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科目: 历史
教学对象: 九年级
课时: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来源于九年级世界史(人教版)上册第七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主要包括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及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及相关情况。本节课在这册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在整个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和经验总结和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我认为九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积淀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并且对于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求知欲。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为: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本课的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课前五分钟演讲
课前五分钟演讲: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不同地区的人们是怎样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
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不同地区交往的方式进而为本可作铺垫
准备自学导读题目,指导学生自学
自学导读:
1、古代联系欧亚非三洲的商路中,最著名的是哪一条?通过这条商路东方的哪些特产和技术传到了西方?常年在这条商路上奔走的是什么人?他们把什么带到了中国?他们的活动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交流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阿拉伯数字”指?最早是什么人发明的?得名的原因?何时传到欧洲?何时与现在写法基本一致?
3、马可·波罗是哪国人?他何时前往中国?在中国有哪些经历?得到哪个皇帝的赏识?
4、记述马可·波罗在东方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是什么?该书在当时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活跃,有不少欧洲人陆续东来?
学生通过自学导读对本课知识有宏观了解
组织学生阅读第41页“导入框”、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思考自学导读第一题。
教师讲授:
位于东西方之间的阿拉伯,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本课主要叙述了阿拉伯人发展和传播阿拉伯数字,以及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所做的贡献。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教师讲述:早期人类记载数量的方法是结绳、刻木。例如,被人借走10碗豆子,就在木头上刻10刀。数量少的时候还好记,数量多了以后就很麻烦了。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9十个数字和十进位计数法,后来阿拉伯人学会0~9的计数方法并对其加以改造。
教师展示图片:阿拉伯数字。
教师提问: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
教师:让学生根据42页“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这十个数字。
教师: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反映了阿拉伯人什么样的优秀品德?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
教师归纳: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学导读3、4题阅读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史内容,分析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
教师:出示马可·波罗事迹介绍来中国路线图。思考马可·波罗一行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来中国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认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的由来,并分析该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
教师总结: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说过,这本书“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还向西方介绍了当时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非洲东部各国的情况;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组织学生讨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
教师对学生所畅谈的打算作恰当的评价与点拨,以此引导学生形成对各国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并加深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
“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条在陆地上,另一条在海上。陆地上是由中国出发,向西经过中亚、西亚,到达北非和欧洲;海上则是从中国出发经过西太平洋、印度洋到达地中海一带。)
这些欧亚主要商路的历史作用: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阿拉伯人把阿拉伯的天文、 医 学 、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西方的自然科学传到东方,又把胡椒、肉桂、珠宝、丝绸、糖、稻米、棉花、四大发明……传到西方。
学生看书41页第二段思考自学导读第2题。教师引导回答。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主要是因为定位计数法使得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如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0”。“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为人们研究自然科学提供了重要手段,不断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意义深远。
学生:可以从古代中国人结绳刻木记数、计算重量的十六进位制等方面举例。还可以举例:中国人用汉字“一、二、三……十”“壹、贰、叁、肆……拾”来表示1~10,英国人用“one two three ……ten”表示1~10等。或者用罗马数字“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表示。
虚心学习比自己先进的文化。
学生发言讨论,
学生: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元朝时期,中国对外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我们必须从小养成顽强坚毅的品格,不畏困难和挫折,才能加大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几率。
学生讨论(略)
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学生思考讨论: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国际交流的使者,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
要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学习和掌握西方的语言,有一个开放的国际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
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小结:依板书
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除了暴力冲撞的方式外,也有和平交往的方式。你认为在暴力冲撞与和平交往这两种方式中,哪一种方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有利?试阐明理由?
课堂反馈:
请在老师的叙述中抢答出有哪些错误?
阿拉伯数字指的是包括0到10的10个数字符号,最早是阿拉伯人创造,后由印度人传到欧洲,所以叫阿拉伯数字,12世纪时,它的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成吉思汗时来到中国后,曾奉大汗之命外出视察,还出使日本。在中国生活17年后,回国后根据自己在东方的见闻,写成《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9,印度人,阿拉伯人,16,忽必烈,未出使日本,狱友根据其见闻)
考考你(略)
(1)暴力冲撞的方式虽然在短时期内能迅速扫荡封建和落后的生产关系(如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英国的圈地运动,中国的辛亥革命等),能够迅速地荡涤污泥浊水、废旧立新,加速人类文明的进程,但暴力的方式又伴随着生产力的破坏和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往往会留下深重的历史伤痕和心灵创伤,伴随着野蛮的侵害和杀戮。
(2)和平交往的方式可以避免战争和暴力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可以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推进人类文明的交融和演进(如马可·波罗来华,文成公主进藏,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等),但在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和时间上,时间可能相对慢一些,周期相对长一些,并且对旧的落后的因素不易彻底扫除
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八、板书设计
?第七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古印度人 创造
阿拉伯人 传播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元世祖
《马可·波罗行纪》
课件25张PPT。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自学导读 1、古代联系欧亚非三洲的商路中,最著名的是哪一条?通过这条商路东方的哪些特产和技术传到了西方?常年在这条商路上奔走的是什么人?他们把什么带到了中国?他们的活动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交流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阿拉伯数字”指?最早是什么人发明的?得名的原因?何时传到欧洲?何时与现在写法基本一致?
3、马可·波罗是哪国人?他何时前往中国?在中国有哪些经历?得到哪个皇帝的赏识?
4、记述马可·波罗在东方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是什么?该书在当时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活跃,有不少欧洲人陆续东来?14 世 纪 前 后 欧 亚 主 要 商 路胡椒、肉桂、珠宝、丝绸、糖、稻米、棉花、四大发明……阿拉伯的天文、 医 学 、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西方的自然科学 阿拉伯的商人在商旅往来中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
伯商人亚洲欧洲非洲阿 拉 伯 数 字猜一猜左边的符号
被称做什么?0145792 51 7 0上边两组符号分别代表什么数?印度0、1、2、3、4、5、6、7、8、9 阿拉伯12世纪初,阿拉伯数字16世纪,“阿拉伯数字”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阿拉伯数字”传遍全世界创造十字计数法学习、改造传到欧洲想一想 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
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1——10这十个数字? 一、二、三、四……. 壹、贰、叁、肆……one、 two 、three 、 four…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马可·波罗生于威尼斯一商人家庭。 1271年随父、叔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前往东方。1275年至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其游历几遍中国,后因伊儿汗国汗谴使向元室求婚,马可·波罗奉命护送公主出嫁,遂于1292年离开中国。1295年回到威尼斯。马 可 . 波 罗威尼斯苏门答腊马 可 · 波 罗 的 大 致 路 线喀什敦煌大都泉州上都一段无聊的铁窗生涯
一本改变了世界的旷世奇书。“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 1298年,马可·波罗在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中被俘,狱中口述东方见闻,由狱友鲁思梯谦笔录成书,名为《马可·波罗行纪》,成书之后广为流传. 该书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友好往来。马可波罗描绘的中国元朝版图 此桥在北京城西南的永定河上。“可供十匹马并行”,马可·波罗写道。当年他的游记震动了世界:原来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并非在欧洲,而是在远东的中国。如今该桥被命名为马可·波罗桥,以纪念这位最受中国人喜爱的西方人。
马可之旅 印度一个国王“项上戴环,全饰宝石,如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及其他宝石之类……胸前项下,悬一丝线,串大珠104颗与红宝石数粒。……臂上亦带三金环,全以重价珍珠宝石为饰;腿上,甚至脚趾亦然。因是国王所带之黄金珍珠宝石价值连城。此事不足为异,盖其所藏甚多,兼为国中之所出也。”
马可眼中的东方马可中国之旅的疑惑1.万里长城,2.茶叶,3.用筷子吃饭,4.用毛笔写字,5.印刷书籍,6.中国文字,7.大运河,8 .其它奇技巧术、怪异风俗,不下数十。 《马可·波罗行纪》中的遗漏之处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
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联系和友谊;传播了
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和文
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
体。 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国际交流的使者,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 要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学习和掌
握西方的语言,有一个开放的国际意识。 请在老师的叙述中抢答出有哪些错误?阿拉伯数字指的是包括0到10的10个数字符号,最早是阿拉伯人创造,后由印度人传到欧洲,所以叫阿拉伯数字,12世纪时,它的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成吉思汗时来到中国后,曾奉大汗之命外出视察,还出使日本。在中国生活17年后,回国后根据自己在东方的见闻,写成《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9印度阿拉伯16元世祖狱友根据其考考你一、选择题:
1、创立了包括“0”在内的阿拉伯数字的是:( )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腓尼基人
C、古代印度人 D、古代希腊人
2、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是:( )
A、阿拉伯人 B、印度人 C、英国人 D、意大利人
3、生活在13世纪的意大利人如果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他会选择下列哪部书作为参考:( )
A、《荷马史诗》 B、《三国演义》
C、《马可·波罗行纪》 D、《天方夜谭》CDC4、以下不属于马可·波罗经历的事情的是:( )
A、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 B、出使日本
C、在中国生活了17年 D、与热那亚人作战
5、马可·波罗一行何时来到中国:(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6、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的是:( )
A、阿拉伯人 B、印度人 C、英国人 D、意大利人
7、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包括:( )
A、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
B、传播了印度人创造的0到9的计数法
C、传播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 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BACD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乔治·萨顿:“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请回答:
(1)你是否赞同乔治·萨顿说的?你的根据是什么?
(2)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
赞同;阿拉伯在东西方交流中吸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2、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来做的货币……”“(日本)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请回答:
(1)马可·波罗说的“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来做的货币”各指什么?
(2)你怎样看待他对东方的描述?
油田、煤、纸币。 马可·波罗的描述有失真和夸大的成分。一是当时东方并非遍地黄金。二是他没有到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