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25 20: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B MgO固体 (Al2O3)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C 固体 (Na2CO3) 加热至恒重
D 气体(HCl) 通过饱和溶液洗气、干燥
A.A B.B C.C D.D
2.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HCO3Na2CO3+CO2↑+H2O
B.2Al+3CuSO4=Al2(SO4)3+3Cu
C.Cl2+2NaOH=NaCl+NaClO+H2O
D.4HNO34NO2+O2↑+2H2O
3.下列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MnO2 + 4HClMn2+ + 2Cl- + Cl2↑+ 2H2O
B.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SO+ 2H+= SO2↑+ H2O
C.过量的NaHCO3和Ba(OH)2溶液混合:2HCO+ Ba2+ + 2OH- =BaCO3↓+ 2H2O + CO
D.NH4HSO4溶液pH<7主要原因是:NH+ H2ONH3·H2O + H+
4.下列有关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钠的密度比煤油小
B.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
C.实验室内钠着火时,快速用干沙土灭火
D.实验室内氯气发生泄漏时,用溶液沾湿的毛巾捂住口鼻撤退
5.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焰色反应鉴别氯化钠和硫酸钠
B.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氯化镁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
D.用氯化钙溶液鉴别碳酸钙和碳酸氢钙
6.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d、e属于钾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溶液久置后会转化为c B.往c中加入b可生成a
C.往冷的溶液通入a可得到d和e D.d→e的转化可以用于制取氧气
7.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对应的是
选项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A 根据化学反应中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B 根据电解质电离的程度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胶体、溶液和浊液
D 根据无机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酸、碱、盐、氧化物等
A.A B.B C.C D.D
8.Na与水、氧气、氯气等均能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用水灭火
B.Na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2, 加热时二者反应生成Na2O
C.Na虽然能与氯气反应生成NaCl, 但不能在氯气中燃烧
D.常温下,Na可以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9.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B.大量的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子扑灭,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C.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氯化镁溶液的试管里,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D.将一小块钠投入稀盐酸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生成的NaOH再与HCl反应生成NaCl和H2O
10.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A.用甲装置制备Cl2
B.用乙装置制备NaHCO3
C.用丙装置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D.用丁装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11.用NaClO溶液吸收NO尾气,可提高NO的去除率。其他条件相同时,NO(转化为NO3-)的转化率随NaClO溶液初始pH(用稀硫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要吸收44.8 L NO,则消耗3 mol NaClO
B.向NaClO溶液中通入NO后,溶液pH增大
C.HClO氧化NO的能力比NaClO强
D.NaClO溶液中c(OH-)>c(H+)+c(HClO)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2Na +2H2O =2Na++2OH-+ H2↑
B.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BaSO4↓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2H+ = CO2↑+H2O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3Cu
1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Cl2+2NaI=2NaCl+I2 B.3O22O3
C.4Fe(OH)2+O2+2H2O=4Fe(OH)3 D.NaH+H2O=NaOH+H2↑
二、填空题
14.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和]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图:
(1)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在左右进行。氯化时存在与作用生成的反应,进一步转化为,少量分解为和。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氯化过程中转化为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氯化完成后过滤。
①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②滤液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 (填“>”“<”或“=”)。
(3)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KCl固体可将转化为。若溶液中的含量为,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固体的方法是 。
15.钠在生活、生产、科研中有重要应用。
(1)钠灯是道路照明的主要光源。钠灯照明时产生 色光,其穿雾能力很强。
(2)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 后,进行图I所示的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充分反应后,待试管冷却,进行图Ⅱ所示的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16.在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存在下述几种离子:H+、K+、Ba2+、Fe3+、SO42-、I-、CO32-。取该溶液进行下述实验:
(1)用pH试纸检验,显红色;
(2)取部分溶液,滴入几滴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
(3)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逐渐呈碱性,然后再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17.选择装置,完成实验。
① ② ③ ④
(1)分离水和植物油,选用 (填序号,下同)。
(2)配制100mL0.1mol·L-1NaOH溶液,选用 。
(3)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选用 。
(4)用乙酸、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酸乙酯,选用 。
18.根据化学知识和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组成和性质分类,应属于 氧化物;金属Al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2)15.6g 固体中所含阴离子的数目为 ,标准状况下4.48L 中所含电子数目为 ,与其含有相同H原子数目的HC1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将0.4mo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200mL溶液,则所得盐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从该溶液中取出25.00mL,加水稀释至500mL,则稀释后盐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4)100mL某和的混合溶液中,已知,,则该溶液中所含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19.①H2+CuOCu+H2O
②CaCO3+2HCl=CaCl2+CO2↑+H2O
③3S+6NaOH2Na2S+Na2SO3+3H2O
④NH4NO3+Zn=ZnO+N2↑+2H2O
⑤Cu2O+4HCl=2HCuCl2+H2O
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20.钠和铁是两种重要的金属。请回答:
(1)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最先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得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 ,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Fe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 。将该产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请回答:若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则溶液变成 色。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该反应中 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
(3)选出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把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
①镁条剧烈燃烧;
②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火星四射;
③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
④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4)说明该反应在工业上的两个用途: .
(5)写出铝粉与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Na2CO3与加入的适量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引入了氢氧根离子,A错误;
B. Al2O3会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而溶解,MgO不反应、不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所得即为MgO固体,B正确;
C.加热固体分解转变为Na2CO3,C错误;
D.气体和HCl气体均能与饱和溶液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2.A
【分析】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2NaHCO3Na2CO3+CO2↑+H2O中元素化合价均不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
B.2Al+3CuSO4=Al2(SO4)3+3Cu中Al和Cu元素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
C.Cl2+2NaOH=NaCl+NaClO+H2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
D.4HNO34NO2+O2↑+2H2O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
答案选A。
3.C
【详解】A.HCl是强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应拆写为离子形式,A错误;
B.硝酸会将为,自身还原生成NO或者NO2,B错误;
C.过量消耗全部生成,一半的与Ba2+形成BaCO3沉淀,C正确;
D.是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H+和,是溶液显酸性的主要原因,D错误;
综上,本题选C。
4.C
【详解】A.钠的密度比煤油大,A错误;
B.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B错误;
C.实验室内钠着火时,快速用干沙土盖上隔绝氧气灭火,C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捂住口鼻,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两种物质均含钠元素,焰色反应相同,不能鉴别,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B不符合题意;
C.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溶液和胶体,可以鉴别,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难溶于氯化钙溶液,碳酸氢钙可溶于氯化钙溶液,可以鉴别,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分析】a是0价,则a为Cl2,b是+1价的Cl的酸HClO,c为-1价的酸HCl,d为+5价的钾盐KClO3,e为-1钾的钾盐KCl,以此推断;
【详解】A.,则久置的次氯酸分解为氯化氢,A正确;
B.次氯酸与盐酸的反应为氯气溶于水的逆反应,,B正确;
C.根据方程式,,不能生成+5价的KClO3,C错误;
D.,D正确;
故答案为:C。
7.A
【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化合价发生变化)将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B正确;
C.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C正确;
D.根据无机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将无机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及其他,D正确;
故答案为:A。
8.D
【详解】A.由于金属钠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具有可燃性的H2,故金属钠着火时,不可以用水灭火,而应该用干燥的沙土盖灭,A错误;
B.Na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 加热时二者反应生成Na2O2,B错误;
C.Na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反应生成NaCl, 产生大量的白烟,C错误;
D.常温下,Na可以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反应为:2Na+2H2O=2NaOH+H2↑,D正确;
故答案为:D。
9.D
【详解】A.钠和氧气在空气中不加热时生成氧化钠,在氧气中点燃,生成过氧化钠,故A说法正确;
B.因钠能与水剧烈反应,钠着火不能用水来灭火,应用沙子盖灭;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与煤油不反应,可保存在煤油中,故B说法正确;
C.钠与盐溶液反应时,一般先与水反应,则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氯化镁溶液的试管里,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故C说法正确;
D.钠性质活泼,可以置换出氢气,且盐酸中氢离子浓度比水中得大,故小块钠投入稀盐酸中直接和盐酸反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0.C
【详解】A.用甲装置制备Cl2时需要加热,A错误;
B.用乙装置制备NaHCO3时应该长口进,B错误;
C.碳酸氢钠溶液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用丙装置除去CO2中的HCl气体,C正确;
D.用丁装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应该在烧杯中冷却后在转移至容量瓶中,容量瓶不能溶解氢氧化钠,D错误;
答案选C。
11.C
【详解】A.没有指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44.8 L NO的物质的量及消耗NaClO的物质的量,A不正确;
B.向NaClO溶液中通入NO后,发生反应3NaClO+2NO+H2O==3NaCl+2HNO3,溶液pH减小,B不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溶液的pH越小,生成HClO的浓度越大,NO的去除率越高,所以HClO氧化NO的能力比NaClO强,C正确;
D.NaClO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lO-+H2OHClO+OH-,H2OH++OH-,从而得出c(OH-)=c(H+)+c(HClO),D不正确;
故选C。
12.A
【详解】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2H2O =2Na++2OH-+ H2↑,A正确;
B.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B错误;
C.碳酸钙为难溶物,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 = Ca2++CO2↑+H2O,C错误;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D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从图中可知,阴影部分表示的是不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
A.Cl2+2NaI=2NaCl+I2是置换反应,A不符合题意;
B.3O22O3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4Fe(OH)2+O2+2H2O=4Fe(OH)3属于化合反应,C不符合题意;
D.NaH+H2O=NaOH+H2↑不属于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 <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详解】(1)与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①电石渣中与氯气不反应,而的溶解度较小,故滤渣的主要成分为和;故答案为:、;
②氯化时存在与生成、和的反应,故;故答案为:<;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固体;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点睛】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来。
15. 黄 煤油 2Na+O2Na2O2 2Na2O2+2H2O=4NaOH+O2↑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详解】(1)钠灯是道路照明的主要光源。钠灯照明时产生黄色光,其穿雾能力很强;
(2)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进行图I所示的实验,Na在空气中加热生成过氧化钠,方程式为:2Na+O2Na2O2;图Ⅱ所示的实验,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酚酞遇碱变红,反应产物中有碱,故酚酞会变红,而Na O 与水反应时的还有H O 生成,H O 具有漂白性,还能使红色退去,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16. H+ Ba2+ I- Fe3+ CO32- SO42- K+
【分析】无色澄清溶液不含有Fe3+,
(1)用pH试纸检验,显红色,说明呈酸性,含有H+,则不含有CO32-;
(2)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氯水和少量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色,说明含有I-;
(3)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溶液呈碱性时,再加入Na2C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Ba2+ 则不含SO42-,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无色澄清溶液不含有Fe3+,
(1)用pH试纸检验,显红色,说明呈酸性,含有H+,则不含有CO32-;
(2)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氯水和少量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色,说明含有I-;
(3)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溶液呈碱性时, 再加入Na2C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Ba2+,则不含SO42-,
以上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
推断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H+ Ba2+ I-,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 CO32- SO42-,可能存在的离子是K+。
17. ① ③ ④ ②
【详解】(1)水和植物油互不相溶,会分层,通过分液进行分离,故答案为①;
(2)配制100mL0.1mol·L-1NaOH溶液需要用100mL容量瓶等仪器,故答案为:③;
(3)受热不分解,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④;
(4)制备乙酸乙酯采用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通入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同时要防倒吸,故答案为:②。
【点睛】制取乙酸乙酯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乙酸(2)溶解乙醇(3)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
18.(1) 两性 2Al+2OH-+2H2O=2AlO+3H2↑
(2) 1.204×1023或0.2NA 1.204×1024或2NA 0.6
(3) 2 0.1
(4)0.2
【详解】(1)既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属于两性氧化物;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
(2)15.6g 的物质的量是0.2mol,一个过氧化钠中含有1个过氧根离子,则15.6g 固体中所含阴离子的数目为0.2NA;标准状况下4.48L 的物质的量为0.2mol,1个氨气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则标准状况下4.48L 中所含电子数目为2NA;0.2mol含有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与其含有相同H原子数目的HC1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6mol;
(3)所得盐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从该溶液中取出25.00mL,加水稀释至500mL,则体积变为原来的20倍,则浓度变为原来的,即稀释后浓度为0.1mol/L;
(4),则的浓度为0.1mol/L,由于,则为0.2 mol/L,浓度为0.2 mol/L。
19.①③④
【详解】①H2+CuOCu+H2O,H、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CaCO3+2HCl=CaCl2+CO2↑+H2O,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3S+6NaOH2Na2S+Na2SO3+3H2O,S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④NH4NO3+Zn=ZnO+N2↑+2H2O,N、Z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⑤Cu2O+4HCl=2HCuCl2+H2O,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③④。
20.(1) 4Na+O2=2Na2O 熔点低 2Na+2H2O=2Na++2OH-+H2↑
(2) FeCl3 血红 Fe3++3OH-=Fe(OH)3↓
【详解】(1)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很快会变暗,因此最先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4Na+O2=2Na2O;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这说明钠的熔点低,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答案为:4Na+O2=2Na2O;熔点低;2Na+2H2O=2Na++2OH-+H2↑。
(2)Fe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FeCl3;将该产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若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反应生成Fe(SCN)3和KCl,则溶液变为血红色,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3OH-=Fe(OH)3↓;故答案为:FeCl3;血红;Fe3++3OH-=Fe(OH)3↓。
21. 2Al+Fe2O3Al2O3+2Fe 氧化铁 铝 ①②③④ 修补铁轨、制取高熔点的金属 2Al+3MnO22Al2O3+3Mn
【详解】试题分析:(1)这是铝热反应,利用铝的还原性比铁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2)该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金属铝作还原剂,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0,氧化铁做氧化剂;(3)镁是活泼的金属,在点燃的情况下,镁剧烈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并火星四射,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并且是铁熔化成液体,故①②③④都正确;(4)修补铁轨、制取高熔点的金属;(5)根据铝热反应的实质:置换反应:2Al+3MnO2=2Al2O3+3Mn。
考点:考查铝热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知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