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导入新课
越南
阿拉伯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大国崛起》解说词
导入新课
越南
阿拉伯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
由中国或者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转口贸易路线。
奥斯曼
帝国
新航路: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何为“旧航路”?
传统商路受到影响
目
录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01
新航路的开辟
02
其他航路的开辟
03
巩固练习
04
PART 01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动因和条件
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欧洲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
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
《马可·波罗行记》的诱导
动因和条件
葡萄牙人在非洲东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西班牙最伟大的美洲征服史学家在描述为何自己和同胞要前往印度时所言,他们觉得是去“为上帝和他的权柄效劳,将光明带给那些黑暗中的人们,也是为了获得财富,这是所有人类的渴望。
——J·M·罗伯茨 《我们世界的历史》
“寻金热”
传播天主教
动因和条件
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徐蓝 《世界近代现代史》
动因和条件
指南针的传入
航海图是人类走向海洋的必备工具。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传入欧洲后,欧洲的航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指南针和其他相关仪器,不仅容易测定船只方位,而且能制作出新型航海图。这种航海图呈现海岸海域地貌,布满航海用的放射状罗盘方位线。图为现存最古老的新型航海图。
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新型航海图
星 盘
动因和条件
动因
经济根源: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商路受阻: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商路,使亚洲商品因加价而奇贵。
精神动力: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倡人文主义。
《马可·波罗行纪》的描述引发“黄金热”。
条件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指南针的传入。
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
社会需求:西欧社会对丝绸、香料等商品的极大需求。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的探险精神以及个人努力。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小结
多桅帆船
PART 02
新航路的开辟
添加标题
请您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等属性。
过程
过程
航向 支持 时间 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的概况 成就
向 东 葡 萄 牙 1487 迪亚士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第一次绕过好望角
1497-1498 达·伽马 绕过非洲好望角驶达印度 所开辟的绕道非洲达到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新航路路线及代表人物
过程
新航路路线及代表人物
航向 支持 时间 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的概况 成就
向 西 西 班 牙 1492 哥伦布 (意) 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
1519-1522 麦哲伦 (葡) 绕过南美洲,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后又达菲律宾群岛,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欧洲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添加标题
请您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等属性。
一个中心
两个方向
两条航线
四个人物
欧洲
西
东
西欧—非洲—印度
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哥伦布、麦哲伦
迪亚士、达·伽马
麦哲伦
哥伦布
迪亚士
达伽马
发现好望角
发现新大陆
第一个找到东方航路
实现环球航行
过程
添加标题
请您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等属性。
过程
1492年10月到达美洲前,船员发动叛乱,甚至有人威胁要把哥伦布丢进大海。
达·伽马船队,出发160人,生还者54人。
1500年5月,迪亚士再次经过好望角,大风暴摧毁4艘船,船员全部遇难,包括迪亚士。
麦哲伦船队回到西班牙时,5条船只剩下1条,265名水手只有18人生还,连麦哲伦本人也死在异乡。
“玩命”证明地球是圆的
认识世界的巨大勇气,卓越才能和坚强毅力
添加标题
请您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等属性。
过程
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上的艰苦生活
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历尽艰辛一位船员记述了他们在横渡太平洋期间的苦难:“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 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 我们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样恶臭、令人作呕……实际上,我们常不得不靠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在贪婪地寻找,一个耗子能卖得半个达卡金币” 但是,这些早期航海家也是欧洲第一批殖民者 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也是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的过程。
航海家们勇于冒险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坚韧品格。通过这次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他们最终都可以回到出发的地点,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交流。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但在开辟新航路的同时进行殖民扩张,破坏了当地的文明,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添加标题
请您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等属性。
过程
Cristoforo Colombo
(1451— 1506)
陛下命令我率领一支装备充裕的船队,到印度各地,并允诺给我重赏,赐我以“唐”的贵族称号,封我以海洋上的舰队司令头衔,并授权我为总督和终身统辖,掌管我在海洋中已经和将要发现或征服的岛屿及陆地。我的长子可以继承我的职位,并代代相传下去。
——哥伦布《航海日记》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远行目的地是印度
2.哥伦布主观动机是个人财富与荣耀
3.征服发现地说明此次航行带有侵略性
添加标题
请您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等属性。
过程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顾,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从试用唯物史观解释梁启超的观点。
?
添加标题
请您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等属性。
过程
中国
西欧
专制王权
自给自足
天朝上国
农耕经济为主
商品经济发展
有限王权
商品需求
冒险精神
重农抑商
追求财富
海禁政策
闭关锁国
(外交表现)
开辟新航路
PART 03
其他航路的开辟
添加标题
请您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等属性。
支线
1.卡伯特→纽芬兰岛
2.卡蒂埃→拉布拉多半岛
3.巴伦支→北冰洋
4.哈德逊:北冰洋→亚洲
5.俄罗斯人:
北太平洋→北冰洋
6.德雷克→合恩角
7.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
以航海家名字命名的地方:
1、麦哲伦海峡
2、德雷克海峡
3、哈得孙海峡
4、哈得孙湾
5、塔斯曼海
6、塔斯马尼亚岛
7、美洲
8、白令海峡
添加标题
请您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等属性。
支线
地域范围 航海活动
北大西洋等高纬度地区 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
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
17世纪初,英国人哈得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俄罗斯人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南太平洋 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添加标题
请您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等属性。
1630年《新世界地理和水文地图》
添加标题
请您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等属性。
在15世纪,葡萄牙率先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欧洲扩张,它依次将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荷兰、英国以及法国的商人、传教士、冒险家、殖民者和水手带到全球的各个角落。欧洲人所谓的“已知的世界”就是他们所知道的世界-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外扩展。
——[美]罗宾·W·温克著,吴舒屏、张良福译《牛津欧洲史》
PART 04
巩固练习
解析:中国的航海行为以政治目的为主,而欧洲的远航则以经济目的为主,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决定了两者目的的不同,即东西方经济形态决定了东西方航海家行为的不同结局,故选B项。
1.考前再做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的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技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B
解析:哥伦布远洋航行发生在1492年,这一时期中国是明朝。据所学可知,马可·波罗生活的时代对应的是中国元朝,哥伦布生活的时代对应中国明朝,因此哥伦布受到《马可·波罗行记》著作的影响符合历史逻辑,D项正确;元代的杭州是“世界上最富丽名贵之城”,排除A项;“马修号”复原船是为纪念卡伯特到达美洲500周年,与哥伦布无关,排除B项;致函给资助他探险的国王是西班牙国王,排除C项。故选D项。
2.哥伦布把自己抵达的萨尔瓦多视为“可汗的大船”到达之地,进而致函给资助他探险的国王:“无论如何,我是要去大陆的。我要到杭州去把陛下的国书呈给大汗,并取得复书回家。”下列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
A.杭州当时是“世界上最富丽名贵之城”B.1497年率“马修号”帆船发现新大陆
C.资助哥伦布探险的国王是葡萄牙国王 D.受到《马可·波罗行记》著作的影响
D
3.据记载,为使探险更有成效,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总收入的1/10;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新发现地区总收入的1/20。这一记载说明( )
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
C.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 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鼓励支持
解析:从材料中王室答应的承诺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鼓励支持,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谁更早,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人才,排除B项;材料与竞争机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D
C
解析:本题考查英、荷等国寻找新航路。德雷克和塔斯曼在航海过程中的新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和平友好”,故A项错误;德雷克发现合恩角,并不能体现推动美洲社会转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亚洲,故D项错误。
时间 航海家 成就
1578年 德雷克 发现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643年 塔斯曼 环航澳大利亚,发现新西兰
由上表可知,上述航海活动( )A.以和平友好交往为基本原则 B.推动了美洲社会的转型C.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D.密切了欧亚大陆间的联系
4.
5.下表所示为18世纪上半期至19世纪中叶中国玉米种植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此时的中国玉米种植( )
C
地区 记载 出处
陕南山区 开垦山地种植玉米,使“土石掘送”,一遇降雨,“泥沙随雨尽下” (清)魏源《魏源集·湖北堤防议代》
皖南山区 种植玉米之山地,“一雨未毕,而砂石随下”,“雨集则砂石并陨” (清)梅曾亮《柏枧山房文集·书棚民事》
浙江山区 全省各府的高山峻岭皆被“翻掘根株,种植苞米”,“每遇大雨,泥沙直下”,大部分山地“种苞谷三年,则石头尽露山头,无复有土矣” 《浙江巡抚颜检为遵旨酌议稽查棚民章程事奏摺》
A.得到了绅商的广泛推崇 B.解决了严重的人地矛盾C.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 D.冲击了传统的饮食结构
解析:根据“土石掘松”“雨砂石随下”等内容可以看出,玉米种植要开垦大量荒地,导致水土流失,造成环境污染,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乡绅的态度,排除A项;矛盾并没有解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环境的破坏,而不是冲击饮食结构,排除D项。故选C项。
解析:依据题干情境相关信息可知,美洲将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花生等经济作物传到世界各地,而欧亚大陆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甘蔗等经济作物又传到了美洲,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D项符合。A、B项在题干情境中没有体现,与题干情境主旨也不符,排除;题干所述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界范围多元文明的格局,从而出现了一体化趋势,C项排除。故答案为D。
6.玉米、甘薯、马铃薯是美洲农夫赠给世界的三份大礼,同时花生、可可、番茄、南瓜、凤梨以及几种豆类也传到世界各地;而美洲则从欧亚大陆获得了小麦、燕麦、大麦等谷物以及柑橘类水果,甘蔗、咖啡和棉花也进入了美洲。这些现象表明( )
A.美洲地区的族群混合现象得以形成 B.美洲地区原有的社会体系走向解体
C.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 D.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D
解析:由材料可知,哥伦布远航美洲时,把欧洲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以及农作物品种、家畜等传到美洲,这对于推动美洲社会的开发是有一定作用的,故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但在此之前世界已经存在这些现象,不是开启,是进一步扩大,排除A项;资助哥伦布远航的是西班牙王室,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当时西班牙还没有发展到资本主义大发展阶段,哥伦布传播的还是欧洲传统的生产方式,但仍然领先于当时的美洲,排除D项。
7.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有17艘大船,带有教士、士兵、农民、工匠等1500人,船上载有农业工具、小麦、大麦、柑橘、柠檬、甜瓜的种子、甘蔗幼苗和牛、马、驴、猪、羊等家畜,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这( )
A.开启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B.反映了葡萄牙扩张的商业性目的
C.对推动美洲社会开发有一定作用 D.说明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资本主义
C
8.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一书中指出,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关于此次航海说法正确的是( )
A.达·伽马最早进入了印度洋 B.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C.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从此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解析:1487年,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即好望角,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进入印度洋的信息,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排除D项。
B
材料一: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在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摘编自《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1)原因: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②殖民扩张使食物品种相互交流。③工业文明的需要和促进。
作用:①世界各地的食物品种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②世界物种的广泛交流,打破了食物品种的地域限制。③有利于餐饮礼仪的进步和发展。④加强了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原因:①结合美洲的发现可分析出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②根据材料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可分析出殖民扩张使食物品种相互交流。③结合工业革命可分析出工业文明的需要和促进。
作用:①根据材料“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可分析出世界各地的食物品种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②结合物种的交流可分析出世界物种的广泛交流,打破了食物品种的地域限制。③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利于餐饮礼仪的进步和发展。③根据材料“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可分析出加强了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材料二: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变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它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远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2)途径:全球航路开辟。
影响:①使欧洲形势发生了改变,军事技术得到发展。②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③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④欧洲传来的疾病导致美洲人口大幅减少。⑤奴隶贸易导致非洲青壮年劳动力锐减。⑥美洲、澳大利亚等地传统文化和语言的毁灭。
解析:(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途径:根据材料“在1500年左右,它变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可分析出全球航路开辟。影响:①结合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可分析出使欧洲形势发生了改变,军事技术得到发展。②结合金银大量运往欧洲可分析出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③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④根据材料“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减少”可分析出欧洲传来的疾病导致美洲人口大幅减少。⑤根据材料“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可分析出奴隶贸易导致非洲青壮年劳动力锐减。⑥根据材料“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可分析出美洲、澳大利亚等地传统文化和语言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