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1《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1《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25 19:2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课 题 《圆的认识》
课时安排 1 课前准备 课件、教具等
教材内容 分 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六年级的重要内容,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圆的基本定义、性质和画法。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掌握其基本画法,并能够理解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知识。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如圆的认识,仍需要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来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3.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画圆; 4.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新性和空间观念,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将会举行非常有趣的体育节,体育节里有很多好玩的项目,其中就有一个套圈游戏,每个同学手上有五个环,谁套中的越多谁就获胜。现在有3个比赛方案,请同学们看一看,哪个比赛方案更公平呢 课件一次出示3个排队情况图片。 师:为什么围成圆形是更公平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寻找出答案。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二、新授。 1.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当中见过圆吗?李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圆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2.(1)师:(课件出示)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什么工具来画? 生:圆规、杯子、硬币…… 师:出示课件,如果用茶杯盖等画圆,是借助实物画圆;但是只能画同样大小的圆,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可以使用一种新的数学工具——圆规。 (2)课件出示圆规图片,认识圆规的手柄和两只脚。 (3)教师出示教具圆规,讲授画圆的方法 师:我们如何用圆规画圆呢? ①定长 师:这是圆规的两个脚,我们可以调整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同学们想象一下,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越大,画出的圆就越大;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越小,画出的圆就越小;如果我想画一个规定大小的圆呢?我们需要用圆规两脚在直尺上量出长度。现在我想画圆规两脚的距离是15厘米的,怎么画?教师演示——定长 ②定点——圆规针尖所在的点; ③旋转——教师黑板上画一个圆,介绍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4)师:请你们用圆规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
设计意图 老师先示范画圆接着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同时让学生反复画圆之后,结合画圆的过程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便于学生深化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3.师:关于圆,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圆的周长、面积、想知道圆的其它数学知识…… (1)打开数学书第56页这部分内容进行自学。 (2)汇报交流: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生:①圆心0: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 ②半经r: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③直经d: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具体讲授圆心、半径和直径。 (1)圆心的定义:(探究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师生一起标出自己画的圆的圆心; 师:为什么老师画的圆在黑板,你们画的圆在不同的位置啊?是什么确定了圆的位置? 生: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2)半径的定义、 圆内、圆外、圆上; 得出: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 图中哪些线段是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3)师:我们刚才研究了半径的知识,现在来探究直径! 直径的定义: 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线段; 判断哪些是直径? (4)研究得出: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 5.师:现在老师要检验大家刚刚学习的怎么样?请你们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6.对比老师和学生的圆,谁的圆更大?是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 ——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7.师:在这个圆中,半径和直径还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现在,我们继续来研究吧! ——小组合作,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 (1)完成作业单的发现; (2)展台演示,突破同圆,等圆的理解; 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d=2r r=d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分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开探究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1.判一判。 师:顺利通过第一关,接下来,让我们迎接更大的挑战吧! 2.填一填。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亲眼看见圆的知识的应用,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四、总结。 1.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欣赏设计图——利用圆规和尺子,我们可以设计出很多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3.最后,李老师送你们一句孟子的名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遵规守纪,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设计意图 通过送学生孟子的名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给学生做思政方面的教育,让本节课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课件设计 赣教云-江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jxeduyun.com)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数学课程标准(2022)》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生动的、有趣的、新颖的素材,且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我依据新课标,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课初,我通过套圈游戏进行导入,让学生观察哪种站法更公平,从而引出圆这个概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再给学生们提供了有关于圆的图片的欣赏活动, 这样熟悉的导入,使课堂气氛变得积极和谐,维持学生的求知、思考的热情欲望,使课堂有序的地继续开展。接着,学生通过用圆规画圆,掌握画圆的方法和进一步感知圆。在自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了解圆的相关知识,然后再深入学习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知识,从而了解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以及判断半径和直径的方法。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d=2r;r=d。 学完新知识后,我出示判断和填一填的练习题来巩固和检验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最后,我让同学们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能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每个同学都进行回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