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对比这两幅地图,人们对认识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程标准:
了解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全球性流动,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整体联系
局部视野
全球视野
孤立分散
▲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 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 始连成一个整体。比较这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看 到,到 16 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
目
录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三、早期殖民扩张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材料一:16世纪的修道士卡萨斯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的一段记载: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的吃少容易蹂躏他们整个岛屿全都被摧毁,一片荒凉。
——摘编自卡萨斯主编,孙家堃译《印度毁灭述略》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兴起,殖民者对美洲当地居民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当地土著居民锐减,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需要大量劳动力,殖民者通过黑奴贸易,从非洲贩卖大量黑奴到美洲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
材料三: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随着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扩张,掀起了人口迁移的洪流。特点是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移向未开发国家。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一)人口迁移
欧洲向美洲移民
非洲向美洲移民
主动
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
被动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
族群混合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一)人口迁移
根据教材与地图,梳理人口迁移的原因及方向。
表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95%;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
结果: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一)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影响
积极:①改变人口地理分布(人种和民族结构),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②加快了殖民地的开拓进程,促进落后地区(美洲)经济开发;
③促进世界动植物的交流,推进世界的物质和文化交流。
④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了新的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导致民族国家的诞生。如美国。
消极:①欧洲人对殖民地掠夺,导致被殖民地区的贫穷与落后;
②各种疾病传播蔓延,造成印第安人锐减,最后退居山区;
③非洲丧失了大批的精壮劳动力,制约了非洲的发展,造成非洲社会混乱。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二)物种交流
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开启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往来;同时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一场生态学大转换,历史学家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这一横跨东西半球的“交换”涉及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等一系列内容,意义深远,甚至改变了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一直亚洲人的生活方式。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 的品种源自美洲。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二)物种交流
材料一: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初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最初玉米在中国种植不广,一度是皇家御用贡品,直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万历年间已有相关记载。
材料二: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材料三: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1)原因:新航路开辟和人口迁徙
(2)表现:①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物种引入美洲;
②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
《水浒传》中出现玉米地
《红楼梦》中饭桌上的番茄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三)疫病传播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随着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有近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
材料二:欧洲人把疟疾带到了美洲,却在美洲找到了治疗该病的高效药物。地理大发现期间由于美洲土著人身上没有该病毒的抗体,天花导致了数百万印第安人的死亡,但同时也促使了天花预防方法——种痘术的迅速发展成熟。
天花病毒让整个南美州人口减少了75%。
英国人把沾染天花病毒的衣物、被子送给印第安人
原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结果: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便利了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成为水上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传统的水上商路--地中海失去了垄断地位。与此相应,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商业城市也逐渐衰落,而大西洋沿岸的城市作为新的商业中心相继出现。
材料二:大西洋贸易连接了欧洲、美洲和非洲。新航路开辟之初的贸易主要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从美洲运回黄金、白银以及可可、烟草、皮革等特产,同时从西南非洲运送黑奴到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17世纪“三角贸易”兴起,并成为大西洋商贸圈中的典型模式。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原因: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发展
美洲:种植园经济兴起
非洲:劳动力丧失,造成非洲的落后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太平洋贸易
欧洲各国
美洲墨西哥
中国大陆
印度果阿
中国澳门
菲律宾马尼拉
日本
丝银贸易
葡萄牙主导
西班牙主导
大量白银
大量白银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
生丝、瓷器
等货物
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大量白银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印度洋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海路贸易 主导国 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
印度洋贸易 西欧 诸国 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大西洋贸易 欧美贸易 手工制品(欧洲) 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
三角贸易 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欧洲) 黑人(非洲)→奴隶(美洲)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葡萄牙 线路1: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至印度果阿中转 白银(欧洲)→中国
线路2:生丝(中国)→澳门→白银(日本)→中国
太平洋贸易 西班牙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马尼拉→白银(墨西哥)→马尼拉→中国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三、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一:16世纪的修道士卡萨斯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的一段记载: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躏他们。整个岛屿全部被摧毁,一片荒凉。
——摘编自[西]卡萨斯著,孙家堃译 《西印度毁灭述略》
材料二:1553年,葡萄牙商人借口风暴入居澳门。17世纪初,正式取得居住权。鸦片战争后不久,葡萄牙私自窃据澳门,在那里实行殖民统治。1999年12月20日,
概念:早期殖民扩张是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最先进行殖民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三、早期殖民扩张
葡萄牙:
巴西、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中国澳门等地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西班牙:
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亚洲的菲律宾。
教皇子午线
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西班牙、葡萄牙在进行世界贸易、建立殖民地过程中,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巴西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早期殖民扩张概况
三、早期殖民扩张
西方列强瓜分世界,
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平衡了葡萄牙与西班牙两大海洋强国一百多年的势力范围和殖民霸权。
原因:
实质:
影响:
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殖民地,
矛盾日益尖锐。
教皇子午线的出台
三、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早期殖民扩张影响
材料二: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材料三:美国学者杜波伊斯估计:16-18世纪欧洲奴隶贩子向美洲大陆贩运的黑奴共计1500万人。他认为,每运一个黑人到美洲,至少有5个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加上贩运到其他地区的黑人,总计使非洲损失了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1.对美洲和非洲: 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2、对美洲和非洲:疾病的传播,造成当地人民的大量死亡
3、对亚洲:古老帝国受到冲击,由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早期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影响
4.对欧洲: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
①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
③商品的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
④英法荷等新的商业强国兴起;
第一家股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
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思考:结合教材,说明什么是商业革命?
史料: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三、早期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影响
4.对欧洲: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
金银大量流入,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封建地主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考:什么是“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对西欧的影响?
价格革命,又叫物价革命,是指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人入侵美洲,掠夺大量(主要是黄金白银)贵重金属输入欧洲而引起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金银大量流入欧洲
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
物价上升
收取固定货币地租者(地主)财力地位——下降
拥有大量商品的商人(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
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商业
革命
价格
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商贸中心—转移(地中海——大西洋)
货币贬值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股份公司、证劵交易所)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金银大量流入欧洲
物价上涨
金银价格下降
封建领主经济实力减弱
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经济实力增强
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和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经济关系变化
阶级关系变化
社会转型
课后训练
1.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助力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开始
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欧洲疾病传入美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故选A项,排除D项;疾病的传入是在殖民扩张以后,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世界其他地区人口分布,排除C项。故选A。
A
课后训练
2.1630—1680年间,英国糖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四倍,零售价降了一半,茶、咖啡、巧克力等也进入商店和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并日益流行。这主要得益于( )
A.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B.价格革命的推动
C.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D.奴隶贸易的开始
解析:据材料“英国糖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四倍,零售价降了一半,茶、咖啡、巧克力等也进入商店和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并日益流行”,结合所学可知,在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殖民扩张的推进,世界市场得到拓展,各地区之间的商品流动加速,因此英国人的消费品也随之发生变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物种交流,不能看出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排除A项;价格革命的影响,主要是针对地主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而言,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由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不是奴隶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C
课后训练
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当地( )
A.自然环境日益改善 B.粮食作物对外传播
C.原住居民大量死亡 D.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解析:依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掀起殖民扩张运动,将传染病也带入了殖民地区,造成当地原住居民大量死亡,C项正确;材料现象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粮食作物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对殖民地的影响,不是对欧洲封建制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
B
课后训练
4.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处大西洋沿岸
C.商业资本发达 D.王室对金银需求大
解析:A.当时两国刚刚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且对探险活动大力支持,这是造就新航路探险由西葡两国领导完成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故选:A。
A
课后训练
5.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B.标志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扩张
D.促进中国明末白银大量流入
解析:分析柱状图可知,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到19世纪持续了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大发横财,为欧洲积聚了巨额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说明奴隶贸易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C
课后训练
6.拉尔夫《世界文明史》:“应当承认,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繁荣昙花一现,未能持久,但大西洋沿岸的其他国家英国、荷兰和法国很快承袭了它们的衣钵,崛起为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16-17世纪,这些国家的崛起是基于( )
A.圈地运动 B.殖民扩张与掠夺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根据“应当承认,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繁荣昙花一现,未能持久,但大西洋沿岸的其他国家英国、荷兰和法国很快承袭了它们的衣钵,崛起为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可得出西方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早期的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为其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B项正确;A项与新航路开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C项是在18世纪,D项是在19世纪,排除CD项。故选B项。
B
课后训练
7.西欧从15世纪中期时开始出现商品价格上涨的现象,并一直延续到17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通货膨胀严重。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后的经济掠夺 B.世界市场的雏形基本形成
C.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西欧物价上涨的时间较长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选择A:题干强调15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上半叶西欧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严重,这是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的体现,主要是西欧殖民者从海外掠夺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的结果。排除B:世界市场的雏形基本形成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与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西欧物价上涨的时间较长”只是对题干信息的简单概括。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