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2课时 密度的测量
新课引入
上次课学过密度的概念,同学们知道: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密度不同。
2.只要测量出王冠的密度,再和金的密度对比一下是不是就可以了?
1.现在你能否通过测量王冠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王冠是不是纯金制造的吗?
今天我们进行实验,学习测密度的方法。
想一想
1.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能解决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误差问题
重点
学习目标
天平
液体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 (固体不具有吸水性)
如何测量小石块或盐水的密度呢?
新知学习
量筒
量杯
①测量长方体的体积:可以利用刻度尺测量长a、宽b、高c,然后计算出体积V=abc。
物理实验室经常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和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
②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如石块),又如何知道它的体积?
1. 量筒
①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
②毫升(mL)和立方厘米(cm3)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
③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④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观察量筒,思考以下问题:
2. 量筒的量程与分度值
毫升(mL)
1mL=1cm3
100mL
1mL
3.读数方法
①读数时,量筒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
俯视使
读数偏大
仰视使
读数偏小
视线与
液面相平
②读数时, 若俯视,读数会偏大,如图乙所示。
③读数时, 若仰视,读数会偏小,如图丙所示。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底部保持水平。
液体体积
V=57厘米3
√
4. 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方法(排水法)
①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图甲);
②将待测小石块用细线拴住,轻轻地浸没于量筒内的水中;
③读出水面上升后的总体积V2(图乙);
④计算被测石块的体积:V=V2-V1
V1
甲
乙
V2
“适量”意思是指:
①水量不能过多,以免放入物体后有水溢出;②水要浸没物体。
5. 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
①被测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量程。
②在测量范围内,应选择分度值较小的量筒,目的
是提高精确度,减小测量误差。
③不能用量筒测量高温以及对玻璃有腐蚀性的液体。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小石块、天平、砝码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量筒、水、细线。
③
①
V1
V2
②
m
实验情境图:
0
1
2
3
4
5
g
③
①
V1
V2
②
m
0
1
2
3
4
5
g
怎样排序才能得到最优的实验方案呢?
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表面会沾有水,所以应该先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再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实验演示视频:
实验记录表格:
小石块的质量
m/g
水的体积
V1/cm3
水和小石块的体积
V2/cm3
小石块的体积
V/cm3
小石块的密度
ρ/(g·cm-3)
V1
V2
V = V2 - V1
m
0
1
2
3
4
5
g
18.8
30
36
小石块的质量
m/g
水的体积
V1/cm3
水和小石块的体积
V2/cm3
小石块的体积
V/cm3
小石块的密度
ρ/(g·cm-3)
18.8
30
36
由实验数据可知:
小石块的体积:
V石 = V2 - V1
= 36cm3 - 30cm3
= 6cm3
小石块的密度:
= 3.13g/cm3
6
3.13
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测量蜡块的密度吗?
回顾
如何测量漂浮物体的体积?
V蜡=V2-V1
V蜡=V2-V1
V1
V2
针压法
助沉法
V1
V2
若被测固体具有吸水性,你要如何测量吸水性物体体积
先让物体吸足水
用一层塑料薄膜将物体密封
采用填埋法
把被测物放入容量为V的已知容器内,填入沙子并把所有的缝隙填满,再用量筒测出沙子的体积V沙,最后用容器的体积减去沙子的体积求出来被测物的体积:V测=V-V沙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装有盐水的烧杯、
天平、砝码、量筒。
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情境图:
V
m1
m2
0
1
2
3
4
5
g
0
1
2
3
4
5
g
m1 - m2
V
你们都是怎么设计的?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案?
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m1 - m2
V
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V
m1
0
1
2
3
4
5
g
m2
0
1
2
3
4
5
g
小结
方案一
方案二
能不能用这两种方法测量酸奶的密度呢?
方案一
方案二
思考
能不能用这两种方法测量酸奶的密度呢?
不能。因为酸奶比较粘稠,将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时,会有少量酸奶粘在容器内壁上,不能完全倒出。导致下一步的测量量不准确。
盐水实际上也会有残留
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才能避免酸奶粘在容器内壁上带来的测量差异呢?
思考
V
m2
0
1
2
3
4
5
g
m1
0
1
2
3
4
5
g
“减液法”
m1 - m2
V
倒出的酸奶的质量:
倒出的酸奶的体积:
酸奶的密度:
m1 - m2
V
倒出一部分酸奶
测量剩余酸奶的质量
实验情境图:
测量牛奶的密度
实验演示视频:
实验记录表格:
杯和酸奶的质量m1/g 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cm3 杯和剩余酸奶的质量m2/g 量筒中酸奶的质量m/g 酸奶的密度
ρ/(g·cm-3)
由实验数据可知:
酸奶的质量:
m酸奶 = m1 - m2
= 79.4g - 58.4g
= 21g
酸奶的密度:
= 1.05g/cm3
79.4
20
58.4
21
1.05
科学世界
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
ρ氮=1.2572kg/m3
ρ氮=1.2505kg/m3
空气
获取
瑞利(英国物理学家)
氨
获取
氮
氮
氩
拉姆塞(英国化学家)
为什么两种方法测出的结果不同呢?
板书设计
天平:①调平衡;②“左物右码”再平衡;③示数=砝码+游码数
量筒的使用: 认清量程、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①在烧杯中倒入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
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③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③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2;
④石块的密度 ρ=———
m
V2-V1
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测量液体的密度
④盐水的密度
m1 - m2
V
ρ=
测量固体的密度
随堂练习
1.使用天平和量筒测物块的密度。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物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物块的质量是_____g;测量物块体积的过程如图乙所示,物块的体积是_____cm3;计算得到物块的密度是_____g/cm3。
图甲
图乙
13.6
16
0.85
56ml
72ml
m
V
ρ =
=
16cm3
13.6g
=
0.85g/cm3
3.6g
10g
物块
重物
2.小欣为了测量液体A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
右
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将液体A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A的体积为_____cm3。
(3)将量筒中的液体A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
的左盘中,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
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时,
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烧杯和
液体A的总质量为_____g。
60
152
(4)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80g,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A的密度为 kg/m3。
(5)上述实验会使所测物体的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这是为什么呢?
1.2×103
偏小
当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中,会有液体沾在量筒壁上,而倒不干净,因此所测的质量会偏小。
3.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组找来了天平、烧杯和量筒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实验操作]
(1)将天平放在_______实验桌上,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___处.
(2)在烧杯中装入适量食用油,用天平测量出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98.4 g;再将部分
食用油倒入量筒(如图甲),读数时视线要与
凹液面最______处相平.
甲
乙
水平
零刻度线
低
天平使用:看放调测读
量筒使用:看放读
[仪器读数]
(3)测出图甲量筒中食用油体积V=______mL.测得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2(如图乙),m2=_______g.
变式 另一小组测完质量后(如图乙),放回所有物品,发现游码在标尺的0.2 g刻度线处时,天平才保持平衡,则他们测得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_____g.
[数据处理]
(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_________kg/m3.
40
62.4
62.2
甲
乙
m2=m砝码+m游码
m2实际=m砝码+m游码-m原游码
0.9×103
[误差分析]
(5)小组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时,有部分食用油溅到了量筒的侧壁上,会导致所测食用油密度比实际值偏_____.
变式1 在使用图甲测体积时,另一小组仰视读出了示数,则导致测量的食用油体积比实际值偏_____,密度偏_____.
甲
乙
大
V↓
小
大
仰小俯大
变式2 小组在用图乙测完质量后,取回砝码和烧杯时,发现天平的左侧托盘上沾了部分食用油,则导致测得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比实际值偏_____,密度偏_____.
变式3 另一小组在用图乙测质量后,取回砝码和烧杯,发现天平如图丙所示,则导致测得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比实际值偏_____,密度偏_____.
甲
乙
小
大
m2实际=m砝码+m游码-m部分油
m食用油=m1-m2
↑
↓
小
大
m食用油=m1-m2
↑
↓
丙
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右侧
(6)若小华在实验时,发现砝码缺失了,她设计了下列测量方案:(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①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为V1,如图甲所示;
②将量筒中的水全部倒入天平左盘的烧杯中,在右盘同样的烧杯中加食用油直至天平平衡,如图乙所示;
③将右盘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
测出其体积为V2,如图丙所示;
则食用油的密度ρ食用油=_______(用物理符号表示).
等效替代法:m食用油=m水
→ρ水V1=ρ食用油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