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
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生物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支原体是导致人类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等疾病的病原体之一,是目前发现的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细胞。如图为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错误的是
A.与病毒相比,支原体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具有细胞结构
B.支原体不能合成组成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
C.与细菌相同,支原体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能治疗支原体感染
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的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有利于附着分解葡萄糖的酶
②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都有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③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④原核细胞的拟核中的DNA会和蛋白质结合
⑤细胞中的酶发挥作用后就会被分解
⑥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A.①②③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⑥
3.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0~1h内,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B.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C.在2~3h,细胞液的渗透压大于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
D.在1.5h之后,植物细胞开始吸收溶液中的物质A
4.水淹时,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也使细胞质基质pH降低。pH降低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高于细胞质基质
B.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
C.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释放的ATP增多以缓解能量供应不足
D.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增多以缓解酸中毒
5.下图是某雄性动物体内相关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一般情况下,该细胞内不含有等位基因
B.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时期的细胞可发生基因重组
C.图乙细胞中含有2个中心粒、3个四分体、6个着丝点、12条染色体
D.图丙细胞将进入的下一时期着丝点分裂后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6.Tay-Sachs病是一种幼年致死性疾病,患者体内的己糖脱氨酶A功能异常,导致其神经元肿胀甚至死亡。一对夫妇(Ⅲ-1和Ⅲ-2)希望咨询他们生育一个患Tay-Sachs病孩子的可能性。该夫妇所在家庭的遗传谱系如图所!]正常个体示,妻子的父亲并非该病携带者(不考虑突变,■患病个体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Tay-Sachs病的发生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因为该夫妇生女孩患病概率更高,应建议其生男孩
C.对该夫妇进行基因检测后,他们的孩子一定不患病的概率为0或1/4
D.若该夫妇生育一个男孩,则其患病概率为1/36
7.科研工作者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P、“S、H和“C对噬菌体以及大肠杆菌成分做了如下标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噬菌体成分 用35S标记 未标记 用14C标记
大肠杆菌成分 用32P标记 用3H标记 未标记
A.第一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和“35S”的噬菌体分别占总数的100%、0
B.第二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存在的氢元素是3H
C.第三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DNA中不一定含有14C
D.第三组实验经过适宜时间培养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8.带状疱疹是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致,VZV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双链DNA病毒。阿昔洛韦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一种常用药物,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中心法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VZV相关的信息传递存在图中的①②③⑤过程
B.⑤过程存在U—A、C—G、A—T、G—C 4种碱基配对方式
C.阿昔洛韦主要通过影响图中的②过程来抑制VZV的增殖
D.在①过程中,DNA聚合酶能将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开
9.过去的两百年间出现了七次跨国霍乱全球大流行,霍乱大流行菌株的研究备受瞩目。2023年7月4日,南开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霍乱大流行菌株起源和完整进化途径的研究成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比较全球所有保存的霍乱菌株基因样本,为霍乱菌株提供了细胞水平上的进化证据
B.进化过程中,霍乱菌株由于在新地域遭受的选择压力而获得了一系列特殊的基因
C.新的交通方式的出现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不利于新发传染病出现频率和速度的大幅提高
D.过去两百年间出现的七次跨国霍乱全球大流行可能导致霍乱大流行菌株基因库的改变
10.人类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下图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分析可知,遗传病患者出生时不一定表现出患病
B.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成年群体中的发病风险较高
C.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保证调查群体足够大且随机
D.出生前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高发期,可通过检测致病基因进行诊断和预防
11.据统计,节食减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过度节食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低血钾、情绪低落等各种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节食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组织水肿
B.过度节食可导致在内环境中进行的糖类代谢活动发生紊乱
C.过度节食可能使得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更新影响较大
D.节食可能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而影响记忆力
12.寒冷的冬天,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来到操场进行体育运动。关于机体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饥寒交迫时,肾上腺素既可以参与体温调节又可以参与血糖调节
B.离开教室后,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支配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运动后感到饥饿,此时机体血糖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血糖升高,血糖的来源为肝糖原和 肌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D.在操场的一段时间里,机体经过一系列调节后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但总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比在教室时的多
13.布美他尼是一种利尿剂,它能阻断钠-钾-氯共同转运体,抑制肾小管对Na',CI的重吸收,从而影响肾脏浓缩功能,利尿作用强大,因而常用于治疗组织性水肿、高血压等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布美他尼能促进有毒物质随尿排出,可用于抢救急性药物中毒病人
B.静脉注射布美他尼,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布美他尼可能通过加快Na+,Cl-的排出及减少血容量来降低血压
D.布美他尼可以使尿液渗透压降低,用于治疗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的患者
14.秋冬是流感高发季,老人、儿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属于流感的高危人群。被病毒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抵抗和清除流感病原体过程,通常伴随发热、身体疼痛、干咳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染病毒后出现发热和疼痛症状,是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引起的
B.在感染病毒之前,人体已存在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的B淋巴细胞
C.效应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在淋巴结处将抗原清除引起淋巴结肿大
D.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以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进行免疫预防
15.某人不慎右足底被刺伤,因伤口小不以为意,未做任何处理,5天后出现高热,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明显感觉不便,10天后出现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出现肌肉痉挛、喉头阻塞等症状,确诊为破伤风(病原体是破伤风杆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升高可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B.右足底受伤、局部感染引发右侧腹股沟疼痛是免疫反应过强的表现
C.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被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宿主细胞,并彻底杀死破伤风杆菌
D.对此人立即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一种及时、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16.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是
A.结构I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
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17.关于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乙烯这四种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赤霉素的合成部位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作用有促进种子萌发、开花
B.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处能够合成脱落酸,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维持种子休眠
C.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促进芽的分化、侧枝的发育、叶绿素的合成
D.各个植物的部位均能够合成乙烯,它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18.如图为种群相关知识的概念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①大于③时种群密度就会增大
B.不同种群⑤的类型可能不同,但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
C.⑥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但并非所有种群都具有此特征
D.⑦方法两次捕获时间不宜间隔过短,⑧方法也适用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19.古籍中有许多与农业生产有关记载,《救荒简易书》中记载:“冬葵菜苗壮大,笼罩一切,种于草中,草不能为之害也”;东汉王充的《论衡》:“藏宿麦之种,烈日乾暴,投于燥器,则虫不生”;《诗经》中记载:“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清末的《蒲圻县乡土志》有:“捕得蝗,刺孔点以痘浆,放令飞去,痘毒传染,其种自灭”。下列错误的是
A.“冬葵菜苗壮大……草不能为之害也”,说明冬葵菜在与杂草的竞争中占优势
B.“烈日乾暴……则虫不生”,说明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C.“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说明利用趋光性消灭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D.“捕得蝗……痘毒传染,其种自灭”,说明病毒与蝗虫之间为寄生关系,可在蝗虫数量达到K/2之前接种病毒进行防治
20.山西省关于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地更净山更绿,新动力更充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人为种植灌木乔木并加以保护,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提前
B.矿山从山底到山顶的物种组成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C.生态修复过程中随时间推移,群落的种间关系将越来越复杂
D.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物种组成
21.荒漠、草原、森林、沼泽、湖泊等为不同的群落类型,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类型不同,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
B.水分、温度会影响群落类型,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相同
C.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D.荒漠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
22.某海岛森林中,灰蛾常在桦树的嫩枝上产卵,桦树周围的杜鹃树会释放一种挥发性的杀虫物质。桦树会吸收并重新释放出更多的这种杀虫物质,以驱逐灰蛾的幼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桦树释放杀虫物质驱逐灰蛾的幼虫属于行为信息
B.杜鹃树和桦树之间只能通过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传递
C.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
23.稳态转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大规模、持续和突然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快速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其转换过程可用下图“球-杯模型”解释,小球位于“山顶”代表稳态转换的临界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小球到达临界点前又重新回到谷底,说明此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发生了稳态转换
C.生态系统由稳态1转变为稳态2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将变简单
D.识别生态系统的稳态转换临界点,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24.生态工程倡导“无废弃物农业”的建设。农业废弃物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经过处理后可作为燃料、肥料、饲料、工业原料等,不仅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还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品竞争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建设要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
B.“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循环原理,极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C.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可实现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
D.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依据协调原理,要提高生物多样性,构建复合群落
25.下图为非洲热带草原某原始部落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该部落人的膳食结构为50%植物、30%草食动物、20%肉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0分。
26(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植物光合产物产生的部位称为“源”,比如叶;光合产物消耗和储存的部位称为“库”,比如果实。某实验小组以油茶为实验材料,探究了不同的“库源比”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相对值)如表所示。已知叶绿体中淀粉的堆积会破坏类囊体薄膜的结构,保卫细胞中淀粉的积累会降低气孔的开放程度。回答下列问题。
项 目 甲组 乙组 丙组
植株(库源类型) 1果 2叶 1果 4叶 1果 6叶
净光合速率 9.57 8.26 8.05
叶绿素含量(平均值) 79.5 71.3 62.5
(1)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首先需要光合色素捕获光能,与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的光相比,叶绿素还能吸 光,这些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 上。
(2)由实验结果可知,当“库源比”减小时,叶绿素平均含量的相对值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结合所给信息分析,其原因 。
(3)气孔的开放程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 的供应。当“库源比”增大时,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会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7(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时珍曰:荞麦南北皆有。立秋前后下种,八、九月收刈,性最畏霜。荞麦最早起源于中国,最早的荞麦实物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四号汉墓中,距今已有2000多年。荞麦的落粒性(落粒是作物种子成熟后脱落的现象)和非落粒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研究者利用荞麦的非落粒性纯合品系与落粒性纯合品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落粒性与非落粒性的比例约为27:37。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荞麦的非落粒和落粒性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做出判断的理由是 (2分)。
(2)F2中非落粒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F1测交后代表型及其比例是
(3)荞麦花也被叫做恋人花,可以送给自己喜爱的人。研究人员在白花的植株中获得的紫花植株突变体且紫花性状由一对隐性突变的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对紫穗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人员利用单体(2n-1)定位法对荞麦的紫花基因进行基因定位(假设荞麦单体减数分裂1后期,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分配)。科研人员以表型为 的植株为材料人工构建荞麦的单体系,然后将紫花突变体与该荞麦单体系中的全部单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隔离种植,并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①若子代 说明紫花基因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染色体上。②
2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血压的形成与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以及细胞外液总量等因素密切相关,且细胞外液总量的增加会导致血压升高。图1为血管平滑肌收缩原理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血压调节机制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受到惊吓时,支配心脏的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血压 (填“上升”或“下降”)。
(2)图1中,NO通 方式进入神经元,其作用是促进 ,使得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间延长,从作用效果上分析,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3)药物A是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据图1分析,其降压原理是通过 和 来达到降压效果;而药物B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据图2分析,其降压原理是 (2分)。
2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金银花开花时,其颜色先白后黄,白色金银花两三天后变成黄色。金银花的茎不能直立生长,需要缠绕支柱上升(如图所示),缠绕现象主要是生长素的作用。回答问题:
(1)茎缠绕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缠绕茎内侧由于支柱接触的刺激导致内侧生长素浓度 (填“>”“<”或“=”)外侧浓度,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较 (填“高”或“低”),所以外侧生长较 (填“快”或“慢”)。
(2)研究表明,植物茎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是它们各自的祖先遗传下来的本能,是由各自遗传基因控制的。在漫长的进化历程里,分布于南、北半球的缠绕植物,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使其生长发育得更旺盛,它们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就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太阳运动。由此可见,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 (三个方面)共同完成。(3)有科学家认为金银花变色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可能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证明是否与乙烯相关,请以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稀利、金银花植株为实验材料,写出实验
设计思路: (3分)。
30(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呼伦贝尔市积极构建多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对被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干扰严重破坏的草地进行保护和恢复。科研人员对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的植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自然保护区中禾本科、豆科、菊科等植物星罗密布,那一片片五颜六色的野花点缀在草原上,仿佛一块色彩斑斓的大地毯,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研究人员在用样方法调查该保护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要注意 。
(2)恢复重建区建立后,杜绝了人类在其中的活动,发现物种的丰富度在不断变化,该区域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
(3)据图1分析,整个保护区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差的功能区是
(4)草原上某蝗虫种群摄入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J/(hm a)].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1.05×10 7.50×10 7.20×10
该种群同化的能量中只有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研究发现群聚激素能使蝗虫由散居型转变成群居型,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5)食草动物的放牧会影响草地蝗虫的物种数。研究人员开展不同放牧模式(放牧区域牛羊数量达到中等放牧强度)对某草地蝗虫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部分结果如图2、图3和下表所示:
表:不同模式下蝗虫物种数和总密度
放牧模式 蝗虫物种数 蝗虫总密度(头/m )
牛放牧 2.92 3.50
羊放牧 3.67 5.22
牛羊混牧 3.36 3.86
休牧 2.58 3.22
①放牧区域投放的牛羊数量为中等放牧强度,此数量是依据 估算的。
②不同放牧模式下, (填“植物群落覆盖度”或“生物多样性”)与草地蝗虫的物种数和总密度之间的正相关性较密切。
③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等昆虫的专性寄生生物。与化学农药防治蝗虫相比,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的优点是: (答出两点,2分)。怀仁市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
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生 物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小题,每题 2分,共 50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BCDBC 6-10 CDBDD 11-15 BCDCA 16-20 DBABB 21-25 BCCDD
二、非选择题:5 小题,共 50 分。
26(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2 分)(1) 红 类囊体(薄)膜
(2) 降低 叶绿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库源比”减小会阻碍叶肉细胞中淀粉的输
出,淀粉在叶绿体中积累会破坏类囊体薄膜的结构,使叶绿素含量下降
(3) CO2(或二氧化碳) 升高
27(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8 分)(1)3; F2 代中落粒性占全部个体比例为 27/(27+37)
3
=27/64=(3/4),根据 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 代中显性个体所占比例(3/4),
可判定荞麦的非落粒和落粒性至少受 3对等位基因控制 (2 分)
(2)19; 落粒性:非落粒性=1:7
(3)野生型 ; 白花:紫花约为 1:1;
若子代全为白花,说明紫花性状不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染色体上
28(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9 分)(1) 交感 上升
(2) 自由扩散 谷氨酸的释放 正反馈(反馈)
(3) 抑制 Ca2+内流 NO 的产生 抑制了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减少了醛固酮
的含量,减少钠离子的重吸收,使得细胞外液量减少,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2 分)。
29(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1) < 低 快
(2)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
(3)将白色金银花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施加适量蒸馏水,另一组施加等量一定浓度的乙烯利,
一段时间后观察和记录两组花色变化情况(3 分)
30(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1) 水平 随机(取样)
(2)次生 (3)管理服务区
(4) 4 信息传递
(5) 环境容纳量/K 值 生物多样性 能减轻因过多使用化学农药而引发的环境
污染,以及害虫耐药性产生等问题(合理即可,2分)
{#{QQABDQIEogAoQABAAQhCAwVaCgGQkBAACIoOBBAMMAAAy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