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大联考考后地理强化卷(新教材老高考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大联考考后地理强化卷(新教材老高考卷)(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5 22:30:59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 届高三 1 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课标卷)
地 理
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我国某公司在埃及按照“上下游产业链完整、关联产业配套齐全”的总体思路布局,逐步形成纺纱、 织布、印染、成衣制造、绣花、印花、辅料、鞋帽等生产及贸易, 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培训、 医疗、金融、会展、酒店、办公、研发等)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建成产业聚集的新型现代化产业园区。
据此完成 1—3 题。
1. 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制造等企业在产业园区集聚, 有利于
①减少生产环节 ②提高品牌效益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加强企业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该公司在产业园中设置培训部门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生产成本 B. 培养技术人才
C. 提高人口素质 D. 促进教育发展
3. 该公司在产业园中配备仓储物流的作用主要是
A. 及时响应市场 B. 共享基础设施
C. 丰富生产类型 D. 完善产业结构
部分学者将城市空间演化划分为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等几个过程。下图示意我国某
城市空间演化进程中的两个阶段。据此完成 4—5 题。
4. 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的演化属于
A. 城市化→郊区化 B. 前郊区化→后郊区化
C. 郊区化→逆城市化 D. 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5. 阶段二表现出的突出特征是
①人口和产业以空间集聚为主 ②中心城区对区域的主导作用加强
③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 ④远郊出现复杂多元的综合性空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挟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 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
成 6—8 题。
6. 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 因此积云常常呈
A. 条带状 B. 间隔团块状 C. 鱼鳞状 D. 连续层片状
7. 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 积云的云底高度最高值多出现在
A. 日出前后 B. 正午 C. 午后 D. 午夜
8. 积云出现频率最低的地带是
A. 热带雨林分布地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地带 D. 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地带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青藏高原是 世界重要冻土分布区之一。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层退化,表层土壤水分下渗, 遇冷 发生冻结, 形成冰楔,在反复冻融作用下,冰楔体积逐渐变大,造成地表凹凸不平,形成洼地并发育出热 融湖塘。热融湖塘一旦发育便会快速下沉、扩大, 直至与附近的河流或盆地相连接。下图示意热融湖塘的
形成过程。据此完成 9—11 题。
9. 推测冻胀丘形成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0. 相较于环北极圈地区,我国青藏高原热融湖塘数量更多, 其原因主要是
A. 降水量更丰富 B. 太阳辐射更强 C. 温差变化更大 D. 地势起伏更大
11. 与热融湖塘一旦发育便会快速下沉、扩大关联性最大的因素是
A. 湖水 B. 微生物 C. 海拔 D. 土壤
二、非选择题: 共 56 分。
36.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28 分)
比利时位于欧洲西部,西北濒临北海,国土面积 3 万平方千米,地形由西北部沿海平原、中部丘陵、 东南部高原组成。比利时是欧洲富国,欧盟总部设在其首都布鲁塞尔。该国一半以上耕地为牧场,机械化 水平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饲养禽畜禁用添加剂,放牧草场禁用除草剂, 其中肉类、马铃薯、牛奶等除
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对外出口。下图示意比利时农业区分布。
(1)分析比利时发展乳畜业的区位条件。(8 分)
(2)简述比利时农业生产实行区域化的地理意义。(4 分)
(3)简析比利时蔬菜种植园单位产值高的原因。(8 分)
(4)说出比利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我国的启示。(8 分)
37.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28 分)
基索三河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 由木曾川、揖斐川、长良川组成, 中下游主要为平原, 历史上三河之 间易摆动。木曾川为基索三河中最长的河流, 下游河道中多心滩, 河岸多边滩, 东岸自 13 世纪开始发育沙 丘, 当地在木曾川下游沿岸修筑堤坝,堤坝建成后,河岸沙丘进一步扩大。19 世纪,人们修筑堤坝将长良 川和木曾川、揖斐川分隔,使得长良川由流入木曾川改为流入揖斐川。目前,基索三河下游已成为日本重
要的制造业基地,名古屋为国际化大都市。下图示意基索三河下游水系。
(1)简述木曾川河岸沙丘仅分布于河道东岸的原因。(6 分)
(2) 比较木曾川心滩、边滩、沙丘平均粒径大小, 并说明判断依据。(8 分)
(3)木曾川下游沿岸的堤坝建成后沙丘进一步扩大,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8 分)
(4)分别说明修筑堤坝将长良川和木曾川、揖斐川分隔的目的。(6 分)2024届高三 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课标卷)
地理·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B A B C B C D D C A
【答案】1.D 2.B 3.A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产业集聚可加强企业间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节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③④正确。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制造等企业在产业园区集聚,可以完
善上下游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并没有减少生产环节,①错误;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制造等企业在
产业园区集聚对提高品牌效益作用不大,②错误。故选 D。
2.通过培训,可以使员工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并能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助力企业发展,因此该公司
在产业园中设置培训部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技术人才,B 正确。员工培训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会增加生产
成本,A 错误;设置培训部门主要是培养技术人才,没有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也不能促进教育发展,C、D
错误。故选 B。
3.园区内上下游产业链完整,原料及产品的保管、装卸搬运、配送需求大,该公司在产业园中配备仓储物
流的作用主要是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并非共享基础设施,A 正确、B 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公司以轻纺工业
为主,仓储物流属于关联产业,在产业园中配备仓储物流对丰富生产类型、完善产业结构作用不大,C、D
错误。故选 A。
【答案】4.B 5.C
【解析】4.图中阶段一和阶段二都有显著的由中心城区的部分生产功能和居住功能向远郊和近郊扩散的过
程,所以两阶段都属于郊区化,阶段一显示的由中心城区向近郊和远郊扩散的程度相较于阶段二较轻,说
明阶段一是郊区化的开始阶段,阶段二是郊区化的发展阶段,所以判断是由前郊区化向后郊区化的转变。
故选 B。
5.郊区化是各种功能迅速向郊区扩散转移的过程,不是以空间集聚为主,①错误;由于中心城区在阶段二
持续向外扩散转移,随着产业的转移,中心城区对区域的主导作用不断减弱,②错误;图示阶段二出现了
多个中心,且各中心之间联系密切,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③正确;由阶段一向阶段二发展,
远郊地区的空间变化更为复杂,而且彼此联系更为紧密,出现了复杂多元的综合性空间,④正确。故选 C。
【答案】6.B 7.C 8.D
【解析】6.根据材料可知,云的形成与大气对流中的上升气流有关。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
相间分布,上升气流可形成云,下沉气流不能形成云,因此积云应呈间隔的团块状。故选 B。
地理 全解全析 第 1 页(共 4 页)
{#{QQABbQIAggggQBBAAQhCAwFKCAMQkACAAIoOQBAIIAAAyBNABAA=}#}
7.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近地面气温越高,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越高。一天中的最高
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所以积云的云底高度最高值多出现在午后。故选 C。
8.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
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地带处于高纬寒带
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D 正确。热带雨林分布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
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A 错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地带
处于中低纬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气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低,B、C 错误。故选 D。
【答案】9.D 10.C 11.A
【解析】9.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冬季气温低,在冰缘地区冰楔体积逐渐变大,造成活动层不均一冻
结膨胀,使得地表凹凸不平,形成冻胀丘。因此,冻胀丘形成的季节是冬季。故选 D。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较于环北极圈地区,我国青藏高原冻土层厚度小,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明显,
土壤温差变化大,土壤中易形成冰楔,造成地表融化塌陷,形成热融湖塘。故选 C。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表洼地蓄水成湖塘后,水面的出现使得地表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加速了湖塘
边坡和湖底的热融滑塌,导致热融湖塘快速下沉、扩大,A 正确;湖底微生物会分解湖底植物残体,分解
出甲烷等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对热融湖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但在短时间内不会导致热融湖快速下沉、扩
大,B 错误;海拔和土壤不会因热融湖塘的形成而发生明显变化致使热融湖塘快速下沉、扩大,C、D 错误。
故选 A。
36.【参考答案】(1)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多雨多雾,利于牧草生长;(2 分)地形以平原、高原和
丘陵为主,地表较平坦,耕地面积广,且耕地一半以上为牧场;(2 分)为欧洲富国,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市场广阔;(2 分)经济发达,交通便捷,乳畜产品运输便利等。(2 分)
(2)可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优势,获得最大经济效益;(2 分)可发挥机械化作业的长处,降低生产成本。
(2 分)
(3)靠近首都布鲁塞尔,高品质蔬菜需求量大;(2 分)距离城区较近,土地租金较高,农业成本较高;
(2 分)比利时等西欧国家传统饮食以动物性食品为主,蔬菜等植物性食品供应量小,物以稀为贵,蔬菜价
格较高;(2 分)重视发展生态农业,蔬菜品质高,价格贵,导致单位产值高。(2 分)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种植户的环保意识;(2 分)职能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完善
支农惠农补贴政策,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3 分)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生态农业产品的检验管理,保证
产品质量等。(3 分)
【解析】(1)比利时发展乳畜业的区位条件,需依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气候、地形、市场、交通等
角度分析。
(2)农业生产区域化是各个地区利用本地优势,专门从事某种或某几种农产品的生产,形成农产品的集中
地理 全解全析 第 2 页(共 4 页)
{#{QQABbQIAggggQBBAAQhCAwFKCAMQkACAAIoOQBAIIAAAyBNABAA=}#}
产区。它体现农业生产在地域上的分工,是农业生产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比利时农业类型多样,可以因地
制宜地发挥各地优势,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比利时经济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可发挥机械化作业的
长处,降低生产成本。
(3)据图所知,比利时蔬菜种植园靠近首都,城市对高品质的蔬菜需求量大;蔬菜种植园距离城区较近,
土地租金较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较高;比利时等西欧国家饮食结构导致蔬菜价格较高;比利时等西欧国
家重视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蔬菜品质高,价格贵,导致单位产值高。
(4)比利时生态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可从提高环保意识、提升产品质量、加强监督管理等角度概述。
37.【参考答案】(1)冬季盛行西北风,将裸露河滩上松散的物质向东南搬运,在河道东岸沉积;(2 分)
东岸为河流左岸,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成为堆积岸,侵蚀较弱,沙丘易保存;(2 分)西岸位于基索三
河之间摆动的范围内,沙丘易被破坏。(2 分)
(2)心滩>边滩>沙丘。(2 分)
判断依据:河道中心附近水域较深,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因此组成心滩的物质颗粒较大;(2 分)河
岸附近水流受摩擦力影响大,流速慢,搬运能力弱,组成边滩的物质颗粒较小;(2 分)沙丘是河滩中的物
质受风力作用而成,细小颗粒易被风力搬运,因此沙丘的平均粒径最小。(2 分)
(3)堤坝建成后,河道摆动受到约束,洪水来临时,泥沙只能淤积在固定的河道,河床抬高加快;(3 分)
枯水期出露的河滩范围增大,沙源增加;(3 分)河流难以侵蚀破坏河岸沙丘,河岸沙丘易保存。(2 分)
(4)与木曾川分隔的目的:避免长良川来沙汇入木曾川下游,改善木曾川河口名古屋港的泥沙淤积状况。
(3 分)
与揖斐川分隔的目的:为两河交汇延长时间,避免快速汇流导致河流水位迅猛上涨,形成洪灾。(3 分)
【解析】(1)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可将裸露河滩上松散的物质向东南搬运,风速降低时在河道东岸沉积。
由图文材料可知:河流由北向南流动,由此可判断河流东岸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为堆积岸,侵蚀较弱,
沙丘不易被破坏;而西岸为基索三河之间摆动的范围,沙丘易被破坏。
(2)心滩位于河道中心附近,此处水域较深,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因此组成心滩的物质颗粒较大;
河岸附近水流受摩擦力影响大,流速变慢,搬运能力减弱,因此组成边滩的物质颗粒较小;沙丘是河滩中
的物质在风力作用下再次侵蚀、搬运、堆积而成的,只有细小颗粒才易被风力搬运,因此沙丘的平均粒径
最小。故心滩、边滩、沙丘平均粒径依次减小。
(3)结合题干所述“堤坝建成后沙丘进一步扩大”,可以从洪水期和枯水期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堤坝建
成后,河道摆动受到约束,洪水期,泥沙只能淤积在固定的河道,河床抬高加快;枯水期,出露的河滩范
围增大,沙源增加,同时河流难以侵蚀破坏河岸沙丘,河岸沙丘易保存,综合使得沙丘进一步扩大。
(4)由材料可知,木曾川为基索三河中最长的河流,下游河道中多心滩,河岸多边滩,东岸发育沙丘,因
此木曾川本身含沙量比较大,而长良川汇入木曾川下游时,来沙多,可能会加大木曾川河口名古屋港的泥
地理 全解全析 第 3 页(共 4 页)
{#{QQABbQIAggggQBBAAQhCAwFKCAMQkACAAIoOQBAIIAAAyBNABAA=}#}
沙淤积,因此修筑堤坝将长良川和木曾川分隔,使得长良川由流入木曾川改为流入揖斐川,可减少泥沙供
应量。修筑堤坝将长良川和揖斐川分隔,是为了人为延长两河交汇时间,避免快速汇流导致水位迅猛上涨
形成洪灾,对下游地区造成危害。
地理 全解全析 第 4 页(共 4 页)
{#{QQABbQIAggggQBBAAQhCAwFKCAMQkACAAIoOQBAIIAAAyBNABAA=}#}
同课章节目录