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第九课对外开放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中,不属于广东省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2.(2016·安徽)1978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
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 B.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
C.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D.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3.(2016八下·石柱月考)据统计,“1979年至 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国有企业的改革
4.(2016八下·常熟期末)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
A.重庆 B.南京 C.深圳 D.杭州
5.(2017八下·桂林期中)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中美建交
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中日邦交正常化
6.(2017八下·南宁期中)1980年,我国建立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我国( )
A.城市改革走向深入 B.实现现代化
C.农村改革全面实施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7.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8.(2017八·固镇月考)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对深圳发展经验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经济特区政策的肯定。在这之后,我国(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区
C.迅速建立珠海经济特区 D.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9.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
10.(2017·淄博)根据下面“山东省对外开放大事记”分析,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
1984年,把青岛、烟台开放为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把山东半岛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3年,把济南、淄博、潍坊等B地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
A.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B.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C.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 D.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7·新疆)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邓小平观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济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摘自《亚心网》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策?
(2)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绩为例加以说明。
(3)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1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及今,法无不改,热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龚自珍
材料二:对外开放可以更好地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邓小平
请回答:
(1)请列举中国古今改革失败和成功事例各一例,请列举国外改革失败和成功事例各一例。
(2)你认为改革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3)不同的对外政策导致不同的结果,请列举中国历史上两种不同的对外政策,请列举外国历史上保守亡国和闭关挨打的事例各一例。
(4)开放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人家,你认为学习人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5)改革开放的道理十分明显,但我国真正的改革开放从哪年开始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又设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A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从“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可以看出这是实行对外开放,“安徽小岗村搞联产承包”这是在农村进行改革.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开始逐渐实施.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注意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的识记.
3.【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也促进了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深圳才会出现上述变化。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内容。
4.【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卡片标题中“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和“经济特区的代表”都指的是深圳。1980年,我国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就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深圳经济特区。
5.【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对题文所给信息的解读,选项BCD首先被排除,因为他们与题干没有任何联系,所以,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材料涉及的内容都是关于对外开放的内容,这些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逐步扩大开放融入世界,AC项是对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B项说法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
7.【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让世界进入中国”,B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深圳是我国首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是对外开放的试点。在这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铺开,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区,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在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到内地的开放。A项属于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不属于一个方面;珠海经济特区是和深圳属于我们首批设立的经济特区,C项符合题意;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的说法错误,D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小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从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后来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相关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表格内容是我国的这一开放格局的体现。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识记我国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11.【答案】(1)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召开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据“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可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充分说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需从经济特区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如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故答案为:(1)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4)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点评】(1)本题考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内容以及意义。(2)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内容;识记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3)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识记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4)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作用。理解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等等。
12.【答案】(1)成功:略。失败:戊戌变法。成功:略。失败:赫鲁晓夫改革或戈尔巴乔夫改革或匈牙利改革。
(2)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要适合国情;或要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或改革派要有实力。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3)开放的对外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保守亡国:拜占庭帝国。闭关挨打:(近代)日本。
(4)不能照搬;或不能死板硬套;或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5)1978年。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围绕改革结果挑选改革即可。中国历史上改革成功的有: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今天的改革开放;失败的有戊戌变法;世界历史上成功的改革有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失败的有赫鲁晓夫改革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注意国家及结果即可。(2)分析比较上述改革,成功的改革往往都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有一个有决策的领导集团,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改革措施,顺应民心,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本题答案可以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要适合国情;或要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或改革派要有实力。(3)近代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结果被列强打开大门,被迫开放;现代中国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世界史上,古代的拜占庭帝国因为帝国统治者心态保守,固步自封,导致灭亡,是我们看到: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近代中国和日本都是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都遭到了列强的侵略,被迫开放。(4)在对外交往中,首先,对于西方文化应该从我国实际需要出发,有选择地学习和吸收,而不应兼收并蓄。其次,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亦应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而不应机械照搬。最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应以创建中国特色先进文化为目的,而不是搞文化的多元化。(5)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外开放开始起步。所以本题答案为:1978年。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3)本题考查的是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面的相关内容。(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知识迁移能力。(5)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饭的相关内容。
1 / 1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第九课对外开放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中,不属于广东省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又设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A符合题意。故选D。
2.(2016·安徽)1978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
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 B.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
C.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D.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从“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可以看出这是实行对外开放,“安徽小岗村搞联产承包”这是在农村进行改革.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开始逐渐实施.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注意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的识记.
3.(2016八下·石柱月考)据统计,“1979年至 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国有企业的改革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也促进了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深圳才会出现上述变化。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内容。
4.(2016八下·常熟期末)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
A.重庆 B.南京 C.深圳 D.杭州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卡片标题中“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和“经济特区的代表”都指的是深圳。1980年,我国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就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深圳经济特区。
5.(2017八下·桂林期中)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中美建交
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中日邦交正常化
【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对题文所给信息的解读,选项BCD首先被排除,因为他们与题干没有任何联系,所以,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6.(2017八下·南宁期中)1980年,我国建立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我国( )
A.城市改革走向深入 B.实现现代化
C.农村改革全面实施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材料涉及的内容都是关于对外开放的内容,这些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逐步扩大开放融入世界,AC项是对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B项说法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
7.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让世界进入中国”,B符合题意。故选B。
8.(2017八·固镇月考)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对深圳发展经验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经济特区政策的肯定。在这之后,我国(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区
C.迅速建立珠海经济特区 D.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深圳是我国首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是对外开放的试点。在这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铺开,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区,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在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到内地的开放。A项属于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不属于一个方面;珠海经济特区是和深圳属于我们首批设立的经济特区,C项符合题意;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的说法错误,D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小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9.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从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后来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相关知识。
10.(2017·淄博)根据下面“山东省对外开放大事记”分析,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
1984年,把青岛、烟台开放为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把山东半岛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3年,把济南、淄博、潍坊等B地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
A.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B.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C.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 D.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表格内容是我国的这一开放格局的体现。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识记我国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7·新疆)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邓小平观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济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摘自《亚心网》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策?
(2)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绩为例加以说明。
(3)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答案】(1)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召开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据“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可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充分说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需从经济特区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如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故答案为:(1)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4)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点评】(1)本题考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内容以及意义。(2)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内容;识记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3)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识记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4)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作用。理解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等等。
1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及今,法无不改,热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龚自珍
材料二:对外开放可以更好地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邓小平
请回答:
(1)请列举中国古今改革失败和成功事例各一例,请列举国外改革失败和成功事例各一例。
(2)你认为改革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3)不同的对外政策导致不同的结果,请列举中国历史上两种不同的对外政策,请列举外国历史上保守亡国和闭关挨打的事例各一例。
(4)开放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人家,你认为学习人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5)改革开放的道理十分明显,但我国真正的改革开放从哪年开始的?
【答案】(1)成功:略。失败:戊戌变法。成功:略。失败:赫鲁晓夫改革或戈尔巴乔夫改革或匈牙利改革。
(2)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要适合国情;或要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或改革派要有实力。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3)开放的对外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保守亡国:拜占庭帝国。闭关挨打:(近代)日本。
(4)不能照搬;或不能死板硬套;或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5)1978年。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围绕改革结果挑选改革即可。中国历史上改革成功的有: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今天的改革开放;失败的有戊戌变法;世界历史上成功的改革有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失败的有赫鲁晓夫改革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注意国家及结果即可。(2)分析比较上述改革,成功的改革往往都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有一个有决策的领导集团,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改革措施,顺应民心,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本题答案可以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要适合国情;或要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或改革派要有实力。(3)近代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结果被列强打开大门,被迫开放;现代中国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世界史上,古代的拜占庭帝国因为帝国统治者心态保守,固步自封,导致灭亡,是我们看到: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近代中国和日本都是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都遭到了列强的侵略,被迫开放。(4)在对外交往中,首先,对于西方文化应该从我国实际需要出发,有选择地学习和吸收,而不应兼收并蓄。其次,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亦应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而不应机械照搬。最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应以创建中国特色先进文化为目的,而不是搞文化的多元化。(5)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外开放开始起步。所以本题答案为:1978年。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3)本题考查的是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面的相关内容。(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知识迁移能力。(5)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饭的相关内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