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5 20:10:38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评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5 ABACD 6-10 BCBDA 11-15 DDCCA 16-20 DBDB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10分)
(1)(4分)目的: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全国统一和消除各地区差别。(任意一点给1分)意义:对于全国统一具有深远的意义,导致了具有各自地域文化特征的六国糅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任意一点即可1分)措施: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任意一点即可1分)文化上,统一文字(或书同文字)(1分)。
(2)(3分)问题: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了中央政权。(言之有理即可1分)措施:颁布“推恩令”。(1分)影响: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1分)
(3)(3分)说明:政权由多到少,实现了局部统一;各国经济恢复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多,都能证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任意三点即可3分)
22.(10分)
(1)(4分)朝代:商朝。(1分) ①长安;②阳关。(2分)
地位: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1分)
(2)(3分)②的观点更接近史实。(1分)
理由: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史实的重要依据,考古学家出土了西汉时的纸本地图,这说明在西汉时已经发明了纸。(1分)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人物,只是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并不是他发明创造的。(1分)(理由只要能说明西汉出现纸,蔡伦只是改进,言之有理即可2分)
(3)(2分)作者:贾思勰。(1分,错别字不给分) 时代特征:民族交融。(1分)
(4)(1分)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中华文明瑰宝绽放新光彩;或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中华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等。(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1分)
23.(10分)
(1)(3分)经济中心:关中地区。(1分)原因:远离政治中心、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停滞在原始状态、广大地区尚未开发。(任意两点即可2分)
(2)(3分)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的重视;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分)
(3)(3分)变化:农作物种类增多;农业工具已有很大改进;农业工具种类增多;农业技术进步;逐渐脱离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生产效率及土地利用率提高。(任意三点即可3分)
(4)(1分)建议:进行经济建设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政府正确的政策、先进的科技等等。(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1分)■
0
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评
七年级历史答题卡
姓名
考号
贴条形码区
考场
座号

正确填涂■
注意事项

错误填涂 口圈回口
1答题前先将姓名、考号、考场、座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考生禁填)
3非选择题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笔迹清楚。
4.保持卡面清洁,严禁折叠,严禁做标记。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ID]6[A】[B]【C】[D]11[A][B]IC]【D]16【AJ[B][C]ID]
2[A】IB]IC1ID17IA】IB】IC1[D112IA]IB】IC】[D117IA】[B1IC】ID1
3[A】[B]IC]ID]8 [A][B][C1[D113【A]IB]IC]【D118【A】[B]IC】ID]
4[AJIB】[C1ID】9【A】[B]【C】[D14【A】[B】IC】【D】19【AJ【B】【C】IDJ
5[A】[B]IC1ID110【A】IB】C1ID115【A】IB]IC]【D120【A】【B1IC]ID1
二、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21.(共10分)
21(1)(4分)
21(2)(3分)
21(3)(3分)
七年级历史答题卡第1页(共2页)

22.(共10分)
22(1)(4分)
22(2)(3分)
22(3)(2分)
22(4)(1分)
23.(共10分)
23(1)(3分)
23(2)(3分)
23(3)(3分)
23(4)(1分)
七年级历史答题卡第2页(共2页)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评
七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选择题部分(共2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1.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2.下图是中国古代时间轴(部分),关于①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史前时期

秦汉时期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21年
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
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西周
A.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特征
B.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手工业中的治铜业发达
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4.下列生产工具的演变可以反映出
河姆渡遼址出土的骨耜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汉代出现的搂车
A.人力获得解放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生产力的发展
D.农作物品种的增多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5.栗劲的《秦律通论》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
次,战果如下表所示,商鞅变法在这种战局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从材料看,其直接作用是
秦军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战绩
58次
3次
4次
A.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B.推动了秦国经济的发展
C.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D.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6.在历史课堂上,老师经常用复习的方式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遵循了孔子提出的
A.“吾日三省吾身”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博学而笃志”
7.它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评价的是
A.远古传说B.商鞅变法
C.百家争鸣
D.兴办太学
8.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
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这些举措旨在加强
A.文化交流B.地方控制
C.思想统治
D.经济开发
9.《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A.以法治国政策
B.焚书坑儒政策
C.分封诸侯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10.汉武帝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官或铁官,管理
煮盐、制造铁器和买卖盐铁等事务。这有利于
A.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消除诸侯王的威胁
D.提高儒学主导地位
11.小明同学在学习历史某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
巾起义”。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秦统一六国
B.新朝的建立C.西汉的灭亡
D.东汉的兴衰
12.毛泽东曾评价刘秀:“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他…轰轰烈烈,白手起家,
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下列荣誉适合用在刘秀身上的是
A.“人文始祖”
B.“文景之治”
C.“汉武盛世”
D.“光武中兴”
13.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根据“麻沸散”“五禽戏”“实施外科手术”等关
键信息,可以知道的东汉名医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