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理解“和”文化的内涵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讲述故事分享观点,体会“和”文化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案例分析知行合一,践行“和”文化的理念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欣赏奥运精彩时刻,共享“和”文化的美好
教学重点
1.理解中华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
2.践行中华文化中“以和为贵”的处世之道。
教学难点
1.感受和欣赏“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审美价值。提升文化自信。
2.深化认识,理性思考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深刻意涵。
教学方法
讨论法、活动体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你轻轻地摸一下桌子
2. 请你用力地打一下桌子
3.请你握紧拳头,用最大的力气锤一下桌子
明确:通过活动感受到力是相互作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与人为善,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人际关系就能和睦和谐。
(二)学习环节一:探“和”之义
1. 看图片,了解字源:
“和”字最早出自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有多种写法,原义是指古代用竹做成的乐器“龠(yuè)”及其所发出的和声。《说文解字》说“龠”是“乐之竹管”,三孔,以发“和”声也。因此,“和”字是指和谐之音,引申指一切事物的和谐关系。
2.学习任务一:
请搜集与“和”有关的成语、俗语,并谈谈你对“和”的理解。
学生活动:查字典、搜索网络,收集相关的成语、俗语,并进行分类,
“和”字触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相处,社会国家的管理等方方面面,“和”的理念已经渗入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
3.学习任务二:
阅读课本知识卡片,小组讨论探究,一起疏通文意,圈划关于“和”与“同”的关键词句,谈谈你对“和而不同”的理解。思考古人论述”和而不同“的思路是怎样的?谈谈“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明确:四则材料主要从以下角度论述。
(1)“和”是君子内心平和不争,包容他人;“同”是小人“为恶一致”,喜欢争斗。
(2)“和”中有“异”,“和”是不同事物的协调;“同”是对一个事物的简单复制。
(3)“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的。
“和而不同”在当下就意味着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4.学习任务三:
通读课本知识卡片中的两则材料。小组探究,圈划出表现“和”的关键词,并尝试概括“和”的含义。
明确:从材料中“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等语句,可以看出,“和”包含了个人情绪平和、家庭和睦,大到社会和谐、国家和顺、邦交和平各个层面。
(三)学习环节二:寻“和”之用
1.学习任务四:
请你来当说书人,为大家讲述历史上或身边人中“以和为贵”的故事吧?结合故事,说说你对“和”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课前搜集故事,练习讲故事,课堂上展示。通过一则则故事的生动演绎,理解“和”的作用。
2.学习任务五:
请以“和”为主题创作标语,宣传“和”的主张。小组谈论互评,选出优秀标语在班上展示。
要求:①有针对性和思想性。②形式新颖,朗朗上口
(四)学习环节三:践“和”之行
1.生活案例一:新将相和
观看视频:图书馆里,学生“小将”正在看书,他新买的水壶就置于桌上。学生“小相”从室外进来,一不小心把桌上的水壶打翻在地。请观看视频(播放视频)
小组讨论:一件小事,为什么会引发一场冲突?你们认为小相和小将应该怎么说话,才能避免冲突,友好相处,实现新将相和?
明确:这件小事,引发冲突原因主要是小将和小相遇事冲动,说话态度不好,如果能心平气和好好说,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1)客观地描述现状。如“小相,你打翻了我的水壶 。”
(2)用表达感受替代指责挑衅。如“”这个水瓶是我新买的,打翻在地让我很心疼。”
(3)提出具体的请求或建议。如“桌子和地上都湿了,你能帮我收拾一下吗?”
2.生活案例二,中国好邻居
请看一个业主群的聊天记录。由于要在周末装修,407业主早早就在群里发布消息
小组讨论:这位407业主是怎样避免邻里矛盾的呢?
明确:主动沟通,友善有礼,说明难处
(五)学习环节四,享“和“之美
1.欣赏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2.欣赏图片: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朵雪花的故事
3.布置作业:
通过本次活动,你对中国文化中的“和”一定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理解,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以“和”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内的作文,谈谈你对“和”的理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