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图为广东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朝向为( )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2.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3.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淮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 )
A.20时3分56秒 B.20时56分4秒
C.19时3分56秒 D.19时56分4秒
下图示意某大洲某月份大气环流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月份最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 B.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草木枯黄
C.巴西高原大部分地区草木茂盛 D.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降水稀少
5.该大陆赤道附近东部与西部气候差异显著,根本原因是大陆东部( )
A.常年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B.多裂谷分布,焚风效应显著
C.地势较高对流运动不显著 D.常年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
6.对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日地距离变化 B.月地距离变化 C.太阳活动频率 D.我国季节变化
我国某水文站海拔3 405米,水文站以上流域除冰雪覆盖外,主要是裸岩和碎石堆。下图示意某月连续几日晴天的流量和气温日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题。
7.该月最可能是( )
A. 3月 B. 5月 C. 7月 D. 11月
8.影响该月最大流量较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
①冰川融水汇流时间 ②植被覆盖率 ③冰川面积 ④水文站距冰川距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天山山系近东西向延伸,跨越经度范围大,地表植被覆盖复杂且生长发育过程及生理生态都具有较大差异,下图为东天山位置示意图及东天山西部和东部采样点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东天山东部和西部纬度位置相近,但垂直带谱相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高度 B.坡向 C.热量 D.坡度
10.与西部相比,东天山东部山地针叶林带上限分布海拔高的主要原因有( )
A.距海远,降水少 B.降水少,气温略高
C.人口少,破坏小 D.深居内陆,大陆性强
11.东天山西部自然带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山地草原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高山草甸带 D.高山垫状植被带
意大利中部古城佩鲁贾(43°7′ N,12°23′ E)附近发生6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4 km。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下题。
12.该地震( )
A.震源位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层中 B.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C.分布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D.可能会诱发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13.此次地震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的原因是( )
A.地震发生在深夜人们熟睡时 B.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倒塌后危害大
C.震源深度浅,6级烈度较高 D.目前人类无法对地震进行有效监测
14.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
15.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①地理信息系统(GIS) ②全球定位系统(GPS)③遥感技术(RS)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海岸按物质组成成分可划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岩体直面辽阔海域,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再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的不同,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由海蚀拱桥演化而来)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下图中图Ⅰ示意山东省海岸线,图Ⅱ示意各种海蚀地貌。
(1)图Ⅰ中甲处为泥质海岸、乙处为基岩海岸,分别指出形成两种海岸的外力作用。(4 分)
(2)海蚀洞、海蚀平台和海蚀崖的形成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请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三种地貌。(6 分)
(3)岬角(向海洋突出的尖形陆地)向海突出,常形成海蚀柱、海蚀拱桥等。结合图文材料,描述海蚀柱的形成过程。(6 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红河州位于云南省东部(云贵高原西端),州内多高原、山地地形,北部为岩溶高原区,山脉、河流、盆地相间排列,地势较为平缓,喀斯特地貌尤为突出,其中东北部河谷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昆明准静止锋全年都可能出现,往往与西南暖湿气流等配合,导致出现极端天气。研究表明,昆明准静止锋的长时间维持与亚洲高压、海洋气团活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因素关系密切。下图示意1980~2018年红河州各县市平均每年受准静止锋影响的日数及红河州受准静止锋影响的月平均天数(单位:d)统计。
(1)概括红河州年内昆明准静止锋的分布特征,说明红河州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可能出现极端天气。(4分)
(2)指出红河州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最大的地区,并说明原因。(6 分)
(3)推测维持云贵高原地区昆明准静止锋长时间存在所需要的条件。(6 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西南季风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响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夏季珠江径流对东经116°以西的上升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图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底地形。
(1)分析甲处上升流的形成机制。(3分)
(2)指出上升流发生时,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3)说明夏季珠江径流对丙处上升流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原因。(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左图),面积仅为8774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系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19 27 28 18
日均最低气温(℃) 10 18 19 10
平均降水总量(mm) 19 8 14 25
平均降水天数(天) 4 1 2 5
(1)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2 分)
(2)“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4分)
(3)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4 分)
高二地理期末检测答案
1-5BACBB 6-10ACACD 11-15CABBD
16.【答案】
(1)流水堆积、海水侵蚀。
(2)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
(3)岬角处岩石性质及其结构不同,在海水侵蚀作用下,两侧形成海蚀洞;随着海水的进一步侵蚀,岬角两侧海蚀洞被蚀穿而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风化崩塌,形成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即海蚀柱。
17.【答案】
(1)分布特征:红河州受昆明准静止锋活动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其中冬季活动频数最高,秋季次之,春季较少,夏季最少(或全年都有可能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极端天气:红河州多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锋面附近(冷暖气团交绥)地区,冷暖气团活动剧烈,迫使水汽上升凝结成云,带来降温、雨雪冰冻、暴雨、雷暴、冰雹等极端天气。
(2)地区:东北部(或泸西县)。原因:冷空气南下最先影响到东北部(或泸西县),受地形和暖气团阻挡,冷空气由东(北)灌入地势低洼的河谷地区后不断累积,久久不散,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受其影响的日数相对较多。
(3)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中高纬度的亚洲高压势力强大,不断驱动北方冷空气急速南下;来自较低纬度的西北太平洋南海和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海洋气团稳定北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处于偏南略偏西位置,阻挡冷空气继续南下,迫使冷空气向西南移动等。
18.【答案】
(1)西南季风在甲处是离岸风,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水减少,带动底层海水上泛;外海底层海水向岸运动。在甲处沿海底地形爬升,海水上涌。
(2)差异:与乙处相比,甲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原因:甲处表层海水来自底层海水的上涌。
(3)夏季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水向东扩展到丙处表层,珠江水较底层海水密度小(盐度低),海水层结稳定,海水上升不明显。
19.【答案】
(1)当地年降水量小,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用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保水托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
(3)无土栽培法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造成大量废物和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