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5 20: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人谈读书》 教学设计
课 题 《古人谈读书》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材内容 分 析 这篇课文由两则文言文构成,记录了关于古人读书、学习的言论。
设计理念 建议从技术融合创新的思路上表达,描述整节课中期望利用何种技术,在教学教研、课堂应用、学生评价、有效反馈等哪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这节课带着学生一步步地走进文本,引导学生在不同梯度的诵读中,理解朱熹提到的读书方法并将其外化于行。讲课过程中,高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单个读、男女生分读、全班读、师生配合读。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在理解文意的环节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问“你是借助什么方法来理解的”,顺势进行引导和总结,提醒其他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可以运用借助工具书、注释等方法。理解了全文,紧接着进行当堂检测,巧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开口诵读。课堂尾声,还为学生准备了精美的书签,并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摘抄于书签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来自我勉励,认真读书。整堂课设计细密,步步精心,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很喜欢古文,乐于诵读,但理解起来还是需要老师去引领,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降低难度,爱上古文。
教学目标 读准字音 ,读通古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游戏导入,回顾旧知 1、看词猜句,回忆读书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咱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请根据关键词说出《论语》中关于读书方法的名言。 课件出示 不知 不耻 不食 不寝 不知 学生根据关键词回忆之前所学的《论语》中相应的读书名言。 2、齐读《论语》中的名言 3、引入本课时学习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孔子提到的读书方法。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的第二部分,看看朱熹是如何谈读书的。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里的技术应用的教研与技术融合的目的是否达到。如:“采用展示 石拱桥的图片导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中观察几何。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二、读顺读通,读好停顿 1、借助预习,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朱熹的资料,教师链接资料补充,明确课文出处。 师:你们对朱熹有了解吗?谁愿意来跟我们分享自己知道的 课件出示(朱熹资料及其诗歌中的名句)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师:了解了作者,那我们就去读一读他的文章。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通文句,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结合注释,尝试读懂文章大意。 指名读全文 指名读最后一句,正音生字“岂”“矣” 3、借助斜线,读好停顿 师:读通读顺还不够,小古文的停顿也很重要。要想读好停顿,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助手——小斜线,相信在它的帮助下, 你们可以读得更好。 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第一句,相机提示朗读方法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师:读到有小斜线的地方,可以适当读得长一些,声断气不断 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指名读第二句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诀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男生读 女生读 指名读第三、四句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带小斜线读好全文 指名读 去小斜线,全班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的技术应用是否合理。同样需要考虑到技术应用是否能满足教学、是否能创新教学环节、是否符合学生学情等一些列问题。 朗读指导有层次,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一步步去诵读,读出节奏感!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三、读中理解 熟读成诵 1、学习第一句 师:朱熹提到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师:孩子们,请你们看到这个“尝”,现在我们常见到的“尝”,是什么意思? 生:尝试 品尝 师:你还在哪篇小古文中见过“尝”,他们是什么意思?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师:结合语境,你觉得这里的“尝”是什么意思。 生:曾经 师:孩子们,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温故知新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谁来说说这句话的大意 指名回答 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什么是心到 眼到 口到 生:心到 就是用心想 眼到就是仔细看 口到 就是张嘴诵读 师:平常读书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到心到 眼到口到的呢?能联系自己说一说吗? 指名谈感受,带着理解朗读 师:我们一起读 师:三到之中,哪“到”最重要 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师:朱熹为什么说心到最重要,可以在小古文中找到他的理由吗? 生: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诀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师:“漫浪”是什么意思 生:随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的注释有 师:借助注释是帮助我们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 师:谁能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你们读书的时候,有过这样的情形吗? 学生分享 师:读书时,心要到,因为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师:心到了,眼睛才能看仔细,否则,二者不统一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诀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师:只有“三到”有效统一,才能真正读好书,读——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诀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师:孩子们,老师把这个句子中一些词去掉,你们再来读一读,说说你们的感受 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细,心眼不专一,只漫浪诵读,诀不能记,记不能久也。 师:去掉了这些词,实在有些拗口,朱熹可是一位大理学家,他的推理极具逻辑性,用上这些词把心到 眼到 口到的关系讲得如此清楚,读起来一气呵成,很有味道,我们在读中感受朱熹推理的准确有力,一起读。 学生齐读 师:还有哪句也表现出了“心到”的重要 生: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名回答 师:怎么理解“岂”,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生:反问句 师:能给它换个句式吗? 生:心既到矣,眼口到乎 对比朗读 师:我们读懂了古文的意思,读起来会更流畅,一起读 学生齐读 师:朱熹的一生,是热心教育事业、孜孜不倦授徒讲学的一生。他的读书方法不仅交给了学生,还传递给了我们。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这篇小古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 运用恰当的多媒体课件,降低难度,让课堂生动起来。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师:八百多年前的某天,或许他坐在学堂之中,学生毕恭毕敬地站起来说“请问朱子,我当如何读书”朱熹会说—— 师:春光灿烂的日子,或许他寻芳至泗水之滨,同行人鞠躬请教,“请问朱子,我当如何读书”朱熹会说—— 师:半亩方塘钱,天光云影间,身边人赶忙求教“请问朱子,我当如何读书”朱熹会说——
设计意图 在情境中去背诵,避免枯燥。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1、摘抄名句 ,分享体会 师:相信孔子和朱熹的读书方法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你可以拿出自己抽屉中的书签,摘抄两篇小古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字作为你的座右铭。 课件出示(范例) 摘抄要求:从右开始,逐列书写。每列书写的时候,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学生书写书签,教师巡视。 全班分享摘抄内容和读书体会、启发。 2、拓展积累,课堂小结。 师:其实还有很多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有用的读书方法。 鸟语高飞先展翅,认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学生朗读 师:读书是对心灵的启迪,更是对灵魂的滋养。刻苦学习,谦卑做人,日后才能枝叶茂盛,成为栋梁。希望同学们可以了解更多的读书方法和态度,更希望你们可以把他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之中。
设计意图 动手制作书签,让语文更有工具性,拓展积累打开孩子们知识的大门。
板书设计 25 古人谈读书 心到 眼到 口到
课件设计 此处粘贴课件下载地址,建议放在阿里云盘。
教学反思 反思请多反思教学重难点用技术环境展示是否得到了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是否符合预期、学生互动是否满足效果、技术应用是否得到创新等问题。 这个学期观摩课我选文言文《古人谈读书》的第二则,朱熹先生的读书观点是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课前,我认真备课.对于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我也积极请教同组老师,如我带领学生课制作书签时,竖行抄写时,前面是否要空两行 我想备课过程中,老师有疑惑的地方,一定要去解疑.我们作为授业者,不能把错误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授课过程中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有: 1.课堂中,教学设计汉节间很紧凑,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2.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如理解文言文意,背诵文言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孔子.朱子的读书方法对自己的启发特别,是尾声时,每个孩子都愿意考分享。 3.能够引导学生去温故知新,获得新的学习知识点 4.读书的形式很丰富.有个别读.小组读.师生配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