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闭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为100分。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斯
一、
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
剂
1、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2、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
物。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石锄和棍
棒等为主。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文明社会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手工业
B.原始农业
C.畜牧业
D.定居生活
3、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
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妇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4、从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消除水患和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被推举为
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可以看出禅让制的选拔标准是(·)
A.德才兼备
B.军功卓著
C.血缘关系
D.门第高低
5、武王克商以后,为巩固周人的统治地位,“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将中原地区与周边区
域联系起来,奠定了此后中原王朝版图的基础。“封建亲戚”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6、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此可
知,该时期的青铜器()
A.数量众多
B.种类丰富
C.工艺高超
D.分布广泛
7、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其货币材质发生变化的技术原因是(
商周贝币
春秋战国布币
汉五铢钱
A.贝币数量的骤减
B.青铜治炼的发展
馨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铸铁技术的进步
8、春秋时期,齐桓公并国三十;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庄王并国二十六:秦穆
公并国十二:到战国初期,西周初年的将近一百个国家仅余十几个。由此可知,诸侯争霸()
A.促进了国家局部统一
B.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C.阻碍了社会经济进步
D.推动了边疆地区开发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4页)
0
0000000
9、岷江出山口弯道处的分水堤将岷江分为两条江:内江直接通向成都平原,主要用于航运
和灌溉:外江通往长江,主要用于泄洪和排沙。都江堰结合弯道环流原理,实现了自动分流、
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材料强调了都江堰的修建()
A.不违农时,尊重规律
B.乘势利导,因地制宜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10、“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
对立双方,在不断地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这是河南陈氏太极拳的理论创编来源,
在一招一式动作之中,阴阳互变,相辅而生。材料主要反映太极拳()
A.强身健体方式B.注重竞技对抗C.体现道家思想D.蕴含儒家思想
11、法家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家、道家、墨家相抗
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
B.强调遵循自然法则
C.明确社会尊卑等级
D.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1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2世纪初期
B.公元前2世纪末期
C.公元前3世纪初期
D.公元前3世纪末期
13、万里长城被誉为“华夏脊梁”,秦长城的西东两至点是()
A.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B.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临祧
D,西起辽西,东到临祧
14、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陈胜率起义军推翻了秦朝
B.起义军曾经打到咸阳附近
C.秦的暴政引发农民大起义
D.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15、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
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里说明刘邦战
胜项羽的原因是()
A.自身能力强
B.深得民心
C.善于用人
D.地理位置优越
16、“萧规曹随”是指西汉著名的丞相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高祖死后,
惠帝即位,萧何推曹参为相。曹参什么事都不做,守着萧何的政策不变,为汉文帝、汉景帝
的统治打下基础。萧规曹随”说明()
A.汉初用人不善
B.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
C.提倡节俭治国
D.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17、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
西汉政府实施()
A.分封制
B.刺史制度C.推恩令·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8、他武艺高强,英勇普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
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
纪念。他是(
A.蒙恬
B.卫青
C.霍去病
D.董仲舒
19、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书》称此为“凿空”之举。此举
(.)
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B.建立了对西域有效的管辖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促进了汉与西域友好往来
20、《史记》是一部杰出历史著作,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下列内容在这本书中找不到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4页)
口口口口口·口
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