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课件(共2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课件(共2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5 19:0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百合花》
——青春浩然英雄气,吹作人间百合香。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基本情节,把握故事梗概。
2.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并对人物进行形象概况。
3.掌握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
4.理解小说主题,体会深厚的军民鱼水之情,感悟小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自我检测
撂( ) 讷( ) 憨( )
讪( ) 嬷( ) 磕( )
瞅( ) 拗( ) 虔( )
髻( ) 忸怩( )
撂(liào) 讷(nè) 憨(hān)
讪(shàn) 嬷(mó) 磕(kē) 瞅(chǒu) 拗(niù) 虔(qián) 髻(jì) 忸怩(ni ní)
任务一
解语百合
—掌握故事情节
解语百合—掌握故事情节
1.分享你所写的故事梗概
1946年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一起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最后新媳妇执意将新被献给为救人而牺牲的小战士。
解语百合—掌握故事情节
2.梳理故事情节
1-23
带路
开端
从开头到“这都怪我了”
24-43
借被
发展
从“我们到包扎所”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44-57
牺牲
高潮
从“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到“两个干硬的馒头”
58-59
盖被
结局
从“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到结尾
任务二
细嗅百合
—探究人物形象
细嗅百合—人物形象探究
思考:小说中写了哪些主要人物呢?
我-----文工团女同志
通讯员-----19岁的战士
新媳妇----刚过门三天的农村女性
拓展链接:刻画人物的方法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1、人物形象探究
——通讯员
形象小结
小通讯员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又憨厚朴实,拘谨腼腆,不善言辞,质朴纯洁,不畏牺牲,舍己为人的军人形象。
2、人物形象探究
——新媳妇
形象小结
新媳妇的音容笑貌,她的娇羞、细腻和“倔强”,犹如百合花一般清新、纯净。她是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农村革命妇女的典型代表,她那如“百合花”般俊美爱笑的青春外表美和纯洁高尚的人性美,给人以美感和抚慰。
3、人物形象探究
——“我”
“我”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
“我”去借被子……
“我”在包扎所救人……
勇敢、细腻、热心、大方、善解人意。

人物总结

通讯员
腼腆、质朴、英勇
细腻、热心、勇敢
新媳妇
善良、纯朴、圣洁
【高考链接】小说中采用第一人称写作角度的作用
①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
②使小说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
③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任务三
围绕百合
—分析环境描写
找出本文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小说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
(A)烘托人物心情
(B)渲染环境气氛
(C)推进情节发展
(D)深化作品主题
(E)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者背景
(F)反映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方面有重要作用
环境描写
任务四
明晰百合
—品味象征意义
以“百合花”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
作用:
①以“百合花”为题,点出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和相关情节线索;
②以“百合花”的纯白来象征人民战士、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操;
③以“百合花”作结,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即有利于表现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深入探究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主题
任务五
礼赞百合
—铭记时代英雄
礼赞百合—铭记时代英雄
同学们, 正是无数像小通讯员一样的英雄先烈们,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把自己百合花般闪亮的青春与生命永远地定格在祖国的丰碑上,才换来了我们现在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请大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铭记历史,感恩英雄。
假如“通讯员”被《建国风采·人物》栏目评选为“感动中国文学人物”
请你给“通讯员”写一段颁奖词(散文式、诗歌式等皆可,字数不限)
课堂巩固:
感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