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科目: 生物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一节位于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是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之一。本章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本章内容住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通过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就可以让学生掌握;第二部分是蒸腾作用,这部分是本章的重点,包括蒸腾作用的定义,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其中实验部分是难点。第三部分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中需要让学生理解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即可。最后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本章教材共分三节,三节课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首先从多个角度阐明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接着介绍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本节内容则是对前两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为第六章《爱护植物 绿化祖国》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绿色植物蒸腾作用。
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能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与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能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尝试小组合作完成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循环、稳定了水循环,间接地保护了环境,从而产生热爱植物、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刚刚接触生物学,对这门课程有很多的期待,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和一些基本生活常识,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还不善于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对本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秉持这样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问题探讨、合作学习、模拟体验,实验探究,设计方案等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活动为主线,加强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注重知识的获取,同时强调能力的培养,更要求掌握的是探索结果、发现真理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研究自然规律方法、科学研究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难点: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展示资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 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略)
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水是从哪儿散失的?导入新课— 植物蒸腾作用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导入课题
分析资料
踊跃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设计方案,探究主题
1:证明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观察思考:
(1)、塑料袋内壁有何不同?
(2)、它从哪里来的?
(3)、以什么状态出来?
(4)、是怎么出来的?
归纳蒸腾作用概念
2再探究竟:证明蒸腾作用的场所:叶片—气孔
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判断
学生展示后,教师将课前准备的实验展示给学生并提出问题
归纳蒸腾作用概念
老师将预先做好的测定蒸腾作用的实验给学生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实验证明蒸腾作用的存在
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并展示
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创新、归纳等能力。
三、实验观察,构建新知
1、实验探究:气孔的分布
2、蒸腾作用的调节——气孔开闭原理
3、观看气孔开闭的动画教师演示加设了的气孔有关实验:(1)将刚采集的新鲜叶片浸入盛有热水(80-90℃)的烧杯;
(2)将新鲜的菠菜叶浸没于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把打气筒的针头插入茎中打气。
针对学生对气孔开闭原理认识不足之处补充讲解
注意观察叶片表面有什么产生?
分析判断气泡是从叶片的哪一结构冒出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气孔开闭机制,一同学上前讲解,其他同学补充。
以身作则,体现创新精神
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培养主动探究能力,体验合作乐趣
化解难点
四、互动交流,展示真我
以一棵植物为例,分析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
2、导管的作用是什么?
3、气孔的作用是什么?
归纳蒸腾作用过程
教师组织好”结对子”即游客和导游关系展开活动。
播放蒸腾作用过程动态课件。
2个学生到讲台上,1个当导游,1个当游客,对着植物图,一问一答说出蒸腾作用过程。
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2个学生到讲台上,1个当导游,1个当游客,对着植物图,一问一答说出蒸腾作用过程。
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生生互动,“兵”教“兵”完成对知识掌握。培养互帮互助精神,训练学生分析、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
直观教学,突出重点
五、资料分析,感悟真知
1、植物所吸收的水分有80%以上用于蒸腾作用,这是否是一种浪费?
3.提供数据资料,扩展对“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认识:森林上空的湿度比农田上空的湿度高20%-30%.。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转入地下,一亿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一万亩森林蓄水能力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抛出问题、资料引导学生竞答
引导和组织学生从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对自然界两个方面讨论蒸腾作用的意义
思考问题,分析资料,解读数据
表述观点
例举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实际的关系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以小组竞赛方式展开辩论,活跃学生思维
关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六、科学联想,拓展视野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归纳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这些数据资料的分析,完善对于“绿色植物怎样参与水循环?”
的认识和描述。
我要求同学们当堂创编一个小故事并选派代表上台发言。“假如,你是土壤里的一滴水,请说出你经过绿色植物又回到土壤的旅游路线”
小组合作整理成稿,学生代表发言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蒸腾作用及水循环的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这个活动把这些知识串联在一起真正地切入主题——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八、板书设计
?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途
径
植物自身 概念
意义 场所
自然界 过程
课件26张PPT。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这200 kg(200000 g)水的用途大致情况如下:你知道吗? 问:植物一生中吸收的那么多水分,大部
分都到哪去了呢?
蒸腾作用一探究竟怎样检验植物蒸腾作用的存在?
开动你的小脑筋:
1.你的假设是什么?
2.你有办法来验证你的
假设吗?我来说说看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小小科学家,我来说说看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部位我们看到塑料袋内壁有水珠,那同学们知道水珠是从植物体的哪个器官出来的吗?你有办法来验证吗 ?
你的方案:再探究竟----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不同点:A组有叶片,B组没有叶片。对照气孔下表皮叶肉上表皮叶脉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
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思考:实验:气孔的分布多数植物气孔集中在下表皮,每平方毫米叶面,约有100~300个气孔,有时可达1000个以上。浮水植物一般气孔在上表皮(如睡莲),沉水植物一般没有气孔。气孔的张开和闭合
保卫细胞内壁(薄)气孔张开气孔闭合(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外壁(厚)气孔开闭的原理:植物吸收、运输、利用水和无机盐的路径据科学家测算,某热带雨林的降雨量是1950毫米/年,植物散失水的量是1570毫米/年,散失量占降雨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植物吸收的水分8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是不是对水分的浪
费?
蒸腾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蒸腾作用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降低叶片温度,防止叶片被灼伤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根据最新估计:
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转入地下,
一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储水3000米3,
一万亩森林蓄水量≈一个100万米3的水库。
森林上空的湿度比农田上空的湿度高20%-30%。
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我们应该好好保护森林!资料分析Contents 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涵养水分 保持水土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减轻干旱热爱自然 ,爱护植物,保护森林!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假如,你是土壤中的一滴水……大家来交流1.蒸腾作用发生的主要部位是( )
A. 根、茎
B. 叶
C. 所有器官
D. 花、果实、种子B 练一练考考你!2.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是蒸腾作用对植物本身生活的意义?( )
A.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B.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C.提高空气的湿度,调节气候
D.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
内的运输C 3.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而在植物体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能向上输送到顶端,其动力主要来自( )
A、输导作用 B、蒸腾作用
C、受精作用 D、分解作用
4 . 绿色植物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
A.叶肉细胞 B.上表皮
C.气孔 D.下表皮
B C 6.判断
1.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浪费现象.( )
2.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是蒸腾作用形成拉力的结果.( ) ×√5.下列哪种物质不通过气孔进出(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无机盐 D.水
C 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菜苗和花草移栽后为什么要遮阳?答:由于移栽的植物根受到损伤,吸水能力下降。这两种做法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避免植物因过度失水而死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大家来讨论野外生存---取水篇 春天有很多植物要分盆移栽,
有一些移栽后不久就萎蔫死亡了。
怎么才能提高成活率呢?老花农的难题答:修剪部分枝叶,
降低蒸腾作用。考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