果醋制作需要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属于需氧型微生物,实验中需要通入氧气,故A正确;醋酸菌对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在30℃-35℃之间,故B错误;醋酸菌能够利用果酒,转变成醋酸,故C正确;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以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故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果醋的制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用酵母菌酿制果酒时,先往塑料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18O2,然后密封进行发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只有水含有18O
B.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C.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含有18O
D.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 A、产物中含有18O的有二氧化碳和水,A不符合题意;
B、前期进行有氧呼吸,吸入氧气量和放出二氧化碳量相等,故气压变化不大,不需要松瓶盖,B不符合题意;
C、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来源于葡萄糖,故不含有18O,C不符合题意;
D、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且不消耗瓶内气体,故气压升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酒厂在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加缓冲液 D.加新鲜培养基
【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酵母菌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生产酒精,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进而大量繁殖,不能产生酒精,而隔绝空气,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如果葡萄糖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 B.酵母菌细胞失水
C.改变了培养液的pH 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
【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萄糖浓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吸水能力降低,甚至失水而抑制酵母菌生长繁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2016高二下·黑龙江期中)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解:果醋发酵初期,发酵罐是密闭的,不需要通气,但发酵装置中仍有部分氧气,此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pH下降,随着氧气的消耗,到发酵中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少的二氧化碳和酒精,pH稍下降,后期接种醋酸菌并通气,醋酸菌大量繁殖,生成醋酸,pH迅速下降.
故选:B.
【分析】在果醋的发酵过程中,首先瓶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产生CO2,会使pH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氧气消耗殆尽,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也可产生CO2,会使pH继续下降;最后进行醋酸发酵生成醋酸,会使pH迅速下降.
7.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酵母菌的发酵不需要光照,A错误;果酒制作过程中产生CO2,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需拧松,放出CO2,以免造成瓶子爆裂,B正确;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能通入空气,C错误;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8~25℃,D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防止发酵液溢出,A错误;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拧松瓶盖一次,放出CO2,而不能打开瓶盖,否则容易引起杂菌污染,B错误;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35℃,C错误;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D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和果醋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在一普通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下面左图,在右图的相关坐标曲线图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随无氧呼吸的进行,酒精的浓度会逐渐升高,待葡萄糖消耗尽后不再增加,①正确;因葡萄糖的量一定,酵母菌的数量变化不会无限增加,②错误;葡萄糖的浓度随呼吸消耗逐渐降低直至变为零,③正确;由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碳酸,故溶液的酸碱度持续降低直至葡萄糖被消耗尽,④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可用于检验果汁发酵产物的是( )
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②碱性重铬酸钾溶液 ③澄清石灰水 ④斐林试剂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果汁发酵的产物有酒精和二氧化碳,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因此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①正确,②错误;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③正确;斐林试剂可用于还原糖的检测,还原糖不是果汁发酵的产物,④错误。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的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我们平时饮用的葡萄酒呈红色,其原因是( )
A.酒精发酵前榨汁时榨出的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
B.是红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色素
C.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
D.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在果酒制作的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使葡萄酒呈现红色,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的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 )
A.氧气、糖源充足 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
C.缺少氧气、糖源 充足 D.氧气、糖源都缺
【答案】A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果醋制作的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
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 C.pH控制 D.酶的控制
【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溶氧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发酵产物的生成,都需要加以控制,酶由微生物细胞产生,对微生物细胞的代谢有催化作用,通常不需要加以控制,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生产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 )
A.玉米粉和有氧 B.大豆粉和有氧
C.玉米粉和无氧 D.大豆粉和无氧
【答案】C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玉米粉的成本较低,其主要成分是淀粉,大豆粉成本较高,主要含蛋白质,酵母菌细胞中含有更多的直接把糖类转化为酒精的酶类,投放玉米粉,酵母菌发酵快,利于酒精的产生,利用蛋白质生产酒精复杂,而且产生的含氮副产物不利于酵母菌的生命活动;在有氧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的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D.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过程1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发生,故A错误。过程1是在细胞质基质中,3应是在线粒体中,故B错误。过程1到3需要的温度基本相同,但4需要的温度较高,故C错误。过程3和4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故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识图能力。
16.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从接种后到密封前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让酵母菌进行繁殖,故A、B错误。其数量因为受到氧气的影响会呈“S”型增长,故C正确,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7.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变酸的果酒液面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B.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过程均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C.在果酒制作过程中无需接种酵母菌,只需控制适宜的温度即可
D.果酒的酒精度越高,接种醋酸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
【答案】A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在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故A正确。醋酸菌是好氧生物需要充足的氧气,故B错误。在果酒制作过程中需要对温度和氧气进行控制,即先通入空气再密闭,故C错误。果酒的酒精度越高,说明无氧呼吸强度越大,接种醋酸菌后果醋不容易获得,故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8.下列关于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果酒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醋,再制果酒
B.榨汁前,先将新鲜葡萄进行冲洗后再去枝梗
C.无氧条件下,醋酸菌能将酒精直接变为醋酸
D.整个制作过程中,应杜绝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答案】B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果醋是在果酒的基础上接种环醋酸杆菌进行发酵产生,A错。榨汁前,先将新鲜葡萄进行冲洗后再去枝梗,减少杂菌进入葡萄果肉内,B正确。醋酸菌是需氧菌,应在有氧的条件下发酵,C错误。整个发酵过程中必须要有酵母菌或者醋酸菌生长繁殖,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19.(2017高二下·成都期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来制作果酒、果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用来制作果酒,乙用来制作果醋
B.乙装置需要的温度条件高于甲
C.该装置便于发酵中产生气体的排出
D.甲、乙装置排液管排出液体的pH都下降
【答案】C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解:A、甲装置没有通气,进行的是酒精发酵,而乙装置通入氧气,进行的是醋酸发酵,A正确;
B、甲进行的果酒发酵,其适宜的温度是18﹣25℃,而乙进行的果醋发酵,其适宜的温度是30﹣35℃,因此乙装置需要的温度条件高于甲,B正确;
C、该装置没有排气口,因此不便于发酵中产生气体的排出,C错误;
D、甲进行的果酒发酵,该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pH下降;乙进行的果醋发酵,该过程中产生的果醋会使pH下降,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发酵装置可用来制作果酒、果醋,其中甲装置没有通气,进行的是酒精发酵,而乙装置通入氧气,进行的是醋酸发酵.
20.将接种有醋酸菌的葡萄汁100mL(4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葡萄汁100mL(4份)分别装在100mL、200mL、300mL、400mL的烧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24小时后产生的醋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是( )
A.100mL 100mL B.400mL 400mL C.100mL 400mL D.400mL 100mL
【答案】D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醋酸菌是需氧型细菌,在有氧气条件下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醋酸,瓶内容积越大,含的氧气量越多,越有利于产生醋酸,所以400mL的烧瓶中醋酸的产量最大;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氧气含量越高,越不利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以100mL的烧瓶中酒精产量最大,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1.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图甲、乙)和果酒的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图丙)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提取 (填“橘皮精油”、“玫瑰精油”或“胡萝卜素”)。
(2)制作果酒时可选用图乙的装置。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 。
(3)图丙为樱桃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为了使酵母菌快速繁殖,应将装置先放置在 ℃条件中。樱桃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是在冲洗之 (填“前”或“后”)进行的。樱桃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 。
(4)樱桃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 溶液来鉴定。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 (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
【答案】(1)玫瑰精油
(2)先打开后关闭;既可以放气,又可防止污染
(3)20;后;红色樱桃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4)重铬酸钾;不能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图甲是蒸馏装置,可用于提取玫瑰精油,橘皮精油的提取用压榨法,胡萝卜素的提取用萃取法。(2)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先打开让酵母菌进行繁殖,然后关闭创造无氧环境使酵母菌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既可以放气,又可防止污染。(3)在果酒制作过程中,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果酒制作中除去樱桃果柄应在冲洗之后进行,以防止被微生物污染;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樱桃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使樱桃酒呈现红色。(4)樱桃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来鉴定,如果出现灰绿色说明有酒精的产生;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整个装置处于无氧状态,所以此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2.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食物、饮品的历史悠久,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 (微生物名称),它是 (异化作用方式)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该生物进行 ,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该生物进行 ,产生 和二氧化碳。
(2)果醋制作中需要的微生物是 ,是一种 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 就是该生物在液面大量繁殖而成的。
(3)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发酵成腐乳的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这些微生物产生的 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可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1)酵母菌;兼性厌氧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酒精
(2)醋酸菌;好氧;菌膜
(3)毛霉;蛋白酶;脂肪酶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果酒的制作利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它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该生物进行有氧呼吸,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该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2)果醋制作中利用的菌种是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成的。(3)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发酵成腐乳的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这些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及腐乳的制作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3.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 。
(2)该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 ,产生的终产物是 。
(3)甲 乙 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 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 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 ,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 。丙同学的错误是 ,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 。
(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 。
【答案】(1)酵母菌
(2)葡萄糖;乙醇和二氧化碳
(3)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中流出
(4)未及时排气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2)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葡萄糖,产生乙醇(酒精)和二氧化碳。(3)分析题图可知,甲同学的错误是: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丙同学的错误是: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中流出。(4)发酵旺盛期二氧化碳的产生量非常大,若未及时排气,会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的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下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请分析回答: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 。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 。
(3)甲装置中,A液体是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4)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的空间,这是因为 。
(5)制作果酒,需将温度控制在 ,写出酵母菌无氧呼吸反应方程式 ;制作果酒后制作果醋,应将温度控制在 ,写出与果醋制作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
(6)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杆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原因是 。
【答案】(1)兼性厌氧型
(2)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葡萄汁;吸收CO2;“每隔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
(4)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5)18-25℃;;30—35℃;
(6)不能;醋酸杆菌为好氧菌,酒精发酵旺盛时为无氧环境,此时不能形成醋酸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2)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3)甲装置中,A液体是反应液葡萄汁,NaH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每隔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以及时排出二氧化碳气体。(4)发酵瓶中要留有大约 的空间,既能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5)制作果酒,需将温度控制在18-25℃,酵母菌无氧呼吸反应方程式为 ;制作果酒后制作果醋,应将温度控制在30—35℃,果醋制作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6)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由于醋酸杆菌为好氧菌,酒精发酵旺盛时为无氧环境,此时不能形成醋酸。
【分析】本题考查果酒与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5.果醋有消除疲劳和减肥等功效,该饮料深受广大女士的喜爱。某果酒厂的果酒滞销,计划将生产的部分果酒“转变”为果醋。研究人员设置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 (填微生物名称)。果酒制作时温度应控制在 ,果醋制作时温度应控制在 。
(2)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 。
(3)乙瓶为发酵瓶,你认为甲、丙两个装置瓶中,盛有果酒和果醋的装置瓶分别是 。在装置瓶乙中,发酵菌先将乙醇变为 ,最后变为醋酸。
(4)可以用 来检验生产出的果醋中是否含有酒精。在 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使溶液呈 色。
【答案】(1)酵母菌和醋酸菌;18-25℃;30—35℃
(2)温度和氧气
(3)甲、丙;乙醛
(4)重铬酸钾;酸性;灰绿色
【知识点】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能够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果醋的制作是利用醋酸菌将葡萄糖或乙醇变成醋酸的原理进行的。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 ℃。(2)果酒发酵与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及氧气不同,果酒发酵是利用无氧呼吸,果醋发酵是有氧环境,所以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和氧气,(3)甲瓶是密封的,是缺氧环境,应是果酒发酵。丙装置通入无菌空气,是果醋发酵。在装置瓶乙中,发酵菌先将乙醇变为乙醛,最后变为醋酸。(4)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反应使溶液呈灰绿色,可以用来检验生产出的果醋中是否含有酒精。
【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