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完美的图形——“圆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在画圆、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圆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
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加强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
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探索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T: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游戏?有5个小朋友在玩一个“趣味套圈”的游戏,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显示)5个小朋友一字排开站成一条线:最后站在中间的小青拿到了红花。站在边上的小明认为自己距离红花最远,这样站队做游戏不公平。(停顿,思考)你们认为这样站队公平吗?怎样站队才公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通过课件调整站队方式,先是围着红花站成曲线,追问这样公平吗?再慢慢演化变成圆形)大家是不是认为这样站队才是公平的?那你们想告诉他们怎样站队才算公平?S:(站成圆形)应该站在以红花为中
心(圆心)的圆上。
T: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会动脑思考,又善于解决问题,帮助小朋友设计了公平的游戏方式。
好了,孩子们,请把学具准备好,我们上课!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T:通过刚才的小环节,大家知道了我们这节课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圆。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圆形?S:铁环、硬币、车轮、茶杯口、漂亮的圆形建筑物......
T:看来,圆真的是无处不在呀。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图片让大家欣赏,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用手指比划圆在哪里。(展示美丽的圆形图案、课本情境图的车轮)大家发现圆了吗?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S:圆形的物体很美! S: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S:圆的用处很大。
T:是 啊!圆形的物体实在是太美了! 所以古希腊 一位数学家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大家除了欣赏到了圆的美丽之外,还有什么发现吗?S:我看到自行车、汽车、飞机的轮子都是圆形的。
T:你观察得很仔细!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呢?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S:......
T:看来把车轮做成圆形的一定是与圆的某些特征有关系,大家想不想弄清楚?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圆的奥秘!(板书:圆的认识)
画圆,初步认识圆
T:为了更好的研究圆,让我们先来画一个圆,怎样才能画一个圆呢?请同学们先说一说。S:沿圆形物体的外边线可以画出圆。 S:用圆规画圆。(师评价:圆规是画圆的专用工具,这是一个好办法。)
T:除了大家说的利用圆形 物体或 圆规 之外 ,在 信封里老师还给 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 ,打开看看是什么?(钉子、线绳、铅笔)用它们能画圆吗?怎么画圆?说一说。(S说)
T: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用圆规或钉绳结合的方法画一个圆。(教师指导)具体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圆的?(请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给同学们示范画圆。)S:用圆规画圆,张开圆规的两脚固定大小,再用针尖固定一点,旋转一周便画出一个圆。 S:用钉绳画圆,先用钉子固定一点,拉紧线绳旋转一周便画出一个圆。(引导学生认识钉绳画法注意事项:如果线绳拉不紧,便画不圆,渗透圆的“定长”思想)
T: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用圆规或者用 钉绳结 合的方法能画出圆,用这两种 方法画圆有什么相同之处?S:用这两种方法画圆时都要先固定一个点,再固定一个长度。S:用圆规画圆更容易,因为定长好控制。
T:只要先固定一点,再固定一个长度绕这个定点旋转一周就画出来一个圆。(板书:定点、定长)同学们不仅探索了不同的画圆的方法,还找出了它们的相同之处,真棒!想知道体育老师是怎样在操场上画圆的?小朋友做游戏是怎么画圆的吗?一起去看看。
在交流中建构 认识,探究圆的特征(体现小组合作、自主发现)
学生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T: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画出的圆,用手指比划 ,再想想我们原来 学过的平面图形,用手指比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说一说,圆与它们有什么不同?S: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是直线型图形,圆不是。圆是一种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T:同学们真棒!发现了圆的第一个特征,它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板书)
T: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可以用圆规或者用 钉绳结 合的方法画圆,用不同的方法画圆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刚才我们通过比较 发现了这几种 画圆的方法之间存在着 密切 的联系,那有没有专门的名称来描述圆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学书本第3页上面的一段话。
T:好了,孩子们,通过看书你们知道了什么?圆心、半径和直径这些知识蕴含在我们画圆的过程中。(画圆时的定点即圆心,定长即半径。) 根据学生回答完善板书:(出示信息库并讲解,板演)何谓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什么是直径呢?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在黑板的圆里画线 段判断 是不是直径)请同学们想一想,圆规的针尖固 定的 地方是圆心,只要圆心固定了,这个圆的位置也就固定了,所以说圆心确定了圆的位置。那么,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相当于圆的什么呢?(半径)现在我们想让这个半径更大些,画出的圆会怎样?如果 把半径改小些呢,画出的圆又会怎样?这说明,圆的大小是由半径来决定的。(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2、二次画圆,探索圆的主要特征。
T: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 的圆,并在圆中作一条半径、一条直径,用字母标示出来。教师请学生在圆中再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启发思考:在这个圆中,还能再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吗?试一试,还能画几条?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S:在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板书:无数条)
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发现——量一量、折一折、说一说: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特征?(学生小组合作探索)S:我们小组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S:我们小组通过 对折 圆形的 纸片 发现圆的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二分之一。S:我们小组根据 画圆过程推想:圆的所有的半径的长度是圆规的两脚之 间的距离,都相等。
T:大家仔细想想刚才的总结, “圆的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对吗?(拿一个大圆与一个小圆比较)它们的半径相等吗?直径相等吗?你认为应该怎样描述才更准确?教师 启发学生 得出: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半径有无数条的,长度都 相等;直径 也有无数条, 长度也相 等;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 长度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走进历史:
T:其实,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墨子对圆就有精确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想一想,“一中”和“同长”表示什么意思?(一中是圆心,同长指半径)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椭圆是“一中同长”吗?(椭圆不是一中同长)T:看来,“一中同长”是圆的最根本的特征,我们祖先的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早1000多年,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自豪,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添学习数学的信心)
思维小练习:学以致用,根据刚才的探索学习,我们进行一组思维小练习。(显示小练习)四、回归 生活,解释应用
T:我们 研究 圆的目的,是为了让圆更多更好地为人类 的发展和生活服务 ,下面我们就回归到生活中,解释圆的应用。
T:根据 我们 对圆的特征的研究 ,请同学们解释小朋友玩套圈游戏,为什么大家围站成圆形队伍才算是公平的?
T: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每个人与红花的距离都相等。
T:请同学解释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S:圆是曲线图形,易滚动,所以设计成圆形的。
T:圆是曲线图形是圆成为车轮 形状的根本原因 吗? 椭圆也是曲线图形,有见到过 椭圆形的车轮吗?一中同长是圆的根本特征,这才是车轮之所以做成圆形的根本原因。
T:车轮设计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S:车轴装在圆心,因为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便于车子平稳行驶。
五. 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愉快!谈谈你们的收获吧!(学生畅谈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