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25 21: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课 题 《观察物体》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课前准备 学具、教具、课件
教材内容 分 析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 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 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理念 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是以后教学几何中的“三视图”的基础。本课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将教材提供的恐龙换成学生朝夕相处的书包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观察物体都有经历,但思维处于无序的、无意识的状态,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层面上提升到数学思考层面上,挖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的因素。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 学生也较有兴趣。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教学目标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我确定以下为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环节 1.猜一猜,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请你猜猜他是谁?放映一个学生照片的背面。 (让学生说说是谁,学生猜不对)师:老师从背面拍的,实在太难猜了,给你们 一点提示吧!这是我在侧面拍的,出示下一张照片(侧面), 师:来个正面公布答案!出示下一张照片(正面)。老师给梓洛拍照分别从后面、侧面、前面拍,拍出来,我们看到的情况都不一样。不仅仅是拍照,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观察物体时,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会不一样。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观察物体”。贴出课题。
设计意图 为了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主题图,或者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创设更生动有趣的情景,在课堂伊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因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辨认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看到的图形,教师为了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提前让一名学生拍摄了不同角度的照片,让学生猜猜她是谁,让学生初步感悟在不同角度拍照,看到的情况不同。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环节 1.借助课件,学习例 1 观察要求: (1)仔细观察, 思考,四位小朋友分别看到了什么? (2)同桌讨论,四位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小熊是什么样子? (3)下面这 4 张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借助实物巩固例题 1,角色扮演,换位置观察。 过渡语: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可爱的朋友,她非常乐意当我们的模特,让我们一起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她。(摆出 Hello kitty 小猫) 师问:谁来扮演观察的四位小朋友? (1)找出四名同学、高举姓名牌,先按照课本站位,然后对面的人请交换位置,仔细观察,思考,他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同桌讨论。谁来汇报? (2)观察者顺时针旋转一个位置。静静观察,自由说出每个小朋友看到的什么。 (3)师问:调换位置后,他们看到的形状还和原来一样吗? 小结:观察者换了位置,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粘贴板书:观察位置不同 看到的图形不同 3.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物体的方法。 师: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想全面的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怎么做?生:可 以把物体旋转一下,也可以自己走动到不同位置全面观察。师:遇到不能旋转的物体,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小结:有些物体比较小,可以转动物件全面观察,但生活当中有些物体不一 定能由你任意转动, 例如楼房、电脑平台,那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位置去全面观察。
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数学学习是不是活动的、 合作的、 富有反思的,学生能否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 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理念与行为。基于学生为活动主体的教学, 教师借助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让课堂“动”起来, 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找来了头戴蝴蝶结的 Hello kitty 小猫,放在教坛上,让学生观察,学生人人想当小小观察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人人动口说,课堂气氛活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环节 老师讲数学小故事,回答问题。同时在黑板展示问题。教师:同学们今天上 课非常认真,老师奖励你们一个数学故事,认真听,完了之后要回答数学问题哦。 一个奶奶带着三个孙子去公园看动物,来到大象馆附近,奶奶说,我很累了,想 休息一会,你们去观察大象,回来之后告诉我,你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三个孙子分别到了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回来向奶奶汇报,大孙子说,奶奶我看到大象有两只像大扇子一样的耳朵,我还看到大象有两只小眼睛。二孙子说,我看到大象的腿就像大柱子,大柱子上面是一面很大的墙,还看到柱子旁边有一 条长长大水管,那是它的鼻子。三孙子说,我看到像大柱子的腿,在两根大柱子 之间,还挂着一条长长的鞭子。请问,三个孙子分别站在大象的哪个位置观察大象呢?
设计意图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适当设计数学故事和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数学故事和游戏当中不知不觉的学到了数学知识,充分体验在玩乐中学习。本环节为了巩固新课的知识,为了进一步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在孩子们开始疲倦,注意力开始分散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在讲故事之初就先显示问题, 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学生兴趣盎然地一边听老师讲故事, 一边想象着三个孙子的观察位置, 一听完故事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问题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四)布置家庭作业环节 二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作业,因此,我设计了亲子口头作业: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爸爸妈妈分别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各自描述你看到的,把你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教教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 这项口头作业,既能复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突破重难点,又能促进亲子关系,让孩子体验做小老师,小孩子更自豪,觉得数学很有趣味,更喜爱数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一课,能根据我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较为乏味,学生存在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改枯燥的满堂灌数学课堂为趣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全程积极主动地参与,热情高涨地学习数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展示,个个开口说。这样轻松高效的数学趣味课堂必将使学生的数学数学素养得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会大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