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提升讲义 09.空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提升讲义 09.空气(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26 10:0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讲:空气
一、单选题
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40mL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容积为 60mL 且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必须等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之后再读数
C.若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 12mL 刻度处
D.若不使用弹簧夹,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前沿一直向左移动直至停在8mL刻度处
3.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要共同点有 (  )
①均采用 MnO 改变其反应速率
②反应都不需加热
③都利用分解含氧化合物来达到目的
④所需仪器相同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4.如图所示,等体积的A、B两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硫和红磷。当红磷和硫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  )
A.A 瓶中有水流入 B.A、B瓶中均无水流入
C.A、B瓶中均有水流入 D.B瓶中有水流入
5.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40%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大约是(  )
A.10 mL 和 90 mL B.25 mL 和 75 mL
C.40 mL 和 60 mL D.60 mL 和 40 mL
6.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7.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8.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可燃物
B.缺乏O2
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9.将25 g A物质和5 g B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含10 g A和11 g C,同时还含有一种物质D。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是(  )
A.A+B=C+D B.A+2B=2C+D C.2A+B=2C+D D.2A+B=C+2D
10.将质量为15 g的大理石加入烧杯中,再加入1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该大理石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5.6 g(不考虑溶液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则大理石的纯度约为(  )
A.66.7% B.80% C.90% D.90.9%
11.某同学由于进食过急,导致呼吸道被食物阻塞。危急时刻,家人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施救助(如图),成功助其将食物排出。施救过程中,该同学(  )
A.横膈膜顶部上升→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变大
B.横膈膜顶部上升→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变大
C.横膈膜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变大
D.横膈膜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变大
12.5月27日上午,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在冲顶珠峰过程中,登山者要借助氧气瓶进行呼吸。根据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示的过程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B.乙图中气体交换后 D 处氧气浓度大于 C 处氧气浓度
C.乙图中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D.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1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它们的质量如白色条形图所示,反应结束后,它们的质量如黑色条形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2∶3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1
14.在试管甲中放入15g氯酸钾,试管乙中放入15g氯酸钾和一定量MnO2,分别加热并充分反应。下图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合理的是(  )
A. B.
C. D.
15.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B.甲和丙是反应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1:2
D.丁一定是化合物
16. 如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
①浓H2SO4,②浓NaOH溶液,③饱和NaCl溶液.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17.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甲、乙在该反应中质量变化的比值为   。
18.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凝聚了不少科学家的心血。
材料一: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某金属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煅烧,煅烧后立即打开容器进行称量,结果发现煅烧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在密封容器中氧化汞分解前的质量和分解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间的关系,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认为波义耳实验反应后虽然固体质量增加,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   。
(2)小明决定用如图装置模拟拉瓦锡实验,测定反应前氧化汞的质量和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是否相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明记录了以下几组数据:(已知:氧的密度为ρ克/毫升,氧化汞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gO=2Hg+O2↑)
①反应前称取的氧化汞质量a克
②反应前装有氧化汞试管的总质量b克
③反应结束冷却后试管的总质量c克
④反应前量筒的总质量e克
⑤反应后量筒内增加的水体积d毫升
⑥反应结束后量筒和水的总质量f克实验操作均正确,在误差范围内,如果出现等量关系   (用上述字母表示),可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9.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导致缺氧,医院会采用呼吸机来缓解症状,分子筛制氧机供氧
(1)如图甲是新冠治疗时用的一款呼吸道正压呼吸机,呼吸机使气体压力增高,通过管道与患者呼吸道插管连接,气体经气管、支气管,直接流向肺泡,此时为吸气期;图乙中表示吸气期为   段(选填“AB”或“BC”)。
(2)分子筛制氧机是采用物理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如图丙)当空气进入装有分子筛的床层时,分子筛对   (写化学式)的吸附能力较强,而氧气不被吸附,这样可以在吸附床出口端获得高浓度的氧气。结合题中内容可知氧气的用途之一是   。
20.已知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现有1.6g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①一定含有C、H元素;②一定不含有O元素;③可能含有氧元素;④一定含有O元素;其中正确的是   。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1.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用该方法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判断气瓶内氧气已收集满的依据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发生装置为    .若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按照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
发生装置端口→ (    )→(    )→(    )→(    )→(    ) .
(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 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下:
(1)仪器a的名称是   ;搭建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   (选填“前”或“后”)放置.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验编号 药品 甲 乙 丙 丁
大理石 mg,块状 mg,块状 mg,粉末状 mg,粉末状
盐酸(过量)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Ⅰ.上述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   对照(选填实验编号)
Ⅲ.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   .
Ⅳ.研究发现酸的浓度越大,产生气体的速度越快,与甲比较,对丁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反应更为剧烈
b.最终剩余溶液的质量更小
c.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大
d.粉末状大理石利用率更高
(4)下表中的两个实验,尽管在原料状态、发生装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却都能控制气体较平稳的产生.请从实验目的、原理、原料、装置、操作等方面思考后,具体阐述每个实验中气体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目的 原料 发生装置 气体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制取二氧化碳 块状大理石 稀盐酸 A    
制取氧气 粉末状二氧化锰 3%的过氧化氢溶液 C    
23.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 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需求。图乙表示某温度下大棚内 A、B 两种植物的光 合速率(用 CO2 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植物的根部吸收并从   处散失而形成的。
(2)要使植物A 和 B 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3)该温度下,当光照强度为 f 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四、解答题
24.下面是学习“制取氧气”后进行“氧气的性质”的探究实验,请回答:
(1)连接仪器组装成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某学生用抽拉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被拉出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漏气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实验时该装置的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用E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用 F 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   (填“c”或“d”)端进入。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火星四射(图G)。某兴趣小组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探究。下表是他们将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铁丝的直径均为 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回答:
物质 含碳0.05% 的铁丝 含碳0.2% 的铁丝 含碳0.6% 的铁丝
燃烧时 的现象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未填)
通过对表中结果分析,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与铁丝中的   有关,表中未填的现象可能为   。
25.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蜡烛、火柴及以下仪器(如图1):
请回答:
(1)仪器⑦的名称是   。
(2)若补充 种常用仪器    (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如图2)。
①补充的药品是   ;
②图2中A 观察到的现象是   ,根据这 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B 中可用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原因是   。
2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15.0g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t0~t1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   。
(2)t4时,制得氧气质量是   克。
(3)t5时MnO2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请在图乙中画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的变化曲线。(应做适当标注)
27.如图甲中的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一张进行叶片光合作用时的叶片,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A、B、C为曲线a上的点;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假设光照强度始终为H)。请分析回答:
(1)如果菜农在光照强度为H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应控制在   ℃左右;
(2)当温度达35℃时,请分析蔬菜叶片中有机物总量还能否增加,并说明理由   
(3)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至少说出两点)   。
(4)小科同学从没有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厚薄相同的叶圆片,称其干重如图乙。假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叶片内有机物不向其他部位转移。由图乙可知,叶圆片Z在2小时内的有机物制造量为   。
28.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下,分别置于5000勒克斯、20000勒克斯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1)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在20℃下是10℃下的   倍。
(2)该叶片在10℃、5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    mg。
(3)该叶片在20℃、20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质量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五、综合说理题
29.开学初,某八年级班级为净化空气,教室里养了几盆绿萝。绿萝属阴性植物,喜湿热,较耐阴,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教室的角落里,每天给它们浇水,但是一段时间后,绿萝出现了叶子发黄的迹象,于是有同学从家里拿来大包硝酸铵给它施肥。不久,这些绿萝还是枯萎了。请你结合材料分析下这些绿萝叶子发黄并死亡的原因。
30.为了提高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的产量,菜农们有以下的经验分享。
经验一:选用无色的棚膜,增加透光性。
经验二:往菜地的土壤里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子增加土壤透气性。
经验三:在棚内植物上端50厘米处悬挂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如图)。
经验四:采用滴灌代替传统浇灌,可使棚内空气的湿度降低。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的经验能提高蔬菜产量做出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化合反应;2:7
18.【答案】(1)打开容器,金属在较高温度下与O2反应,反应后质量增加了
(2)b=c+(f-e)ρ 或 b=c+dρ
19.【答案】(1)AB
(2)N2;供给呼吸
20.【答案】①②;1:4
21.【答案】(1)长颈漏斗 ;集气瓶
(2)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B;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向外冒出
(3)A;g;f;e;d;a
(4)CO2+Ca(OH)2=CaCO3↓+H2O
22.【答案】(1)试管;前
(2)2H2O22H2O+O2↑
(3)CaCO3+2HCl═CaCl2+H2O+CO2↑;乙;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ab
(4)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较小;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速度
23.【答案】(1)气孔
(2)d
(3)多于
(4)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适当降温
24.【答案】(1)否
(2)A;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造成堵塞;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倒吸;C
(3)含碳量;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5.【答案】(1)长颈漏斗
(2)酒精灯;
(3)稀盐酸;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26.【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氯酸钾分解的温度
(2)4.8
(3)解:二氧化锰为反应时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t5时MnO2的质量与反应前相等,
设混合物中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 2KCl + 3O2↑
245   96
x   4.8g
245:96=x:4.8g
x=12.25g,则二氧化锰质量为15.0g-12.25g=2.75g.
(4)
27.【答案】(1)20
(2)不能,温度达到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一样多,因此二者的差是0mg
(3)增加光照、降低温度、通风等
(4)X+Z-2Y
28.【答案】(1)3
(2)4
(3)解:该叶片在20℃、20000lx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6+1.5=7.5(mg)。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2O+6CO2 C6H12O6(葡萄糖)+6O2,根据1分子葡萄糖对应6分子氧气的关系,可以推知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为180×7.5÷(6×32)≈7.03(mg)
29.【答案】①长期处于室内环境,光照不足,光合作用的强度弱,引起叶片发黄
②浇水太多,使盆中有积水,使根得不到氧气,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导致叶片发黄
③施肥过少,使绿萝缺乏无机盐导致叶片发黄。
④施肥过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使绿萝失水枯萎
30.【答案】土壤中掺入沙子增加透气性,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水和无机盐;滴灌能降低空气湿度,有利于植物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悬挂的气肥释放的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会下沉,为蔬菜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无色棚膜增加光的透过性,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