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练7 无机化工微流程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
1.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Ⅰ原理为CO2+NH3+NaCl+H2O===NaHCO3↓+NH4Cl
B.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CO2,再通入足量的NH3
C.反应Ⅰ生成的沉淀,经过滤、洗涤、煅烧可得到纯碱
D.往母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使氯化铵析出
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环保、高效、多功能的饮用水处理剂,制备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K2FeO4对饮用水杀菌消毒的同时,还能吸附杂质起到净化饮用水的作用
B.用FeCl2溶液吸收反应Ⅰ中尾气后可再利用
C.反应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D.该生产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Na2FeO43.工业上制备高纯硅有多种方法,其中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流化床反应的产物中,除SiCl4外,还有SiHCl3、SiH2Cl2、SiH3Cl、FeCl3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弧炉中发生的反应为C+SiO2CO2↑+Si
B.SiCl4进入还原炉之前需要经过蒸馏提纯
C.每生成1 mol高纯硅,需要44.8 L Cl2(标准状况)
D.该工艺Si的产率高,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4.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海洋中许多藻类植物具有富集碘的能力,如海带中含碘量可达0.3%~0.5%,约为海水中碘浓度的10万倍。实验室通过下列流程从净化除氯后的含碘海水中提取I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富集得到含碘化合物的晶胞如图,其中距离每个I-最近的Ag+有4个
B.转化后的溶液中主要含有Fe2+和I-
C.用稀HNO3溶解滤渣Y得到的溶液可循环利用
D.氧化时,理论上通入氯气的量至少控制为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的1.5倍
5.(2022·湖南卷)铝电解厂烟气净化的一种简单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内衬材料
B.采用溶液喷淋法可提高吸收塔内烟气吸收效率
C.合成槽中产物主要有Na3AlF6和CO2
D.滤液可回收进入吸收塔循环利用
6.用某种含铁烧渣(主要含Fe2O3和少量SiO2)制取颜料铁黄(FeOO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加快“酸浸”反应的速率,可以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
B.可以用KSCN检验“还原”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Fe3+
C.“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D.“过滤2”所得滤液中主要含有的阳离子是NH
7.某研究小组利用BaS的还原性提纯HBr并制取MgBr2的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步骤中可使用Na2SO4溶液代替硫酸
B.滤渣中只有BaSO4
C.“转化”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
D.将MgBr2·6H2O直接加热得到MgBr2固体
8.(2022·江苏模拟预测)现用菱锰矿(主要成分MnCO3,含有FeCO3、CoCO3、NiCO3等碳酸盐杂质)为原料生产金属锰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浸”时MnCO3发生反应为:2H++CO===2H2O+CO2↑
B.MnO2氧化了Fe2+、Co2+、Ni2+
C.“沉降”后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NH、Mn2+、OH-、SO
D.分离Mn2+与Co2+、Ni2+是利用了它们硫化物Ksp的差异性
9.某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ZnFe2Ox(3A.浸取时为了提高酸浸效率,可以搅拌或延长浸取时间
B.“除杂”过程中需要加入足量锌粉等操作,与锌粉反应的金属离子有Fe3+、Cu2+
C.除去SO2时,ZnFe2Ox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D.ZnFe2O4与H2反应制得1 mol ZnFe2Ox时,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8-2x) mol
10.NiSO4·n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其水溶液显酸性。从电镀污泥[含有Cu(OH)2、Ni(OH)2、Fe(OH)3、Cr(OH)3和SiO2等]中回收制备NiSO4·nH2O和其他金属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其中萃取剂(RH)萃取Ni2+的原理为Ni2++2RHNiR2+2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酸浸”时,为加快浸出速率,应加入相同体积、高浓度的硫酸
B.“除Cr”时,温度不能过高,以防止Ni2+水解生成沉淀
C.萃取余液可返回“酸浸”工艺中循环利用
D.NiSO4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多步操作可得到NiSO4·nH2O
11.某萃铜余液主要含有Zn2+、Fe2+、Mn2+、Cd2+、SO等离子,从萃铜余液中回收金属和制备xZnCO3·yZn(OH)2·zH2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已知过硫酸钠(Na2S2O8)中S的化合价为+6,则1 mol Na2S2O8含过氧键的数目为NA
B.“氧化除锰”过程中过硫酸钠(Na2S2O8)可用绿色氧化剂H2O2来代替
C.加入ZnO“调pH”所得滤渣的成分为Fe(OH)3
D.“沉锌”时,溶液pH不能过低,防止H+与HCO反应生成CO2
12.(2022·南京、盐城一模)由重晶石矿(主要成分是BaSO4,还含有SiO2等杂质)可制得氯化钡晶体,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高温焙烧”前原料需经研磨处理
B.“高温焙烧”和“结晶”两处操作均需用到蒸发皿
C.在“高温焙烧”焦炭和BaSO4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因盐酸具有挥发性,上述流程中须用硫酸代替盐酸进行浸取
13.以铝土矿粉(主要含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Al2O3和Fe3O4的部分流程如下,已知有一种立方型晶体FeS2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焙烧Ⅰ”时,加入少量CaO可提高矿粉中硫的去除率
B.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2OH- +SO2===SO+H2O
C.滤液中通入足量CO2,过滤后可得到Al2O3
D.与Fe2+距离最近且相等距离的S的数目为6
14.用久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主要成分为CaO,还含有Ca(OH)2和CaCO3]制取KClO3的流程如下:
已知75 ℃时,Cl2在碱性条件下会转化为Cl-和ClO,室温下KClO3的溶解度远小于K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4OH-Cl-+ClO+2H2O
B.转化时发生反应的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C.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Ca2+、K+、Cl-和CO
D.如图所示KCl晶胞中含有14个K+
15.(2022·南京、盐城二模)氮化硅(Si3N4)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材料。用石英砂和原料气(含N2和少量O2)制备Si3N4的操作流程如图(粗硅中含少量Fe、Cu的单质及化合物):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还原”时焦炭主要被氧化为CO2
B.“高温氮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i+2N2Si3N4
C.“操作X”为将原料气通过灼热的铜粉
D.“稀酸Y”可选用稀硝酸
16.锌-空气电池是一种适宜用作城市电动车的动力电源。以废锌电池预处理物(主要成分为ZnO,另含少量Fe2O3、CuO、SiO2、MnO等)为原料可生产草酸锌晶体(ZnC2O4),生产工艺如图所示。
草酸锌晶体加热可得纳米级ZnO,原理为ZnC2O4(s)ZnO(s)+CO(g)+CO2(g) ΔH>0。下列关于草酸锌晶体生产工艺,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A”主要成分为H2SiO3
B.“除锰”的离子方程式Mn2++H2O2+2OH-===MnO(OH)2↓+H2O
C.“除锰”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有Fe2+、Cu2+、Zn2+
D.“沉淀”过程中,可以将Na2C2O4缓慢加入到ZnCl2溶液中
17.工业上可利用“吹出法”提溴。“吹出法”提溴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酸化后的浓缩海水中主要含H+、Na+、Mg2+、Cl-、Br-、SO等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1”中Cl2过量会增大“吸收”时SO2水溶液的用量
B.取“吹出”后的溶液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溶液中含Cl2
C.“吸收”时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Br2===H2SO3+2Br-
D.蒸馏后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是:Na+、Mg2+、Cl-和SO
18.(2022·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在气体分析中,常用CuCl2的盐酸溶液吸收并定量测定CO的含量。某工艺通过如下流程制备氯化亚铜固体(已知CuCl容易被氧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B.步骤②中SO2的作用是作为氧化剂
C.步骤③中用SO2水溶液洗涤比较有效
D.CuCl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每个氯离子周围与之距离最近的氯离子数目为4
19.利用废电池铜帽(Cu、Zn总含量约为99%)回收Cu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溶解时的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
B.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过量的H2O2
C.调pH=2的目的是为了生成Cu(OH)2沉淀
D.1个铜晶胞(如图所示)中含4个Cu原子
20.为了从废定影液(主要含Na3[Ag(S2O3)2])中制备AgNO3晶体,设计如下实验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Na3[Ag(S2O3)2]中含有8 mol σ键
B.“沉淀”步骤中生成Ag2S 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2Ag++S2-===Ag2S↓
C.“溶解”步骤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g2S+4HNO3(浓)===2AgNO3 +S+2NO2↑+ 2H2O
D.将“过滤2”步骤中所得滤液加热蒸干获得AgNO3晶体
自主练7 无机化工微流程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
1.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Ⅰ原理为CO2+NH3+NaCl+H2O===NaHCO3↓+NH4Cl
B.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CO2,再通入足量的NH3
C.反应Ⅰ生成的沉淀,经过滤、洗涤、煅烧可得到纯碱
D.往母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使氯化铵析出
答案 B
解析 A.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和CO2气体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即CO2+NH3+NaCl+H2O===NaHCO3↓+NH4Cl,A正确;B.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所以要先通入氨气,后通入CO2,B错误;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CO2,C正确;D.根据NH3+H2O+CO2+NaCl===NH4Cl+NaHCO3↓及流程图知,母液中溶质为氯化铵,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入的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有利于析出氯化铵,D正确。
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环保、高效、多功能的饮用水处理剂,制备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K2FeO4对饮用水杀菌消毒的同时,还能吸附杂质起到净化饮用水的作用
B.用FeCl2溶液吸收反应Ⅰ中尾气后可再利用
C.反应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D.该生产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Na2FeO4答案 D
解析 A.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生成的铁离子可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铁胶体,可用于净水,A正确;B.尾气含有氯气,可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可再利用,B正确;C.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C正确;D.结晶过程中加入KOH浓溶液,增大了K+的浓度,该温度下,高铁酸钾的溶解度比高铁酸钠的溶解度小,有利于K2FeO4晶体的析出,D错误。
3.工业上制备高纯硅有多种方法,其中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流化床反应的产物中,除SiCl4外,还有SiHCl3、SiH2Cl2、SiH3Cl、FeCl3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弧炉中发生的反应为C+SiO2CO2↑+Si
B.SiCl4进入还原炉之前需要经过蒸馏提纯
C.每生成1 mol高纯硅,需要44.8 L Cl2(标准状况)
D.该工艺Si的产率高,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答案 B
解析 电弧炉中发生的反应为SiO2+2CSi+2CO↑,A错误;流化床反应的产物中,除SiCl4外,还有SiHCl3、SiH2Cl2、SiH3Cl、FeCl3等,因此进入还原炉之前需要蒸馏提纯,B正确;流化床反应中有多种含氯副产物,因此生成1 mol高纯硅,需要的氯气体积大于44.8 L,C错误;由已知可知流化床反应的产物中有多种副产物生成,导致Si的损失,不符合原子经济性原则,D错误。
4.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海洋中许多藻类植物具有富集碘的能力,如海带中含碘量可达0.3%~0.5%,约为海水中碘浓度的10万倍。实验室通过下列流程从净化除氯后的含碘海水中提取I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富集得到含碘化合物的晶胞如图,其中距离每个I-最近的Ag+有4个
B.转化后的溶液中主要含有Fe2+和I-
C.用稀HNO3溶解滤渣Y得到的溶液可循环利用
D.氧化时,理论上通入氯气的量至少控制为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的1.5倍
答案 D
解析 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每个银离子周围距离最近的碘离子有4个,由碘化银的化学式可知,距离每个碘离子最近的银离子有4个,A正确;碘化银在加入适量铁粉和蒸馏水,将碘化银转化为碘化亚铁和银,转化后的溶液中主要含有亚铁离子和碘离子,B正确;滤渣Y为银,银与稀硝酸反应得到的硝酸银溶液可以循环使用,C正确;若通入氯气的量至少控制为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的1.5倍,过量的氯气会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导致制备成本增大,D错误。
5.(2022·湖南卷)铝电解厂烟气净化的一种简单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内衬材料
B.采用溶液喷淋法可提高吸收塔内烟气吸收效率
C.合成槽中产物主要有Na3AlF6和CO2
D.滤液可回收进入吸收塔循环利用
答案 C
解析 烟气(含HF)通入吸收塔,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发生反应:Na2CO3+2HF===2NaF+H2O+CO2↑,向合成槽中通入NaAlO2,发生反应:6NaF+NaAlO2+2CO2===Na3AlF6+2Na2CO3,过滤得到Na3AlF6和含有Na2CO3的滤液。陶瓷的成分中含有SiO2,SiO2能与HF的水溶液氢氟酸发生反应,因此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内衬材料,故A正确;采用溶液喷淋法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塔内烟气吸收效率,故B正确;合成槽内发生反应:6NaF+NaAlO2+2CO2===Na3AlF6+2Na2CO3,产物是Na3AlF6和Na2CO3,故C错误;滤液的主要成分为Na2CO3,可进入吸收塔循环利用,故D正确。
6.用某种含铁烧渣(主要含Fe2O3和少量SiO2)制取颜料铁黄(FeOO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加快“酸浸”反应的速率,可以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
B.可以用KSCN检验“还原”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Fe3+
C.“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D.“过滤2”所得滤液中主要含有的阳离子是NH
答案 C
解析 含铁烧渣(主要含Fe2O3和少量SiO2)加H2SO4溶液进行酸浸,SiO2和硫酸不反应,Fe2O3和硫酸反应得到Fe2(SO4)3,加FeS2进行还原得到S、FeSO4,过滤除去S、SiO2得到FeSO4溶液,FeSO4溶液加足量氨水、空气反应,过滤得到FeOOH。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可以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总数,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几率,可加快酸溶的速率,A正确;铁离子与KSCN溶液作用出现血红色,可以用KSCN检验“还原”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Fe3+,B正确;滤液中通入空气氧化,同时加入氨水调节pH生成FeOOH沉淀,没有铁离子生成,C错误;滤液中通入空气氧化,同时加入氨水调节pH生成FeOOH沉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8NH3·H2O+O2===8NH+4FeOOH↓+2H2O,因此“过滤2”所得滤液中主要含有的阳离子是NH,D正确。
7.某研究小组利用BaS的还原性提纯HBr并制取MgBr2的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步骤中可使用Na2SO4溶液代替硫酸
B.滤渣中只有BaSO4
C.“转化”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
D.将MgBr2·6H2O直接加热得到MgBr2固体
答案 C
解析 “沉淀”步骤中若使用Na2SO4溶液代替硫酸,则得到的滤液中将引入NaBr杂质,导致MgBr2的产率降低和所得的MgBr2中含有杂质NaBr,A错误;滤渣的主要成分是BaSO4和S,B错误; “转化”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Br===MgBr2+2H2O,则其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C正确;由于MgBr2水解生成的HBr挥发,加热促进水解,故将MgBr2·6H2O直接加热得不到MgBr2固体,需要在HBr的气流中加热脱水才能得到MgBr2固体,D错误。
8.(2022·江苏模拟预测)现用菱锰矿(主要成分MnCO3,含有FeCO3、CoCO3、NiCO3等碳酸盐杂质)为原料生产金属锰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浸”时MnCO3发生反应为:2H++CO===2H2O+CO2↑
B.MnO2氧化了Fe2+、Co2+、Ni2+
C.“沉降”后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NH、Mn2+、OH-、SO
D.分离Mn2+与Co2+、Ni2+是利用了它们硫化物Ksp的差异性
答案 D
解析 MnCO3难溶于水,“酸浸”时MnCO3+2H+===Mn2++CO2↑+H2O,A错误;根据流程图中,MnO2只氧化Fe2+,Co2+、Ni2+的化合价不变,故B错误;OH-与Mn2+、NH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加入(NH4)2S得到CoS、NiS沉淀,Mn2+在滤液中,利用它们硫化物Ksp的差异性进行分离,D正确。
9.某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ZnFe2Ox(3A.浸取时为了提高酸浸效率,可以搅拌或延长浸取时间
B.“除杂”过程中需要加入足量锌粉等操作,与锌粉反应的金属离子有Fe3+、Cu2+
C.除去SO2时,ZnFe2Ox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D.ZnFe2O4与H2反应制得1 mol ZnFe2Ox时,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8-2x) mol
答案 C
解析 浸取时,搅拌或延长时间可以让原料充分反应,从而提高浸取效率,A正确;除杂的目的是除去Cu2+又不引入新的杂质,故选用锌粉,Fe3+氧化性强于Cu2+,Fe3+先与Zn反应,则与锌粉反应的金属离子有Fe3+、Cu2+,B正确ZnFe2Ox(310.NiSO4·n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其水溶液显酸性。从电镀污泥[含有Cu(OH)2、Ni(OH)2、Fe(OH)3、Cr(OH)3和SiO2等]中回收制备NiSO4·nH2O和其他金属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其中萃取剂(RH)萃取Ni2+的原理为Ni2++2RH??NiR2+2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酸浸”时,为加快浸出速率,应加入相同体积、高浓度的硫酸
B.“除Cr”时,温度不能过高,以防止Ni2+水解生成沉淀
C.萃取余液可返回“酸浸”工艺中循环利用
D.NiSO4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多步操作可得到NiSO4·nH2O
答案 A
解析 A.“酸浸”时,若加入相同体积、高浓度的硫酸,增加了硫酸的用量,且在“电解”过程又产生了硫酸,“调pH”时会增加Na2CO3的用量,A错误;B.NiSO4·nH2O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说明Ni2+水解,在“除Cr”时,如果温度过高,会促进Ni2+水解,降低回收率,B正确;C.根据萃取剂(RH)萃取Ni2+的原理Ni2++2RH??NiR2+2H+和流程中反应可知,萃取余液中含有Na+、H+、SO、PO等,可返回“酸浸”中循环利用,C正确;D.浓缩带结晶水的晶体需要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故NiSO4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多步操作可得到NiSO4·nH2O,D正确。
11.某萃铜余液主要含有Zn2+、Fe2+、Mn2+、Cd2+、SO等离子,从萃铜余液中回收金属和制备xZnCO3·yZn(OH)2·zH2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已知过硫酸钠(Na2S2O8)中S的化合价为+6,则1 mol Na2S2O8含过氧键的数目为NA
B.“氧化除锰”过程中过硫酸钠(Na2S2O8)可用绿色氧化剂H2O2来代替
C.加入ZnO“调pH”所得滤渣的成分为Fe(OH)3
D.“沉锌”时,溶液pH不能过低,防止H+与HCO反应生成CO2
答案 B
解析 A.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判断每个Na2S2O8中含有2个-1价的O,故1 mol Na2S2O8中含过氧键的数目为NA,A正确;B.MnO2可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故不能用H2O2来代替Na2S2O8,B错误;C.加入ZnO使溶液的pH升高,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OH)3沉淀,故滤渣为Fe(OH)3,C正确;D.“沉锌”时,若溶液pH过低,H+会与HCO反应生成CO2,D正确。
12.(2022·南京、盐城一模)由重晶石矿(主要成分是BaSO4,还含有SiO2等杂质)可制得氯化钡晶体,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高温焙烧”前原料需经研磨处理
B.“高温焙烧”和“结晶”两处操作均需用到蒸发皿
C.在“高温焙烧”焦炭和BaSO4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因盐酸具有挥发性,上述流程中须用硫酸代替盐酸进行浸取
答案 A
解析 研磨处理可以增大重晶石矿与焦炭的接触面积,能使重晶石矿充分反应,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A项正确;“高温焙烧”在坩埚中进行,B项错误;由题图知,高温焙烧时发生反应:4C+BaSO44CO↑+BaS,BaSO4为氧化剂,C为还原剂,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4,C项错误;若用硫酸代替盐酸进行浸取,会生成BaSO4沉淀,D项错误。
13.以铝土矿粉(主要含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Al2O3和Fe3O4的部分流程如下,已知有一种立方型晶体FeS2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焙烧Ⅰ”时,加入少量CaO可提高矿粉中硫的去除率
B.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2OH- +SO2===SO+H2O
C.滤液中通入足量CO2,过滤后可得到Al2O3
D.与Fe2+距离最近且相等距离的S的数目为6
答案 D
解析 氧化钙和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转化为硫酸钙留在矿粉中,导致矿粉中硫的去除率下降,A错误;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生成亚硫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OH-+SO2===HSO,B错误;滤液中通入足量CO2,偏铝酸钠和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是Al2O3,C错误;由晶胞可知与体心Fe2+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S在面心,数目为6,D正确。
14.用久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主要成分为CaO,还含有Ca(OH)2和CaCO3]制取KClO3的流程如下:
已知75 ℃时,Cl2在碱性条件下会转化为Cl-和ClO,室温下KClO3的溶解度远小于K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4OH-Cl-+ClO+2H2O
B.转化时发生反应的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C.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Ca2+、K+、Cl-和CO
D.如图所示KCl晶胞中含有14个K+
答案 B
解析 已知75 ℃时,Cl2在碱性条件下会转化为Cl-和Cl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6OH-5Cl-+ClO+3H2O,A错误;室温下KClO3的溶解度远小于KCl,氯化钾和氯酸钙转化为氯酸钾和氯化钙,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正确;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滤液中没有大量CO,C错误;KCl晶胞中钾离子位于棱心和体心,1个KCl晶胞中含有K+数目为12×+1=4个,D错误。
15.(2022·南京、盐城二模)氮化硅(Si3N4)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材料。用石英砂和原料气(含N2和少量O2)制备Si3N4的操作流程如图(粗硅中含少量Fe、Cu的单质及化合物):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还原”时焦炭主要被氧化为CO2
B.“高温氮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i+2N2Si3N4
C.“操作X”为将原料气通过灼热的铜粉
D.“稀酸Y”可选用稀硝酸
答案 A
解析 石英砂与焦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SiO2+2CSi+2CO↑,故“还原”时焦炭主要被氧化为CO,A项错误;“高温氮化”时Si与N2反应生成Si3N4,B项正确;“操作X”是把原料气中的O2除去,可将原料气通过灼热的铜粉,C项正确;“酸洗”的目的是除去Fe、Cu的单质及化合物,故稀酸Y可选用稀硝酸,D项正确。
16.锌-空气电池是一种适宜用作城市电动车的动力电源。以废锌电池预处理物(主要成分为ZnO,另含少量Fe2O3、CuO、SiO2、MnO等)为原料可生产草酸锌晶体(ZnC2O4),生产工艺如图所示。
草酸锌晶体加热可得纳米级ZnO,原理为ZnC2O4(s)ZnO(s)+CO(g)+CO2(g) ΔH>0。下列关于草酸锌晶体生产工艺,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A”主要成分为H2SiO3
B.“除锰”的离子方程式Mn2++H2O2+2OH-===MnO(OH)2↓+H2O
C.“除锰”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有Fe2+、Cu2+、Zn2+
D.“沉淀”过程中,可以将Na2C2O4缓慢加入到ZnCl2溶液中
答案 D
解析 ZnO、Fe2O3、CuO、SiO2、MnO 中只有SiO2 不溶于盐酸,“滤渣A”主要成分为SiO2,A错误; “除锰”时的溶液呈酸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2++H2O2+ H2O===MnO(OH)2↓+2H+,B错误; “除锰”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有Fe3+、Cu2+、Zn2+,C错误; “沉淀”过程中,将Na2C2O4缓慢加入到ZnCl2溶液中生成ZnC2O4晶体和氯化钠,D正确。
17.工业上可利用“吹出法”提溴。“吹出法”提溴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酸化后的浓缩海水中主要含H+、Na+、Mg2+、Cl-、Br-、SO等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1”中Cl2过量会增大“吸收”时SO2水溶液的用量
B.取“吹出”后的溶液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溶液中含Cl2
C.“吸收”时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Br2===H2SO3+2Br-
D.蒸馏后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是:Na+、Mg2+、Cl-和SO
答案 A
解析 氯气可置换出溴单质,由氯气具有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若Cl2过量,则会增大“吸收”时SO2水溶液的用量,A正确;“吹出”后的溶液可能还含有Br2,由氧化性:Br2>I2,Br2与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也能使试纸变蓝,B错误;吸收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SO2+Br2+2H2O===4H++2Br-+SO,C错误;由于热空气吹出溴蒸汽,用SO2水溶液吸收生成硫酸和HBr,加入氯气生成HCl,蒸馏后溶液主要是Cl-和SO,D错误。
18.(2022·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在气体分析中,常用CuCl2的盐酸溶液吸收并定量测定CO的含量。某工艺通过如下流程制备氯化亚铜固体(已知CuCl容易被氧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B.步骤②中SO2的作用是作为氧化剂
C.步骤③中用SO2水溶液洗涤比较有效
D.CuCl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每个氯离子周围与之距离最近的氯离子数目为4
答案 C
解析 若步骤①中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则生成CuSO4溶液,后续通入SO2时则不可能生成CuCl沉淀,A错误;步骤②中SO2的作用是将Cu2+转化为CuCl,自身转化为SO,故SO2作为还原剂,B错误;SO2水溶液洗涤沉淀,可以除去表面的杂质,同时还能减少CuCl的溶解量,并保护CuCl不被氧化,故步骤③中用SO2水溶液洗涤比较有效,C正确;由CuCl晶胞结构图可知,Cl-在晶胞的面心和顶点上,故每个氯离子周围与之距离最近的氯离子数目为12,D错误。
19.利用废电池铜帽(Cu、Zn总含量约为99%)回收Cu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溶解时的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
B.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过量的H2O2
C.调pH=2的目的是为了生成Cu(OH)2沉淀
D.1个铜晶胞(如图所示)中含4个Cu原子
答案 C
解析 酸性条件下,双氧水与铜反应生成铜离子和水,此过程可理解为双氧水将铜氧化为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A正确;因为双氧水受热分解为氧气和水,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过量的H2O2,B正确;调pH=2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成Cu(OH)2沉淀,加入锌灰后发生置换,得到海绵铜,C错误;顶点为8×=1,面心为6×=3,1个铜晶胞(如图所示)中含4个Cu原子,D正确。
20.为了从废定影液(主要含Na3[Ag(S2O3)2])中制备AgNO3晶体,设计如下实验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Na3[Ag(S2O3)2]中含有8 mol σ键
B.“沉淀”步骤中生成Ag2S 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2Ag++S2-===Ag2S↓
C.“溶解”步骤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g2S+4HNO3(浓)===2AgNO3 +S+2NO2↑+ 2H2O
D.将“过滤2”步骤中所得滤液加热蒸干获得AgNO3晶体
答案 C
解析 Na3[Ag(S2O3)2]是离子化合物,阴离子[Ag(S2O3)2]3-中含有共价键,1个Ag+和2个S2O形成2个配位键,配位键也是σ键,1个 S2O中有4个σ键,所以1 mol Na3[Ag(S2O3)2]中含有2+4×2=10 mol σ键,A错误;Na2S和废定影液中的Na3[Ag(S2O3)2]反应:Na2S+2Na3[Ag(S2O3)2]===Ag2S ↓+ 4Na2S2O3,离子方程式为:S2-+2[Ag(S2O3)2]3-===Ag2S↓+4S2O,B错误;“溶解”步骤中,前一步生成的Ag2S和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下一步“过滤2”过滤出硫可知,硝酸做氧化剂,将Ag2S氧化为S,浓硝酸被还原为二氧化氮,同时生成硝酸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2S+4HNO3(浓)===2AgNO3 +S+2NO2↑+2H2O,C正确;AgNO3在水中能水解生成AgOH和HNO3,HNO3是挥发性酸,将硝酸银溶液蒸干不能获得硝酸银晶体,得到应是Ag2O,若想获得硝酸银晶体,需要在HNO3气流中加热硝酸银溶液,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