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7-14 21:26:06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对比》视频
1、 组成
一 二 2、性质
氧 氧 3、用途
化 化 4、制备
碳 碳 5、相互转化
对比组成+2+4 决定
性质 决定
用途结构CO CO2物理性质 无色
无味
气体

不溶于水
排水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无色
无味
通常状况下是气体;
改变状态可变成固态称“干冰”
1.25g/L;比空气密度略小 1.977g/L;比空气密度大
能溶于水
真实故事 2000年绵阳市区有一户人家为了清理庭院旁的一口很深的枯井时,请来了两位民工,结果在清理过程中,第一位民工进去后过了一会就不省人事;第二位见状又进去,结果也不省人事;户主见状也进去,结果三人都死在井里。 毒性 一氧化碳
实验演示 二氧化碳
图片及事实
结论:CO有毒,它在生物体
内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
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
地与O2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
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结论:二氧化碳无毒,
不供给呼吸,当浓度过
高时会使人窒息死亡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
①是否可以燃烧
【视频】
②还原性
【动画实验】 二氧化碳
①是否可以燃烧
【演示实验】
②是否与水反应
【学生探究】
③是否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学生探究】动手做一做2CO+O2===2CO2点燃CO+CuO===Cu+CO2高温用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灭火剂制冷剂制备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CaO+CO2↑ CaCO3+2HCl===CaCl2+CO2↑+ H2O 高温 相互转化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2CO+O2===2CO2 点燃CO+CuO===Cu+CO2 高温CO2+C===2CO 高温
1、 组成
一 二 2、性质
氧 氧 3、用途
化 化 4、制备
碳 碳 5、相互转化
小结课堂反馈1.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的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害气体是( )
A.一氧化碳   
B.氢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A开放2.区别CO和CO2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和CO2的是( )
A.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B.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C.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用鼻闻气体的气体
D开放3.欲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最好的方法是( )
A.使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点燃
B.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使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使混合气通过紫色石蕊试液
B开放4.甲、乙、丙、丁四种含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能发生下列转化:
(1)甲+O2===乙
(2)乙+甲===丙
(3)乙+Ca(OH)2===丁↓+H2O
(4)丙+CuO===Cu+乙
则甲为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
丙为__________; 丁为__________。点燃高温高温C CO2
CO CaCO3 开放 开放性作业
除了初中课本上为我们介绍的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之外,大家可以通过上网搜集,看看它们还有什么性质和用途是我们不知道,下节课大家再进行交流。 谢谢干冰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对比》
【知识目标】
1、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能力目标】
1、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
2、懂得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一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辨证地看问题的态度。
2、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中毒原理
【教学方法】以对比的方法贯穿始末,穿插教师演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包括flash,avi视频以及音乐的插入)及学生动手探究实验。
【仪器药品】锥形瓶、单孔塞、导管、试管、干燥器、酒精灯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的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木条、火柴
【教学过程】
项目
师生活动
理论依据意图
激 发 兴 趣, 引 入 新 课
【视频引入】通过视频引入,提问学生寒冷的冬天,煤炉可以给人们带来温暖,但是在使用不当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因为碳燃烧有两种形式。
2C+O2(不充足)==== 2CO
C+O2(充足)====CO2
【教师】今天我们就对碳的两种燃烧形式得到的产物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板书】一﹒组成
【引导】由学生写出化学式并标出化合价(学生实物投影)
CO CO2
【教师】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上有差异。
结构 性质 用途
复习元素、原子、化学式、化合价的知识。

【板书】二.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
通过填表的形式使学生回忆CO和CO2的物理性质。(学生实物投影)
CO
CO2
颜色
无色
无色
气味
无味
无味
状态
气体
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改变状态可变成固态称“干冰”
溶解性
不溶于水
能溶于水VH20:VCO2=1:1
密度
1.25g/L;比空气密度略小
1.977g/L;比空气密度大
收集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板书】2.毒性
【视频+实验演示】 播放实验室制CO的视频。然后将事先制备好的CO注入盛有小白鼠的集气瓶中,观察小白鼠的反应。
【教师】CO有毒,它在生物体内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O2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提问】通过枯井使人窒息图片和文字描述提问CO2是否有毒?
【学生】因为我们呼出的气体就含有CO2,所以无毒。
但是久置枯井中可以使人死亡,是因为CO2不供给呼吸,当CO2浓度过大时,会使人窒息而死。
【教师】因此在进久置的枯井之前要进行灯火试验
【教师】CO2虽然无毒但却造成了另一环境问题-----温室效应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两者在毒性方面的区别,虽然都可以使生物体死亡,但原因不同。





【板书】3.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视频】由于可燃性气体的燃烧需要验纯,因此在这里播放一段视频。
学生描述现象、并写出方程式。
②还原性
【动画】演示CO还原CuO
学生操作动画、描述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设疑】尾气是否能被再利用
【教师】对待CO应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虽然有毒,但其能作为燃料和还原剂的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的。
①不能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
【演示实验】将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②与水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通过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CO2不仅溶于水还能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教师】强调CO2溶于水和与水反应不是同一概念,并给出化学方程式
③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教师】点拨学生可用此法检验CO2 ,并给出化学方程式
考察学生实验动手及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板书】三.用途
(由学生根据性质说出用途)
作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灭火剂、制冷剂、肥料
深化性质决定用途
【板书】四.制备
【板书】1.工业制法
夯实基础,注重落实
制水煤气
C+H2O(g)====CO+H2
高温煅烧石灰石(学生实物投影)
CaCO3====CaO+CO2↑
【板书】2实验室制法
HCOOH CO↑+H2O
(学生实物投影)CaCO3+2HCl====CaCl2+CO2↑+ H2O
【板书】五.相互转化
使学生知道两者之间存在着联系
两者的相互转化(学生实物投影)
通过已学知识学生总结
2CO+O2====2CO2
CO2+C====2CO
【板书】六、小结
七、达标检测
1.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的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害气体是( )
A.一氧化碳   B.氢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2.区别CO和CO2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和CO2的是( )
A.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B.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C.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用鼻闻气体的气体
3.欲出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最好的方法是( )
A.使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点燃 B.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使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使混合气通过紫色石蕊试液
4.甲、乙、丙、丁四种含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能发生下列转化:
(1)甲+O2====乙 (2)乙+甲====丙
(3)乙+Ca(OH)2====丁↓+H2O(4)丙+CuO====Cu+乙
则甲为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 丙为__________; 丁为__________。
巩固练习
八、开放性作业
除了初中课本上为我们介绍的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之外,大家可以通过上网搜集,看看它们还有什么性质和用途是我们不知道,下节课大家再进行交流。
八、板书设计
一.化学式
二.性质
1.物理性质
2.毒性
3.化学性质
三.用途
四.制备
1.工业制法
2.实验室制法
五.两者的相互转化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