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解析】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随外界因素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变化而变
化,A正确;人是恒温动物,正常人在夏天或冬天条件下,机体通过调节使体温维持在37℃左
右,B正确;氨基酸、性激素和溶菌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正确;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肌细胞
产生的乳酸进入内环境,在内环境中乳酸能与NHCO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以维持内
环境pH的相对稳定,D错误。
2.B【解析】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A错
误;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中枢,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
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B正确: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基本单位,C错误;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
动减弱,D错误。
3.C【解析】电突触之间不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因此神经递质阻断剂不能阻断神经冲动
通过电突触的传递,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推测,与化学突触比较,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
速度较快,方向是双向的,B和D正确;据题意可知,电突触的传递依靠电信号,在突触小体内无
突触小泡,无法释放神经递质,不能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换,C错误。
4.C【解析】雄激素可以由卵巢分泌,高等动物的性激素有雄性激素和雌激素两大类,性激素的化
学本质是固醇,不是胆固醇,A错误;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都是由垂体分泌,随着体液运
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但仅作用于卵巢,并不是定向运输的,B错误;分祕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
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活动受到基因的调控,因
此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C正确;机体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
来调节性激素的分泌,该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D错误。
5.B【解析】运动中血糖大量消耗,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增加,使得血糖升高,A正
确;血液中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起到缓冲作用的物质是NHCO,它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B错误;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听到枪声立即冲出起点,时间短暂,说明该调节主要是神经调
节,C正确: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进行的主要是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则血液中乳酸的含
量也会增加,D正确。
6.B【详解】各种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但抗生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
错误;结核分枝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即侵染人体后会
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B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等,这些都是由免疫细
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错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
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
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D错误。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4页)保密★启用前
湛江市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4.分泌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失调,导致促卵泡激素分泌
量减少、促黄体生成素分泌量增加引起的。促卵泡激素分泌量减少会使卵泡发育不
高二生物
成熟;促黄体生成素分泌量增加会刺激卵泡膜细胞增生,并分泌大量雄激素等。下列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叙述正确的是
注意事项:
A.卵巢分泌的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胆固醇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B.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都是由垂体分泌并定向运输给卵巢而发挥作用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上“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C.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D.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分级调控,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5.近年来,我国连续举办了一系列国际体育赛事,掀起了新的一轮全民运动热潮。下列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
小
体育运动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目
A.运动中血糖消耗,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增加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
B.血液中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起到缓冲作用的物质是N2CO
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听到枪声立即冲出起点,该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1.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主要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但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也会增加
A.外界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6.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的护卫队,日夜巡视,紧张有序,让“非己”成分销声匿迹,是人体生
B.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正常人的体温总是接近37℃
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氨基酸、性激素和溶菌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A.溶菌酶和抗生素都有杀菌抑菌的作用,均为免疫活性物质
D.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乳酸能与NaHCO,在肌细胞内发生反应
B.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体后会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
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A.人的神经系统只包括脑和脊髓
B.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
D.抗原呈递细胞将处理并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呈递给B细胞
C.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7.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
D.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
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
动加强
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3.研究发现,神经细胞间除了以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化学突触外,还存在着一种电突
A.移植的器官未存活主要是因为其作为外来异
一甲组
河
100A
触。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结构是对称的,
…乙组
物被抗体攻击
膜上有允许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通过的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下
B.使用环孢霉素A后植皮存活率高可能是因为
60
列叙述错误的是
401
该药物抑制了小鼠的免疫反应能力
A.神经递质阻断剂不能阻断兴奋通过电突触的传递
20
C.移植的器官不能完全存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B.兴奋可通过电突触进行双向传递
0
10
1520
C.电突触能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换
免疫自稳功能
植皮时间d
D.兴奋通过电突触时,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快
D.移植的器官未存活的机理与自身免疫病的产生机理相同
高二生物第1页(共8页)
高二生物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