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D A B A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C B D D A C
二.非选择题
17.(1)意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有利于保持中
华文明的连续性;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4分。要求两点)
(2)背景: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抗日;
中国军民抗战条件极端艰苦。(4分。要求两点)
影响:团结了国内各族人民;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获得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持;
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要求两点)
(3)现实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
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2分。
要求一点)
18.(1)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国家政局稳定有利于商业发展;交
通条件的改善便利商品流通;货币的统一和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中央政
府相对开明的经济政策保障了商业的运行环境。(6分。要求三点,意思近似亦可)
(2)兴盛原因:建立股份制的资本运营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扩大企业资本和实力;
尊崇传统义利观和道德观,建立管理制度;建立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组织,弘扬家
族式的忠诚意识和乡人观念,激发群体力量和竞争实力;建立严密的金融管理制度,
拥有很好的信誉度;利用政府特许的贸易制度,实行垄断经营致富。(4 分。要求两
点,意思近似即可)
衰败原因:官商结合下的垄断贸易,因失去封建统治者的政治依托而衰败;无限责
任等经营方式风险较大;合伙制下产权、经营权不明;封建家族制打压人才成长和
企业发展;传统重农抑商意识制约企业发展等。(4分。要求两点,意思近似即可)
19.本题为开放性论述题,要求论题正确,论述充分,答题规范。论题 2 分,论述 8 分,综
合表述 2 分。除示例外,其他符合要求的亦可。
评分标准:
第一层次(0—4分):概括的论题正确,并进行论述,但提供的论证材料不规范,理
论依据不够充分,表达亦不善完整;
第二层次(5—8分):概括的论题正确,基本按论题提供论据并展开论述,理论逻辑
相对合理,表达较明确。
第三层次(9—12 分):概括的论题正确、清晰,能按论题准确选择论据,知识范围较
广,语言流畅,论述合理,逻辑紧密,表达明确完整。
论题: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
阐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列强对华侵略的逐步加深,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
的代理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
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 1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
命虽然没有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性质,但它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综上所述,辛亥革命作为 20
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从此步入了近代民主政
治实践的新阶段。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0.【示例】
信息一:宋代商品经济活跃(2分)
说明:市场上商品种类丰富;米布类商品跨地域流通发展,且交易量巨大;商品结构发
生变化,消费类商品占比提升等。(4分。要求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说明依据)
信息二:南方经济地位提升。(2分)
说明:“苏湖熟,天下足”;南方人口增长快,土地大量开垦;南方市镇经济发展等。(4
分。要求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说明依据)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