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八县市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献一词,古已有之,本指文化典籍与贤德之人。《论语》中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
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集
解》引郑注:“献犹贤也。”刘宝楠《正义》说:“文谓典策,献谓秉礼之贤士大夫。”这是文献二
字的本义。到了近代,文献一词的意义已经改变了,泛指文化典籍而言,所谓献不是指贤
人,而是指贡献了。
在今天,对于历史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确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今天应如何看待中华民
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今天已经认识到,复古主义的颂古是不对的,历
史虚无主义的反古也是不对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加以分析辨别,应弘杨传统文化中
的优秀精华,而批判其中的陈腐糟粕。前几年,“反传统”思想曾经流行一时,其实那是丧失
民族自信心的表现。
要弘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首先必须对于传统有正确的了解。想了解几千年来的
悠久传统,就必须整理历史文献,这其间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
整理历史文献,首先要辨别真伪。清代学者对于辨别伪书已做了许多工作。如姚际恒
著《古今伪书考》,列举了伪书多种。《四库全书提要》也判定一些伪书。但是有些关于伪书
的判断并不准确。例如《四库提要》认为汉代陆贾《新语》、贾谊《新书》都系后人伪作。近代
学者经过详密考证,证明《新语》《新书》都是真书。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作了精细的考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证,从而恢复了《新语》《新书》的历史价值。但是也有些书确系伪书,如《邓析子》《关尹子》
之类,那是不可能翻案的。也有许多书,内容真伪复杂,其中保存了一些真材料,而又添加
了许多伪撰的篇章。如《列子》书即如此。从今存《列子》的全书来看,不能说即《汉书·艺
文志》上的《列子》。
近年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汉代初年的帛书和竹简,证明有些古书过去曾被人疑为伪
作而确属汉初旧籍,如道家的《文子》。这类情况也是值得注意的。但是,汉初旧籍也不一
定即先秦诸子的原著,其年代仍需要考定。这些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不应简单化。
在清代有汉学与宋学之争,其实是关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的争论。汉学重讲明训诂,
宋学重涵泳义理,时至今日,汉宋之争早已过时了。研究历史文献,既应重视训诂的考据,
也应注意义理的体会。如研究哲学史,必须对于过去的所谓义理之学有一定的理解,又对
于过去的所谓考据之学有一定的训练,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新成就。如研究历史学,必须对
于往昔史学所谓“才、学、识”有一定的领会,同时又参照西方史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新的
水平。
“温故而知新”,整理研究历史文献,对于文化学术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摘自张岱年《历史文献研究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民间历史文献学是以服务历史研究为目的的工具性学科,但它本身首先应该是一门总
结民间历史文献一般发生原理及发展规律,并借此原理与规律诠释具体文献的学科。从文
献学或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而言,民间历史文献学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首先,民间历史文献的概念、范畴缺乏清晰定义。在具体研究中,它和官府档案、地方
志书、小说别集等与庶民生活关系较密切的文献史料之间边界十分模糊。其次,作为一门
支撑中国本土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学科,民间历史文献学与传统金石学、谱学、志
书学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更细致的梳理。再次,从目录学角度来讲,目前的民间历史文献缺
乏统一的分类、编目标准。学界对各地、各类文献的生产、使用和传承机制缺乏有效归纳,
导致各家研究各守一隅,缺乏可对话、可比较的跨区域研究。最后,民间历史文献学始终没
有发展出像古典文献学那样的辨伪学手段。谭其骧在20世纪30年代撰成《湖南人由来
考》,所用核心史料一谱牒被质疑为“天下最不可信之文籍”。80多年过去了,外界的这一
质疑依旧存在。
民间历史文献的性质是非知识性的,其主要用途不是为了阅读,而在于其实用性。我
们要把民间历史文献从史料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文献是历史的反映,同样也是历史的参与
者。古代庶民大多不识字,那么,立于水口桥头的碑刻、数十年一修的族谱、僧道念唱的科
仪对他们的生活到底有何意义?在一个有数千年文字崇拜传统的社会里,“付诸文字”代表
肴权成和稳定性,是地域社会秩序建立和维持的必要手段。文献固然是思想、信息、文字的
载体,但同时也是一种仪式工具,其生产、传承、修改、伪造、废弃都是在特定社会语境下展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荆州八县市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多维细目表
题号1
2
3
7
10
11
12
15
生原理及发展规律,并借此原理与规律诠释具体
文献,是民间历史文献学的首要学科特性;③民
答案CC
BD
B BEG B
D
间历史文献的主要用途在于其实用性,同时也是
1.C【解析】曲解文意,“能证明有些过去曾被疑为
种仪式工具,与特定社会语境关系密切。(每
伪作的古书属汉初旧籍,是先秦诸子原著”说法
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
错误。根据材料一中“但是,汉初旧籍也不一定
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即是先秦诸子的原著”即可判定。
【解析】题目中强调了文献对民间历史文献学研
2.C【解析】偷换概念,“在清代其实是‘讲明训诂
究的重要意义,首先,结合材料一回答整理文献
和‘涵泳义理’之争”说法错误。材料一第六段原
的重要意义;然后,根据材料二,概括民间历史文
文为“在清代有汉学与宋学之争,其实是关于历史
献学的首要学科特性;最后,根据材料二指出民
文献研究方法的争论。汉学重讲明训诂,宋学重
间历史文献的用途。
涵泳义理”,“讲明训诂”和“涵泳义理”是汉学和宋6.D【解析】“表现的是吴兴参加红军的原因和对
学各自的侧重,而不能代替清代“汉宋之争”。
红军的坚定信仰都很有代表性”说法错误。根据
3.B【解析】材料一第二段指出在今天对历史文献
材料二第一段,应为表现的是吴兴“一生都在红
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进而明确
军中度过”“一辈子都在前线”的特点。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加以分析辩别”的观点。
7.B【解析】“使用动作、心理描写”误,此处没有
A项表述的是史学工作者要重视优良传统和努
心理描写。
力方向,与“研究历史文献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是
8.①使用互文照应,运输排同志们的行动照应藏民
两个概念,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的是陈寅恪进
们的行动,富有画面感;②使用铺排手法,藏民们
行历史学研究时采取的方法,可以支撑材料一中
走下山来的状态是“背着”“带着”“赶着”,运输排
第六段的观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的是郭沫
的同志们忙碌的样子是“点着”“数着”“称着”“计
若在历史文献研究方面的特色,不属于材料中所
算着”,描写细腻,渲染了和谐热闹的气氛;③使
指的“意义”,不符合题意。B项表述的是“对于
用长短句,点面结合,先总写“村庄更加热闹起
中国传统文化,应加以分析辨别”,可以支撑材料
来”“忙得应接不暇”,再用短句分别描写,富有节
一第二段中的观点,符合题意。
奏感和现场感。(每答出一点给2分,指出手法1
4.①清晰定义民间历史文献的慨念、范畴,明确与
分,具体分析1分。意思答对即可。答对两点即
庶民生活关系较密切的文献史料的边界;②厘清
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民间历史文献学与传统金石学、谱学、志书学之
9.①文本一使用全知视角叙述,情节紧凑,波澜起
间的关系;③使用目录学方法,构建统一的分类、
伏,以故事表现主题;文本二使用第三人称叙述,
编目标准:④向古典文献学学习,发展辨伪学手
情节简明,以客观真实的讲述表现主题。②文本
段。(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
一使用场景、细节、言行等多角度描写,从正面、侧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面塑造人物形象,从而表现主题;文本二以简介、
【解析】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结尾“从文献学或历史
口述的形式展示红军战士吴兴的人生经历和状
文献学的角度而言,民间历史文献学在学科建设
态,突出主题。(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
方面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对材料二第二段的
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内容“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部分进
10.BE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行概括即可。
【解析】画线句大意:梁实凭借险要防守而不出
5.①整理文献是正确了解传统、从而弘扬传统文化
战,营中没有水,士兵与马匹连续数日没有水
中优秀内容的前提;②总结民间历史文献一般发
喝。宗罗能发动猛烈进攻。“营”不作“出”的宾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