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5.2.1动物的运动课件(2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5.2.1动物的运动课件(20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7-13 22:54:51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对照家兔的骨骼图,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骨组成的?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是起支点的作用,支点是骨绕着转动的点。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运动系统的组成:肌肉骨关节一、运动系统的组成:1、大吊车的哪些部位相当于动物的关节?
大吊车的可活动部分相当于动物的关节,如吊车臂与车体之间部分。考考你2、除哺乳动物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也有关节吗?
除哺乳动物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也都有关节。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原因吗?
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4、举例说出,人体都有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
人体有关节的部位很多,主要分布在四肢上,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进行体育运动时,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等都容易受伤。保护措施包括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运动强度应当适当,以及佩带护腕、护膝等。考考你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举起胳膊,做一下屈肘和伸肘动作,体会分别是哪块肌肉在用力?肌腹肌腱屈肘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屈肘舒张收缩伸肘时,肱二头肌____,肱三头肌____。伸肘收缩舒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二、运动的产生归纳:骨在肌肉的牵引下围绕着关节进行运动。思考:只有运动器官,运动就能完成动作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同时也需要能量的供应,它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才能完成。思考: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提示:哺乳动物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关节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运动器官——鳍运动器官———翅运动器官———足运动器官———四肢运动器官———翼运动结构———伪足
(变形虫)《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设计思路与教材分析:
本次教材分析的《动物的运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所作出的适应活动,包括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动物的一切状态。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是十分重要的,与人类的生活也极为密切,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所以课本首先以家兔为例讲述运动系统的组成,以人的屈伸时动作为例讲述骨、关节、肌肉的协调性,作为本章的铺垫。第二三节分别举例讲解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在学习本章时,要领会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旺盛,思维活跃的阶段,他们一般来讲好奇心强,学习、探索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的欲望比较高。同时通过七年级时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动物的生理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可以用生物学的知识来分析一定的动物生理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积极引导,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阐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具体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栏目,了解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通过探究活动和多媒体展示伸肘和屈肘的过程,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通过PPT的展示,理解动物的运动对生存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惜自身运动器官,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运动意识。通过学习,亦可以培养学生对运动员的尊敬心情,从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3、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四、教学用具:1.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资料。2.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模型或标本。?3.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
五、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
六、教学策略:
本节课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1、从骨骼与肌肉的位置关系入手,由学生分析得出肌肉两端的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块上,这样才能通过肌肉的收缩使骨骼产生相对的运动。2、通过PPT使学生看到哺乳动物关节各个部位的组成,对关节结构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学生亲自绘图实践,掌握此知识点。3、通过对自身结构的探究,了解屈伸肘关节的动作是由相应的两组肌肉完成的。由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层层递进,最终使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深刻理解。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提问
看动物的运动方式图,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
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为什么能够运动?
新旧知识贯通,为学习新知奠定
二、导入新课
观看一些动物的行为图片,关注动物运动和行为。
引导学生观看这些动物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通过生动的动物活动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
运动系统的组成
(探究学习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的外形和作用
关节的结构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4、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
观察人体骨骼的标本
认识长骨的结构特点
分析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骨连结(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骨骼肌受到来自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引起躯体产生运动。
小活动:握拳动作的反复,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什么?利用PPT展示各种动物的骨骼系统,仔细观察人体骨骼标本,利用多媒体给出人体骨骼标本,引导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的位置。
利用多媒体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
PPT课件演示骨骼肌的结构,观察骨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征。
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
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课件动画演示伸、屈肘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做伸屈肘运动,感觉运动时骨、关节和骨骨肌的变化,最后用模型演示运动时骨骼肌的变化。提问:如果骨骼肌损伤了对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举例:刘翔的跟腱断裂对运动生涯的影响)
帮助学生理解运动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培养学生运动时保护关节的意识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运动员的尊敬。
5、与运动有关的系统
学生分组讨论在运动时,自己身体的各种生理特征变化。小活动:伸肘屈肘运动,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探究和讨论。
运动同身体各系统的关系,理解动物的运动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通过学生亲身体会,可以帮助理解知识点,阅读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观看演示,思考讨论后得出正确结论
模型展示,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讨论。
教师用PPT归纳:运动的产生过程。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建构更改思维,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
7、知识延伸
通过回忆,学生可以答出:运动后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肌肉酸痛,出汗等现象。
通过PPT提问:只有运动系统就能完成所有动作吗?(提示学生在体育课上跑800米或1000米后的情景)
归纳:我们可以做出各种精细复杂的动作,这是因为体内各处系统进行着默契合作。
由于是学生自己回忆的现象,更容易得出并相信结论。
8、学习反馈及总结
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通过课件展示反馈练习,思考生请学生回答。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了动物的运动是在一定的结构基础上的,从而了解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这一观点。
巩固新知,让学生更深刻认识这一生物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