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项目式学习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分析】
“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该综合性学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探“和”之义、寻“和”之用、班级讨论会。分别从“和”的内涵构成、文化渊源、丰富诠释,“和”功能意义、现实启发,“和”思想精髓、价值重塑、认知达成等方面引导学生经历精神洗礼、思想净化、行为反思,为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奠定扎实的基础。
【设计理念】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主要精神,落实学科总目标。就情感价值提升而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学科能力发展而言:“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学生文化自信力。
本项目学习方案严格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与学识积淀,并且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历史学科相关知识紧密结合,促进学科内紧密交融与有机统整。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领域的和谐知识为抓手,以历史学科“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为聚焦点,借助现实生活中丰富的素材和历史典故,围绕“和”文化价值传承与重塑大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思辨分析、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深入对话、有效阅读、素材搜集、成果展示等一系列项目式活动,提升学生的思辨力、表达力、倾听力、沟通力、理解力,在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之上,更好地理解并发扬“和”文化。结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和”文化注入新的生命。“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在相关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乐于探索、积极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结合真实语境和现实生活,辩证地思考“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用充分的事例表达自己所持有的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活动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搜集“和”文化相关的诗词句,探索“和”文化价值内涵,培养学生语言积累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围绕“和”文化仪式,组织一系列实践性活动,促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和”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教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思辨、探究、调查等方式,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和”文化进行归纳和凝练。
【活动重难点】
通过思辨、探究、调查等方式,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和”文化进行归纳和凝练。
【大概念】
围绕“和”的文化价值传承与重塑
【项目分工】
1.准备阶段。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县级图书馆、互联网、民俗建筑等,查找与此相关的各种素材,扩大学生诗词、知识储备量。提前一周,安排学生搜集与“和”为贵的诗词名篇、名言警句、传奇故事、历史典故、现实素材。
2.实施阶段。
按照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的体系。根据“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教材内容,以教材中三个环节为抓手,渗透有挑战性的驱动任务,分阶段梯度推进活动深入实施。
3.成果展示。
与评价阶段紧密结合。采取量化赋分的呈现形式,对整个项目准备、实施、展示、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打分,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主观创造性,营造乐学互助、齐头并进、比照提升的良好氛围。
4.总结阶段。
达成共识。对项目学习整个过程性材料进行分类归档、整理编辑成册。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颁发与“和”为贵的项目成果作品。在学校微信公众号、课后服务社团、校园电视台、校园公开栏等进行展播,提升成果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性,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
项目实施过程
一、探“和”之义
1.素材展示。
项目组分别展示搜集到关于“和”的精彩故事、名言警句、诗词、人物轶事等。
2.对话交流。
结合各小组提交展示的资料,自选感兴趣的素材,让项目成员围绕“和”的丰富内涵进行辨析。
3.探究讨论。
整理各小组发言情况,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二、寻“和”之用
1.搜集、采访、整理与“和”有关的真实事件和素材。
2.创作与“和”有关的宣传标语。
三、班级讨论会
1.制订以“和”为主题的班级议事规则。(明确具体的要求)
2.组织开展以“和而不同”为主题的辩论赛。(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组建不同的方阵)
四、成果评价
1.整理本节课学习体会。
2.采取小组评价方式,对各项目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
3.围绕“和”,每个项目小组写一段最有表现力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