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5 19: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课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故乡美景的赞美之情。
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是啊,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季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春雨的诗。谁来谈谈你对春雨的感受?是啊,春雨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诗句来赞美春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芙蓉楼送辛渐》。(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了解作者
齐读课题。(师板书:芙蓉楼送辛渐)
谁来读一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送别的地点:芙蓉楼;送别的人:辛渐)
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辛渐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要送给他?为什么要在芙蓉楼送呢?)
过渡语: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的预习非常充分。现在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答案吧。
介绍作者(课件出示王之涣简介)。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课件出示全诗内容,生自读古诗。
指名读。(要求:把这首诗读正确、流利)
谁来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引导(也可结合课后注释理解):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连接着天际、水面,“夜入”点明了时间,让人知道这蒙蒙烟雨是多么的漫长,难熬。可见诗人送别辛渐时心情的惆怅。是啊,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啊!同学们,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诗,读出诗人那浓浓的情。生齐读“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天明的时候,诗人就要送别辛渐了,而那连绵的秋雨像无尽的愁绪一样交织着,飘洒在吴江之上,也洒满了诗人和友人那离别的心头。路遥遥,水迢迢,山重水复,何时是归期啊?而诗人和友人都在这“楚山”之中,一程又一程地远去,好像“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离别之情何等苦啊!“孤”字不仅写出了诗人因朋友离开而产生的孤独感,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是啊,“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这些景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浓浓的情谊。谁来读一读这句诗?生齐读“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这里诗人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洛阳亲友”?由此你想到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想象练说)相机引出“一片冰心在玉壶”。(课件出示诗句及背景)师讲解:“冰心”和“玉壶”都是用玉来制作的晶莹剔透的壶,“冰心”、“玉壶”都是比喻人的心地纯洁,表里澄澈。“洛阳亲友如相问”,那么辛渐他到了洛阳之后又是做什么的呢?是啊,他到了洛阳后一定会在那里做官。那么他做官是为了什么呢?不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那么友人到了洛阳之后又是怎样想的呢?现在让我们把辛渐当成自己。你就是辛渐,当你到了洛阳之后你的亲友会对你说些什么呢?你会怎么说呢?(学生想象说话)是啊,“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辛渐他到了洛阳之后一定会把他在吴地听到看到的事情全部告诉亲友,特别是他在这离别之际感受到的恩深似海、情重如山的吴楚山水之情。现在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那晶莹纯洁的感情吧。生齐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四)朗读想象,拓展延伸
配乐朗读,想象意境。
(师配乐,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人物活动。)
根据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1)在这烟雨迷蒙的夜晚,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当你看到自己的朋友在这夜雨中渐行渐远的时候,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呢?
拓展阅读,积累诗句。
其实,关于春雨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比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送士归京》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这些诗句都是描写春雨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诗句吧。
(五)总结全诗,背诵积累
总结全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激励学生背诵本诗。现在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把它永远记在我们的心里。
五、教后反思: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佳作。全诗的景象凄凉、萧瑟,这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祝福。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诗句的意思不难,但是要体会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却很难。因此,在授课之前,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辛渐的情况。在授课时,我主要采用“读”的教学策略,通过多次朗读、想象和拓展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情境创设成功。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烟雨迷蒙的吴江夜雨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离别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同时,通过配乐朗读、想象说话等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体验。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讲解法、讨论法、观察法等,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特别是在理解诗句意思时,我采用了逐句讲解、整体感知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学生参与度高。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和练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朗读和背诵环节中,我采用了个别朗读、齐声朗读、背诵比赛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在拓展练习中,我也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自由想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时,有些地方过于急躁,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表达;在拓展练习中,由于时间有限,没有充分涉及到所有学生,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了练习的机会。今后我会更加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