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学校初二3班的同学在地理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四个小组各自画出了一副我国地势特点的示意图,期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A B.B C.C D.D
2.关于我国地形、地势说法错误的是( )
A.喜马拉雅山北侧分布有青藏高原
B.我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C.山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D.我国的地势有利于太平洋湿润气流的深入
3.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发射了神舟一至十号飞船,2016年下半年还要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这些飞船的返回地要求地形比较平坦,空气通透性好,下列地形区符合以上条件的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4.(2017·德州模拟)下列山脉既是我国省区分界线,又是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如图为我国地形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的地势可大致分为三级阶梯,图中序号①~⑦代表的山脉中位于第二级阶梯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是( )
A.①昆仑山—⑤祁连山—⑥—横断山脉
B.①小兴安岭—②贺兰山—⑤祁连山
C.③阴山—②太行山—⑦巫山—④雪峰山
D.①大兴安岭—②太行山—⑦巫山—④雪峰山
(2)李华在考试前梳理了一下中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丰富,植被茂密——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e
B.地面崎岖,地表缺水——f、气候湿润,天府之国——c
C.三面环山,林海雪原——a、沙漠广布,油气丰富——g
D.气候干旱、光照充足——d、地面平坦,一望无际——h
6.关于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
B.夏季风都来自太平洋,以东南风为主
C.冬季风来自青藏高原,以西北风为主
D.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
7.下列关于我国降水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各地年降水量差别不大
B.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C.我国降水年际变化大
D.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读“我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我国夏季风的进退和雨带推移规律,结合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长江流域)的时间大致是( )
A.5~6月 B.6~7月 C.7~8月 D.8~9月
(2)如果8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北皆涝 D.南涝北旱
9.如图中,图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图乙中与此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世界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
A.季风气候显著 B.夏季普遍高温
C.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11.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对下列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12.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地势的影响,我国的外流河全部由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B.内流河多分布在非季风区,河流水量没有季节变化
C.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多,无结冰期
D.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13.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四河流中位于我国非季风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14.据中新网2015年12月24日报道,24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举行建设动员会,主题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中国目前已经核准建设的第三大水电站、世界已建和在建的第七大水电站,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结合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长江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
A.上游河段 B.中游河段 C.下游河段 D.全流域
(2)下列对长江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式,合理的是( )
A.上游地区毁林开荒 B.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C.中下游发展内河航运 D.下游建大型水电站
15.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读图中各水位站的含沙量数据,期中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 )
A.兰州—河口 B.河口—龙门 C.龙门—陕县 D.陕县—利津
(2)下列减少黄河含沙量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加固大堤 B.开荒种地 C.植树种草 D.退田还湖
二、综合题
16.读“中国部分地形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7.读“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 ,表示非季风区的是 。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 (海洋或陆地),影响我国的冬季风来自 (海洋或陆地)。
(3)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较 ,且受到 (地形)的阻挡。
18.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回答问题。
(1)长江发源地是 山,注入 海。
(2)图中②处著名的峡谷是_________。
A.虎跳峡 B.三峡 C.龙羊峡 D.三门峡
(3)图中③、④代表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期中③是 ,④是 。
(4)图中⑤处著名的城市_________。
A.九江 B.南京 C.镇江 D.上海
(5)长江水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是 。
19.如图1为“我国部分河流分布示意图”,图2为“黄河和珠江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长江发源于 高原,下游流经的地形区是 。
(2)黄河中游于下游的分界点是 。由于泥沙的大量淤积,黄河下游成为著名的“ 河”,人们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综合治理,期中中游的治理措施有 等。(写一条即可)
(3)与黄河相比,珠江的流域面积较 、但年径流量较 。这是由于黄河主要流经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及干旱区,而珠江流经 区(干湿地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选项D能正确反映我国的地势特点。
故选:D。
【点评】地势是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考查我国的地势特点,剖面图直观形象,理解掌握。
2.【答案】B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3.【答案】B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飞船运行轨道特点,着陆场必须具备4个条件:一是飞船将从这个地区上空多次通过;二是场地要开阔;三是地势要平缓,地表要足够坚硬;四是天气状况要好。内蒙古中部地区属沙质草地,地势平坦开阔,区内没有大河,为中温带大陆气候,全年干燥,少雨多风,能见度高。当地人烟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超过10人。因此,“神舟”飞船的主着陆场选在了内蒙古高原上。
故选:B。
【点评】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区属沙质草地,地势平坦开阔,区内没有大河,为中温带大陆气候,全年干燥,少雨多风,能见度高,当地人烟稀少。因此,“神舟”飞船的主着陆场选在了内蒙古高原上。此题主要考查内蒙古高原的地面特点,应灵活应用。
4.【答案】B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分析】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可知,①是大兴安岭,②是太行山,③是巫山,④是武夷山;大兴安岭不是省区分界线,太行山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巫山是湖北省与重庆市的分界线,武夷山是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5.【答案】(1)D
(2)C
【知识点】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大兴安岭,②是太行山,③是阴山山脉,④是雪峰山,⑤是祁连山,⑥是横断山脉,⑦是巫山。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根据题意。故选:D。(2)读图可知,A是东北平原,被称为林海雪原;G是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油气丰富。根据题意。故选:C。
【点评】(1)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织。根据走向,中国山脉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靠北的一列是天山和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和秦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位于中国中部的贺兰山、六盘山。在横断山区也有一些山脉接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分为三列:西侧的一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武夷山等;东侧的一列是台湾岛上的台湾山脉,它的主峰玉山海拔3 952米,是中国东部最高峰。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弧形山脉。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过6 000米。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山脉与阶梯的分界山脉,属基础题。(2)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该题考查我国地形的特征,学习时要牢记。
6.【答案】D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
【解析】【分析】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因此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
故选:D。
【点评】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使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此外,由于地形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中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7.【答案】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故选:A。
【点评】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考查我国的降水规律,要理解解答。
8.【答案】(1)B
(2)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1)A、西太平洋副高是指位于北半球北纬20-35度太平洋上空的暖高压系统,其强度和位置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每年6月以前,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以南,高压北缘是沿副高脊线北上的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形成大范围阴雨天气,受其影响华南进入雨季;图中的雨带推移至Ⅱ地区是江淮地区,故不符合题意;B、到6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北跳,并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即梅雨;图中的雨带推移至Ⅱ地区是江淮地区,所以时间是6月,故正确;C、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再次北跳,摆动在北纬25°~30°,这时黄河下游地区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进入盛夏。由于处于高压脊控制,出现伏旱;图中的雨带推移至Ⅱ地区是江淮地区,所以时间是6月,故不符合题意;D、7月末至8月初,副高脊线跨越北纬30°,到达一年中最北位置,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8月底或9月初,高压脊开始南退,雨带随之南移。图中的雨带推移至Ⅱ地区是江淮地区,所以时间是6月,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如图:如果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则说明雨带推进迟缓,会造成南涝北旱的局面。故选:D。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副高对我国的影响。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西北太平洋的部分,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副高。西太平洋副高是指位于北半球北纬20-35度太平洋上空的暖高压系统,其强度和位置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每年6月以前,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以南,高压北缘是沿副高脊线北上的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形成大范围阴雨天气,受其影响华南进入雨季;到6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北跳,并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即梅雨;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再次北跳,摆动在北纬25°~30°,这时黄河下游地区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进入盛夏。由于处于高压脊控制,出现伏旱;7月末至8月初,副高脊线跨越北纬30°,到达一年中最北位置,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8月底或9月初,高压脊开始南退,雨带随之南移。10月以后,高压脊退至北纬20°以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从上述可知,图中的雨带推移至Ⅱ地区是江淮地区,所以时间是6月。此题主要考查副高对我国的影响。知道副高的形成,了解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2)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本题考查的是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9.【答案】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从甲气候资料图中得知,该地1月份气温在0℃以下,降水较少,7月份气温在20℃以上,降水较多,所以该地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应为温带季风气候。而城市①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城市④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是热带季风气候,②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看气温资料,看最低月平均气温数值和最高月平均气温数值。一般地,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5℃以上为热带,特点为终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为亚热带,特点为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0℃为温带,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最高月平均气温小于10℃为寒带。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及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故选:C。
【点评】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此题主要是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11.【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所以A选项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故选:A。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很多诗句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12.【答案】D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1)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但也有一些河流向北注入北冰洋或向南印度洋,故A错误;(2)我国的内流河大多分布在非季风区,当夏季来临时,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化,水量大增,进入丰水期,夏季过后,气温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水量有季节变化,故B错误;(3)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无结冰期,而北方河流水量较小,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2)我国的内流河的河水来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3)秦岭—淮河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河流的特征。
13.【答案】(1)A
(2)C
【知识点】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1)由图示河流(或运河)的形状可以得知①是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河流冬季会结冰,水量较小,同时处于非季风区;②是黄河,位于季风区,水量较小,冬季结冰;③是长江,位于季风区,水量较大,冬季不结冰;④是京杭运河,位于季风区,部分河段冬季结冰。故选:A。(2)由图示河流的形状可知,①是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冬季有结冰和断流现象,同时处于非季风区;②是黄河,位于季风区,冬季有结冰现象;③是长江,位于季风区,冬季不结冰;④是京杭运河,位于季风区,部分河段冬季结冰。故选:C。
【点评】(1)中国外流区面积61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5%。熟识我国各河流的形状是解题的关键,要识图记忆。(2)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14.【答案】(1)A
(2)C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特别是从源头到宜宾。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长江上游各河段大部分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总落差3000多米),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上游地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中游段地势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流速锐减。其中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中游围湖造田会减弱长江的蓄洪能力。从湖口至入海口的下游段地势更趋低平,江面更为开阔。不少河段江面宽在10千米以上,到入海口附近,江面宽逾80千米。两岸水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是美丽富饶的水乡泽国,所以中下游适合发展内河航运。故选:C。
【点评】(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湖口。观察长江(部分)剖面图。明确分界点,根据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的特点判定。(2)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考查长江的开发问题,要理解记忆。
15.【答案】(1)B
(2)C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黄河中游穿行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从图中可以看出,龙门--陕县测得黄河水含沙量最大,达到33.3-37.7千克/立方米。故选:B。(2)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是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植树种草,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故选:C。
【点评】(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考查黄河各河段的特点,要理解记忆。(2)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考查黄河的开发与治理,要理解记忆。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17.【答案】(1)A;B
(2)海洋;陆地
(3)远;山脉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
【解析】【分析】(1)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把中国划分为B季风区和A非季风区。(2)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3)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较远,且受到山脉的阻挡。
故答案为:(1)B;A;(2)海洋;陆地;(3)远;山脉。
【点评】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考查我国的气候特点,要理解记忆。
18.【答案】(1)唐古拉;东
(2)A
(3)宜昌;湖口
(4)D
(5)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三峡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最终注入东海;(2)根据地势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②处为虎跳峡;(3)宜昌是长江上游和中游分界点;湖口为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4)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势高度,可知⑤为上海市;
故答案为:(1)唐古拉山;东(2)A(3)宜昌;湖口(4)D
【点评】长江全长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长江,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流经: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注入东海;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长江的基本概况,学生应多结合地图对基础知识进行识记,属于基础题。
19.【答案】(1)青藏;长江中下游平原
(2)桃花峪;地上;植树造林,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等
(3)小;大;湿润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下游流经的地形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2)黄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是桃花峪。由于泥沙的大量淤积,黄河下游成为著名的“地上河”,黄河中游的治理措施有植树种草,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等;(3)与黄河相比,珠江的流域面积更小、但年径流量更大。这是因为珠江流经湿润地区,黄河主要流经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故答案为:(1)青藏;长江中下游平原;(2)桃花峪;地上;植树种草;(3)小;大;湿润。
【点评】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分别是河口和桃花峪。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本题考查长江与黄河的相关知识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 / 1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学校初二3班的同学在地理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四个小组各自画出了一副我国地势特点的示意图,期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选项D能正确反映我国的地势特点。
故选:D。
【点评】地势是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考查我国的地势特点,剖面图直观形象,理解掌握。
2.关于我国地形、地势说法错误的是( )
A.喜马拉雅山北侧分布有青藏高原
B.我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C.山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D.我国的地势有利于太平洋湿润气流的深入
【答案】B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3.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发射了神舟一至十号飞船,2016年下半年还要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这些飞船的返回地要求地形比较平坦,空气通透性好,下列地形区符合以上条件的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答案】B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飞船运行轨道特点,着陆场必须具备4个条件:一是飞船将从这个地区上空多次通过;二是场地要开阔;三是地势要平缓,地表要足够坚硬;四是天气状况要好。内蒙古中部地区属沙质草地,地势平坦开阔,区内没有大河,为中温带大陆气候,全年干燥,少雨多风,能见度高。当地人烟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超过10人。因此,“神舟”飞船的主着陆场选在了内蒙古高原上。
故选:B。
【点评】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区属沙质草地,地势平坦开阔,区内没有大河,为中温带大陆气候,全年干燥,少雨多风,能见度高,当地人烟稀少。因此,“神舟”飞船的主着陆场选在了内蒙古高原上。此题主要考查内蒙古高原的地面特点,应灵活应用。
4.(2017·德州模拟)下列山脉既是我国省区分界线,又是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分析】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可知,①是大兴安岭,②是太行山,③是巫山,④是武夷山;大兴安岭不是省区分界线,太行山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巫山是湖北省与重庆市的分界线,武夷山是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5.如图为我国地形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的地势可大致分为三级阶梯,图中序号①~⑦代表的山脉中位于第二级阶梯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是( )
A.①昆仑山—⑤祁连山—⑥—横断山脉
B.①小兴安岭—②贺兰山—⑤祁连山
C.③阴山—②太行山—⑦巫山—④雪峰山
D.①大兴安岭—②太行山—⑦巫山—④雪峰山
(2)李华在考试前梳理了一下中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丰富,植被茂密——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e
B.地面崎岖,地表缺水——f、气候湿润,天府之国——c
C.三面环山,林海雪原——a、沙漠广布,油气丰富——g
D.气候干旱、光照充足——d、地面平坦,一望无际——h
【答案】(1)D
(2)C
【知识点】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大兴安岭,②是太行山,③是阴山山脉,④是雪峰山,⑤是祁连山,⑥是横断山脉,⑦是巫山。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根据题意。故选:D。(2)读图可知,A是东北平原,被称为林海雪原;G是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油气丰富。根据题意。故选:C。
【点评】(1)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织。根据走向,中国山脉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靠北的一列是天山和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和秦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位于中国中部的贺兰山、六盘山。在横断山区也有一些山脉接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分为三列:西侧的一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武夷山等;东侧的一列是台湾岛上的台湾山脉,它的主峰玉山海拔3 952米,是中国东部最高峰。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弧形山脉。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过6 000米。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山脉与阶梯的分界山脉,属基础题。(2)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该题考查我国地形的特征,学习时要牢记。
6.关于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
B.夏季风都来自太平洋,以东南风为主
C.冬季风来自青藏高原,以西北风为主
D.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
【答案】D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
【解析】【分析】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因此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
故选:D。
【点评】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使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此外,由于地形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中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7.下列关于我国降水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各地年降水量差别不大
B.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C.我国降水年际变化大
D.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答案】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故选:A。
【点评】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考查我国的降水规律,要理解解答。
8.读“我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我国夏季风的进退和雨带推移规律,结合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长江流域)的时间大致是( )
A.5~6月 B.6~7月 C.7~8月 D.8~9月
(2)如果8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北皆涝 D.南涝北旱
【答案】(1)B
(2)D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1)A、西太平洋副高是指位于北半球北纬20-35度太平洋上空的暖高压系统,其强度和位置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每年6月以前,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以南,高压北缘是沿副高脊线北上的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形成大范围阴雨天气,受其影响华南进入雨季;图中的雨带推移至Ⅱ地区是江淮地区,故不符合题意;B、到6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北跳,并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即梅雨;图中的雨带推移至Ⅱ地区是江淮地区,所以时间是6月,故正确;C、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再次北跳,摆动在北纬25°~30°,这时黄河下游地区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进入盛夏。由于处于高压脊控制,出现伏旱;图中的雨带推移至Ⅱ地区是江淮地区,所以时间是6月,故不符合题意;D、7月末至8月初,副高脊线跨越北纬30°,到达一年中最北位置,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8月底或9月初,高压脊开始南退,雨带随之南移。图中的雨带推移至Ⅱ地区是江淮地区,所以时间是6月,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如图:如果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则说明雨带推进迟缓,会造成南涝北旱的局面。故选:D。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副高对我国的影响。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西北太平洋的部分,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副高。西太平洋副高是指位于北半球北纬20-35度太平洋上空的暖高压系统,其强度和位置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每年6月以前,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以南,高压北缘是沿副高脊线北上的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形成大范围阴雨天气,受其影响华南进入雨季;到6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北跳,并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即梅雨;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再次北跳,摆动在北纬25°~30°,这时黄河下游地区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进入盛夏。由于处于高压脊控制,出现伏旱;7月末至8月初,副高脊线跨越北纬30°,到达一年中最北位置,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8月底或9月初,高压脊开始南退,雨带随之南移。10月以后,高压脊退至北纬20°以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从上述可知,图中的雨带推移至Ⅱ地区是江淮地区,所以时间是6月。此题主要考查副高对我国的影响。知道副高的形成,了解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2)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本题考查的是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9.如图中,图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图乙中与此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从甲气候资料图中得知,该地1月份气温在0℃以下,降水较少,7月份气温在20℃以上,降水较多,所以该地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应为温带季风气候。而城市①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城市④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是热带季风气候,②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看气温资料,看最低月平均气温数值和最高月平均气温数值。一般地,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5℃以上为热带,特点为终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为亚热带,特点为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0℃为温带,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最高月平均气温小于10℃为寒带。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及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10.世界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
A.季风气候显著 B.夏季普遍高温
C.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答案】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故选:C。
【点评】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此题主要是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11.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对下列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所以A选项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故选:A。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很多诗句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12.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地势的影响,我国的外流河全部由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B.内流河多分布在非季风区,河流水量没有季节变化
C.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多,无结冰期
D.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答案】D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1)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但也有一些河流向北注入北冰洋或向南印度洋,故A错误;(2)我国的内流河大多分布在非季风区,当夏季来临时,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化,水量大增,进入丰水期,夏季过后,气温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水量有季节变化,故B错误;(3)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无结冰期,而北方河流水量较小,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2)我国的内流河的河水来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3)秦岭—淮河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河流的特征。
13.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四河流中位于我国非季风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C
【知识点】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1)由图示河流(或运河)的形状可以得知①是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河流冬季会结冰,水量较小,同时处于非季风区;②是黄河,位于季风区,水量较小,冬季结冰;③是长江,位于季风区,水量较大,冬季不结冰;④是京杭运河,位于季风区,部分河段冬季结冰。故选:A。(2)由图示河流的形状可知,①是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冬季有结冰和断流现象,同时处于非季风区;②是黄河,位于季风区,冬季有结冰现象;③是长江,位于季风区,冬季不结冰;④是京杭运河,位于季风区,部分河段冬季结冰。故选:C。
【点评】(1)中国外流区面积61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5%。熟识我国各河流的形状是解题的关键,要识图记忆。(2)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14.据中新网2015年12月24日报道,24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举行建设动员会,主题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中国目前已经核准建设的第三大水电站、世界已建和在建的第七大水电站,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结合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长江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
A.上游河段 B.中游河段 C.下游河段 D.全流域
(2)下列对长江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式,合理的是( )
A.上游地区毁林开荒 B.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C.中下游发展内河航运 D.下游建大型水电站
【答案】(1)A
(2)C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特别是从源头到宜宾。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长江上游各河段大部分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总落差3000多米),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上游地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中游段地势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流速锐减。其中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中游围湖造田会减弱长江的蓄洪能力。从湖口至入海口的下游段地势更趋低平,江面更为开阔。不少河段江面宽在10千米以上,到入海口附近,江面宽逾80千米。两岸水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是美丽富饶的水乡泽国,所以中下游适合发展内河航运。故选:C。
【点评】(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湖口。观察长江(部分)剖面图。明确分界点,根据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的特点判定。(2)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考查长江的开发问题,要理解记忆。
15.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读图中各水位站的含沙量数据,期中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 )
A.兰州—河口 B.河口—龙门 C.龙门—陕县 D.陕县—利津
(2)下列减少黄河含沙量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加固大堤 B.开荒种地 C.植树种草 D.退田还湖
【答案】(1)B
(2)C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黄河中游穿行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从图中可以看出,龙门--陕县测得黄河水含沙量最大,达到33.3-37.7千克/立方米。故选:B。(2)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是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植树种草,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故选:C。
【点评】(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考查黄河各河段的特点,要理解记忆。(2)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考查黄河的开发与治理,要理解记忆。
二、综合题
16.读“中国部分地形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17.读“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 ,表示非季风区的是 。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 (海洋或陆地),影响我国的冬季风来自 (海洋或陆地)。
(3)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较 ,且受到 (地形)的阻挡。
【答案】(1)A;B
(2)海洋;陆地
(3)远;山脉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
【解析】【分析】(1)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把中国划分为B季风区和A非季风区。(2)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3)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较远,且受到山脉的阻挡。
故答案为:(1)B;A;(2)海洋;陆地;(3)远;山脉。
【点评】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考查我国的气候特点,要理解记忆。
18.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回答问题。
(1)长江发源地是 山,注入 海。
(2)图中②处著名的峡谷是_________。
A.虎跳峡 B.三峡 C.龙羊峡 D.三门峡
(3)图中③、④代表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期中③是 ,④是 。
(4)图中⑤处著名的城市_________。
A.九江 B.南京 C.镇江 D.上海
(5)长江水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是 。
【答案】(1)唐古拉;东
(2)A
(3)宜昌;湖口
(4)D
(5)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三峡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最终注入东海;(2)根据地势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②处为虎跳峡;(3)宜昌是长江上游和中游分界点;湖口为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4)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势高度,可知⑤为上海市;
故答案为:(1)唐古拉山;东(2)A(3)宜昌;湖口(4)D
【点评】长江全长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长江,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流经: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注入东海;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长江的基本概况,学生应多结合地图对基础知识进行识记,属于基础题。
19.如图1为“我国部分河流分布示意图”,图2为“黄河和珠江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长江发源于 高原,下游流经的地形区是 。
(2)黄河中游于下游的分界点是 。由于泥沙的大量淤积,黄河下游成为著名的“ 河”,人们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综合治理,期中中游的治理措施有 等。(写一条即可)
(3)与黄河相比,珠江的流域面积较 、但年径流量较 。这是由于黄河主要流经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及干旱区,而珠江流经 区(干湿地区)。
【答案】(1)青藏;长江中下游平原
(2)桃花峪;地上;植树造林,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等
(3)小;大;湿润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下游流经的地形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2)黄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是桃花峪。由于泥沙的大量淤积,黄河下游成为著名的“地上河”,黄河中游的治理措施有植树种草,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等;(3)与黄河相比,珠江的流域面积更小、但年径流量更大。这是因为珠江流经湿润地区,黄河主要流经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故答案为:(1)青藏;长江中下游平原;(2)桃花峪;地上;植树种草;(3)小;大;湿润。
【点评】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分别是河口和桃花峪。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本题考查长江与黄河的相关知识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