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 高中地理学科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 分课时设计
课题 第一节 人口分布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利用“卫星影像世界地图”中圈出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并给出图中圆圈所示范围的人口总数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数量等事实,提出“这里居住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 ”等问题作为导入,以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带着问题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考虑到高一的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了解不够,教师可以采用其他反映不同区域人口数量不同的相关地图,融入利用世界夜间灯光图让学生去感知世界各地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 “世界人口的分布”这一框题,需要突出人口数量在不同尺度区域的分布状况,把握地理学的“空间尺度思想”,以落实“区域认知”这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材从全球、大洲和地区、国家等不同区域尺度,对人口分布的特点进行具体描述。 在描述人口分布特点之后,教材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制约世界人口分布状况的诸多影响因素。这样层层深入,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掌握比较完整的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在讲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时,教材采用了由一般到个别、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2.学习者分析 高中的学生其抽象思维能力,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且经历过地理必修一的学习后,学生具有一定读图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口分布”这一节的内容是较为简单的地理规律性知识,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学生在初中就学过“世界的人口”,学生对世界上各地分布有不同人口,以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前几位国家有了基本的认识,为学生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打下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世界人口分布没有太多直观认识,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选择有一定的了解。在“人口分布影响因素”这一教学因子中,学生有足够的分析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地理思维,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事物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能从地理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人文因素)。 2.运用相关资料,说明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 运用相关资料,影响我国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影响因素(人文因素)。
4.教学评价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人口地理分布界线
思考: 我国人口分布特征?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特征人文因素有哪些? 学生思考:黑河一腾冲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布界线。回答我国人口特点并思考下一问题。 让学生了解我国分布基本格局,引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进入课堂。
任务一: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生产力水平 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历史因素 4.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政治(行政规划)因素 5.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军事(战争)因素 6.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文化 1.学生自主思考并完成表格: 2.学生说出人口主要集中的地区,并得出结论: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3.学生找出四大古文明地区。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4.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政治影响人口分布 5.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战争影响人口分布 6.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文化影响人口分布 1.让学生初步对地理人文要素概念有所了解。 2.让学生学会读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布图分析,总结出地理规律。 3.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学习,分组讨论学习任务。
案例分析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4.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1.芬兰境内人口分布不均,全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首都赫尔辛基人口密集。 2.气温影响:芬兰位于北欧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北部气候寒冷,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南部。 降水影响:芬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风带气候区,自西南向携带大西洋暖湿水汽,降水呈南多北少,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湿润地区。 3.地势北高南低,北为山地丘陵,南为平原。南部低平,适宜人口集聚。 4.是国家首都以及全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经济发达,濒临芬兰湾,海运便利,吸引大量人口居住。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并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二: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
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2.找出黑河—腾冲线西北一侧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归纳它们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其人口较为稠密的原因。 3.分析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讨论该线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内在联系。 4.近一个世纪以来,虽然我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胡焕庸先生提出的人口分布对比线依然是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议一议,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分布对比线是否会向西北方向移动?为什么? 【阅读材料】【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后展示,质疑再补充完整。 1.分布不均衡。 东南沿海省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内陆省区人口密度小;经济发达省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欠发达省区人口密度小。 3.新疆绿洲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南部河谷地区。 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原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早,水源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在水源充足的绿洲或河流沿岸地区,人口稠密。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3.该线直观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线的东南侧人口稠密。线的西北侧人口稀疏。 此线成为地理研究和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人口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 该线东南侧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充沛,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该线西北侧位于非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降水较少,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4.情况一:不会。该线西北自然地理环境恶劣,气候干旱,自然承载力有限,人口难以大量增长。 情况二:会。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这条人口分界线会小范围波动。 1.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参与探究过程,激发探究欲望。 2.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案例分析2:探究东南亚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1.泰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2.影响该泰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讨论后展示成果 1.沿河沿海分布,山区少,平原多。 2.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1)热带雨林气候,雨热同期; (2)地形平坦; (3)湄南河沿岸,水源充足; (4)土壤肥沃。 2.社会经济因素: (1)首都曼谷经济发达,人口多且稠密; (2)农业开发历史悠久。 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案例,并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6.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作业时间:15分钟) 河南省境内的我国四大古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多分布于北部地区。下左图为河南省人口密度分布图,下右图为河南省地形和交通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3题。 1.河南省的人口分布( ) ①东部多,西部少②北部多,南部少③西南多,东北少④京广铁路沿线多,陇海铁路沿线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导致河南省内不同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候因素 ②地形因素 ③科技因素 ④历史因素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导致郑州市人口密度在河南省中最大的关键因素是( ) A.城市等级和交通 B.地形和水源 C.矿产资源和气候 D.历史和文化 下图为某国家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4-5题。 4.图示国家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平原人口少,山区人口多 B.纬度越低,人口密度越小 C.北部人口稠密,南部人口稀疏 D.空间分布不均衡,沿海多于内陆 5.影响该国家人口密度分布的直接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城市分布 C.社会经济 D.自然环境 下图为美国沿37°N地形剖面图(局部)和美国人口密度图,与中国的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不同,美国的人口密度分割线呈“U”形。读图完成下面6-7题。 6.关于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有( ) A.东北沿海地区人口稀少 B.五大湖沿岸地区人口稠密 C.南部和北部人口稠密 D.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稠密 7.与乙地相比,甲地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有( ) A.地处高原,地势平坦 B.开发较晚,环境优美 C.位于沿海,气候湿润 D.靠近河流,河运发达 埃塞俄比亚境内大部分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埃塞俄比亚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著。下图为埃塞俄比亚各州人口密度(人/km)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8-9题。 8.甲区域与乙区域人口密度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9.埃塞俄比亚中西部人口较为密集,是因为该区域( ) A.位于中非大裂谷带 B.地势平坦,便于耕种 C.地处火山熔岩台地 D.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10.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简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km2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并分析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2)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 (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 1.A 2.C 3.A 4.D 5.C 6.B 7.C 8.B 9.D 10.(1)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交通不便。 (2)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拓展学习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国家政府为了调节和指导人口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根据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政策正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现在我国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国家采取综合措施,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条,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综合措施,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9.教学反思与改进 人口的分布是学生在初中就已涉及过的知识,学生已有初步的印象。高一学生已初步具备分析处理图文资料的能力。故人口的分布特点可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而分布的影响因素相对较难,故可通过实例探究的方法帮助理解。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如何利用图文资料归纳出有效信息,并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处理相关问题,提高其全面性。 本节课的设计,教学目标明确,简洁实用,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环节流畅;对教材把握准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独立表达的机会;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回答问题积极,知识点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维得到了训练,课堂上有积极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气氛,整体上达成了学习目标。第一节 人口分布 (第2时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共30张PPT)
第一节 人口分布
人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册
第2课时
内容总览
课标要求
01
学习目标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检测
04
课堂总结
05
课后作业
06
目录
2020新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素养要求与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人文因素)。
2.运用相关资料,说明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
素养要求:
1.区域认知:
掌握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规律,了解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资料,能够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地理实践力:
运用所学知识和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能够总结不同区域的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
4.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深刻认识人地关系。
情境导入
即黑河一腾冲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布界线。
胡焕庸线
Hu Huanyong line
96%人口
36%面积
4%人口
64%面积
思考:
我国人口分布特征?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特征人文因素有哪些?
新知讲解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任务一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
新知讲解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
任务一
生产力水平 生产方式 人口分布特点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低
个体农业生产
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
空前发展
高
工业主导
工业集中在城镇,导致人口向城镇集聚
在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人口密集的城市带
生产力提高
1.生产力水平
新知讲解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
任务一
2.经济发展水平
欧洲西部
中国东部
美国东北部
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人口分布状况,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新知讲解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
任务一
3.历史因素
南亚人口稠密区
东亚人口稠密区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新知讲解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
任务一
4.政治(行政规划)因素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在建都前荒无人烟,建都后20年就发展成为拥有8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
新知讲解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
任务一
5.军事(战争)因素
2011-2017年,饱受战争摧残的叙利亚,有400万人逃离家园。
2023年底缅北战火爆发。大量缅甸人涌入云南瑞丽寻求我国庇护!
新知讲解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
任务一
6.文化
纽约唐人街,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南端。居民以华人华侨为主。
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
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 阅读图1.8a,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2. 阅读图1.8b,并与图1.8a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3. 阅读图1.8c,并与图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4. 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
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 阅读图1.8a,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芬兰境内人口分布不均,全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首都赫尔辛基人口密集。
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
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芬兰位于北欧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北部气候寒冷,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南部。
芬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风带气候区,自西南向携带大西洋暖湿水汽,降水呈南多北少,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湿润地区。
2. 阅读芬兰气候分布图,并与芬兰人口密度分布图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温影响:
降水影响:
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
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 阅读图1.8c,并与图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地势北高南低,北为山地丘陵,南为平原。南部低平,适宜人口集聚。
4. 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是国家首都以及全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经济发达,濒临芬兰湾,海运便利,吸引大量人口居住。
新知讲解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任务二
中国人口分布图
新疆绿洲地区
河西走廊
河套平原
青藏高原
南部河谷
宁夏平原
小组讨论:
1.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2.找出黑河—腾冲线西北一侧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归纳它们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其人口较为稠密的原因。
3.分析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讨论该线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内在联系。
4.近一个世纪以来,虽然我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胡焕庸先生提出的人口分布对比线依然是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议一议,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分布对比线是否会向西北方向移动?为什么?
新知讲解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任务二
小组讨论:
1.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衡。
东南沿海省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内陆省区人口密度小;经济发达省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欠发达省区人口密度小。
新知讲解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任务二
中国人口分布图
新疆绿洲地区
河西走廊
河套平原
青藏高原
南部河谷
宁夏平原
小组讨论:
2.找出黑河—腾冲线西北一侧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归纳它们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其人口较为稠密的原因。
新疆绿洲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南部河谷地区。
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原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早,水源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在水源充足的绿洲或河流沿岸地区,人口稠密。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新知讲解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任务二
小组讨论:
3.分析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讨论该线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内在联系。
该线直观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线的东南侧人口稠密。线的西北侧人口稀疏。
此线成为地理研究和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人口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
该线东南侧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充沛,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该线西北侧位于非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降水较少,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非季风区
季风区
青藏高寒区
新知讲解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任务二
小组讨论:
4.近一个世纪以来,虽然我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胡焕庸先生提出的人口分布对比线依然是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议一议,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分布对比线是否会向西北方向移动?为什么?
情况一:不会。该线西北自然地理环境恶劣,气候干早,自然承载力有限,人口难以大量增长。
情况二:会。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这条人口分界线会小范围波动。
案例分析2
分组讨论
探究东南亚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小组讨论:
1.泰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2.影响该泰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案例分析2
分组讨论
探究东南亚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小组讨论:
1.泰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沿河沿海分布,山区少,平原多。
案例分析2
分组讨论
探究东南亚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小组讨论:
2.影响该泰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1)热带雨林气候,雨热同期;
(2)地形平坦;
(3)湄南河沿岸,水源充足;
(4)土壤肥沃。
2.社会经济因素:
(1)首都曼谷经济发达,人口多且稠密;
(2)农业开发历史悠久。
课堂练习
黑河一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该线东侧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侧人口密度小,人口少。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植被种类多 B.土地面积大
C.水热条件好 D.土壤肥力好
2.广东比湖南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耕地面积较
C.开发历史悠久 D.经济发展水平高
C
D
课堂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一、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
1.生产力水平
2.经济发展水平
3.历史因素
5.军事(战争)因素
4.政治(行政规划)因素
6.文化
二、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作业布置
第一节 人口分布 同步作业2 1---10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科学知识 1 通过读图探究,知道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很好 一般 不好
2 通过材料和读图探究,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 通过读图,探究东南亚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探究能力 1.通过探究,分析出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分析,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通过读图,探究出东南亚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
一 成员
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