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例4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运用谈话法初步渗透数学文化,帮助学生理解单位统一的必要性,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②知识与技能 :运用观察法直观演示进率算理,帮助学生理解相邻体积单位间进率是1000,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③思维与表达 :运用比较法纵向联系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和感悟知识的联系,加强空间观念的形成,提高对体积单位进率的理解水平;
④交流与反思:运用分析法概括相邻体积单位之间进率,教给学生发现、探索新知的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2.学习重点难点: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探究并理解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引入
教师活动: 出示家用游泳池,并提问:“老师想买一个这样的游泳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交流:这三种量是有一定联系的,课前同学们已经在我们的“班级数学交流群”中交流分享讨论过三种单位名称的联系了。 学生活动: 生:需要长,宽,高,占地面积,水的体积,等等
活动意图 利用学生感兴趣好奇的心理,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体会各种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本节课探究过程做好充分的铺垫。
环节二:交流展示,活动探究
教师活动: 展示学生在软件中讨论的结果:展示其中一名学生的整理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同时展示其他同学的评论。 通过课前同学们的整理与讨论,我们已经初步的把小学阶段三种单位之间进率的联系回顾了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进一步的体会和感受单位之间存在的联系,看看能不能有更深层次的发现。 1.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板书:长度单位 米 分米 厘米 介绍:“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米原器”。 操作: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拼出1分米。 2.面积单位进率。 出示:面积单位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什么联系吗? 3.体积单位之间进率。 出示:体积单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学生活动: (学生操作,并演示,用10个1厘米长的学具,可以拼出1分米。) 交流:也就是说,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同样也可以拼出米与分米的进率也是10。 操作:请同学们通过学具的使用,解释一下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学生操作,并演示。) (学生探索并回答交流。) 操作:请同学们通过学具的使用,解释一下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学生操作,并直播演示。)
活动意图 在有拼搭验证面积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再来验证体积单位进率就比较容易了,学生自然的会在“面”的基础上增加另一个维度(也就是高),这时用进率是100的面积单位去乘一个进率是10的长度单位,就可以得到一个进率是1000的体积单位,也可以看成是三个不同维度(长、宽、高)进率是10的长度单位相乘,也可以得到体积单位的进率是1000。
环节四: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 课件出示教科书P35例4。 (1)学生观察牛奶包装箱,找出计算体积所需的数据。 (2)学生自主解答。 (3)交流汇报。 板书:V=abh=50×30×40=60000(cm3) (4)师:用立方厘米给牛奶箱的体积作单位合适吗?你觉得哪个单位更合适?为什么? 生交流,师板书:60000cm3=60dm3=0.06m3
作业设计 完成教科书P35“做一做”第2题。
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