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好白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回湖到商、周交替之际,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
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他们还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竞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
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
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可说是第一次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
命运。“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
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
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这个观念
与天命具有道德意义是相互配合的。
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那样的自信,也不再有
过去那样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必须要有新的解释。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
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乳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
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
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
汉代编辑成书的《中庸》篇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最近在湖北荆门
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
识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个人有天生的
禀赋,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词。按照“天命之谓性“的说法,人之本性来源于
天,由天所赋予,所以人性等同于天德,因此人们经常把人生来具有的本性称之为“天性”。
高一语文
第1页(共8页)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题详解】
选D
A.根据原文,是周人在肯定自己统治的同时,运用“天命”观念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作。
B.“……天命是一种主宰的力量”错,根据“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也不再有过去那样主宰的力量……”可知,有主宰力量的是周人的封建系统。
C.本选项的观点是有限定性的,不具有普遍性,根据“……战国文书《性自命出》说:……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可知,这个观点是《性自命出》这部书的观点;另文本中有“似乎”二字,有推断的意思,而本选项变为肯定的意思。
【2题详解】
选A
A.“这不得不令当时所有的人反省”错,根据“这件事情本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可知,反省的发出者应该是“知识分子”而不是“所有人”。
【3题详解】
选B
A. 重点在强调保持精神的强健,而不是不断积极实践。与观点不一致。
B. 明知不可能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但只要认准了的就尽力去做。与观点一致。
C. 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就退而寻求人生的自由。与观点不一致。
D. 只是强调凡人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没有提及竭力践行使命。与观点不一致。
【4题详解】
“知命”不是一种迷信,更不消极。
①不迷信,因为“知命”思想不是源于对上天的盲目尊崇,而是来自孔子等先贤思考的结果和实践的经验。
②不消极,因为“知命”态度是一种为所当为、遵行义务、竭尽全力、不计成败的积极处世态度。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题详解】
①“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我们应树立相信自己、积极进取、改变命运的人生观。
②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我们应该强化学有所成,建功立业的使命感。
③美好的社会需要仁人君子,我们应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力争能成为仁人君子。
(每点2分,其它答案符合文意,能从不同角度阐明观点均可给分)
【6题详解】
选A “恼火与沮丧”情感分析不当。
【7题详解】
选C 选项所说的“不可能”只是主观臆断,于文无据;本文也不是浪漫主义风格。
【8题详解】
①举例:光秃秃的小树在文中三次出现,前后照应。(2分)
②作用:这三处对小树的描写鲜明地凸显了断粮的困境、表现了王吉文的坚韧顽强,烘托了小周对救助黄庆元无能无力的痛苦。(2分)
(每点2分,找出其它照应内容,作用分析合理,均可给分)
【9题详解】
①红军战士在绝境中表现出的坚韧、顽强,启示我们遇到挫折磨难,不要迷茫、失落,而应该有毅力和勇气。
②红军战士相互救助,不离不弃,通力合作,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要有大局意识、团队精神。
③红军战士在绝境中坚持不懈,对未来充满信心,启示我们面对变化异常迅捷的社会,要积极乐观,不弃希望。
(每点2分,其它答案符合文意,能从不同角度说明现实意义均可给分)
【10题详解】
BDF(原句标点为: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1题详解】
选C
“讳莫如深”的“讳”和此句中的“讳”都有“忌讳、避讳”之意。
“訇然中开”的“然”用于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故不同。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的“少”是“不一会儿”的意思。
“妻子邑人”中的“子”是“儿子女儿”的意思,故不同。
【12题详解】
选C “用连横说说服了赵王”错误,由原文“约从散横,以抑强秦”可知,苏秦是用合纵说说服了赵王。
【13题详解】
所以我列出他所做的事情,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不要让他只是蒙受不好的名声。
(“行事”“次”“蒙”各1分,大意1分)
(2)黑色貂皮衣服破了,一百斤黄金花光了,钱财费用缺乏断绝,离开秦国返回。
(“弊”“乏绝”“去”各1分,大意1分)
【14题详解】
①天下人嘲笑他死于反间而不愿学他的权谋;
②世人对苏秦的说法不一,甚至多有附会;
③苏秦出身民间而能使六国合纵,才智过人。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题详解】
选D “直抒胸臆”错,尾联是运用《后汉书》中的典故来表情达意的,属于用典抒情。
【16题详解】
①运用了借代、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
②“鳞”代指鱼,“翼”代指“鸟”,突出了鱼儿鳞光闪闪、鸟儿振翅高飞的形象;
③“输”表现了鱼在骇浪中畅游的快乐;“会”展现了鸟儿迎击长风的英姿。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题详解】
(1)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2)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每空1分,添字、漏字、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18题详解】
①囊中羞涩 ②每况愈下
(每答对一个给 1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可酌情给分)
【19题详解】
①原句运用排比,更能突出朱自清品质之高,更能强化人们的崇敬之情;
②原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语势更强,更具感染力;
③改句“他的”只是就事论人,原句三个“一种”则由事及理,内涵更深刻。
(答出一点给3分, 答出两点给 5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0题详解】
选D
A.“不安分”的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
B. “大师”“发扬国光”的引号作用均为反语。
C. “游子悲故乡”的引号作用为直接引用。
D. “泥腿子专家”和文中“文宗”的引号用法均为特定称谓。
【21题详解】
①Anthrobot有很多优点
②没有外溢的风险
③有些是不规则的
(每空2分,意思对、上下文连贯即可)
【22题详解】
①“和修复”错,改为:删去“和”,并将“修复”移至“脊髓”前。
②“不但Anthrobot”错, 改为:“Anthrobot不但”。
(找出并改对一处2分)
【23题详解】
一、立意参考:
1.在追求平安与冒险之间寻求平衡。
2.追求平安诚可贵,勇于冒险更精彩。
3.冒险过程中也需要追求平安。
二、评分建议:
一类,切题,有辩证色彩,思路严谨,有文采,51分以上;
二类,合题,有辩证意识,思路清晰,表达有亮点,47-51分;
三类,合题,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表达顺畅,42-46分;
四类,合题,观点清楚,篇幅完整,表达明白,36-41分;
五类,36分以下,字数达标的情况下,偏题25-35分,跑题25分以下;
不足700字40分以下评分,不足500字30分以下评分,不足300字20分以下评分,只写标题2分;有严重的政治思想问题0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而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忌讳研习他的学说。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凡是不同时期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出身于民间,却能联合六国合纵相亲,这正说明他的才智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所以我列出他所做的事情,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不要让他只是蒙受不好的名声。
材料二:
苏秦最初主张连横,他游说秦惠文王说:“凭借着大王的贤能,国家众多的士卒和百姓,战车、骑兵的强大力量,兵法和谋略的运用,贵国完全可以吞并其他诸侯,统一天下,号称皇帝来统治全国。希望大王能考虑这样做的好处,请大王采纳臣所设计的方略。”
秦惠文王说:“寡人听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的条文章程不完备不可以奖惩刑罚,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以统治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天意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一本正经不远千里来在朝堂上指教,军国大计还是希望等将来再说吧。”
苏秦游说秦王,一连十多次上表,但他的建议始终都没能得到采纳。黑色貂皮衣服破了,一百斤黄金花光了,钱财费用缺乏断绝,离开秦国返回。 他神情枯槁,面容憔悴,脸色黄黑,带着失意的羞愧之色。回到了家里,他的妻子正在织布不理会他,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和他说话。于是,他晚上翻出他的藏书,打开了数十个书箱,找到了一本讲《太公阴符》的谋略的书,埋头攻读。找那些简练精要的地方反复揣摩。读书到了困倦的时候想要睡觉,他就拿来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致使鲜血顺着腿流到脚。他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能游说各国的国君却不使他们拿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这样尊位的呢?”过了一年终于揣摩成功,又自言自语地说:“这次我确实可以说服当今天下的各国国君了。”
在华丽的宫殿里游说赵王,两人甚至握着手,谈得非常投机。赵王大为高兴,于是封苏秦为武安君,并授予他相印,一百辆革车,一千匹锦绣,一百双白璧,一万镒黄金,长长的车队尾随在他的身后,到各国去约定合纵,拆散连横,以此来压制强秦。
苏秦要去游说楚国国君,路过洛阳,父母知道了这个消息,就急忙清理居所、扫除道路,找来乐队吹打起音乐,准备好丰盛的酒席,到郊外三十里远的地方迎接。妻子(敬畏他,)斜着眼睛来观看他的威仪,并且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跪在地上,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对苏秦一再地叩头请罪。苏秦问:“嫂子,你以前为什么对待我傲慢,现在却这样的卑躬屈膝呢?”他的嫂子回答说:“因为现在你有尊贵的地位和很多的钱财。”苏秦说:“唉!一个人如果贫穷失意,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就都敬畏有加。一个人在世上活着,权势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