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科目:历史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简介隋朝灭亡的基础上编写的。本课的第一个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武则天统治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层层分析,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彩,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历史影片等手段,帮助学生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坏事。人,有好人坏人,任用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往往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却只能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唐太宗看了这段话以后,非常感动,他对大臣们说:“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错时,随时给我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
(出示本课标题)
采用故事引入法导课。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我先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阅读课文第6页的内容,找出答案。
(出示问题)
①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②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学生阅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玄武门之变)
学生能回答,但可能答得不完整,可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回答错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出示课文的第一个标题以及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同学们讲的很好,尤其是对唐太宗如何继承王位,讲的很精彩。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玄武门之变》。
(放映短片)
学生认真观看短片。
看短片可增加课堂教学的
直观性。
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所以,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出示课文的第二个标题)
那么什么是“贞观之治”呢?
(教师首先讲述什么是“贞观之治”,并出示相关内容。)
学生看大屏幕并认真听讲。
出示标题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对“贞观之治”的概念有所了解。
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出示问题)
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和搜集到的课外材料,进行讨论,各组代表竞相发言。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要走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抓住重点。
教师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回答的内容有: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②唐太宗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他重用富有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敢于直言的魏征。
③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还增加了宰相
人数,这样既避免了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
④贞观时期,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太宗还重视文化教育。
讨论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围绕唐太宗开明治国的政策措施来谈,让学生在了解唐太宗及“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以及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同学们说的很好,从同学们回答的内容来看,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学生回答的内容)
出示:小结的内容和唐太宗画像。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知道了“贞观之治”的基本内容和形成的原因,还对唐太宗是怎样的一位皇帝,也有了正确的评价。通过他的功绩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电视片段,看谁能说出画面中表现的人物是谁?
(出示画面)
学生看画面,涌跃说出电视片段中的人物。
放映有武则天登基场面的电视剧片段。
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同学们看过《大明宫词》吧,在这部电视剧里,武则天给你们的印象如何?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印象中的武则天。
大多数学生讲的可能是电视剧的一些情节,很少有学生能涉及到武则天的政绩。
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归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出示武则天主要功绩)
学生阅读“女皇武则天”进行思考、归纳,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②破挌重用有才干的人。如:姚崇、宋璟。
③ 她还使唐朝盛世局面得以继续发展。
这种电视剧与历史教材的对比,让学生能发现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解除学生由于受电视、电影等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产生的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片面认识。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当代文人郭沫若对武则天有过这样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的意思是她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
(在武则天图片旁出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秦汉的历史,结合这学期我们学的隋唐历史,大家动脑筋思考一下: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出示思考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广泛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到学生中去,对学生
说对的地方加以肯定,不对的地方注意纠正。
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将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和现在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从中得出结论。
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大家都把自己小组的结论表述出来,非常好!下面大家看大屏幕
(教师边讲边出示结论)
学生讨论的结果:
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 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
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能帮助学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学会处理复杂的历史内容,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够听取他人意见和观点。
我们今天这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客观地评价了唐太宗和武则天,我们还把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进行了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对这些朝代的历史更加了解。学习要学会举一三。下面老师给你们布置一道课外探究的问题。
(出示问题)
设计一张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
下课!
师生互道再见!
七、教学评价设计
这一课教学评价我是从两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了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八、板书设计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
1、618年唐朝建立李渊 1.措施:继续发展生产;
2、李世民贞观之之治 重用人才
3、措施:吸取隋亡教训 2.特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轻徭薄赋
纳谏、任用贤才
节俭、革除弊政
课件33张PPT。唐 朝 (公元618~907年,共290年)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的王朝。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它高度文明影响了日本、朝鲜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令人瞩目的一大世界先进强国。唐朝共传22帝,其中病死的12帝;内争中被毒杀的3帝;被杀的2帝;政变中惊死的1帝;被废后病死的2帝;后事不明的1帝;被软禁而死的1帝。 皇帝列表高祖李 渊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 治
武则天
中宗李 显
殇帝李重茂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
德宗李适
顺宗李诵
宪宗李纯
穆宗李恒
敬宗李湛 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忱
懿宗李漼
僖宗李儇
昭宗李晔
哀帝李拀 我了解的唐朝及今天还能看到的痕迹:1.唐太宗李世民
2.武则天
3.唐玄宗李隆基
4.杨贵妃
5.狄仁杰
6.唐诗……
7.玄奘西游
8.……1.唐人街
2.唐装
3.唐卡
4.唐三彩
5.……唐人街唐装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唐三彩第2课 “贞观之治”1.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2.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阅读思考1“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段话是在说谁呢?哪个成语与此有关?罄竹难书隋炀帝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李渊◆都城:长安1.建立一、唐朝的建立1.建立2.玄武门之变 你知道“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吗?谈谈你的看法。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给我们什么启示?阅读思考21.“贞观之治”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治国方针: 吸取隋亡教训,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于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二、“贞观之治”(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2)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4)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统治措施:◆治国方针: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 …家给人足,本藉于农,纵使瓦砾尽作隋珠,沙石皆为和璧,珍宝满目,何解饥寒。”
——《册府元龟》贞观二年,皇后亲蚕。
——《旧唐书》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长
孙
无
忌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秦叔宝房玄龄房玄龄杜如晦房
谋
杜
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魏
征贞观之治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政治:比较清明 唐太宗统治时出现的安定、繁荣的局面,不是他采取的方针、措施。贞观之治指的是什么?阅读思考31.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女皇帝?
2. 武则天的统治期间,社会出现一种什么景象?三、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改唐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为维护唐朝的强盛和统一、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15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纭。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评价她呢?阅读思考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有哪些?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3、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武则天时的名臣治宏贞观
政启开元课堂练习1.唐太宗时,任用善断大事的宰相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B2.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课堂练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