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D2.B3.A4.D5.B6.C7.B8.A9.B10.C
11.C12.B13.D14.A15.B16.D17.B18.A19.C20.B
21.D22.A23.B24.D2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26.(16分)(1)主要内容:对匈奴采取优待和赏赐等政策: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的制度、习俗等:扶植边题地区农
业经济发展:鼓励文化发展和交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重用少数民族首领且可以世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或不
纳人中原王朝的赋税体制):先试点后推广: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恩威并施:因俗而治。(每点2分,答出任
意三点即可得6分)
(3)历史意义:有利于缓解边疆危机,维护国家主权:有利于中央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密切了新
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有利于新疆地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每点2分,答
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27.(12分)(1)原因:政府政策支特:“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造船及航海技术的进步:
农耕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2)特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分)评价: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御国内外反清势力的干扰,维
护政权的稳定:(2分)另一方面,妨碍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与世隔
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为近代被动挨打埋下了祸根。(2分)
28.(12分)(1)背景:日本不断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共逐渐走向成熟,站在民族立场调整政策:爱国民众抗
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推动:国民党“鞭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得人心。(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2)特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完善兵役动员体系:“扩军”与后勤辅助保障相结合:注重家国观念
和抗战决心的培养(或答“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方针(或答“坚持统一战线”)。(每
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29.(10分)论题:改革开放时期流行语的变化折射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2分)
论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改革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
包产到户、自主经营。流行语“大包干”“一号文件”等反映了农村的改革以及中央对农村改革的关注。20
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实行承包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流行语“厂长
负责制”“承包责任制”等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目标,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国有企业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参与者。流行
语“宏观调控”“下海”“奖金”等就是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反映。(6分)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语是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体现了改革的内容和成果。(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答案-1(共1页)》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装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有研究者认为,周代分封诸侯实际上是用封国的形式从组织上消化商朝遗民,并使他们成为
订
周统治下的“新民”,即周公所说的“保殷民”“作新民”。这说明,周代分封
A.消除了商民反叛隐患
B.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C.实现了国家文化统一
D.有利于形成政治认同
2.西周的公文文种简单且划分粗略,没有系统行文关系。秦朝时,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和地方
行政往来文种,皇帝专用公文叫“制”和“诏”,改先秦的“上书”为“奏”,作为臣下专用文种。
秦朝这一改变意在
线
A.确保国家政令的畅通
B.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
C.加快统一文字的进程
D.强化对各级官吏的监察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变更制度,其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
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人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据此可知汉代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1-(共8页)
A.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
B.儒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制度建设
C.儒学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D.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最佳途径
4.秦末陈胜、吴广揭开反秦起义的序幕,刘邦、项羽等反秦势力壮大,最终秦朝灭亡:东汉末年
张角创立“太平道”,城起黄巾起义,随后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这是中国古代封建
大一统国家覆亡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下的斗争都
A.利用宗教发动民众
B.体现历史由英雄创造
C.是突发的农民起义
D.源于阶级矛盾的激化
5.下图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据此可知唐代
皇帝
提交上奏
同意后交予审议
中书省
门下省
通过
尚书省
封驳
审议
起草政令
审议政令
执行政令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A.中书门下,权力最大
B.协商政务,减少失误
C.皇帝权力,严重削弱
D.六部分工,直属门下
6.在两税法下,外来户也需按照现居地登记造册,并按照家庭财产多少及户等高下向国家缴
税。此外,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也不能逃避税收,而由所在州县按照其收人征收三十分之一
的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推行
A.阻碍了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B.减轻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C.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缓了阶级和社会矛盾
7.有学者研究发现,从科举人仕者看,晚唐名族公卿占76.4%,至宋代这一比例降至13%。此
外,寒族通过科举人仕所占比例则由晚唐的9.3%增至北宋的58.4%。中等家庭的比例也
由14.3%增到28.6%。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贵族政治已退出历史舞台
B.科举制发展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社会的公平意识迅速发展
D.政治人才的选拔制度出现了革新
8.元朝在行省划分时将山川之险融人区域之内,形成了区域间犬牙交错,相互牵制的地理格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2-(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